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信地产员工发公开信: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信地产员工发公开信: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

中海地产主席郝建民希望与中信的整合会在五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至于人事问题,他相信能与中信方面一定可达成共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六年间已经完成两笔重大并购的中海地产(00688.HK)正在进行一笔更为重要和复杂的整合,这一次整合的对象是同为央企的中信。

这将是一笔事关2400万平方米土储,涉及资金高达310亿元的重大整合。作为交易条件,中海将向中信配发10%股份,并转让价值约61.5亿元的物业组合作为代价。完成后,中信将成为中海地产的第二大股东。

但就在这场整合案例紧锣密鼓进行时,中信内部员工却出现了严重的担忧情绪。

在一封于3月23日开始流传的中信地产员工写给中信集团的公开信中提到,“从3月14日正式宣布中海收购中信地产至今,集团一直未给地产员工明确、妥善的安置方案,员工在公司层面获取不到直接、有效、准确的一手信息,导致员工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这不是一个责任央企合适的解决方式。”

据界面新闻确认,这份公开信是从中信地产旗下深圳、惠州、东莞等分公司流出,这些员工主要是担忧与中海地产正进行的整合,让他们看不到今后的方向和出路,对未来也一片迷茫。

中信地产员工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以往任何一场整合,都会涉及复杂的人员变动,中海地产于今年1月初才完成与同系统的中建地产的最后人事整合,耗时长达两年多。因此这场涉及到两家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不同的跨企业重组,人员方面的磨合会更复杂。

过去数年间,中信集团内部也曾有过整合旗下地产板块资源的想法,但因集团整体上市,地产业务板块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在考虑到人员整合等难题的情况下,一直未能成行。而这次将地产板块整体转给中海地产整合,至少在人事方面,中海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梳理。

目前中信集团方面尚未作出任何回应。不过关于人员整合,中海地产主席郝建民曾在3月18日的业绩会上提到,“伟大的公司一定有伟大的人才,有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就要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平台。”对于这个问题中海高层也非常重视,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措施,未来则一定可达成共识。

郝建民当时还强调,中信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和中海两家公司同宗同源,在公司文化方面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他相信这次的整合会最终成功,因为双方将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未来是共同的。

由于在并购整合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郝建民希望与中信的这次整合短期内就能完成。他表示,会在五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整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审批流程都能顺利完成,本年内交易就能够最终完成。

尽管会在人员,组织构架方面作出调整,但这场整合对中海地产而言绝对是又一个壮大规模的契机。他们不仅能获得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还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市场壮大份额。

不过在一些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中海也将接收中信在这类区域的大量项目,这将考验中海接下来的周转速度,以及向来引以为豪的盈利能力,外界也担忧这可能拖累中海的利润等财务指标。

但郝建民对这种担忧的回应则是,资产包没有好坏,都是资源,怎么做,去体现它的价值,这才是重点。凡是我们在经营的资产,就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他希望外界能一如既往的相信中海的操盘和盈利能力。

过去的一年,虽然在与中建地产的整合过程中有人事、管理架构改革等变动,但中海地产在业绩上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准。

去年中海的收入达到1480.7亿港元(约合1240.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3.1亿港元(约合279.10亿元人民币),高于销售规模最大的万科的181亿元,仍是国内最赚钱的房企。同时其持有现金高达1024.5亿港元(858.43亿元人民币),净负债比率仅6.8%,财务状况依然稳健。

在不包含整合中信的住宅业务外,郝建民为中海在今年定下的目标是——销售1850亿港元(约合155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而未来继续保持30%以上的毛利率,依然是他的目标。

3月24日,中信股份将在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相信届时常振明也会对与中海的这次整合表明态度,同时对外界关心的人事问题作出回应。

以下为中信地产员工致中信集团的公开信:

致中信集团的一封信

中信集团领导:

公元2016年3月14日,中海地产(00688.HK)发布公告称,将以人民币310亿元的总价收购中信股份(00267.HK)旗下中信公司及中信泰富持有的绝大部分住宅业务,总建筑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中信将持有中海地产10%股权,成为中海地产的第二大股东。

消息传来,原中信地产所有员工一片静默,眼含热泪。在集团领导弹冠相庆,庆贺获得310亿元的收益以及10%的股份的时候,可曾考虑过中信地产自成立以来为之付出青春、付出努力的工作员工受伤的心情?

这里有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企业的女员工,就像一段热恋,嫁给你时青春少女,现在已经半老徐娘,说分手就分手,没有半点余地;这里有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当年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挥洒汗水,佝偻了腰,苍白了发,奉献了人生最美好一段年华,一直规划在中信工作至退休,突然面临下岗和重新就业,却丧失了最有竞争力的年龄优势。

这里有身患肾病的老员工,2015年以来多次住院医治,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医生诊断并建议近期安排做换肾手术,费用高、经济压力大,突然整合对不堪重负的他造成巨大精神压力负担。

这里有响应二胎政策的年轻工程师,二胎直接生了双胞胎,两个孩子变成三个,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一个人成为全家的经济支柱,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们,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惶惶不安。

这里有一群年轻人,怀着对中信品牌的崇拜与自豪走进这家公司,迁了家,供了楼,买了车,憧憬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收购消息一传来,看着还催缴房贷车贷的消息一片茫然。

他们中有很多人胸怀对中信的央企品牌的信赖与热爱,曾经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猎头的引诱,坚守在此,错过了一次次转型的机会。在他们准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时候,却突然被公司抛弃了。

他们在处理业主维权投诉时,为了维护企业品牌,提高客户满意度,苦口婆心地说,我们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央企,一定会为你负责到底!没想到,解决客户维权的此刻要为自己维权。

筑人生,信有诚。信在何处,诚在哪里?对员工都不负责,如何对客户负责?

从3月14日正式宣布中海收购中信地产至今,集团一直未给地产员工明确、妥善的安置方案,员工在公司层面获取不到直接、有效、准确的一手信息,导致员工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这不是一个责任央企合适的解决方式。

中信集团由于发展需要而对中信地产进行资产并购整合,并非因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倒闭、破产。长期以来,公司员工为中信地产事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重大贡献。因此,中信地产转让的成果及溢价,中信地产的员工应有共同分享的权力。对此,中信集团领导应从政治高度充分重视,不能仅仅按常规方式及劳动合同法的一般标准给予补偿。

中海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中海对中信地产的收购,存在着优秀人员双向选择的问题。在此之前,首要是希望集团领导了解员工的合理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明确的答复,让员工得到合理的补偿,早日明确去向。在此期间,我们也会遵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正常有序地进行手上的各项目工作:做工程的,冒雨奋战在工地;做设计的,奔波在与设计院沟通的道路上;做销售的,仍然孜孜不倦地与客户介绍产品,去库存尾货,迎接新项目的开盘……在集团解决员工诉求之后,我们会与中海进行正常有序的交接。

30年历史的中信地产,让员工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相连的情怀。请尊重这份情怀,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所急、所痛、所需!

中信地产员工

2016年3月22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信地产员工发公开信: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

中海地产主席郝建民希望与中信的整合会在五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至于人事问题,他相信能与中信方面一定可达成共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六年间已经完成两笔重大并购的中海地产(00688.HK)正在进行一笔更为重要和复杂的整合,这一次整合的对象是同为央企的中信。

这将是一笔事关2400万平方米土储,涉及资金高达310亿元的重大整合。作为交易条件,中海将向中信配发10%股份,并转让价值约61.5亿元的物业组合作为代价。完成后,中信将成为中海地产的第二大股东。

但就在这场整合案例紧锣密鼓进行时,中信内部员工却出现了严重的担忧情绪。

在一封于3月23日开始流传的中信地产员工写给中信集团的公开信中提到,“从3月14日正式宣布中海收购中信地产至今,集团一直未给地产员工明确、妥善的安置方案,员工在公司层面获取不到直接、有效、准确的一手信息,导致员工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这不是一个责任央企合适的解决方式。”

据界面新闻确认,这份公开信是从中信地产旗下深圳、惠州、东莞等分公司流出,这些员工主要是担忧与中海地产正进行的整合,让他们看不到今后的方向和出路,对未来也一片迷茫。

中信地产员工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以往任何一场整合,都会涉及复杂的人员变动,中海地产于今年1月初才完成与同系统的中建地产的最后人事整合,耗时长达两年多。因此这场涉及到两家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不同的跨企业重组,人员方面的磨合会更复杂。

过去数年间,中信集团内部也曾有过整合旗下地产板块资源的想法,但因集团整体上市,地产业务板块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在考虑到人员整合等难题的情况下,一直未能成行。而这次将地产板块整体转给中海地产整合,至少在人事方面,中海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梳理。

目前中信集团方面尚未作出任何回应。不过关于人员整合,中海地产主席郝建民曾在3月18日的业绩会上提到,“伟大的公司一定有伟大的人才,有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就要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平台。”对于这个问题中海高层也非常重视,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措施,未来则一定可达成共识。

郝建民当时还强调,中信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和中海两家公司同宗同源,在公司文化方面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他相信这次的整合会最终成功,因为双方将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未来是共同的。

由于在并购整合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郝建民希望与中信的这次整合短期内就能完成。他表示,会在五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整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审批流程都能顺利完成,本年内交易就能够最终完成。

尽管会在人员,组织构架方面作出调整,但这场整合对中海地产而言绝对是又一个壮大规模的契机。他们不仅能获得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还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市场壮大份额。

不过在一些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中海也将接收中信在这类区域的大量项目,这将考验中海接下来的周转速度,以及向来引以为豪的盈利能力,外界也担忧这可能拖累中海的利润等财务指标。

但郝建民对这种担忧的回应则是,资产包没有好坏,都是资源,怎么做,去体现它的价值,这才是重点。凡是我们在经营的资产,就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他希望外界能一如既往的相信中海的操盘和盈利能力。

过去的一年,虽然在与中建地产的整合过程中有人事、管理架构改革等变动,但中海地产在业绩上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准。

去年中海的收入达到1480.7亿港元(约合1240.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3.1亿港元(约合279.10亿元人民币),高于销售规模最大的万科的181亿元,仍是国内最赚钱的房企。同时其持有现金高达1024.5亿港元(858.43亿元人民币),净负债比率仅6.8%,财务状况依然稳健。

在不包含整合中信的住宅业务外,郝建民为中海在今年定下的目标是——销售1850亿港元(约合155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而未来继续保持30%以上的毛利率,依然是他的目标。

3月24日,中信股份将在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相信届时常振明也会对与中海的这次整合表明态度,同时对外界关心的人事问题作出回应。

以下为中信地产员工致中信集团的公开信:

致中信集团的一封信

中信集团领导:

公元2016年3月14日,中海地产(00688.HK)发布公告称,将以人民币310亿元的总价收购中信股份(00267.HK)旗下中信公司及中信泰富持有的绝大部分住宅业务,总建筑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中信将持有中海地产10%股权,成为中海地产的第二大股东。

消息传来,原中信地产所有员工一片静默,眼含热泪。在集团领导弹冠相庆,庆贺获得310亿元的收益以及10%的股份的时候,可曾考虑过中信地产自成立以来为之付出青春、付出努力的工作员工受伤的心情?

这里有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企业的女员工,就像一段热恋,嫁给你时青春少女,现在已经半老徐娘,说分手就分手,没有半点余地;这里有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当年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挥洒汗水,佝偻了腰,苍白了发,奉献了人生最美好一段年华,一直规划在中信工作至退休,突然面临下岗和重新就业,却丧失了最有竞争力的年龄优势。

这里有身患肾病的老员工,2015年以来多次住院医治,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医生诊断并建议近期安排做换肾手术,费用高、经济压力大,突然整合对不堪重负的他造成巨大精神压力负担。

这里有响应二胎政策的年轻工程师,二胎直接生了双胞胎,两个孩子变成三个,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一个人成为全家的经济支柱,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们,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惶惶不安。

这里有一群年轻人,怀着对中信品牌的崇拜与自豪走进这家公司,迁了家,供了楼,买了车,憧憬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收购消息一传来,看着还催缴房贷车贷的消息一片茫然。

他们中有很多人胸怀对中信的央企品牌的信赖与热爱,曾经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猎头的引诱,坚守在此,错过了一次次转型的机会。在他们准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时候,却突然被公司抛弃了。

他们在处理业主维权投诉时,为了维护企业品牌,提高客户满意度,苦口婆心地说,我们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央企,一定会为你负责到底!没想到,解决客户维权的此刻要为自己维权。

筑人生,信有诚。信在何处,诚在哪里?对员工都不负责,如何对客户负责?

从3月14日正式宣布中海收购中信地产至今,集团一直未给地产员工明确、妥善的安置方案,员工在公司层面获取不到直接、有效、准确的一手信息,导致员工没有方向,没有方案,焦虑感倍增。这不是一个责任央企合适的解决方式。

中信集团由于发展需要而对中信地产进行资产并购整合,并非因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倒闭、破产。长期以来,公司员工为中信地产事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重大贡献。因此,中信地产转让的成果及溢价,中信地产的员工应有共同分享的权力。对此,中信集团领导应从政治高度充分重视,不能仅仅按常规方式及劳动合同法的一般标准给予补偿。

中海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中海对中信地产的收购,存在着优秀人员双向选择的问题。在此之前,首要是希望集团领导了解员工的合理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明确的答复,让员工得到合理的补偿,早日明确去向。在此期间,我们也会遵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正常有序地进行手上的各项目工作:做工程的,冒雨奋战在工地;做设计的,奔波在与设计院沟通的道路上;做销售的,仍然孜孜不倦地与客户介绍产品,去库存尾货,迎接新项目的开盘……在集团解决员工诉求之后,我们会与中海进行正常有序的交接。

30年历史的中信地产,让员工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相连的情怀。请尊重这份情怀,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所急、所痛、所需!

中信地产员工

2016年3月22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