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黑鹰光伏 王亮 李文友
短期供需失衡下,2020 年光伏玻璃涨价 70%!
尽管大家都知道玻璃企业赚了很多钱,但真实数据可能还是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本文分三大部分:1、信义光能2020为何能赚那么多钱?2、光伏玻璃涨价逻辑与影响;3、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光伏双雄”十年业绩对比。
先来看光伏玻璃龙头老大信义光能披露的一组数据:
1.2020年营收103.99亿元,首次破100亿大关,同比增长35.33%。
2. 综合毛利率53.46%,同比增长10.46%,创十年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太阳能玻璃”业务毛利率49.04%,创近五年最高值。
3.2020年净利润38.39亿元,净利润率达40.66%,创历史最高记录。
这样的成绩,在整个光伏制造产业链中绝对处于前列,少有匹敌者。
据统计,目前信义光能已拥有总计日熔化量9800吨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占有全球约35%的市场份额。其扩张的脚步远未停止,根据信义光能创始人李贤义的产能规划,未来几年其产能还将实现2倍以上增长。
在盈利预期及产能持续扩张等因素影响下,信义光能总市值曾一度突破1500亿大关。但进入2021年后,光伏资本市场经历暴跌,信义光伏总市值也跌至940.14亿元,但仍高居中国光伏上市公司总市值榜第三位,仅次于隆基与通威。
先看主营业务收入。如下表,信义光能第一大主营业务“太阳能玻璃”至少已经连续7年保持增长,2020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38.73%,为5年来最大涨幅;而其“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在2020年则同比下降近2%,前者仍是信义光伏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再看毛利率——2020年信义光伏“太阳能玻璃”业务毛利率至少创造了近五年最高值,达49.04%,同比增长了16.92个百分点,涨幅惊人。
正是受此影响,信义光能无论是综合毛利率,还是净利润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2020年其毛利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53.46%,净利润达38.39亿元,净利润率达40.66%。这样的盈利水平在当前的光伏制造领域已是极为罕见。
从整体营收看,过去十年间(2011-2020年),信义光能营收只有一次出现下降,整体营收规模十年增长了9.37倍,总创收近500亿元,2020年营收规模更是首次突破100亿元。
产能方面,如今信义光能拥有四大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分别座落在安徽芜湖、天津、广西北海和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目前已拥有总计日熔化量9800吨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同比增长约25.6%,占有全球约35%的市场份额。
主要产品涵盖太阳能光伏玻璃、背板玻璃。截止2020底,信义光能投资建设的地面和分布式电站累计并网已超过3.3GW,同比增长约31.9%。
按照信义光能未来扩产规划:芜湖4条1000吨项目将逐步投产,张家港4条1000吨项目启动中,计划在2022年内全部投产。另外,芜湖12条1000吨生产线的前期手续已经在进行中,北海4条1000吨在做前期手续。
也就是说除了已经确定的8条,后面还有16条在规划,时间在2023~2024年间,也可能向前或向后调整,主要是应对需求变化,以及配合提升市占率的目标。“2020年市占率在接近35%,下一步要往40%、45%去做,达到后再去订新的目标。”
毋庸置疑,信义光能上述产能布局一旦完成,其产能还将实现成倍增长。
我们再来看信义光能的负债变化:如下表所示,信义光能资产负债率已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仅为26.25%。稳健的财务状况显然能够有力的支持其未来扩张计划。
从资本另一层面来看,信义光能也确实拥有持续扩张的产业实力和资本储备。
在2020年12月17日,信义光能公布,公司以每股13港元配售3亿股,股份占扩大后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约3.41%,较前一日13.94港元的收市价折让6.7%。配售协议所得款项总额约为39亿港元。
配售完成后,公司将就配售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38.76亿港元(经扣除专业费用及所有相关开支)。公司拟将配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用作扩大太阳能玻璃产能的资本开支、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以及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
这是信义光能继去年9月份后的第二次配股。在信义光能拟增发筹资电话会纪中,公司管理层表示,这次配售非常成功,原本计划2.25亿股,实际超出预期,很多优质投资者进来,为了平衡需求所以提升了筹资规模到5亿美金的范畴。
如下表,据黑鹰光伏统计,截止2020年12月末,信义光伏拥有78.20亿元的现金储备,创同期历史最高值,现金储备规模同比增长了292.96%,而同期其长短期借款规模为51.45亿元,也就是说其资金净值达26.75亿元,处于净现金状态。
光伏玻璃有四大“壁垒”:技术壁垒、认证壁垒、客户壁垒和规模壁垒。
特别是工艺技术门槛高,新上产能的周期也比组件等环节更长。这样的时间差,让光伏玻璃供应问题在2020年至2021年春天,诸多变数叠加之下,爆发凸显。此外,光伏玻璃在扩产政策上遭遇的“紧箍咒”,使得提速增产也异常艰难。
2020年10月,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明确,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对于工信部回复的“现有光伏玻璃产能可以满足全球光伏产业市场需求,行业运行整体良好”的判断,不少媒体和观察人士指出:普通玻璃产能过剩,但光伏玻璃的产能并没有过剩现象,反而是极度短缺。
2020 年 11 月 3 日,六大组件厂商东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 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表示,玻璃供应和价格“失 控”已经直接影响到组件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恳请国家相关部门能考虑给光伏市 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并呼吁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
到了11 月 29 日,工 信部召开一场关于光伏玻璃企业与光伏组件企业供应保障对接座谈会。关于光伏玻 璃产能政策,光伏组件厂商继续表示希望产能置换政策的全面放开,由市场调节。工信部相关领导表示,会将信息上报上级单位,对于光伏玻璃熔炉项目报批和产能 置换进行更加市场化的管控。
2020 年 12 月 16 日,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并公开征求意 见,与 10 月发布的修订稿相比,明确:光伏玻璃的产能限制拟有条件放开。
从中长期市场需求来看,综合各路机构预测,预计2020-2024年光伏行业对窑炉有效产能的需求将从2.11万吨/日提升至4.27万吨/日。
有机构预测,2020-2022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别约658、870、1016万吨,每年有着近200万吨的增量空间,而2020年光伏玻璃产能的年实际增长量可能仅为73万吨左右。
2020年底,福莱特在对外路演中表示:“2021年预计光伏玻璃还会有15%左右的缺口。尽管福莱特已经扩增5600吨的产能,信义扩增4000吨,但是这些产线是分布在不同季度建造投产,光伏玻璃窑炉本身更是有爬坡期,建造完毕后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达到预计产能,所以实际供给市场的量没有那么多,而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仍在增加,所以需求量还是超过装机量的。”
产能紧缺之下,福莱特、南玻A、旗滨集团等企业都先后发布了扩产计划。但这些新产能只能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上半年部分实现。
福莱特预测:政策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光伏玻璃至少2022年才能缓解、达到供需平衡。”
截至2020年底是,不仅光伏行业,,其他行业的企业面临玻璃的涨价,智也采用放假45天的做法来表明态度。
进入2021年,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发布公告,根据举报,依法对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玻璃协会)涉嫌组织部分玻璃企业达成垄断协议行为立案调查。
到了2月5日,玻璃协会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未能严格按照《反垄断法》的要求",承诺不断改进,且今后不再参与和组织会员企业开展任何违反《反垄断法》的价格协调、减产、限产等活动。
信义光能2020年财报发出后,其管理层预测,玻璃售价会在2021年下半年大概率跌破30元/平米。3月份3.2mm的光伏玻璃价格由每平米42元的历史高价,小幅下滑至40元人民币。上述跌价的原因,主要是供给在快速增加。
双寡头对比
若称“强者”,我们可以在光伏玻璃企业中列出信义光能、福莱特、彩虹、金信、南玻等五家企业,按光伏玻璃原片产能计算,“玻璃五虎”占据了行业全球整体产能的80%左右。
但若要称“寡头”,唯有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他们在国内及全球光伏玻璃市占率分居冠、亚宝座。
2019年,信义光能与福莱特两家企业在全球光伏玻璃的产能占比超过50%;到2020年底,两巨头产能占比合计将超过惊人的60%以上。其中,信义光能的市占率可能达到38%左右,福莱特则可能达到24%左右。
未来,全球光伏玻璃产业的一大看点便是信义光能与福莱特的“双雄对决”,亦是信义集团创始人李贤义与福莱特创始人阮洪良两位男人的对决。
目前,信义光能与福莱特两家企业均在强势布局与扩产,未来的竞局值得期待。黑鹰光伏从营收净利、负债、毛利、研发投入、高管团队及薪酬等十余个维度,对光伏玻璃“双寡头”过往十年的核心经营数据进行对比,供读者参考。
一.十年营收对决
二.十年盈利能力对决
三.十年投资力量对决
四.十年融资力对决
五.十年造血力对决
六.十年总资产对决
七.资金储备与负债对比
八.研发力量对决
九.十年营运能力对决
十.员工规模及效率对决
十一.管理层薪酬对比
十二.纳税与政府补助对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