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战新板”被删说说我们身处的证券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战新板”被删说说我们身处的证券市场

“战新板”暂停天并不会塌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层次比较丰富了,根本不缺一个“战新板”,缺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些市场的决心和勇气。

3月15下午,突然传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删除“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以下简称战新板),当晚,这一消息就在资本圈炸开了锅,一些证券公司认为除了媒体所认为的战新板将被无限期推迟的解读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即按照原来的计划于今年年内推出,因此没有必要写入“十三五”规划。大家都预期很快官方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接下来几天,没有任何官方就此事的明确回应。

窃以为,权威部门在“战新板”停摆这个事上不作任何表态有点说不过去,不仅因这个消息已经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是接下来两个交易日A股壳题材小盘股大涨,二是在美国上市已经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大跌;而且还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官方还是说要建立战新板的,现在突然不搞了,理应有个官方解释。

资本市场最怕的是不确定性,预期之外的变化,公司基本面本身已经够让投资者捉摸不定的了,但在中国证券市场,政策也常常令人迷惑。“战新板”突然停摆即是最新的一例,而一再提起又一再推迟的注册制则是另一例。新任证监会刘士余主席在“两会”期间表态,以前确定即将推行的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得有个过程”。刘主席的话我是赞成的,但注册制应该怎么搞其实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因为它是个相当成熟的制度,而证监会也人才济济,难道研究这么多年还拿不出一个成熟的方案出来?还只是“单兵突进”的状态?要知道原来是说2014年就要推出的,后又推迟到2015年,刚刚离任的肖钢主席本来计划于今年3月推出(坊间传闻肖氏注册制仍然是个伪注册制,我们最终也无缘识得庐山真面目,所以不予置价),而现在看来,注册制2016年也不一定有戏了。

A股是个神奇的地方。2800多家上市公司,只有两家公司市值低于20亿,一家是暂停上市快一年的ST博元(600656),据说有退市风险;另一家是川金诺(300505),刚刚挂牌,目前还在享受A股的新股特权,挂牌后必须连续几个涨停板,因此,更加准确的说,A股目前就没有低于20亿市值的公司。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上市公司个个都是优等生,恰恰相反,很多负债累累、没有盈利、更不分红的公司仍然可以以超过20亿的价格交易。其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实施的、被广为诟病的股票公开发行的核准制,此时成为上市公司殊为不易。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里,40亿市值以下都可以归为壳公司一类,截止到3月18日,A股共有410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低于40亿,当然这其中也有包含不少无意让成为“壳”的公司,但即使这样,这些公司本身多是主营业务遇到挑战,未来重组转型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根据A股的这个特点,投资者社区雪球财经有人构建了市值最低的投资组合,即选择全市场市值最低的公司进行投资,其业绩居然超越99.88%的投资组合,这个投资组合的缺点是流动性不佳,这说明这类公司重大重组比较多,所以经常会长时间停牌。

A股上述特征一定程度也加大了投资者的赌性。壳价值都超过20亿,这就好像给了投资者一个安全垫,理论上没有血本无归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关注下降了,相比而言,海外市场因为存在这种血本无归的风险,投资者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投资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外市场的风险其实比A股要大。

上市公司的壳这么贵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使资本市场丧失了价格信号的作用,它没有惩罚恶劣的企业。更为关键的是,利用上市的地位,有可能资质较差的企业或企业家去收购整合了质量更优、能力更强的企业或企业家——这是利用资本市场对企业家精神的一种打击。

回到“战新板”,最近有一个说法,即“战新板”停摆让那些私有化的“中概股”们都哭倒在厕所里了。确实肯定有不少私有化公司对“战新板”很有兴趣,但如果说它们私有化回来就是冲着“战新板”就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了。

“战新板”对于上交所的意义远比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要高得多。中概股回归,除了寻找更高的估值,更低的上市维护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更好的品牌展示、将用户与投资者统一等等之外,肯定对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开放有所期待。我个人判断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趋势并不会因为“战新板”停摆而改变,这绝不仅是我个人的良好愿望,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而且事实上,在“战新板”停摆、注册制延缓的当下,中国的新股发行速度有望增快,对于公开发行股票的门槛似乎也在悄然放低。就在3月18日,发审会审核通过了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下降了75.8%,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净利润也仅610.6万,营业利润和现金流净额更是双双为负。投行惊呼只要够A股发行上市的条件,就可以放心大胆奔赴A股市场了!最近几个发审会通过的IPO项目都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监管部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关注趋于弱化,强化的是信息真实充分披露——后者正是注册制的实质。所以,也许不需要喊实施注册制,注册制就已经悄然“进村了”。

另外,新三板就是一个注册制的试验,虽然存在投资者门槛太高(500万),交易不活跃等问题,仍然吸引了5000多家公司挂牌。目前,新三板的融资功能比较强,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退出仍然是一个大问题,随着分层制度的实施,有望部分解决。在我看来,新三板的投资者门槛降低也是必然的,目前500万实在是完全没有必要,对于私募股权的投资者门槛也只是100万,为什么要对一个定期发布财务报告的市场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呢?我个人觉得新三板把投资者准入门槛降至50万是合情理的。

总之,“战新板”暂停天并不会塌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层次比较丰富了,根本不缺一个“战新板”,缺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些市场的决心和勇气。

本文完稿于3月20日,首发于《财经天下》杂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战新板”被删说说我们身处的证券市场

“战新板”暂停天并不会塌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层次比较丰富了,根本不缺一个“战新板”,缺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些市场的决心和勇气。

3月15下午,突然传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删除“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以下简称战新板),当晚,这一消息就在资本圈炸开了锅,一些证券公司认为除了媒体所认为的战新板将被无限期推迟的解读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即按照原来的计划于今年年内推出,因此没有必要写入“十三五”规划。大家都预期很快官方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接下来几天,没有任何官方就此事的明确回应。

窃以为,权威部门在“战新板”停摆这个事上不作任何表态有点说不过去,不仅因这个消息已经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是接下来两个交易日A股壳题材小盘股大涨,二是在美国上市已经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大跌;而且还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官方还是说要建立战新板的,现在突然不搞了,理应有个官方解释。

资本市场最怕的是不确定性,预期之外的变化,公司基本面本身已经够让投资者捉摸不定的了,但在中国证券市场,政策也常常令人迷惑。“战新板”突然停摆即是最新的一例,而一再提起又一再推迟的注册制则是另一例。新任证监会刘士余主席在“两会”期间表态,以前确定即将推行的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得有个过程”。刘主席的话我是赞成的,但注册制应该怎么搞其实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因为它是个相当成熟的制度,而证监会也人才济济,难道研究这么多年还拿不出一个成熟的方案出来?还只是“单兵突进”的状态?要知道原来是说2014年就要推出的,后又推迟到2015年,刚刚离任的肖钢主席本来计划于今年3月推出(坊间传闻肖氏注册制仍然是个伪注册制,我们最终也无缘识得庐山真面目,所以不予置价),而现在看来,注册制2016年也不一定有戏了。

A股是个神奇的地方。2800多家上市公司,只有两家公司市值低于20亿,一家是暂停上市快一年的ST博元(600656),据说有退市风险;另一家是川金诺(300505),刚刚挂牌,目前还在享受A股的新股特权,挂牌后必须连续几个涨停板,因此,更加准确的说,A股目前就没有低于20亿市值的公司。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上市公司个个都是优等生,恰恰相反,很多负债累累、没有盈利、更不分红的公司仍然可以以超过20亿的价格交易。其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实施的、被广为诟病的股票公开发行的核准制,此时成为上市公司殊为不易。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里,40亿市值以下都可以归为壳公司一类,截止到3月18日,A股共有410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低于40亿,当然这其中也有包含不少无意让成为“壳”的公司,但即使这样,这些公司本身多是主营业务遇到挑战,未来重组转型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根据A股的这个特点,投资者社区雪球财经有人构建了市值最低的投资组合,即选择全市场市值最低的公司进行投资,其业绩居然超越99.88%的投资组合,这个投资组合的缺点是流动性不佳,这说明这类公司重大重组比较多,所以经常会长时间停牌。

A股上述特征一定程度也加大了投资者的赌性。壳价值都超过20亿,这就好像给了投资者一个安全垫,理论上没有血本无归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关注下降了,相比而言,海外市场因为存在这种血本无归的风险,投资者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投资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外市场的风险其实比A股要大。

上市公司的壳这么贵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使资本市场丧失了价格信号的作用,它没有惩罚恶劣的企业。更为关键的是,利用上市的地位,有可能资质较差的企业或企业家去收购整合了质量更优、能力更强的企业或企业家——这是利用资本市场对企业家精神的一种打击。

回到“战新板”,最近有一个说法,即“战新板”停摆让那些私有化的“中概股”们都哭倒在厕所里了。确实肯定有不少私有化公司对“战新板”很有兴趣,但如果说它们私有化回来就是冲着“战新板”就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了。

“战新板”对于上交所的意义远比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要高得多。中概股回归,除了寻找更高的估值,更低的上市维护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更好的品牌展示、将用户与投资者统一等等之外,肯定对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开放有所期待。我个人判断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趋势并不会因为“战新板”停摆而改变,这绝不仅是我个人的良好愿望,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而且事实上,在“战新板”停摆、注册制延缓的当下,中国的新股发行速度有望增快,对于公开发行股票的门槛似乎也在悄然放低。就在3月18日,发审会审核通过了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下降了75.8%,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净利润也仅610.6万,营业利润和现金流净额更是双双为负。投行惊呼只要够A股发行上市的条件,就可以放心大胆奔赴A股市场了!最近几个发审会通过的IPO项目都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监管部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关注趋于弱化,强化的是信息真实充分披露——后者正是注册制的实质。所以,也许不需要喊实施注册制,注册制就已经悄然“进村了”。

另外,新三板就是一个注册制的试验,虽然存在投资者门槛太高(500万),交易不活跃等问题,仍然吸引了5000多家公司挂牌。目前,新三板的融资功能比较强,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退出仍然是一个大问题,随着分层制度的实施,有望部分解决。在我看来,新三板的投资者门槛降低也是必然的,目前500万实在是完全没有必要,对于私募股权的投资者门槛也只是100万,为什么要对一个定期发布财务报告的市场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呢?我个人觉得新三板把投资者准入门槛降至50万是合情理的。

总之,“战新板”暂停天并不会塌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层次比较丰富了,根本不缺一个“战新板”,缺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些市场的决心和勇气。

本文完稿于3月20日,首发于《财经天下》杂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