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团、水滴、轻松互助退场,网络互助十年,一场流量阴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团、水滴、轻松互助退场,网络互助十年,一场流量阴谋?

从国内第一家互助平台诞生,到行业第一次洗牌,再到如今巨头们相继退出,究竟是风口不再还是蓄谋已久?

文|零点财经 卡贝

2011年,国内首个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成立,网络互助的帷幕正式被拉开。

2016年,网络互助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保险领域最受资本热捧的项目,最火热的时候,每天就有一家平台成立。

2019年,网络互助迎来高光时刻,百度、滴滴、苏宁、美团、奇虎360等互联网巨头杀入。相互宝,水滴互助,美团互助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021年,行业巨头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相继关停,网络互助巨头仅剩相互宝还活着。

10年过去了,这个曾号称千亿级别的互助市场,经历了野蛮生长、资本狂欢、洗牌退潮,如今像是走到了尽头。

互助模式为何在国内走不通,网络互助平台还能活下去吗?

洗牌还是终局

网络互助平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这一次,主角是业内的巨头们。

3月26日18点,水滴官方发布公告称,原互助计划将于2021年3月31日18点正式终止。消息传出后,不少会员表示,加入四年的互助就这么停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水滴互助已不是今年以来关停的第一家互助平台。

3月24日,轻松互助发布公告称于当日18点正式关停。1月15日,美团互助也称因业务调整于当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

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先后停业,至此,国内排名前四的网络互助巨头,仅剩下相互宝“孤军奋战”。

相互宝运营情况如何?

蚂蚁相关负责人称,相互宝目前运行状况稳定,将继续提供互助保障。但实际情况是,目前,相互宝的分摊人数正在逐渐减少,而其分摊金额则逐步增多。

2021年1月第2期,相互宝分摊人数首次跌破1亿人,为9959.78万人。而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3月第2期,相互宝的分摊人数已下降至9463.49万人。

一边是同行的相继退出,导致投保人不在信任网络互助;一边是平台自身的分摊人数不断减少,相互宝能否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幸存”的巨头,这是留给市场的一大悬念。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互助行业的第一次“地震”。

早在2016年年底,网络互助行业就已经开始出现倒闭潮。

当年11月,慧择网旗下的蒲公英互助,在推出不到40天后,宣布服务暂停;2017年1月6日,于2016年9月上线并在几个月便收获30多万用户的同心互助宣布退出;同月11日,宣称是“国内最大女性互助社群”的她互助,也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呈停止互助计划。

而据当时互助之家数据统计,彼时部分行业排名靠前的平台,其每周人数增长已放缓,有些甚至只有个位数,或出现负增长。

更为夸张的是,据业内人士表示,从2016年年中开始至2017年年中,每天或有一家平台退出。

监管,是导致这场“倒闭潮”的原因之一。

2016年4月,一份保险监管部门关于《建议关注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的内部文件在网上疯传。

文件提到,“部分互联网公司脱离保险监管,以互助名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车辆等风险保障业务,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对消费者利益保护和市场秩序维护带来隐患”。

2016年年底,网络互助再次迎来监管,《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保监会对网络互助平台采取进场排查、问题平台期限整改等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互助行业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一波洗牌,一大批平台悄然下线。

从国内第一家互助平台诞生,到行业第一次洗牌,再到如今巨头们相继退出,究竟是风口不再还是蓄谋已久?

曾经的疯狂

互助保险的政策红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若干意见》,首次明文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2015年1月,《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推出,为相互保险的设立及运行提供了法规依据。受此影响,相互保险的关注度瞬间被提升,当时,国泰君安预测,到2020年,我国相互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

一方面是政策利好,一方面是万亿市场的诱惑,互联网玩家们纷纷磨刀霍霍,先后加入网络互助。一时间,上百家网络互助横空出世。

公开信息显示,网络互助行业在巅峰时候有超过200家平台。到2016年4月,保监会开闸相互保险社试点时,已有超过30家公司在排队。

而截止2016年10月,就有14家网络互助平台拿到总计约2亿元的投资,22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其中,不乏IDG、经纬创投,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于2016年5月上线的水滴互助,更是在上线前便获得了5000万天使轮投资,由高榕资本、IDG、真格基金、腾讯、美团-大众点评、点亮基金等共同投资,投后估值近3亿元。

17互助则在上线两个月内先后完成了由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和个人天使李治国数千万天使轮投资及Pre—A轮融资,上线60天后,其市值直翻3倍。

在资本的恩宠之下,越来越多的玩家相继进场。“最火爆的时候,每天都有一家平台成立”,17互助创始人高竞如此阐述2016年网络互助平台新增的速度。

平台不断涌现,用户也积极加入,对于互助这样低成本,却可能获得高回报的产物,他们极其青睐。

有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6月,网络互助就有近3000万用户,8家平台用户量过百万级。

平台、用户持续增长,网络互助的发展如同生命力强劲的藤类植物,疯狂延伸。

2018年年底,蚂蚁金服的相互宝上线,互助行业再次升温。2019年10月,壁虎互助完成来自新浪微博基金等机构投资的1亿元融资;水滴互助母公司又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5亿元。

而在用户层面,除用户数量最多的相互宝之外,排名靠前的几家互助平台,都已达到千万级用户。

当然,平台的用户也都不是白来的。比如,据媒体报道,早期,水滴互助为了获客,每天要从今日头条购买几百万的广告。与此同时,还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医院进行“扫楼市筹款”。

但即便曾经风光无限,互助平台们还是未能逃脱关停的结局,这其中不乏美团互助、轻松互助等行业巨头。

离场的阴谋

深受资本偏爱,又讨用户青睐,这个曾经的香饽饽,如今为何走到这步田地?

首先是日趋严格的监管。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指出,网络互助平台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文件提及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且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但其实,早自2016年开始,网络互助就已经被监管盯上。

面对监管,彼时,有业内人士直言令网络互助平台的经营风险变大。不难看出, 监管的束缚使平台难以“大展身手”,而选择退出或是原因之一。

但具体到水滴互助,关闭互助业务,更多的或是为了安全上市。毕竟监管一直要求平台划清保险与互助的界限。

去年10月,蚂蚁集团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时,也曾有意剥离相互宝,在招股书中,蚂蚁集团明确称“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相互宝最终无法满足合规性需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其次,对于保险系的网络互助平台而言,如今退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虽然,水滴和轻松两家互助平台都把受到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冲击作为关闭互助计划的理由之一,但在部分研究人士看来,水滴、轻松两大平台的关停表面上看是为“折戟”,但从两家公司战略发展角度而言,或许已经“预谋已久”。

保险公司布局网络互助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将网络互助作为获取用户的入口。打着“低廉”互助费的宣传口号,互助平台在前期圈住大量用户,之后再为这些用户提供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

如水滴互助在2019年5月开始试水长险销售,当月长险保费规模仅600万元,而到当年11月,水滴保险商城1个月的长险新单年化保费竟突破1亿元,短短6个月时间达到了20倍的增长。显然,水滴互助为后者开拓了新的市场。

再次,是“互助”盈利难题。

网络互助的用户虽多,但互助平台要维持运营,仅靠收取管理费要实现盈利几乎不可能,唯一可能的盈利方法就是将短期流量导向长期客群。

不过,现实是,网络互助的用户大多为二三线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很难实现商业转化。比如,水滴互助虽有低8000多万会员,但其中70%以上都来自国内三线以下城市和地区,

此外,随着分摊费用的上涨,用户黏性越来越低,不少用户纷纷离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互助要想实现盈利,愈发艰难。

网络互助这个曾被称之为万亿市场的风口已然跌落神坛。那么,如今这些活下来的平台要如何生存?国外的网络互助模式或值得探索。

国际网络互助平台亦称P2P保险平台,其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个体互助模式、群体定制模式和其他创新模式三种。

在参与人员上,国际P2P保险平台普遍以小范围熟人参与为主,保险标的多为小额产品,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业务涉众风险及卷款潜逃风险都比较小。

欧美发达国家则普遍将P2P保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受到保险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必要时还接受证券监管的审查,一般不存在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情形。

如此来看,国内与国外的网络互助模式存在明显差异。那随着网络互助将被纳入监管,网络互助要活下来需要改变目前的运营模式吗?监管又何时才能敲定,这一切从目前来看,道阻且长。

参考资料:

《网络互助“大退潮”,一周两平台关停,行业顽疾由用户买单?》—南方都市报

《伟大的“叛逆”:中国新金融变革史》—洪偌馨 董云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团

5.1k
  • 美团:今日耗资约3.9亿港元回购345万股公司股份
  • 美团2024年酒吧指南发布  全国40城630家特色酒吧入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团、水滴、轻松互助退场,网络互助十年,一场流量阴谋?

从国内第一家互助平台诞生,到行业第一次洗牌,再到如今巨头们相继退出,究竟是风口不再还是蓄谋已久?

文|零点财经 卡贝

2011年,国内首个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成立,网络互助的帷幕正式被拉开。

2016年,网络互助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保险领域最受资本热捧的项目,最火热的时候,每天就有一家平台成立。

2019年,网络互助迎来高光时刻,百度、滴滴、苏宁、美团、奇虎360等互联网巨头杀入。相互宝,水滴互助,美团互助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021年,行业巨头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相继关停,网络互助巨头仅剩相互宝还活着。

10年过去了,这个曾号称千亿级别的互助市场,经历了野蛮生长、资本狂欢、洗牌退潮,如今像是走到了尽头。

互助模式为何在国内走不通,网络互助平台还能活下去吗?

洗牌还是终局

网络互助平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这一次,主角是业内的巨头们。

3月26日18点,水滴官方发布公告称,原互助计划将于2021年3月31日18点正式终止。消息传出后,不少会员表示,加入四年的互助就这么停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水滴互助已不是今年以来关停的第一家互助平台。

3月24日,轻松互助发布公告称于当日18点正式关停。1月15日,美团互助也称因业务调整于当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

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先后停业,至此,国内排名前四的网络互助巨头,仅剩下相互宝“孤军奋战”。

相互宝运营情况如何?

蚂蚁相关负责人称,相互宝目前运行状况稳定,将继续提供互助保障。但实际情况是,目前,相互宝的分摊人数正在逐渐减少,而其分摊金额则逐步增多。

2021年1月第2期,相互宝分摊人数首次跌破1亿人,为9959.78万人。而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3月第2期,相互宝的分摊人数已下降至9463.49万人。

一边是同行的相继退出,导致投保人不在信任网络互助;一边是平台自身的分摊人数不断减少,相互宝能否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幸存”的巨头,这是留给市场的一大悬念。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互助行业的第一次“地震”。

早在2016年年底,网络互助行业就已经开始出现倒闭潮。

当年11月,慧择网旗下的蒲公英互助,在推出不到40天后,宣布服务暂停;2017年1月6日,于2016年9月上线并在几个月便收获30多万用户的同心互助宣布退出;同月11日,宣称是“国内最大女性互助社群”的她互助,也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呈停止互助计划。

而据当时互助之家数据统计,彼时部分行业排名靠前的平台,其每周人数增长已放缓,有些甚至只有个位数,或出现负增长。

更为夸张的是,据业内人士表示,从2016年年中开始至2017年年中,每天或有一家平台退出。

监管,是导致这场“倒闭潮”的原因之一。

2016年4月,一份保险监管部门关于《建议关注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的内部文件在网上疯传。

文件提到,“部分互联网公司脱离保险监管,以互助名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车辆等风险保障业务,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对消费者利益保护和市场秩序维护带来隐患”。

2016年年底,网络互助再次迎来监管,《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保监会对网络互助平台采取进场排查、问题平台期限整改等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互助行业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一波洗牌,一大批平台悄然下线。

从国内第一家互助平台诞生,到行业第一次洗牌,再到如今巨头们相继退出,究竟是风口不再还是蓄谋已久?

曾经的疯狂

互助保险的政策红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若干意见》,首次明文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2015年1月,《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推出,为相互保险的设立及运行提供了法规依据。受此影响,相互保险的关注度瞬间被提升,当时,国泰君安预测,到2020年,我国相互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

一方面是政策利好,一方面是万亿市场的诱惑,互联网玩家们纷纷磨刀霍霍,先后加入网络互助。一时间,上百家网络互助横空出世。

公开信息显示,网络互助行业在巅峰时候有超过200家平台。到2016年4月,保监会开闸相互保险社试点时,已有超过30家公司在排队。

而截止2016年10月,就有14家网络互助平台拿到总计约2亿元的投资,22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其中,不乏IDG、经纬创投,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于2016年5月上线的水滴互助,更是在上线前便获得了5000万天使轮投资,由高榕资本、IDG、真格基金、腾讯、美团-大众点评、点亮基金等共同投资,投后估值近3亿元。

17互助则在上线两个月内先后完成了由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和个人天使李治国数千万天使轮投资及Pre—A轮融资,上线60天后,其市值直翻3倍。

在资本的恩宠之下,越来越多的玩家相继进场。“最火爆的时候,每天都有一家平台成立”,17互助创始人高竞如此阐述2016年网络互助平台新增的速度。

平台不断涌现,用户也积极加入,对于互助这样低成本,却可能获得高回报的产物,他们极其青睐。

有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6月,网络互助就有近3000万用户,8家平台用户量过百万级。

平台、用户持续增长,网络互助的发展如同生命力强劲的藤类植物,疯狂延伸。

2018年年底,蚂蚁金服的相互宝上线,互助行业再次升温。2019年10月,壁虎互助完成来自新浪微博基金等机构投资的1亿元融资;水滴互助母公司又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5亿元。

而在用户层面,除用户数量最多的相互宝之外,排名靠前的几家互助平台,都已达到千万级用户。

当然,平台的用户也都不是白来的。比如,据媒体报道,早期,水滴互助为了获客,每天要从今日头条购买几百万的广告。与此同时,还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医院进行“扫楼市筹款”。

但即便曾经风光无限,互助平台们还是未能逃脱关停的结局,这其中不乏美团互助、轻松互助等行业巨头。

离场的阴谋

深受资本偏爱,又讨用户青睐,这个曾经的香饽饽,如今为何走到这步田地?

首先是日趋严格的监管。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指出,网络互助平台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文件提及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且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但其实,早自2016年开始,网络互助就已经被监管盯上。

面对监管,彼时,有业内人士直言令网络互助平台的经营风险变大。不难看出, 监管的束缚使平台难以“大展身手”,而选择退出或是原因之一。

但具体到水滴互助,关闭互助业务,更多的或是为了安全上市。毕竟监管一直要求平台划清保险与互助的界限。

去年10月,蚂蚁集团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时,也曾有意剥离相互宝,在招股书中,蚂蚁集团明确称“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相互宝最终无法满足合规性需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其次,对于保险系的网络互助平台而言,如今退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虽然,水滴和轻松两家互助平台都把受到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冲击作为关闭互助计划的理由之一,但在部分研究人士看来,水滴、轻松两大平台的关停表面上看是为“折戟”,但从两家公司战略发展角度而言,或许已经“预谋已久”。

保险公司布局网络互助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将网络互助作为获取用户的入口。打着“低廉”互助费的宣传口号,互助平台在前期圈住大量用户,之后再为这些用户提供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

如水滴互助在2019年5月开始试水长险销售,当月长险保费规模仅600万元,而到当年11月,水滴保险商城1个月的长险新单年化保费竟突破1亿元,短短6个月时间达到了20倍的增长。显然,水滴互助为后者开拓了新的市场。

再次,是“互助”盈利难题。

网络互助的用户虽多,但互助平台要维持运营,仅靠收取管理费要实现盈利几乎不可能,唯一可能的盈利方法就是将短期流量导向长期客群。

不过,现实是,网络互助的用户大多为二三线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很难实现商业转化。比如,水滴互助虽有低8000多万会员,但其中70%以上都来自国内三线以下城市和地区,

此外,随着分摊费用的上涨,用户黏性越来越低,不少用户纷纷离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互助要想实现盈利,愈发艰难。

网络互助这个曾被称之为万亿市场的风口已然跌落神坛。那么,如今这些活下来的平台要如何生存?国外的网络互助模式或值得探索。

国际网络互助平台亦称P2P保险平台,其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个体互助模式、群体定制模式和其他创新模式三种。

在参与人员上,国际P2P保险平台普遍以小范围熟人参与为主,保险标的多为小额产品,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业务涉众风险及卷款潜逃风险都比较小。

欧美发达国家则普遍将P2P保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受到保险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必要时还接受证券监管的审查,一般不存在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情形。

如此来看,国内与国外的网络互助模式存在明显差异。那随着网络互助将被纳入监管,网络互助要活下来需要改变目前的运营模式吗?监管又何时才能敲定,这一切从目前来看,道阻且长。

参考资料:

《网络互助“大退潮”,一周两平台关停,行业顽疾由用户买单?》—南方都市报

《伟大的“叛逆”:中国新金融变革史》—洪偌馨 董云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