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古国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对珍稀动物雪豹的全国调查,确认全境有953只雪豹存在,成为继不丹、俄罗斯后第三个完成全国雪豹调查的国家。这次调查历时四年完成,由蒙古环境与旅游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雪豹基金会(Snow Leopard Trust)等7所机构共同主导。调查涵盖了286,402平方公里的雪豹分布区,大约覆盖了全蒙古26%的雪豹栖息地。500名工作人员在29座山脉上安装了1475台相机,给15头雪豹带上了项圈。野外工作时间长达270天。


雪豹栖息在中亚12个国家,其中中国是第一大分布国,拥有60%左右的雪豹种群及栖息地。蒙古国次之。因为雪豹的栖息环境多在高海拔地区,调查难度极大,所以针对雪豹的研究虽然从上世纪70年代就逐渐展开,但始终没能真正全面完成。至今,全球仅有3%左右的雪豹栖息地经过详实的科学调查,而在中国国内,这一数据甚至不足2%。

WWF一直在各雪豹分布国开展相关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调查雪豹及其猎物的数量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WWF及其合作伙伴识别雪豹面临的具体威胁,比如盗猎、人兽冲突等,并有针对性地展开保护行动。

WWF在中国的雪豹项目于2016年落地。目前,推广中国的全国雪豹调查也是工作重点。2020年,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分别与WWF签署了未来5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合作示范大面积范围的雪豹调查方法,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和监测巡护能力,并将中国积累的大熊猫保护经验应用到雪豹保护的领域。WWF希望甘肃和四川的雪豹调查工作能成功示范,从而在全国逐步推广雪豹调查。
雪豹保护背景
雪豹是全世界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神秘的一种。由于活动海拔高、分布范围广,雪豹的调查和研究难度极大,导致我们对其认知十分有限。直到最近十几年,得益于红外相机的广泛应用,我们才有机会开始了解雪豹,终于能在媒体上看到它们的身影。
雪豹分布在亚洲中部高山地区,而其最大的分布区位于中国西部,全球大约60%的雪豹种群栖息于此,是全世界唯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型猫科动物。因此,中国对全球雪豹保护而言至关重要。中国西部的大部分山区,既是雪豹和众多珍稀物种的避难所,又是保障国计民生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与野生动物共同的家园。
雪豹习性机警敏捷,气质高冷优雅,是多个民族的文化图腾,也是旷野中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能够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从而避免生态失衡导致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雪豹栖息地是多条世界重要河流的源头,如黄河、长江、澜沧江等,保护雪豹栖息地,受益者不仅有上游的野生动物,也有下游的数十亿人口,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和大部分的珍稀动物一样,雪豹也面临人类活动干扰、栖息地破碎化、气候变化等问题。然而,我们至今都没有针对雪豹的全国性保护规划和保护行动。归根到底,雪豹保护面临着两大制约:数据不足和能力欠缺。全国开展过系统调查的雪豹栖息地仅占全部栖息地的1.7%,至今无法回答“中国有多少只雪豹”这个基本问题。雪豹分布的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自然保护投入相对薄弱,保护设施和能力都不足以满足雪豹保护的需求。
所有珍稀物种的成功保护都基于对种群的科学认知。因此,保护雪豹的基本路径,首先是在雪豹潜在栖息地开展系统的种群调查,其次需要开展持续的长期监测掌握种群动态,与此同时为雪豹栖息地巡护员提供专业巡护装备和能力培训,然后以科学数据指导制定雪豹保护规划,最终推动各项保护行动的落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简介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WWF 1961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格朗。WWF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有办公室、拥有5000名全职员工,并有超过500万名志愿者。WWF自成立至今50余年以来,投资超过13000个项目,涉及资金约有100亿美元。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