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文旅“兵法”:宽窄的守正与出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文旅“兵法”:宽窄的守正与出奇

宽窄之间,沧海桑田。

文| 余洋    

图| 宽窄匠造所

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这其实是个很难说得清的话题。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倘若我们把这句话里的哈姆雷特换作成都,也恰如其分、毫无违和。

今天的成都,拥有着诸如“网红城市”、“公园城市”、“美食之都”、“科创之城”、

“千年古都”等一系列数不清的标签,然而种种标签,也只是对成都千万印象中的一个个归纳总结——在中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近700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只有成都,你可以说它是什么,但你绝不能说它就是什么。

因为成都,实在是太“二元”了,它既包容,也独立;既古朴,也新潮;既安逸,也勤奋;既诚恳,也狡黠;成都既可以是方式,成都也可以是态度。

1.宽窄巷子最成都

宽窄巷子——成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仅仅从名字上品,就能感到成都特立独行的“二元”属性。

几百年前,这里还是禁卫森严的旗人府邸,如今,这里变成了来往如织的著名景区。

宽窄之间,沧海桑田。成都数百年的记忆浓缩于此,幻化成为一条路、一扇门、一把藤椅、一杯清茶,历史的重和生活的轻,全溶在了里面,就好像罗贯中先生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所传达的诗意一样。

只不过在这里,这种感觉,更加有烟火味儿。难怪人们常说“宽窄巷子最成都”,确实如此。

但又非仅限于此。

朱毁毁,一位成都95后摄影师,不久前在成都宽窄巷子二期重点项目宽窄匠造所里,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人间成都》的摄影展览。

这位年轻摄影师镜头下那平实而锐意的成都影像一经推出,就立马“捕猎”了成都人的目光。他的题材都是成都日常的街头巷尾,甚至带着些“成都土味”,然而,其运用的影像风格却现代感十足,充满了情绪、质感、表现力和生命力,特别是对于90后、00后这些年轻一代来说,这种表达方式显得更贴近他们的内心。

《人间成都》摄影展现场

选择朱毁毁,是宽窄匠造所这个年轻运营团队的一次大胆尝试,该团队在策展思路上结合了成都的新与旧,宽窄的情与味,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将传统的摄影展与网红打卡场景将结合,让观展者在看展同时还能拍摄属于自己的“打卡”纪念,上传网络分享快乐。

“宽窄匠造所是一个年轻人的社交空间”,匠造所运营团队如是说。“这个展览只是我们的初期尝试,而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活动沿用这样的方式,让创意人乐于来此分享快乐!”

事实上,截至闭展,知名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已有上千条关于宽窄匠造所展览的精选分享攻略,而观展打卡的人也已超过8万人次。

随着《人间成都》影展的成功举办,侧面证明了一件事情:宽窄巷子无疑是古老的,它承载着成都的过去和当下,但当年轻人们络绎不绝的聚集在此,认真阅读这座城市、感受这里的人文时,宽窄巷子也可以是年轻的,它成为了一座为年轻人挥洒想象力的“创想堡垒”。

宽与窄,古老与年轻,感受与创造——成都的“二元”,说到底就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进步和改变。

2.宽窄巷子与宽窄匠造所的“二元化”

上世纪90年代的“蜀风园”大酒店,是不少一环路里老成都的共同记忆,它坐落于宽窄巷子街口处,一座常见的老式民用板楼。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另外一场演绎的开始。

2019年,成都市天府锦城项目正式启动,规划了“八街九坊十景”——也就是对成都的一部分街、坊、景进行功能业态植入、景观提升、交通改造,意在让成都历史文化与新场景结合起来,以“活在当下”的态度,展现出成都的“国际范”。

而早先的“蜀风园”,也随着这一规划华丽转身,变成了如今的“宽窄匠造所”——宽窄巷子的二期重点工程。

宽窄匠造所改造前后对比图

那么,宽窄巷子与宽窄匠造所有何不同?

首先从空间结构来看,宽窄巷子的空间形态是平面化的,宽窄匠造所的空间则是垂直化的——宽窄匠造所的外墙设计便是对宽窄巷子合院的立体转译。在改造的设计上,为了凸显出立体感,匠造所以三角形为基本模块,用黑色、中灰、浅灰颜色的钛锌板进行拼接,中间窗洞使用玻璃幕墙,自然而然形成了内凹的坡屋顶院落意向。

其次从表达层面来说,宽窄巷子是成都的院落文化。而宽窄匠造所需要根植在这一文化基础上,展现出能与宽窄巷子互补的场景化表达。因此,匠造所引入了国内首个“嵌入式露天斜向中庭”的设计理念,让游客体验一步一景的立体空间感,同时,消解传统商业“盒子”式的边界,增加了室内空间与城市界面的沟通互动。此外,从中庭地面一路通达楼顶的红色楼梯,贯穿了匠造所的始终,增加视觉美感外,更串联起匠造所的空间和业态。

于是,一座“想象的院落”,就此而生。

宽窄匠造所实景图

2020年,宽窄匠造所获得成都市青羊区年度社区微更新优秀奖,同年被中国城市更新论坛 CURF 评为年度中国城市有机更新十大示范片区入围案例奖。

可以说,宽窄巷子和宽窄匠造所在观感和风格上是截然不同的“二元化”:一个平面、一个立体,一个古典、一个现代,但归根结底,两者其实都是在诉诸于院落文化的表达,以及对成都这座城市的致敬。

3.宽窄匠造所的更新演绎

当下的宽窄匠造所,已然初具规模。

它的运营团队也对此略感欣慰。欣慰的是经历重重困难,这个项目终于得以呈现,而“略感”一词,则表达了该团队的谨慎态度,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只是匠造所的开始。”

不过,如今看来,宽窄匠造所确实开了一个好头。

从匠造所一楼到六楼,它囊括了文创产品集合空间、茶酒空间、原创咖啡、成都书房、花园餐吧、时尚设计、动漫潮流等可消费可体验的复合型空间。

以这些空间为载体,宽窄匠造所可以持续性地聚焦 IP 展览、快闪活动、潮流动漫、文化展演等文化创意内容的生产。由此可见,匠造所试图用更多年轻化的元素,打造出一个集生活美学、潮流时尚、文化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年轻人社交新空间。

众人以为,朱毁毁的《人间成都》摄影展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但实际远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2019年,彼时的匠造所还并未正式开业,但针对于年轻人的社群活动便已经出现在了匠造所营销团队的工作计划中。当年11月,在项目开工实施改造的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匠造新宽窄创意花车竞赛”便在网上拉开了帷幕,宽窄匠造所正式全面向成都广大青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匠造新宽窄创意花车竞赛活动呈现

从那时起,一切便开始有了眉目。

2020年3月,宽窄匠造所举办了一场名为《城市微更新:一场嵌入的生机》线上创意展。20位年轻设计师联合20个成都优质品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打造了20个创意十足的艺术花车,实现了商业品牌与艺术设计的对话,而此次打造的艺术花车也成为了城市微更新,社区商业的一大亮点,在第7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得以亮相。

2020年8月10日,作为“成都宽窄巷子全国示范步行街揭牌仪式”的重要一环,

宽窄匠造所正式开业,它以一场美轮美奂、声色兼具的灯光秀,正式向全成都市民开启了与以往宽窄巷子固有形象截然不同、却相得益彰的画面。

匠造所的格局,还不仅限于此。

紧扣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历史发展命题,宽窄匠造所还成功举办了成渝地区双城跨媒介艺术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从充满表现力的现代艺术上,更加潜移默化地了解和认知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成渝地区双城跨媒介艺术展展览现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宽窄匠造所,宽窄巷子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它本是改变而来,也将会随着改变越发充满活力,那老街老巷,是宽窄的历史,而年轻人无尽的想象力,则是宽窄的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成都是一座包容城市的根本原因——倘若我们把成都比作是一枚硬币,那么无论是宽窄巷子还是宽窄匠造所演绎下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成都”,都是这枚硬币上必不可少的一面。

正如天府广场上那个巨大的太极标志所展示的那样——二元对立,和谐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明的意义也在于此,它并不仅仅基于成就来衡量,而是如何将这种成就延续下去,以及被更多的人记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文旅“兵法”:宽窄的守正与出奇

宽窄之间,沧海桑田。

文| 余洋    

图| 宽窄匠造所

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这其实是个很难说得清的话题。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倘若我们把这句话里的哈姆雷特换作成都,也恰如其分、毫无违和。

今天的成都,拥有着诸如“网红城市”、“公园城市”、“美食之都”、“科创之城”、

“千年古都”等一系列数不清的标签,然而种种标签,也只是对成都千万印象中的一个个归纳总结——在中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近700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只有成都,你可以说它是什么,但你绝不能说它就是什么。

因为成都,实在是太“二元”了,它既包容,也独立;既古朴,也新潮;既安逸,也勤奋;既诚恳,也狡黠;成都既可以是方式,成都也可以是态度。

1.宽窄巷子最成都

宽窄巷子——成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仅仅从名字上品,就能感到成都特立独行的“二元”属性。

几百年前,这里还是禁卫森严的旗人府邸,如今,这里变成了来往如织的著名景区。

宽窄之间,沧海桑田。成都数百年的记忆浓缩于此,幻化成为一条路、一扇门、一把藤椅、一杯清茶,历史的重和生活的轻,全溶在了里面,就好像罗贯中先生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所传达的诗意一样。

只不过在这里,这种感觉,更加有烟火味儿。难怪人们常说“宽窄巷子最成都”,确实如此。

但又非仅限于此。

朱毁毁,一位成都95后摄影师,不久前在成都宽窄巷子二期重点项目宽窄匠造所里,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人间成都》的摄影展览。

这位年轻摄影师镜头下那平实而锐意的成都影像一经推出,就立马“捕猎”了成都人的目光。他的题材都是成都日常的街头巷尾,甚至带着些“成都土味”,然而,其运用的影像风格却现代感十足,充满了情绪、质感、表现力和生命力,特别是对于90后、00后这些年轻一代来说,这种表达方式显得更贴近他们的内心。

《人间成都》摄影展现场

选择朱毁毁,是宽窄匠造所这个年轻运营团队的一次大胆尝试,该团队在策展思路上结合了成都的新与旧,宽窄的情与味,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将传统的摄影展与网红打卡场景将结合,让观展者在看展同时还能拍摄属于自己的“打卡”纪念,上传网络分享快乐。

“宽窄匠造所是一个年轻人的社交空间”,匠造所运营团队如是说。“这个展览只是我们的初期尝试,而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活动沿用这样的方式,让创意人乐于来此分享快乐!”

事实上,截至闭展,知名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已有上千条关于宽窄匠造所展览的精选分享攻略,而观展打卡的人也已超过8万人次。

随着《人间成都》影展的成功举办,侧面证明了一件事情:宽窄巷子无疑是古老的,它承载着成都的过去和当下,但当年轻人们络绎不绝的聚集在此,认真阅读这座城市、感受这里的人文时,宽窄巷子也可以是年轻的,它成为了一座为年轻人挥洒想象力的“创想堡垒”。

宽与窄,古老与年轻,感受与创造——成都的“二元”,说到底就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进步和改变。

2.宽窄巷子与宽窄匠造所的“二元化”

上世纪90年代的“蜀风园”大酒店,是不少一环路里老成都的共同记忆,它坐落于宽窄巷子街口处,一座常见的老式民用板楼。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另外一场演绎的开始。

2019年,成都市天府锦城项目正式启动,规划了“八街九坊十景”——也就是对成都的一部分街、坊、景进行功能业态植入、景观提升、交通改造,意在让成都历史文化与新场景结合起来,以“活在当下”的态度,展现出成都的“国际范”。

而早先的“蜀风园”,也随着这一规划华丽转身,变成了如今的“宽窄匠造所”——宽窄巷子的二期重点工程。

宽窄匠造所改造前后对比图

那么,宽窄巷子与宽窄匠造所有何不同?

首先从空间结构来看,宽窄巷子的空间形态是平面化的,宽窄匠造所的空间则是垂直化的——宽窄匠造所的外墙设计便是对宽窄巷子合院的立体转译。在改造的设计上,为了凸显出立体感,匠造所以三角形为基本模块,用黑色、中灰、浅灰颜色的钛锌板进行拼接,中间窗洞使用玻璃幕墙,自然而然形成了内凹的坡屋顶院落意向。

其次从表达层面来说,宽窄巷子是成都的院落文化。而宽窄匠造所需要根植在这一文化基础上,展现出能与宽窄巷子互补的场景化表达。因此,匠造所引入了国内首个“嵌入式露天斜向中庭”的设计理念,让游客体验一步一景的立体空间感,同时,消解传统商业“盒子”式的边界,增加了室内空间与城市界面的沟通互动。此外,从中庭地面一路通达楼顶的红色楼梯,贯穿了匠造所的始终,增加视觉美感外,更串联起匠造所的空间和业态。

于是,一座“想象的院落”,就此而生。

宽窄匠造所实景图

2020年,宽窄匠造所获得成都市青羊区年度社区微更新优秀奖,同年被中国城市更新论坛 CURF 评为年度中国城市有机更新十大示范片区入围案例奖。

可以说,宽窄巷子和宽窄匠造所在观感和风格上是截然不同的“二元化”:一个平面、一个立体,一个古典、一个现代,但归根结底,两者其实都是在诉诸于院落文化的表达,以及对成都这座城市的致敬。

3.宽窄匠造所的更新演绎

当下的宽窄匠造所,已然初具规模。

它的运营团队也对此略感欣慰。欣慰的是经历重重困难,这个项目终于得以呈现,而“略感”一词,则表达了该团队的谨慎态度,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只是匠造所的开始。”

不过,如今看来,宽窄匠造所确实开了一个好头。

从匠造所一楼到六楼,它囊括了文创产品集合空间、茶酒空间、原创咖啡、成都书房、花园餐吧、时尚设计、动漫潮流等可消费可体验的复合型空间。

以这些空间为载体,宽窄匠造所可以持续性地聚焦 IP 展览、快闪活动、潮流动漫、文化展演等文化创意内容的生产。由此可见,匠造所试图用更多年轻化的元素,打造出一个集生活美学、潮流时尚、文化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年轻人社交新空间。

众人以为,朱毁毁的《人间成都》摄影展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但实际远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2019年,彼时的匠造所还并未正式开业,但针对于年轻人的社群活动便已经出现在了匠造所营销团队的工作计划中。当年11月,在项目开工实施改造的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匠造新宽窄创意花车竞赛”便在网上拉开了帷幕,宽窄匠造所正式全面向成都广大青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匠造新宽窄创意花车竞赛活动呈现

从那时起,一切便开始有了眉目。

2020年3月,宽窄匠造所举办了一场名为《城市微更新:一场嵌入的生机》线上创意展。20位年轻设计师联合20个成都优质品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打造了20个创意十足的艺术花车,实现了商业品牌与艺术设计的对话,而此次打造的艺术花车也成为了城市微更新,社区商业的一大亮点,在第7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得以亮相。

2020年8月10日,作为“成都宽窄巷子全国示范步行街揭牌仪式”的重要一环,

宽窄匠造所正式开业,它以一场美轮美奂、声色兼具的灯光秀,正式向全成都市民开启了与以往宽窄巷子固有形象截然不同、却相得益彰的画面。

匠造所的格局,还不仅限于此。

紧扣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历史发展命题,宽窄匠造所还成功举办了成渝地区双城跨媒介艺术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从充满表现力的现代艺术上,更加潜移默化地了解和认知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成渝地区双城跨媒介艺术展展览现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宽窄匠造所,宽窄巷子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它本是改变而来,也将会随着改变越发充满活力,那老街老巷,是宽窄的历史,而年轻人无尽的想象力,则是宽窄的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成都是一座包容城市的根本原因——倘若我们把成都比作是一枚硬币,那么无论是宽窄巷子还是宽窄匠造所演绎下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成都”,都是这枚硬币上必不可少的一面。

正如天府广场上那个巨大的太极标志所展示的那样——二元对立,和谐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明的意义也在于此,它并不仅仅基于成就来衡量,而是如何将这种成就延续下去,以及被更多的人记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