正在阅读:

疯狂拼图的乐视能成为新霸主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疯狂拼图的乐视能成为新霸主吗?

虽然争议不少,乐视仍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但想要成为新一代的BAT,乐视要走的路还很长。

上周五乐视发布了2015年Q4及全年的财报,全年营收130.17亿元,同比增长90.89%。这几年从视频、影视到电视、手机,再到体育、汽车,乐视遍地开花,用自己的话说就是按照全产业链重度垂直的逻辑,打造一个完整的娱乐生态链。那么,“生态”是否能让乐视成为中国互联网新一代的巨头?

乐视生态是否值3000亿?

在2016年年会上,贾跃亭宣布乐视生态整体估值达到3000亿。这一估值超过京东,离百度也不远。但估值并不代表实际价值。以乐视旗下已经上市的乐视网为例,目前其市值为1091亿元,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是190.45。根据最新股价,百度市盈率为12.87,阿里巴巴为18.55,腾讯为43.35,远低于乐视。一般认为,如果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有可能被高估。

与同行业相比。不久前李彦宏和龚宇出资28亿美元收购爱奇艺80.5%的股份,由此推算爱奇艺的估值大约是34.8亿美元。去年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开价是37亿美元。这样看来,乐视网的市值是优酷土豆和爱奇艺的近4倍。成立仅两年的乐视体育,B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达到205亿,和新浪的市值相当。当然也可以认为这反映出投资人十分看好乐视,但乐视生态是否真有这么高的价值,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乐视生态模式能否成功?

BAT的成功都有一个前提:在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垂直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借助这一垄断地位延伸布局,找到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腾讯就是用QQ来带动其他产品,一旦有好项目出现就把QQ的用户导入到新项目中,实现其商业价值。小米也是以MIUI用户为基础,先导入到小米手机,再带动电视、盒子、路由器等产品。

乐视最核心的价值是拥有众多版权资源。去年小米和乐视的生态之争中,乐视就强调自己有中国最大的自有内容库+公网内容。这与贾跃亭最开始创立乐视的经历相关。乐视最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频网站,更像是一个版权的分销商,在版权还未受到重视之时大量采购。

然而仅有数量是不够的。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在购买版权和自制内容上大把花钱。爱奇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独播节目和自制综艺上的成功。这两年乐视在内容生产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从去年霸屏的《芈月传》和《太子妃升职记》中可见一斑。这要归功于乐视拓展新业务的合伙人制度。乐视把这些产品和团队做成一家独立的子公司,吸引这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再用这样的团队和乐视原有的资源来发展。不过要持续提供能“霸屏”的内容,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

乐视能否决胜于终端?

笔者认为,终端的保有量将在乐视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omScore的数据指出,视频网站日均UV、月度播放量、视频网站总播放时长TOP10榜单中,乐视视频排名均位居行业第一位。但也要看到,《太子妃升职记》可以把用户吸引到乐视网上,《太阳的后裔》也能把用户带走。相对于内容带来的粘性,终端带来的粘性更稳定,是比内容更可靠的入口。这也是乐视在智能手机市场趋向饱和的情况下,还要做手机的原因。

根据乐视公布的数据,乐视电视去年的销量是300万台。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总销量在4400万台,其中智能电视占比超过80%。也就是说,乐视电视在智能电视市场的份额比大约是8.5%。

乐视今年给电视定下的销量目标是600万台,相当于增长1倍。《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及2016年趋势预测报告》认为,今年平板电视销量不会出现明显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乐视要让市场份额翻一番,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有小米、微鲸这样强大的对手。在手机行业,刚刚起步的乐视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得不说,乐视的三个隐忧

乐视想要成为新一代的BAT,还有三个隐忧不得不考虑。

一、如何预防资金风险。

目前乐视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去年就有贾跃亭套现“借钱”给公司的情况。目前乐视体育、乐视影业和乐视手机都在融资,购买版权也需要大量资金,在投融资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保证充足的资金至关重要。

二、 如何承接消费升级需求。小米的成功让很多人认为“得屌丝者得天下”。这句话放在三四年前还有一定道理,但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已经不把价格作为购买的首要因素,而把品质放在首位。相对于互联网产品,硬件的品质更需要时间来打磨,干扰的因素也更多。电视作为客厅最重要的家电,以及手机作为最高频的智能终端,用户对其品质又格外敏感。

三、如何培养用户习惯付费。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也有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爱奇艺和乐视,通过几部神剧让用户逐渐形成了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但对于电视终端,用户付费的情况还不乐观。购买乐视电视的第一批用户已经结束了乐视赠送的免费会员,如何让这部分用户继续花钱买内容,事关乐视的生态是否能够真正形成。 

虽然争议不少,但乐视仍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乐视生态是一个围绕影视娱乐搭建起来连接上下游和终端的体系。说句玩笑话,在视频行业乐视硬件做的最好,在硬件行业乐视视频内容最多。但想要成为新一代的BAT,乐视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乐视

3.5k
  • 甘薇宣布和贾跃亭离婚,否认资产转移
  • 贾跃亭及乐视被恢复执行5.3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疯狂拼图的乐视能成为新霸主吗?

虽然争议不少,乐视仍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但想要成为新一代的BAT,乐视要走的路还很长。

上周五乐视发布了2015年Q4及全年的财报,全年营收130.17亿元,同比增长90.89%。这几年从视频、影视到电视、手机,再到体育、汽车,乐视遍地开花,用自己的话说就是按照全产业链重度垂直的逻辑,打造一个完整的娱乐生态链。那么,“生态”是否能让乐视成为中国互联网新一代的巨头?

乐视生态是否值3000亿?

在2016年年会上,贾跃亭宣布乐视生态整体估值达到3000亿。这一估值超过京东,离百度也不远。但估值并不代表实际价值。以乐视旗下已经上市的乐视网为例,目前其市值为1091亿元,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是190.45。根据最新股价,百度市盈率为12.87,阿里巴巴为18.55,腾讯为43.35,远低于乐视。一般认为,如果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有可能被高估。

与同行业相比。不久前李彦宏和龚宇出资28亿美元收购爱奇艺80.5%的股份,由此推算爱奇艺的估值大约是34.8亿美元。去年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开价是37亿美元。这样看来,乐视网的市值是优酷土豆和爱奇艺的近4倍。成立仅两年的乐视体育,B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达到205亿,和新浪的市值相当。当然也可以认为这反映出投资人十分看好乐视,但乐视生态是否真有这么高的价值,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乐视生态模式能否成功?

BAT的成功都有一个前提:在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垂直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借助这一垄断地位延伸布局,找到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腾讯就是用QQ来带动其他产品,一旦有好项目出现就把QQ的用户导入到新项目中,实现其商业价值。小米也是以MIUI用户为基础,先导入到小米手机,再带动电视、盒子、路由器等产品。

乐视最核心的价值是拥有众多版权资源。去年小米和乐视的生态之争中,乐视就强调自己有中国最大的自有内容库+公网内容。这与贾跃亭最开始创立乐视的经历相关。乐视最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频网站,更像是一个版权的分销商,在版权还未受到重视之时大量采购。

然而仅有数量是不够的。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在购买版权和自制内容上大把花钱。爱奇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独播节目和自制综艺上的成功。这两年乐视在内容生产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从去年霸屏的《芈月传》和《太子妃升职记》中可见一斑。这要归功于乐视拓展新业务的合伙人制度。乐视把这些产品和团队做成一家独立的子公司,吸引这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再用这样的团队和乐视原有的资源来发展。不过要持续提供能“霸屏”的内容,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

乐视能否决胜于终端?

笔者认为,终端的保有量将在乐视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omScore的数据指出,视频网站日均UV、月度播放量、视频网站总播放时长TOP10榜单中,乐视视频排名均位居行业第一位。但也要看到,《太子妃升职记》可以把用户吸引到乐视网上,《太阳的后裔》也能把用户带走。相对于内容带来的粘性,终端带来的粘性更稳定,是比内容更可靠的入口。这也是乐视在智能手机市场趋向饱和的情况下,还要做手机的原因。

根据乐视公布的数据,乐视电视去年的销量是300万台。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总销量在4400万台,其中智能电视占比超过80%。也就是说,乐视电视在智能电视市场的份额比大约是8.5%。

乐视今年给电视定下的销量目标是600万台,相当于增长1倍。《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及2016年趋势预测报告》认为,今年平板电视销量不会出现明显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乐视要让市场份额翻一番,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有小米、微鲸这样强大的对手。在手机行业,刚刚起步的乐视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得不说,乐视的三个隐忧

乐视想要成为新一代的BAT,还有三个隐忧不得不考虑。

一、如何预防资金风险。

目前乐视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去年就有贾跃亭套现“借钱”给公司的情况。目前乐视体育、乐视影业和乐视手机都在融资,购买版权也需要大量资金,在投融资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保证充足的资金至关重要。

二、 如何承接消费升级需求。小米的成功让很多人认为“得屌丝者得天下”。这句话放在三四年前还有一定道理,但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已经不把价格作为购买的首要因素,而把品质放在首位。相对于互联网产品,硬件的品质更需要时间来打磨,干扰的因素也更多。电视作为客厅最重要的家电,以及手机作为最高频的智能终端,用户对其品质又格外敏感。

三、如何培养用户习惯付费。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也有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爱奇艺和乐视,通过几部神剧让用户逐渐形成了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但对于电视终端,用户付费的情况还不乐观。购买乐视电视的第一批用户已经结束了乐视赠送的免费会员,如何让这部分用户继续花钱买内容,事关乐视的生态是否能够真正形成。 

虽然争议不少,但乐视仍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乐视生态是一个围绕影视娱乐搭建起来连接上下游和终端的体系。说句玩笑话,在视频行业乐视硬件做的最好,在硬件行业乐视视频内容最多。但想要成为新一代的BAT,乐视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