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因为这个原因,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复苏可能又要加剧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因为这个原因,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复苏可能又要加剧了

在疫苗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大多数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步伐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苗交付量未能达到预期

目前有关疫苗产能和供应的公开信息并不多,难以拼凑出疫苗生产的完整图景,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各大疫苗厂商的计划供应量、订购量和实际交货情况做个初步的估算。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适用范围最广的几款疫苗2021年预计供应量基本都在10亿剂以上,其中阿斯利康疫苗在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加入生产后,预计供应量高达30亿剂。值得注意的是,莫德纳和强生两款疫苗的订购量已经超出其预计供应量。而根据阿斯利康公司官网上公布的数据,目前落实的年产能只有27.2亿剂。

阿斯利康产能分配计划。图片来源:阿斯利康公司官网

从实际生产情况看,2021年第一季度多款疫苗的交付量未能或勉强达到预期。阿斯利康疫苗此前就因交付量不足问题多次与欧盟发生纠纷。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阿斯利康本应在2021年第一季度向欧盟交付9000万剂疫苗,但阿斯利康多次下调供应预期。本月初阿斯利康宣布的最新情况是,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只能达到约定的三分之一。

由于印度国内第二波疫情迅速恶化,SII也开始减少疫苗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4月英国可能需要放缓疫苗接种的速度,原因就是SII的供应延迟。此外SII也已告知巴西、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将推迟疫苗供应。

最先面世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经过数月的努力,产能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即便按照当前最大产能计算也只能勉强完成第一季度的供应目标。此外,大部分辉瑞和莫德纳疫苗都供应给美国国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还存在还巨大的供应缺口。

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是阿斯利康疫苗,其次是辉瑞、莫德纳、俄罗斯卫星5号和中国科兴疫苗。尚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美国诺瓦克斯(Novavax)疫苗已经拿到超过4亿剂订单,预计在2021年能够供应20亿剂。诺瓦克斯公司3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该疫苗对原始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达到96.4%,虽然对变异毒株的防护力明显减弱,但仍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克(Stanley Erck)透露,目前在美国已经有数千万剂疫苗储备。据路透社此前报道,诺瓦克斯公司高管在3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该公司的8个生产基地在4月能全部投入使用。如果诺瓦克斯疫苗被“放行”,将大大缓解当前的疫苗供应压力。

为什么疫苗量产难度那么大?

虽然目前疫苗产能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但不到半年时间内生产出数以亿计的疫苗,这已经是制造业的奇迹。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波纳瓦拉(Adar Poonawalla)表示,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获得疫苗这么难,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量产疫苗的难度更甚于研发疫苗。

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疫苗工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苗生产不像汽车,只需按照模型生产出各种零件再拼装完成即可。疫苗成分复杂,对生产技术和原材料要求高,必须有全球供应链的紧密配合,任何一环出现差错都会造成延误。

疫苗生产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生产原料药、制成成品药和包装。但不同疫苗的制造过程不同,对技术、原材料和设备的要求也不同。

就研发技术类型而言,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新冠疫苗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mRNA疫苗(辉瑞、莫德纳)、腺病毒载体疫苗(强生、阿斯利康)和灭活疫苗(科兴、国药)。

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生产依赖于一种叫做HEK293的细胞,又称人胚胎肾细胞293,它们被用于生产携带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这种细胞更喜欢在拥挤的环境下生存,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容器,产量也存在不可控性。

生产出浓缩腺病毒疫苗后还需要经过解冻、稀释、装瓶以及多项测试才能最终投放市场。整个生产过程耗时约12周。

目前使用范围更广的mRNA疫苗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些。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基因序列对mRNA进行编程,再将其包裹在一个被称作“脂质纳米颗粒”的脂质物质制成的保护膜中,制成疫苗。mRNA疫苗基本上是完全合成的,不需要借助其他生物介质。但因为涉及遗传物质和酶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mRNA疫苗产能不仅仅是增加原料投入这么简单。

作为原料的脂质纳米颗粒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大的需求量。就在一年前,药企只需要购买几克脂质纳米颗粒就能满足一个研发项目的需求,当时大多数人认为,mRNA疫苗技术成为主流还需要几年时间。

生产商默克公司已经承诺将加快供应,但这种物质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在短期内增产并不容易。辉瑞公司也开始自主生产脂质纳米颗粒。

辉瑞和莫德纳疫苗是世界上首批正式上市的mRNA疫苗,因此缺乏大规模生产经验,掌握相应技术的工人也不多。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魏斯曼(Drew Weissman)表示,在实验室中生产少量mRNA很简单,但从来没有人生产过上百万剂mRNA,更不要说数十亿剂。

至于灭活疫苗,因为需要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后将其灭活,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过程中要严格保证生物安全。此外,与活的病毒粒子相比,灭活病毒的免疫原性相对较弱,往往需要佐剂的辅助。

疫苗生产过程之复杂意味着很难通过改造其他工厂的生产线提高产能。莫德纳公司指出,从投入资金到真正落实产能提高,不仅需要大量昂贵的专业器械,还要通过测试和审批,这一过程耗时可能长达12个月。

莫德纳上月底宣布增加投资提高产能,但预计要到2022年才能将全球产能提高至14亿剂。

而厂商们在生产新冠疫苗的同时,也需要继续生产小儿麻痹症,麻疹,脑膜炎等其他疾病的疫苗,这对他们的产能是另一重考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提高疫苗产能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但接种疫苗是一项与病毒的赛跑,因此吸纳其他厂商的产能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做法。

除了参与制造阿斯利康和诺瓦克斯疫苗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外,莫德纳、强生和辉瑞也都找到了生产伙伴。全球第二大疫苗厂商默克公司在本月初宣布协助强生公司生产新冠疫苗;法国药企巨头赛诺菲和瑞士诺华制药也与辉瑞签订合作协议,协助辉瑞疫苗在欧洲的生产。

与此同时,疫苗厂商本身也在寻求其他方式提高产能。例如辉瑞通过回收利用疫苗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特殊过滤器,以缓解供应滞后;莫德纳则缩短了检查和包装新生产的疫苗所需的时间,同时增加每瓶疫苗的剂量。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托纳(Eric Toner)表示,疫苗生产原料采购瓶颈已经解决,下个月起美国疫苗供应量预计将大幅增加。同样的,也会有更多疫苗输送到全球。

中国科兴疫苗抵达柬埔寨金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莫德纳首席技术运营和质控官安德烈斯(Juan Andres)表示,到今年夏天公司每月产量有望达到5000万剂的峰值。辉瑞副总裁卡利特里(Chaz Calitri)也预期能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产量。

尽管从全球范围内看,疫苗产能仍然不足,但随着产能提高,部分位于第一梯队的国家基本能在2021年内保证本国需求。目前疫苗接种率最高的以色列已经有超过半数人口完成了两剂疫苗接种,智利和美国也都分别有16%和13%。

以色列预计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疫苗全覆盖的国家;美国总统拜登称要在5月底前将有足够疫苗为所有成年美国人接种;欧盟则承诺在今年夏天结束前为70%的人口接种疫苗。

为了降低某种疫苗研发失败的风险,主要发达国家早先订购的疫苗数量远超本国需求量。按人口数量算,加拿大订购的疫苗数量几乎是其需求量的5倍,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订购的疫苗分别都在其需求量的2倍以上。这些国家可能不会受到疫苗产能不足的影响。

而大多低收入国家还处于疫苗接种的起步阶段,比如,截至25日加蓬只完成了17剂疫苗注射。在疫苗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它们的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步伐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田林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或即将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

“启动与规模计速”项目预测,要实现全球范围内疫苗覆盖,还需要等到2023或2024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因为这个原因,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复苏可能又要加剧了

在疫苗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大多数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步伐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苗交付量未能达到预期

目前有关疫苗产能和供应的公开信息并不多,难以拼凑出疫苗生产的完整图景,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各大疫苗厂商的计划供应量、订购量和实际交货情况做个初步的估算。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适用范围最广的几款疫苗2021年预计供应量基本都在10亿剂以上,其中阿斯利康疫苗在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加入生产后,预计供应量高达30亿剂。值得注意的是,莫德纳和强生两款疫苗的订购量已经超出其预计供应量。而根据阿斯利康公司官网上公布的数据,目前落实的年产能只有27.2亿剂。

阿斯利康产能分配计划。图片来源:阿斯利康公司官网

从实际生产情况看,2021年第一季度多款疫苗的交付量未能或勉强达到预期。阿斯利康疫苗此前就因交付量不足问题多次与欧盟发生纠纷。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阿斯利康本应在2021年第一季度向欧盟交付9000万剂疫苗,但阿斯利康多次下调供应预期。本月初阿斯利康宣布的最新情况是,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只能达到约定的三分之一。

由于印度国内第二波疫情迅速恶化,SII也开始减少疫苗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4月英国可能需要放缓疫苗接种的速度,原因就是SII的供应延迟。此外SII也已告知巴西、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将推迟疫苗供应。

最先面世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经过数月的努力,产能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即便按照当前最大产能计算也只能勉强完成第一季度的供应目标。此外,大部分辉瑞和莫德纳疫苗都供应给美国国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还存在还巨大的供应缺口。

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是阿斯利康疫苗,其次是辉瑞、莫德纳、俄罗斯卫星5号和中国科兴疫苗。尚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美国诺瓦克斯(Novavax)疫苗已经拿到超过4亿剂订单,预计在2021年能够供应20亿剂。诺瓦克斯公司3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该疫苗对原始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达到96.4%,虽然对变异毒株的防护力明显减弱,但仍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克(Stanley Erck)透露,目前在美国已经有数千万剂疫苗储备。据路透社此前报道,诺瓦克斯公司高管在3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该公司的8个生产基地在4月能全部投入使用。如果诺瓦克斯疫苗被“放行”,将大大缓解当前的疫苗供应压力。

为什么疫苗量产难度那么大?

虽然目前疫苗产能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但不到半年时间内生产出数以亿计的疫苗,这已经是制造业的奇迹。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波纳瓦拉(Adar Poonawalla)表示,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获得疫苗这么难,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量产疫苗的难度更甚于研发疫苗。

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疫苗工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苗生产不像汽车,只需按照模型生产出各种零件再拼装完成即可。疫苗成分复杂,对生产技术和原材料要求高,必须有全球供应链的紧密配合,任何一环出现差错都会造成延误。

疫苗生产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生产原料药、制成成品药和包装。但不同疫苗的制造过程不同,对技术、原材料和设备的要求也不同。

就研发技术类型而言,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新冠疫苗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mRNA疫苗(辉瑞、莫德纳)、腺病毒载体疫苗(强生、阿斯利康)和灭活疫苗(科兴、国药)。

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生产依赖于一种叫做HEK293的细胞,又称人胚胎肾细胞293,它们被用于生产携带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这种细胞更喜欢在拥挤的环境下生存,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容器,产量也存在不可控性。

生产出浓缩腺病毒疫苗后还需要经过解冻、稀释、装瓶以及多项测试才能最终投放市场。整个生产过程耗时约12周。

目前使用范围更广的mRNA疫苗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些。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基因序列对mRNA进行编程,再将其包裹在一个被称作“脂质纳米颗粒”的脂质物质制成的保护膜中,制成疫苗。mRNA疫苗基本上是完全合成的,不需要借助其他生物介质。但因为涉及遗传物质和酶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mRNA疫苗产能不仅仅是增加原料投入这么简单。

作为原料的脂质纳米颗粒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大的需求量。就在一年前,药企只需要购买几克脂质纳米颗粒就能满足一个研发项目的需求,当时大多数人认为,mRNA疫苗技术成为主流还需要几年时间。

生产商默克公司已经承诺将加快供应,但这种物质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在短期内增产并不容易。辉瑞公司也开始自主生产脂质纳米颗粒。

辉瑞和莫德纳疫苗是世界上首批正式上市的mRNA疫苗,因此缺乏大规模生产经验,掌握相应技术的工人也不多。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魏斯曼(Drew Weissman)表示,在实验室中生产少量mRNA很简单,但从来没有人生产过上百万剂mRNA,更不要说数十亿剂。

至于灭活疫苗,因为需要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后将其灭活,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过程中要严格保证生物安全。此外,与活的病毒粒子相比,灭活病毒的免疫原性相对较弱,往往需要佐剂的辅助。

疫苗生产过程之复杂意味着很难通过改造其他工厂的生产线提高产能。莫德纳公司指出,从投入资金到真正落实产能提高,不仅需要大量昂贵的专业器械,还要通过测试和审批,这一过程耗时可能长达12个月。

莫德纳上月底宣布增加投资提高产能,但预计要到2022年才能将全球产能提高至14亿剂。

而厂商们在生产新冠疫苗的同时,也需要继续生产小儿麻痹症,麻疹,脑膜炎等其他疾病的疫苗,这对他们的产能是另一重考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提高疫苗产能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但接种疫苗是一项与病毒的赛跑,因此吸纳其他厂商的产能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做法。

除了参与制造阿斯利康和诺瓦克斯疫苗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外,莫德纳、强生和辉瑞也都找到了生产伙伴。全球第二大疫苗厂商默克公司在本月初宣布协助强生公司生产新冠疫苗;法国药企巨头赛诺菲和瑞士诺华制药也与辉瑞签订合作协议,协助辉瑞疫苗在欧洲的生产。

与此同时,疫苗厂商本身也在寻求其他方式提高产能。例如辉瑞通过回收利用疫苗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特殊过滤器,以缓解供应滞后;莫德纳则缩短了检查和包装新生产的疫苗所需的时间,同时增加每瓶疫苗的剂量。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托纳(Eric Toner)表示,疫苗生产原料采购瓶颈已经解决,下个月起美国疫苗供应量预计将大幅增加。同样的,也会有更多疫苗输送到全球。

中国科兴疫苗抵达柬埔寨金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莫德纳首席技术运营和质控官安德烈斯(Juan Andres)表示,到今年夏天公司每月产量有望达到5000万剂的峰值。辉瑞副总裁卡利特里(Chaz Calitri)也预期能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产量。

尽管从全球范围内看,疫苗产能仍然不足,但随着产能提高,部分位于第一梯队的国家基本能在2021年内保证本国需求。目前疫苗接种率最高的以色列已经有超过半数人口完成了两剂疫苗接种,智利和美国也都分别有16%和13%。

以色列预计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疫苗全覆盖的国家;美国总统拜登称要在5月底前将有足够疫苗为所有成年美国人接种;欧盟则承诺在今年夏天结束前为70%的人口接种疫苗。

为了降低某种疫苗研发失败的风险,主要发达国家早先订购的疫苗数量远超本国需求量。按人口数量算,加拿大订购的疫苗数量几乎是其需求量的5倍,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订购的疫苗分别都在其需求量的2倍以上。这些国家可能不会受到疫苗产能不足的影响。

而大多低收入国家还处于疫苗接种的起步阶段,比如,截至25日加蓬只完成了17剂疫苗注射。在疫苗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它们的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步伐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田林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或即将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

“启动与规模计速”项目预测,要实现全球范围内疫苗覆盖,还需要等到2023或2024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