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个深化”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徐剑波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农业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四个深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坚决打赢“最硬的一仗”。
一、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衡量教师的质量,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建立健全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坚决扭转当前高校教师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不良倾向,确立起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育人职责,自觉成长为高质量教师。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实施了人才“筑峰”和“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中青年教师国内外研修锻炼计划等项目,出台了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评价办法,坚持分类分级聘任,按岗择优聘任,提高选聘质量,着力构建层次清晰、定位明确、衔接紧密的教师梯队,用完善的人才制度营造了高质量教师的成长环境,形成了高质量教师的“集聚效应”“磁场效应”。仅“十三五”期间,学校就引进培养了国家杰青等高质量教师32人,形成了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泰山学者等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88名专家组成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余松烈院士荣获齐鲁时代楷模,束怀瑞院士荣登央视《大家》栏目,于振文院士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师团队获评省干事创业好团队,2人荣膺齐鲁最美教师,5人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中位居全国第66位、农林院校第4位。
二、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弘扬“十年磨剑”山农品质。
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高校搞科学研究如果急功近利,简单地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单一量化指标与科研评价挂钩,必将导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不良导向,损害高校的科研生态。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应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大力弘扬“十年磨剑”山农品质,围绕经费管理、成果转化、职称绩效等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创新学术评价机制,重方向、看过程,不搞急功近利,不看单一指标,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鼓励全校教师瞄准关键性、前瞻性领域集中攻关、自立自强,沉下心来搞科研,甘于坐冷板凳,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2020年,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学校3位教授的论文相继刊登在国际顶级三大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科学》上,演绎了由参与研究到合作研究,再到主导研究的“三部曲”,实现了省属高校重要突破。“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植物新品种权65项,审定新品种89个,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两年三破全国冬小麦单产记录;授权专利1626项、国际专利4项,获国家专利银奖1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三、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改革学生评价,重点要破除“分数至上”,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一手抓学生评价,一手抓实践育人,努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20年荣获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一方面,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制定“五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要求、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研究开发“五育”过程性评价记录载体,实现评价可视化、全程可追溯。另一方面,突出实践育人特色,依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双创四驱”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全国192个县、910个村、162个企业建立了1100多个教学就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奖励1100余项,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十三五”期间,学校共培养博士生482人、硕士生5003人、本科生38501人,其中2020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42.32%。在2020年发布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上,学校位列全国第49位、农林高校第4位。
四、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校应坚持系统观念,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点、线、面”立体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点”上,重点关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等,最终形成高效的治理体系、严格的监督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在“线”上,重点关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加强高校法治工作,形成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在“面”上,重点关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政产学研金服用之间的有机联系、深度融合,促进政府、市场与高校之间的高效协同、高质量发展。例如,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坚持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突出实干实绩,探索构建分类考核体系,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二级学院党委政治核心、院长行政负责、教授委员会学术决策“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十三五”期间先后3次全面梳理学校规章制度,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注重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流程再造,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机制、平台都充分发挥了作用,经受住了重大疫情防控任务的系统压力测试,各环节工作全网服务、无缝覆盖、有序推进,形成了“三线三员”“五抓五全”等经验做法,确保了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
走进“十四五”,山东农业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四个深化”,更加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扎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排头兵、服务乡村振兴排头兵,以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来源:山东教育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