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保利大剧院秦体记:关注观众需求,未来剧院应提供更优质的云资源

上海保利大剧院在疫情期间成功引入云资源,为探索云剧院模式打下基础,上榜2020上海在线新文旅榜单。上海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保利剧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秦体记先生做客《界面会客厅》,围绕剧院上云谈了自己的看法。

去年的疫情给上海文化场馆及文体活动带来影响,但通过运用在线技术,许多文化演出成功走向线上,其中保利大剧院的“云上”实践取得了良好反响。上海保利大剧院坐落于嘉定新城的远香湖畔,整个剧院的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设有一个1466座的大剧场、一个400座的小剧场,一个水景剧场和一个屋顶剧场。上海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保利剧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秦体记先生在专访中表示,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落成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将戏剧演出平民化,让进剧院逐渐成为全民的习惯,未来剧院应提供观众愿意付费的云资源,关注观众需要什么。

疫情期间期间,保利剧院一共减少了两百场左右的商业演出,但是通过云剧院,保利把观众“重新拉到剧院里”。在线剧院一共做了28期,有190多部的演出资源被放到云上。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和自身的网站推出的云参观项目吸引流量达到90多万。

携手知名设计师,上海保利大剧院成为打卡地

主持人:保利大剧院是上海非常知名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地标建筑,剧院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它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这样独特的设计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您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秦体记:上海保利大剧院坐落于嘉定新城的远香湖畔,整个剧院的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设有一个1466座的大剧场、一个400座的小剧场,一个水景剧场和一个屋顶剧场。剧院建筑设计的整体理念就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有机结合,造型灵感泽来源于大家小时候可能都玩过的一种玩具——万花筒。万花筒在不断转动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花的姿态或者展现变换的多样色彩,基于此,保利大剧院的设计原理就是通过在水泥型的方盒子上,通过竖的、纵的、横的、斜的万花筒各种组合交织,融入中式的雕梁画栋和西式柱式的表现手法,形成万花筒般的交相辉映,而最后在万花筒的尽头就是多彩的舞台。换句话说,我们借助这个设计也是想传达,就像万花筒转动变换出无限的色彩斑斓,舞台也是在不断变化中,以各式各样的演出、话剧、音乐剧,展现给观众的缤纷的斑斓色彩。

主持人:戏剧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都不同,而这就像万花筒一样带给大家无限可能一样。

秦体记:对的。另外从材料上看,剧院建筑也是利用水、风、光,基于自然为上的理念进行选择的。建筑采用金属材料、铝材、石材、水泥。在建筑技法上,通俗一点说,我们完全没有进行过二次装修;高雅一点说,我们采用的就是清水混凝土、木纹热转印。所有的墙没有经过二次装修,以清水混凝土的加工方式,在保证建筑外型雅致的同时,确保了建筑的质量。至于木纹热转印技术则是指我们使用的所有的金属和铝合金材料,都经过了把木纹的材料颜色融入进去这个步骤,这样一来,金属建材的外形就像木头一样,坚固又美观。现在剧场建成投入使用已经五六年了,但得益于木纹热转印技术,看着还是像新的剧场一样,非常漂亮,也是热门的打卡地。很多的电影、电视剧,包括一些新品发布,都会在剧院里进行。

主持人:刚才您有提到保利的水景剧院。据我们所知,保利剧院其实是开创了水景剧院的先河,这样的开拓一开始是基于何种理念呢?

秦体记:这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嘉定处在上海西部,是上海的节点城市,也是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区。嘉定当地的居民对文化的需求也非常高,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多样的文化设施非常丰富,但是影剧院只有一家,其中的位置也只有几百座,各种设备条件也不具备。所以嘉定居民想看一些比较好的、比较顶级的节目,都要跑到市区。大家知道嘉定离市中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嘉定居民们为了看剧来回奔波的时间还是比较长。

在嘉定新城建设过程中,嘉定区基于开阔的文化建设视野,下定决心建设一个新的区域。在这个建设计划中,围绕着远香湖周围的区域建设生态圈、生活圈,既要有经济类的金融机构,也要有文化场所。所以,在远香湖周围建一个剧院的目标就定下来了。但是到底建一个什么样的剧院更合适,一开始没有定论。我们首先请了几位设计师,看看谁的方案更好,经过比对,以擅长将水景与建筑设计结合而著名的日本设计师安腾忠雄的方案脱颖而出:他的方案不仅将剧院与水景融为一体,还在此基础上,以清水混凝土的元素加以结合,当时就得到了所有参评专家的认可。也是因此,我们最后确定在嘉定建一个水景剧院。

这个选择其实是非常满足“地利”这个条件的:首先,剧院正好在远香湖的边上,有打造水景的完美条件。其次,剧院的位置相对远离人流密集的市中心,因此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

剧院平民化,让进剧院成为全民习惯

剧院落成之后,对嘉定人民而言意义是重大的:今后不必再奔波,在家门口很近的地方,无论是音乐会、话剧、喜剧还是舞蹈,他们就可以看到世界顶级的演出。像陈佩斯、杨丽萍,刘晓庆等等的著名演员都曾在这里演出过,著名的剧目《四世同堂》、《大宅门》也都上演过。

另外,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经典剧目以外,我们也会投入于旨在培养广大观众审美情趣的剧目,像《我们漫步音乐三百年》其实就是把欧洲16-19世纪这三百年间比较著名的经典音乐,重新融合进行展出——票价仅仅只需要30块钱。另外,我们也做了平民化演出的尝试:每个月都会有30-50块钱的公益场演出,而除了特别的公益场之外,所有的演出场次都有10%的票作为公益票发售,不管是世界顶级的纽约爱乐还是陈佩斯的《戏台》,这些大型演出我们都是有30到80不等的票的。另外,根据当地嘉定人民对戏剧的偏好,我们专门打造了一个“月月有戏”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计划在一年集中一段时候推出戏剧演出,但是从观众需求来看,他们对戏剧有迫切的需要,所以我们就把戏曲引进来了。

另外我们还推出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所谓小手拉大手就是让当地的孩子走进剧院。除了让孩子们看音乐剧、儿童剧以外,我们还成立了上海保利童声合唱团,到现在合唱团已经有五年历史了,从一开始的一个,到现在已经有五个童声合唱团,还有六个舞蹈团,这些孩子也走进剧院进行演出。并且,通过孩子们走进剧院,还带动了他们的家长也走进来——过去可能有些家长对看演出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当自己的孩子成为演出的一员,在逐渐的熏陶之中,他们也会逐步迈入走进剧院。在剧院圈里,成立自己的剧院合唱团的,保利应该是最先的一家,我们去参加过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比赛,也有过一些地区的巡演,还办过两届童声合唱节,所有的活动都非常成功。回到一开始,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小孩子进来了,大人也进来了,大人、小孩都进来了,进剧院就成了全民的习惯。

所以,通过上面说的这些方式,我们一方面培养起了剧院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也切实让观众也得到了实在的优惠受益。这个过程中政府给了很大的支持,观众也素质不断的提高,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了,他们也得到了很多元的视听体验,这其实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关注观众需要,引入更多优质云资源

主持人:如今线上经济在逐步发展当中,保利剧院在线上的部分有什么样的规划,发布了什么样的线上项目?

秦体记:2020年2月份到6月份,整个上海的剧院、全国的剧院基本上都停摆了。保利在上海一共有四家剧院,包括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保利城市剧院和1862剧场,都不外如是。在这样的骤停之下,我们也有云端的很多尝试:包括保利云剧院,云分享,艺术分享、音乐分享和周末的云舞台这几个板块。疫情期间的两百多天,我们一共做了28期,有190多部的演出资源都放到云上。总体来看,虽然因为疫情,包括直接退票的60多场在内,我们一共减少了两百场左右的商业演出,但是通过云剧院,我们其实把观众重新拉到剧院里来了。另外,我们还利用微信、微博和自身的网站推出了云参观项目,这之中也和澎湃新闻展开了合作,参观的流量达到90多万。

现在整个剧院演出行业比较成熟的就是购票系统的线上购票。而今后在资源的上线问题上,我觉得可以有更长远的考虑:现在我们呈现的更多都是免费的资源,如果真正想实现持久发展的话,未来剧院应该给出观众愿意购买的资源——仅仅局限于免费云资源这部分,对剧院的发展而言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观众愿意购买、愿意花钱消费的资源,常规而言一定是他需要的。我们免费给观众的,他们不一定需要;但是观众愿意花钱买的,一定是自身需要的,否则他不会花钱去买这种云资源。

2020年2月份我们接了一个新开的剧院,也就是保利城市剧院,但接手之后因为疫情的爆发就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般来说,新开的剧院会以很大规模的盛大演出来吸引流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吸引更多的观众。但2020年剧院真正开始营业是在从6月份,上座率也只有30%。所以,针对这个剧院的宣传,在蜇伏了几个月,到6月19号开的时候,我们采取了打破原来的常规的创新性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我们请来了声入人心里爆火的一群音乐剧演员,并将这群人拆分成两到三个人的小组合,举办单独的演出节目,线下线上同时举办,线下按照30%的上座率,线上就按照流量,比如说一张线上的票10块钱的价额去销售。这样的模式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最后的效果非常好,每场演出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效应。通过这一系列的五场云上音乐厅,整个剧院的品牌就树立起来了,也让更多的观众和粉丝知道并走进了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可以说这其实是非常好的办法。

未来,利用技术,我们可能会做更多的周末云舞台、艺术分享、音乐分享、云剧院等等。但除了这些项目以外,就目前看,尽管外国的演出因为疫情原因引入上还是有困难,但是还是可以找到别的合作方式给大家带来新鲜感。这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通过线上视频转播,再比如说我们去购买国外一些演出的版权,或者是征求他们的授权,通过国外国内联合编导的方式,请国外的导演与国内的团队远程合作,把一些国外知名的剧目和大的演出进行再创作,进而在国内进行排练,最后演出。这些都是在线上演出方面我们的开拓性尝试,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本质上我们对技术的利用不是把已有的东西往“云”上一堆,主要是关注更多的观众需要什么,需要看什么样的演出,在这样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去发展我们自己的“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专访】保利大剧院秦体记:关注观众需求,未来剧院应提供更优质的云资源

上海保利大剧院在疫情期间成功引入云资源,为探索云剧院模式打下基础,上榜2020上海在线新文旅榜单。上海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保利剧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秦体记先生做客《界面会客厅》,围绕剧院上云谈了自己的看法。

去年的疫情给上海文化场馆及文体活动带来影响,但通过运用在线技术,许多文化演出成功走向线上,其中保利大剧院的“云上”实践取得了良好反响。上海保利大剧院坐落于嘉定新城的远香湖畔,整个剧院的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设有一个1466座的大剧场、一个400座的小剧场,一个水景剧场和一个屋顶剧场。上海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保利剧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秦体记先生在专访中表示,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落成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将戏剧演出平民化,让进剧院逐渐成为全民的习惯,未来剧院应提供观众愿意付费的云资源,关注观众需要什么。

疫情期间期间,保利剧院一共减少了两百场左右的商业演出,但是通过云剧院,保利把观众“重新拉到剧院里”。在线剧院一共做了28期,有190多部的演出资源被放到云上。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和自身的网站推出的云参观项目吸引流量达到90多万。

携手知名设计师,上海保利大剧院成为打卡地

主持人:保利大剧院是上海非常知名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地标建筑,剧院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它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这样独特的设计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您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秦体记:上海保利大剧院坐落于嘉定新城的远香湖畔,整个剧院的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设有一个1466座的大剧场、一个400座的小剧场,一个水景剧场和一个屋顶剧场。剧院建筑设计的整体理念就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有机结合,造型灵感泽来源于大家小时候可能都玩过的一种玩具——万花筒。万花筒在不断转动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花的姿态或者展现变换的多样色彩,基于此,保利大剧院的设计原理就是通过在水泥型的方盒子上,通过竖的、纵的、横的、斜的万花筒各种组合交织,融入中式的雕梁画栋和西式柱式的表现手法,形成万花筒般的交相辉映,而最后在万花筒的尽头就是多彩的舞台。换句话说,我们借助这个设计也是想传达,就像万花筒转动变换出无限的色彩斑斓,舞台也是在不断变化中,以各式各样的演出、话剧、音乐剧,展现给观众的缤纷的斑斓色彩。

主持人:戏剧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都不同,而这就像万花筒一样带给大家无限可能一样。

秦体记:对的。另外从材料上看,剧院建筑也是利用水、风、光,基于自然为上的理念进行选择的。建筑采用金属材料、铝材、石材、水泥。在建筑技法上,通俗一点说,我们完全没有进行过二次装修;高雅一点说,我们采用的就是清水混凝土、木纹热转印。所有的墙没有经过二次装修,以清水混凝土的加工方式,在保证建筑外型雅致的同时,确保了建筑的质量。至于木纹热转印技术则是指我们使用的所有的金属和铝合金材料,都经过了把木纹的材料颜色融入进去这个步骤,这样一来,金属建材的外形就像木头一样,坚固又美观。现在剧场建成投入使用已经五六年了,但得益于木纹热转印技术,看着还是像新的剧场一样,非常漂亮,也是热门的打卡地。很多的电影、电视剧,包括一些新品发布,都会在剧院里进行。

主持人:刚才您有提到保利的水景剧院。据我们所知,保利剧院其实是开创了水景剧院的先河,这样的开拓一开始是基于何种理念呢?

秦体记:这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嘉定处在上海西部,是上海的节点城市,也是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区。嘉定当地的居民对文化的需求也非常高,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多样的文化设施非常丰富,但是影剧院只有一家,其中的位置也只有几百座,各种设备条件也不具备。所以嘉定居民想看一些比较好的、比较顶级的节目,都要跑到市区。大家知道嘉定离市中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嘉定居民们为了看剧来回奔波的时间还是比较长。

在嘉定新城建设过程中,嘉定区基于开阔的文化建设视野,下定决心建设一个新的区域。在这个建设计划中,围绕着远香湖周围的区域建设生态圈、生活圈,既要有经济类的金融机构,也要有文化场所。所以,在远香湖周围建一个剧院的目标就定下来了。但是到底建一个什么样的剧院更合适,一开始没有定论。我们首先请了几位设计师,看看谁的方案更好,经过比对,以擅长将水景与建筑设计结合而著名的日本设计师安腾忠雄的方案脱颖而出:他的方案不仅将剧院与水景融为一体,还在此基础上,以清水混凝土的元素加以结合,当时就得到了所有参评专家的认可。也是因此,我们最后确定在嘉定建一个水景剧院。

这个选择其实是非常满足“地利”这个条件的:首先,剧院正好在远香湖的边上,有打造水景的完美条件。其次,剧院的位置相对远离人流密集的市中心,因此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

剧院平民化,让进剧院成为全民习惯

剧院落成之后,对嘉定人民而言意义是重大的:今后不必再奔波,在家门口很近的地方,无论是音乐会、话剧、喜剧还是舞蹈,他们就可以看到世界顶级的演出。像陈佩斯、杨丽萍,刘晓庆等等的著名演员都曾在这里演出过,著名的剧目《四世同堂》、《大宅门》也都上演过。

另外,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经典剧目以外,我们也会投入于旨在培养广大观众审美情趣的剧目,像《我们漫步音乐三百年》其实就是把欧洲16-19世纪这三百年间比较著名的经典音乐,重新融合进行展出——票价仅仅只需要30块钱。另外,我们也做了平民化演出的尝试:每个月都会有30-50块钱的公益场演出,而除了特别的公益场之外,所有的演出场次都有10%的票作为公益票发售,不管是世界顶级的纽约爱乐还是陈佩斯的《戏台》,这些大型演出我们都是有30到80不等的票的。另外,根据当地嘉定人民对戏剧的偏好,我们专门打造了一个“月月有戏”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计划在一年集中一段时候推出戏剧演出,但是从观众需求来看,他们对戏剧有迫切的需要,所以我们就把戏曲引进来了。

另外我们还推出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所谓小手拉大手就是让当地的孩子走进剧院。除了让孩子们看音乐剧、儿童剧以外,我们还成立了上海保利童声合唱团,到现在合唱团已经有五年历史了,从一开始的一个,到现在已经有五个童声合唱团,还有六个舞蹈团,这些孩子也走进剧院进行演出。并且,通过孩子们走进剧院,还带动了他们的家长也走进来——过去可能有些家长对看演出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当自己的孩子成为演出的一员,在逐渐的熏陶之中,他们也会逐步迈入走进剧院。在剧院圈里,成立自己的剧院合唱团的,保利应该是最先的一家,我们去参加过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比赛,也有过一些地区的巡演,还办过两届童声合唱节,所有的活动都非常成功。回到一开始,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小孩子进来了,大人也进来了,大人、小孩都进来了,进剧院就成了全民的习惯。

所以,通过上面说的这些方式,我们一方面培养起了剧院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也切实让观众也得到了实在的优惠受益。这个过程中政府给了很大的支持,观众也素质不断的提高,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了,他们也得到了很多元的视听体验,这其实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关注观众需要,引入更多优质云资源

主持人:如今线上经济在逐步发展当中,保利剧院在线上的部分有什么样的规划,发布了什么样的线上项目?

秦体记:2020年2月份到6月份,整个上海的剧院、全国的剧院基本上都停摆了。保利在上海一共有四家剧院,包括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保利城市剧院和1862剧场,都不外如是。在这样的骤停之下,我们也有云端的很多尝试:包括保利云剧院,云分享,艺术分享、音乐分享和周末的云舞台这几个板块。疫情期间的两百多天,我们一共做了28期,有190多部的演出资源都放到云上。总体来看,虽然因为疫情,包括直接退票的60多场在内,我们一共减少了两百场左右的商业演出,但是通过云剧院,我们其实把观众重新拉到剧院里来了。另外,我们还利用微信、微博和自身的网站推出了云参观项目,这之中也和澎湃新闻展开了合作,参观的流量达到90多万。

现在整个剧院演出行业比较成熟的就是购票系统的线上购票。而今后在资源的上线问题上,我觉得可以有更长远的考虑:现在我们呈现的更多都是免费的资源,如果真正想实现持久发展的话,未来剧院应该给出观众愿意购买的资源——仅仅局限于免费云资源这部分,对剧院的发展而言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观众愿意购买、愿意花钱消费的资源,常规而言一定是他需要的。我们免费给观众的,他们不一定需要;但是观众愿意花钱买的,一定是自身需要的,否则他不会花钱去买这种云资源。

2020年2月份我们接了一个新开的剧院,也就是保利城市剧院,但接手之后因为疫情的爆发就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般来说,新开的剧院会以很大规模的盛大演出来吸引流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吸引更多的观众。但2020年剧院真正开始营业是在从6月份,上座率也只有30%。所以,针对这个剧院的宣传,在蜇伏了几个月,到6月19号开的时候,我们采取了打破原来的常规的创新性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我们请来了声入人心里爆火的一群音乐剧演员,并将这群人拆分成两到三个人的小组合,举办单独的演出节目,线下线上同时举办,线下按照30%的上座率,线上就按照流量,比如说一张线上的票10块钱的价额去销售。这样的模式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最后的效果非常好,每场演出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效应。通过这一系列的五场云上音乐厅,整个剧院的品牌就树立起来了,也让更多的观众和粉丝知道并走进了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可以说这其实是非常好的办法。

未来,利用技术,我们可能会做更多的周末云舞台、艺术分享、音乐分享、云剧院等等。但除了这些项目以外,就目前看,尽管外国的演出因为疫情原因引入上还是有困难,但是还是可以找到别的合作方式给大家带来新鲜感。这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通过线上视频转播,再比如说我们去购买国外一些演出的版权,或者是征求他们的授权,通过国外国内联合编导的方式,请国外的导演与国内的团队远程合作,把一些国外知名的剧目和大的演出进行再创作,进而在国内进行排练,最后演出。这些都是在线上演出方面我们的开拓性尝试,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本质上我们对技术的利用不是把已有的东西往“云”上一堆,主要是关注更多的观众需要什么,需要看什么样的演出,在这样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去发展我们自己的“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