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浦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介绍道,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将实现“五大目标”,即率先建成江南文化新形象、枢纽门户新格局、数字经济新高地、幸福社区新场景和韧性城市新典范。
她补充说道:“我们的目标是要把青浦新城打造成一座富有区域竞争力、全球吸引力和时代生命力,江南古韵和现代文明融合迭代的全新城市。”
其中,在建设江南文化新形象方面,赵惠琴表示,未来,青浦新城将是一座充分体现江南文化风韵的现代城市。她透露,“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的水面率提升至12%以上、水质优良率提升至90%以上、岸线贯通率提升至80%以上。目前,已经建成的环城水系公园一、二期就是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
在建设开放门户功能方面,青浦区将依托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级战略平台,积极打造开放和创新、交通和物流、贸易和金融、信息和文化“八大枢纽功能”,全面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大扇面,成为集聚配置长三角乃至全球资源的功能高地和枢纽城市。
赵惠琴表示:“未来,‘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将是青浦崭露头角的全新品牌。”
在建设数字经济方面,青浦将依托“长三角数字干线”,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产业和创业平台,布局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长三角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长三角具有制度竞争力的菅商环境人才吸引力的创业环境。
同时,在产业发展上,青浦将依托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沿G50高速打造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的联动,向西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的对接,中间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和一体化示范区的串联,力争形成一条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发展带。
青浦新城将联动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中国移动长三角一体化5G生态谷、人工智能产业园、西岑科创中心等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枢纽等新技术的应用。
此外,“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将推进一批重大的标志性、功能性示范性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亿元,涵盖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领域。近期将重点推进十大工程。
在绿色生态方面,青浦将投资23亿元,以上达河、东大盈港水绿生态轴为引领,建设1平方公里中央公园,推进河道生态修复与重点绿地建设,包括公园绿化、景观、体育类设施及儿童活动设施及服务建筑等。
同时,青浦新城还将建设独具水乡特色、兼顾历史文化、生态水景、健身运动和休闲旅游的综合性环城公园。目前一期、二期已建成,总投资37.1亿元,形成了环城43公里“生活秀带”和3000亩滨水空间;三期结合老城厢改造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四至七期已启动方案编制。
不仅如此,青浦还计划投资53亿元在新城老城厢地区包括艺术岛、南门地区等在内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城市更新。目前,青浦正在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整体研究和方案设计。
在综合交通枢纽方面,青浦新城将投资410亿元在青浦新城中心位置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堿市轨道”三网,实现沪苏嘉(青嘉吴)城际线、嘉青松金线、轨交17号线同站换乘,包括建设两条中运量示范线。
同时,青浦还将开始建设G50扩容及智慧高速公路。其总投资额约9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青浦对外辐射的数字千线,对巩固“三横两纵”高快速系统及“三横两纵”骨干通道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医疗卫生方面,青浦新城计划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一座集康复医学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等若干个新增学科研究平台,以及临床研究中生物样本和大数据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新型大学综合体。赵惠琴表示,目前青浦正在积极研究相关前期方案。
同时,青浦还将投资投资8亿元建设中山医院青浦院区,该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占地185亩,设置床位1200张,计划年内开工。
在文化艺术方面,青浦将投资18亿元在中央商务区建设长三角艺术中心。其中,包括一个1200座的大剧场、一个500座的小剧场、一个800座的音乐厅、一个300座的多功能报告厅,满足歌剧、舞蹈、话剧、音乐、戏曲等多种演艺表演需求,兼具艺术展览文化体验等功能,承接新产品和青浦特色产品发布展示功能。
此外,青浦新城还将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一所以5G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学校,推动学校形态变革和全方位改革创新,更好地满足以创新人才为主体的未来教育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