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疫苗普及仍面挑战,谁在抗拒新冠疫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苗普及仍面挑战,谁在抗拒新冠疫苗?

疫苗的接种速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经济的复苏。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文|陈根

供给决定需求,作为一场负向的供给冲击,疫情的蔓延一度让许多生产活动陷于停滞,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其成功研发是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

随着世界范围内多款新冠疫苗相继批附条件上市或获准紧急使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速,全球单日新增病例人数则持续下降。但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在疫苗获取、运输和注射等环节存在差距,高低收入国家接种过程难以同步。

疫苗的接种速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经济的复苏。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国内部分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是谁在抗拒新冠疫苗?疫苗以后,离真正战胜新冠病毒,又还有多少距离?

疫苗普及刻不容缓

当前,多款新冠疫苗在全球各地陆续获批,接种进程正不断大力推进。彭博新闻社3月20日更新的全球133个国家疫苗接种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注射超过4亿3000万支新冠疫苗,平均每天全世界有约100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其中,美国疫苗接种数量排在首位,中国紧随其后。截止3月中,中国国内接种疫苗6498万剂。然而,如果按人口覆盖率,中国在全球所有重要经济体中,仅以不到5%的接种率,堪堪领先于印度、印尼这些东南亚人口大(穷)国,远远落后其他核心经济体,尤其欧美。

事实上,从人口普及率来看,在接种数量排行前十名的榜单上,以色列目前已经打了967万多支新冠疫苗。这意味着,以色列53.5%的人已经接种疫苗,比例全球最高。而美国已经接种的1亿2100多万支疫苗,则占美国人口的18.6%。在美国,至少打了一针新冠疫苗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确诊患者数。

此外,除了接种率暂时落后,在接种速度上,我国也相对落后。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如果新冠病毒传播数以3计算(即1名患者可传染3人),那么需要完成70%的疫苗接种,其保护率才基本达标。并且,70%的疫苗接种已经是最低要求,因为疫苗保护率并非百分百,如果有效率为90%,那么接种率还应进一步提高。

基于此,根据勾股大数据的模型推演,以2021年2月28日中国、美国、欧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56%、22.73%、7.61%为基数,假设之后各国疫苗接种剂次呈线性变化,然后拟合函数推算,可以得出:美国在今年6月即可达致群体免疫。欧盟略晚,但今年10月也可达致群体免疫。

然而在中国,根据测算,若要在今年夏天完成5.6亿人、约11.2亿剂新冠疫苗的接种,达成“7月底40%接种率”的目标,那么每日疫苗接种需要达到将近800万剂次。但即便是已经在提升的接种速度,我国平均每日接种剂次都远落后于800万剂次。

可能发生的“免疫落差”对未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从中国层面来看,按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与力度,最迟今年四季度,欧美相互之间就会完全互开国门。这意味着,在欧美进一步放松生产、生活领域的社交隔离措施,并进一步加速人员交流与国际贸易,带动相关国家产业链的共振复苏的同时,中国实现群体免疫,还与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14-19个月的时滞。

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疫情不消退,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仍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因此,通过大规模有效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对于中国来说,是当务之急。

疫苗普及仍面挑战

尽管疫苗普及刻不容缓,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国内部分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

2020年10月20日,来自纽约市立大学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研究生院(CUNY SPH)、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LSHTM)的疫苗信心项目以及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全球对接受COVID-19疫苗的潜在犹豫。

调查者对来自19个国家的13400多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72%的参与者可能会接受疫苗。在剩下的28%中,14%的人会拒绝,14%的人会犹豫。这意味着,仍有数千万潜在的疫苗规避者。

人们对疫苗接种的决定取决于很多因素,疫苗的有效性无疑影响着人们对疫苗的接受程度。《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来自康奈尔大学对近2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只有少于一半的人表示愿意接种有效性为50%的疫苗——这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新冠疫苗设置的最低门槛,与流感疫苗相当。而如果其有效性提高到90%,疫苗接受度就会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1%。

平均来说,接种了任一种疫苗的人,死于新冠的几率将骤降至接近零。与美国 1.7% 左右的总死亡率相比,这一几率更低。与老年人死亡率相比,老年人死亡率要高出几倍。

然而,即便是在可接受范围的不良反应,部分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以至于张文宏称:“这不是疫苗的问题,这是人性的问题。很多东西得不到的时候特别盼望,一旦能很方便地得到时又会犹豫。”

事实上,这确实是人性问题,但这个人性问题并不是“有了、免费与易得”的顾虑,而是大众当前疫苗的接种与否不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直接体现出来——我们没有配套的接种后的一些隔离与检测豁免。加上疫情防控因素,我国的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就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

此外,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并未及时披露。于是,疫苗接种与否就成为部分人群的“多余”。为提高民众接种意愿,一些地方近日也纷纷出台鼓励政策。以北京大兴为例,自3月24日起,大兴区陆续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人员提供购物优惠,优惠消费总金额超2亿元。

除了让人们更加主动地接受疫苗,疫苗的产能与供应问题是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制约新冠疫苗接种速度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疫苗日产量从2月1日的150万剂,已提升至目前的500万剂左右,累计供应国内超过1亿剂。尽管目前各公司产能依然处于扩张期,新建产能正在不断投产,但想要在短时间内疫苗覆盖全部人口,疫苗供应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全球化时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尽管接种疫苗可以大大减少总死亡人数,但疫苗非100%的保护率也意味着对于一小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保护失败的情况。

并且,无症状和症状前传播的存在为结束新冠疫情带来了关键的挑战。疫情早期的研究表明,所有感染者中无症状病例占30%-80%(《柳叶刀》最新发表武汉血清学研究表明82%为无症状感染)。有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疾病的风险降低约40%,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其传染性相似。

显然,无症状感染所占比例,以及无症状和症状前人群的传染性都还存在相当不确定性,这为疫情控制带来了挑战。这两种情况在新冠传播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加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快方式,是确保所有国家的所有人能接种新冠疫苗,但这无疑是疫情向人们发出的新的挑战。这意味着从个人到社会的戮力合作,在政策上支持,在行动上回应。战胜新冠疫情,势在必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苗普及仍面挑战,谁在抗拒新冠疫苗?

疫苗的接种速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经济的复苏。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文|陈根

供给决定需求,作为一场负向的供给冲击,疫情的蔓延一度让许多生产活动陷于停滞,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其成功研发是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

随着世界范围内多款新冠疫苗相继批附条件上市或获准紧急使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速,全球单日新增病例人数则持续下降。但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在疫苗获取、运输和注射等环节存在差距,高低收入国家接种过程难以同步。

疫苗的接种速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经济的复苏。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国内部分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是谁在抗拒新冠疫苗?疫苗以后,离真正战胜新冠病毒,又还有多少距离?

疫苗普及刻不容缓

当前,多款新冠疫苗在全球各地陆续获批,接种进程正不断大力推进。彭博新闻社3月20日更新的全球133个国家疫苗接种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注射超过4亿3000万支新冠疫苗,平均每天全世界有约100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其中,美国疫苗接种数量排在首位,中国紧随其后。截止3月中,中国国内接种疫苗6498万剂。然而,如果按人口覆盖率,中国在全球所有重要经济体中,仅以不到5%的接种率,堪堪领先于印度、印尼这些东南亚人口大(穷)国,远远落后其他核心经济体,尤其欧美。

事实上,从人口普及率来看,在接种数量排行前十名的榜单上,以色列目前已经打了967万多支新冠疫苗。这意味着,以色列53.5%的人已经接种疫苗,比例全球最高。而美国已经接种的1亿2100多万支疫苗,则占美国人口的18.6%。在美国,至少打了一针新冠疫苗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确诊患者数。

此外,除了接种率暂时落后,在接种速度上,我国也相对落后。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如果新冠病毒传播数以3计算(即1名患者可传染3人),那么需要完成70%的疫苗接种,其保护率才基本达标。并且,70%的疫苗接种已经是最低要求,因为疫苗保护率并非百分百,如果有效率为90%,那么接种率还应进一步提高。

基于此,根据勾股大数据的模型推演,以2021年2月28日中国、美国、欧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56%、22.73%、7.61%为基数,假设之后各国疫苗接种剂次呈线性变化,然后拟合函数推算,可以得出:美国在今年6月即可达致群体免疫。欧盟略晚,但今年10月也可达致群体免疫。

然而在中国,根据测算,若要在今年夏天完成5.6亿人、约11.2亿剂新冠疫苗的接种,达成“7月底40%接种率”的目标,那么每日疫苗接种需要达到将近800万剂次。但即便是已经在提升的接种速度,我国平均每日接种剂次都远落后于800万剂次。

可能发生的“免疫落差”对未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从中国层面来看,按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与力度,最迟今年四季度,欧美相互之间就会完全互开国门。这意味着,在欧美进一步放松生产、生活领域的社交隔离措施,并进一步加速人员交流与国际贸易,带动相关国家产业链的共振复苏的同时,中国实现群体免疫,还与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14-19个月的时滞。

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疫情不消退,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仍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因此,通过大规模有效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对于中国来说,是当务之急。

疫苗普及仍面挑战

尽管疫苗普及刻不容缓,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国内部分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

2020年10月20日,来自纽约市立大学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研究生院(CUNY SPH)、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LSHTM)的疫苗信心项目以及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全球对接受COVID-19疫苗的潜在犹豫。

调查者对来自19个国家的13400多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72%的参与者可能会接受疫苗。在剩下的28%中,14%的人会拒绝,14%的人会犹豫。这意味着,仍有数千万潜在的疫苗规避者。

人们对疫苗接种的决定取决于很多因素,疫苗的有效性无疑影响着人们对疫苗的接受程度。《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来自康奈尔大学对近2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只有少于一半的人表示愿意接种有效性为50%的疫苗——这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新冠疫苗设置的最低门槛,与流感疫苗相当。而如果其有效性提高到90%,疫苗接受度就会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1%。

平均来说,接种了任一种疫苗的人,死于新冠的几率将骤降至接近零。与美国 1.7% 左右的总死亡率相比,这一几率更低。与老年人死亡率相比,老年人死亡率要高出几倍。

然而,即便是在可接受范围的不良反应,部分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以至于张文宏称:“这不是疫苗的问题,这是人性的问题。很多东西得不到的时候特别盼望,一旦能很方便地得到时又会犹豫。”

事实上,这确实是人性问题,但这个人性问题并不是“有了、免费与易得”的顾虑,而是大众当前疫苗的接种与否不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直接体现出来——我们没有配套的接种后的一些隔离与检测豁免。加上疫情防控因素,我国的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就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

此外,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并未及时披露。于是,疫苗接种与否就成为部分人群的“多余”。为提高民众接种意愿,一些地方近日也纷纷出台鼓励政策。以北京大兴为例,自3月24日起,大兴区陆续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人员提供购物优惠,优惠消费总金额超2亿元。

除了让人们更加主动地接受疫苗,疫苗的产能与供应问题是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制约新冠疫苗接种速度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疫苗日产量从2月1日的150万剂,已提升至目前的500万剂左右,累计供应国内超过1亿剂。尽管目前各公司产能依然处于扩张期,新建产能正在不断投产,但想要在短时间内疫苗覆盖全部人口,疫苗供应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全球化时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尽管接种疫苗可以大大减少总死亡人数,但疫苗非100%的保护率也意味着对于一小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保护失败的情况。

并且,无症状和症状前传播的存在为结束新冠疫情带来了关键的挑战。疫情早期的研究表明,所有感染者中无症状病例占30%-80%(《柳叶刀》最新发表武汉血清学研究表明82%为无症状感染)。有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疾病的风险降低约40%,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其传染性相似。

显然,无症状感染所占比例,以及无症状和症状前人群的传染性都还存在相当不确定性,这为疫情控制带来了挑战。这两种情况在新冠传播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加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快方式,是确保所有国家的所有人能接种新冠疫苗,但这无疑是疫情向人们发出的新的挑战。这意味着从个人到社会的戮力合作,在政策上支持,在行动上回应。战胜新冠疫情,势在必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