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业务重心都在向一个新金融精英阶层的财富和影响力倾斜——这个精英的“精英阶层”只有1%的1%。
五年前,占领华尔街运动曾经提出这样的抗议口号:“我们代表99%的人口,反对的是那些掌握40%财富的1%的人。”五年过去了,那些被称为金字塔顶端的1%的华尔街精英也受到了“歧视”:整个全球金融业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阶级制度,只有最顶尖的客户才能得到华尔街投行的优待。
据彭博报道,美国花旗集团股票研究团队已经把客户分成几个等级,处于名单最顶端的是屈指可数的对冲基金巨头——让花旗集团大赚的五家“重点客户”:Millennium、Citadel、Surveyor Capital、Point72和Carlson Capital。他们可以得到这家银行最佳交易想法、与分析师长达数小时的通话、与高管的私密聚会以及定制的交易模型等等。
这样做的不仅仅只有花旗,华尔街顶尖投行摩根士丹利也把目前把利润最丰厚的欧洲固定收益客户分为三组——“超级核心”、“核心”和“基本”。大摩的其他客户,总计约2000家公司,与该公司的管理层、销售和研究部门的接触受到局限。
另据消息人士称,汇丰银行在过去18个月内减少了其3000名金融机构客户(包括汇市、债市、股市等业务领域)中的大约一半的数量。这一欧洲最大银行建立了一个数量少于200的机构及其他金融客户的组织,这一群体拥有最大的特权。
随着这些大行愈发关注0.01%的人群,有一件事变得十分明显:即便在华尔街,极少数特权人群与其他人的差距正在快速拉大。在全球金融行业内,一种新的阶级体系正在形成。银行正在抛弃以往“包办一切”的模式,他们会迎合那些能带来最多收益的顶尖客户,而对其它人则以“高冷”示人。
据统计,去年最大型的投行从固定收益和交易领域获得的收入降至648亿美元,为过去六年中的第五年下滑。2016年局面并没有大的起色。在过去一个月中,花旗和摩根大通都警告称,第二一季度交易收入将出现下滑。而瑞信CEO TidjaneThiam表示,在遭受了固定收益交易相关损失之后,该行将在挑选客户方面更加有选择性。在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不得不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更低的利润,这令其提升盈利状况相当艰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华尔街投行们似乎也是无奈之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