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穆迪惹怒中国人?楼继伟:我们“不care”!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穆迪惹怒中国人?楼继伟:我们“不care”!

近日穆迪对中国政府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下调,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也表示,我们“不care”。

近期,国际三大评级巨头中的穆迪,对中国政府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下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稳定转为负面。事情一出,多个官媒发声,表示愤怒,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直批,穆迪的做法缺乏远见。

而针对此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昨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也表示,我们“不care”!“希腊出那么大问题的时候,他的评级当时高于中国。”楼继伟说。

此次穆迪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给出的理由是,政府债务,以及其他政府或有债务(不确定的债务)的提高;因资金外流,导致的外汇储备减少;以及政府关于去产能化政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等三个方面,评级为Aa3。

而这还不是终结,随后穆迪又接连下调了香港评级,由稳定转为负面,调节香港政府债券为Aa1。理由为,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紧张关系。

为什么一个评级机构的评级变动会引发如此多凡响?我们不妨了解下,在西方信用体系中,评级机构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国际顶尖的评级机构一共有三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其中标普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穆迪与惠誉国际也已经过百岁。穆迪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John Moody),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并用简单的英文字母代替评级标准,从此开启了美国评级标准的纪元。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穆迪公司、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Nationally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三大评级机构自此确立了权威的评级资质,并开始对国家主权进行评级。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aa级、Ba级、B级、Caa级、Ca级和C级。其中Aa级至Ca级可用数字1—3,数字越大表示评级越低。中国目前的评级是Aa3/负面/P-1,位列第二等级里的末等。对主权的评级,基本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偿债意愿和能力。等级越高,自然会吸引到更多的低息借款。相反,如果评级为垃圾级,会极大的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借款成本也会相应提升。

2009年12月,标普下调希腊的主权评级,从A-下调至BBB+。穆迪也已将希腊列入观察名单,并有可能调降其信贷评级。当天希腊股票大跌6%,机构的评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此可见,一个评级机构的主权评级,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坊间对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负面评价,也着实不少。其中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从而引发全球性经济大萧条的情况,评级机构“功不可没”。2002-2007年期间,三大评级机构,曾将超过3.2万亿房屋贷款中的绝大部分,评为AAA等级。而这些被称为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的次级房屋贷款,又是由无数个B级乃至C级的垃圾贷款打包而成。作为评级机构,因其拥有各大华尔街股东构成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公正的监察职责,使得其在次贷危机后的信誉,也大打折扣。近期有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对此颇有吐槽。

此次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从基于的三点原由来看,判断标准自然是有大数据支撑的。然而此三点理由所对应的,基本上是从政府债务,外汇储备以及经济下行,为数据支撑。关于政府债务,楼继伟回应说,“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说法,中国政府为刻意放缓GDP增速,并且6.5%增速的目标,依然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然而此刻,另外两大巨头,标准普尔与惠誉国际仍然按兵不动。在看到穆迪下调后,中国各方官媒强烈炮轰,正副财政部长均发声表示穆迪做法不公正,并表示“不care”的情况下,不知另外两家评级机构是否也可从中得到启示,以更加审慎,公正的态度来决定是否跟风。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微信号:weqianhai)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穆迪惹怒中国人?楼继伟:我们“不care”!

近日穆迪对中国政府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下调,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也表示,我们“不care”。

近期,国际三大评级巨头中的穆迪,对中国政府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下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稳定转为负面。事情一出,多个官媒发声,表示愤怒,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直批,穆迪的做法缺乏远见。

而针对此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昨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也表示,我们“不care”!“希腊出那么大问题的时候,他的评级当时高于中国。”楼继伟说。

此次穆迪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给出的理由是,政府债务,以及其他政府或有债务(不确定的债务)的提高;因资金外流,导致的外汇储备减少;以及政府关于去产能化政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等三个方面,评级为Aa3。

而这还不是终结,随后穆迪又接连下调了香港评级,由稳定转为负面,调节香港政府债券为Aa1。理由为,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紧张关系。

为什么一个评级机构的评级变动会引发如此多凡响?我们不妨了解下,在西方信用体系中,评级机构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国际顶尖的评级机构一共有三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其中标普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穆迪与惠誉国际也已经过百岁。穆迪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John Moody),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并用简单的英文字母代替评级标准,从此开启了美国评级标准的纪元。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穆迪公司、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Nationally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三大评级机构自此确立了权威的评级资质,并开始对国家主权进行评级。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aa级、Ba级、B级、Caa级、Ca级和C级。其中Aa级至Ca级可用数字1—3,数字越大表示评级越低。中国目前的评级是Aa3/负面/P-1,位列第二等级里的末等。对主权的评级,基本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偿债意愿和能力。等级越高,自然会吸引到更多的低息借款。相反,如果评级为垃圾级,会极大的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借款成本也会相应提升。

2009年12月,标普下调希腊的主权评级,从A-下调至BBB+。穆迪也已将希腊列入观察名单,并有可能调降其信贷评级。当天希腊股票大跌6%,机构的评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此可见,一个评级机构的主权评级,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坊间对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负面评价,也着实不少。其中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从而引发全球性经济大萧条的情况,评级机构“功不可没”。2002-2007年期间,三大评级机构,曾将超过3.2万亿房屋贷款中的绝大部分,评为AAA等级。而这些被称为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的次级房屋贷款,又是由无数个B级乃至C级的垃圾贷款打包而成。作为评级机构,因其拥有各大华尔街股东构成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公正的监察职责,使得其在次贷危机后的信誉,也大打折扣。近期有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对此颇有吐槽。

此次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从基于的三点原由来看,判断标准自然是有大数据支撑的。然而此三点理由所对应的,基本上是从政府债务,外汇储备以及经济下行,为数据支撑。关于政府债务,楼继伟回应说,“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说法,中国政府为刻意放缓GDP增速,并且6.5%增速的目标,依然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然而此刻,另外两大巨头,标准普尔与惠誉国际仍然按兵不动。在看到穆迪下调后,中国各方官媒强烈炮轰,正副财政部长均发声表示穆迪做法不公正,并表示“不care”的情况下,不知另外两家评级机构是否也可从中得到启示,以更加审慎,公正的态度来决定是否跟风。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微信号:weqianhai)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