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欧元之父”蒙代尔逝世,曾预言中国GDP将超美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欧元之父”蒙代尔逝世,曾预言中国GDP将超美国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和“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前者奠定了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础,后者让他一举拿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磬

当地时间4月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意大利逝世,享年88岁。

蒙代尔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4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获得超过五十个大学颁授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财政部等。

蒙代尔对经济学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他曾研究历史上金本位制度在不同时代的运作,并成功预测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和“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前者奠定了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础,后者让他一举拿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与中国关系密切,晚年曾在多间中国大学任职并出席学术会议。

欧元溯源:主权国家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货币吗

尽管欧元作为一种货币是到了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但其相关的理论文章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蒙代尔正是这场理论思潮的先行者。

当时困扰蒙代尔的是一个看上去异想天开的问题:主权与货币有关系吗?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货币吗?

六十年代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仍然较低,但蒙代尔那时就已经预言了当今经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随着国际资本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汇率变动和资本高度流动对经济政策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各国不同的汇率政策将如何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应用?是否一定要遵循传统的国际货币安排格局?一个国家是否只应拥有自己的一套货币?几个国家联合适用一套共同货币是否可能?

蒙代尔认为,几个国家可以有共同货币。正是这个假设促使了欧元的诞生。在一篇论及“最适当货币区”的文章中,蒙代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时候、哪几个地区的国家放弃货币主权,而改用共同货币会有好处?

蒙代尔认为,建立共同货币的好处在于贸易交易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对价格不明朗因素得到减少。但他同时也研究了共同货币可能存在的弊病,例如,当某个区域的需求有变或出现“不对称震荡”,以致实际工资需要下降时,很难令就业率维持在高水平。蒙代尔认为,共同货币区如需要稳健运作,必须有高度的劳工流动率来配合,以摆脱上述干扰。在共同货币区内某地区出现“不对称震荡”时,若该地区有极高的劳工流动率,就能维持全民就业。

因此,欧洲就是蒙代尔心目中的“最适当货币区”。

欧元诞生之后,蒙代尔此评价到,“欧元可能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元取代英镑主导货币地位以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发展。”

迟来的诺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不可能三角”理论

1999年,由于“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蒙代尔。瑞典皇家科学院用长达7页的赞词肯定了他的成就。业界有人认为,以他在经济学界的贡献,1999年的诺贝尔奖算是姗姗来迟。

这次获奖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997-1998年,泰国、印尼、韩国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这些原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了固定汇率。这场席卷整个亚洲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金融风暴迫使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制度。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促进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就相应地受到了重视,而这正是蒙代尔的研究领域。

70年代中期以前,当全球大多数国家仍以“布雷顿森林协议”制定固定汇率政策,即采用固定汇率之际,蒙代尔已进行有关浮动汇率及资金高度流动的突破性研究。他除了考虑一个国家应在何时放弃本国货币外,还阐明了不同汇率体系采取不同政策有何意义。如果推行浮动汇率,货币政策将扮演主导角色,财政政策只起辅助作用;但若采用固定汇率,情况则相反。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汇率等外在目标或稳定价格等内在目标为导向,但不能同时以上述两个目标为导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使传统的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改造。

1999年,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Impossible triangle/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不可能三角”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

同行对蒙代尔的学术成就评价很高。曾经在麻省理工大学教过他的知名经济学家保尔·萨穆尔森就称赞到:“他将人们对货币的注意力重新引到国际贸易中来。”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蒙代尔是个我行我素的“怪人”。关于他的个人生活流传着一些流传故事。一则是他曾当选美国计量经济学院士,但因为他根本没拆信,对此荣誉全然不知。二则是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后,忘记出席就职典礼,让等待听他就职演说的崇拜者空欢喜一场。最后一则是他担任《政治经济学学报》主编期间,经常懒得看稿复信,以至于这份学术刊物最终惨遭倒闭。

曾预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蒙代尔与中国也有很深的渊源。

蒙代尔曾多次到访中国,并于2005年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他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等。北京中关村区的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也以他的名字命令。

2008年12月,蒙代尔建议中国政府向中国公民发放一万亿消费券及向企业大幅减税的办法,以拉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中国经济需求和刺激消费,“中国应该率先这样做。如果成功了,可以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个信号,让他知道美国也可以这样做”。

2012年,蒙代尔应邀到中国证监会,就美元欧元人民币和世界货币资本的未来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创建以美元欧元人民币联盟的世界货币DEY—INTOR”,以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效率和应对未来国际货币危机。

这一设想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三方汇率稳定机制,即将人民币纳入到欧元和美元的汇率稳定机制中,建立一个货币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由三方货币当局共同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各种共同需要协调的货币政策进行管理,建立一种集合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以保持欧元和美元的汇率稳定。

根据环球网的报道,罗伯特·蒙代尔还曾于2013年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表示,“中国的产出现在差不多是美国产出的一半,如果中国经济仍然按照现在这个发展速度的话,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GDP可能就会和美国一样了。到了2022至2025年左右,中国的GDP很可能超过美国的GDP。”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欧元之父”蒙代尔逝世,曾预言中国GDP将超美国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和“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前者奠定了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础,后者让他一举拿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磬

当地时间4月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意大利逝世,享年88岁。

蒙代尔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4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获得超过五十个大学颁授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财政部等。

蒙代尔对经济学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他曾研究历史上金本位制度在不同时代的运作,并成功预测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和“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前者奠定了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础,后者让他一举拿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与中国关系密切,晚年曾在多间中国大学任职并出席学术会议。

欧元溯源:主权国家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货币吗

尽管欧元作为一种货币是到了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但其相关的理论文章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蒙代尔正是这场理论思潮的先行者。

当时困扰蒙代尔的是一个看上去异想天开的问题:主权与货币有关系吗?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货币吗?

六十年代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仍然较低,但蒙代尔那时就已经预言了当今经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随着国际资本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汇率变动和资本高度流动对经济政策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各国不同的汇率政策将如何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应用?是否一定要遵循传统的国际货币安排格局?一个国家是否只应拥有自己的一套货币?几个国家联合适用一套共同货币是否可能?

蒙代尔认为,几个国家可以有共同货币。正是这个假设促使了欧元的诞生。在一篇论及“最适当货币区”的文章中,蒙代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时候、哪几个地区的国家放弃货币主权,而改用共同货币会有好处?

蒙代尔认为,建立共同货币的好处在于贸易交易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对价格不明朗因素得到减少。但他同时也研究了共同货币可能存在的弊病,例如,当某个区域的需求有变或出现“不对称震荡”,以致实际工资需要下降时,很难令就业率维持在高水平。蒙代尔认为,共同货币区如需要稳健运作,必须有高度的劳工流动率来配合,以摆脱上述干扰。在共同货币区内某地区出现“不对称震荡”时,若该地区有极高的劳工流动率,就能维持全民就业。

因此,欧洲就是蒙代尔心目中的“最适当货币区”。

欧元诞生之后,蒙代尔此评价到,“欧元可能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元取代英镑主导货币地位以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发展。”

迟来的诺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不可能三角”理论

1999年,由于“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蒙代尔。瑞典皇家科学院用长达7页的赞词肯定了他的成就。业界有人认为,以他在经济学界的贡献,1999年的诺贝尔奖算是姗姗来迟。

这次获奖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997-1998年,泰国、印尼、韩国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这些原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了固定汇率。这场席卷整个亚洲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金融风暴迫使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制度。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促进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就相应地受到了重视,而这正是蒙代尔的研究领域。

70年代中期以前,当全球大多数国家仍以“布雷顿森林协议”制定固定汇率政策,即采用固定汇率之际,蒙代尔已进行有关浮动汇率及资金高度流动的突破性研究。他除了考虑一个国家应在何时放弃本国货币外,还阐明了不同汇率体系采取不同政策有何意义。如果推行浮动汇率,货币政策将扮演主导角色,财政政策只起辅助作用;但若采用固定汇率,情况则相反。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汇率等外在目标或稳定价格等内在目标为导向,但不能同时以上述两个目标为导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使传统的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改造。

1999年,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Impossible triangle/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不可能三角”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

同行对蒙代尔的学术成就评价很高。曾经在麻省理工大学教过他的知名经济学家保尔·萨穆尔森就称赞到:“他将人们对货币的注意力重新引到国际贸易中来。”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蒙代尔是个我行我素的“怪人”。关于他的个人生活流传着一些流传故事。一则是他曾当选美国计量经济学院士,但因为他根本没拆信,对此荣誉全然不知。二则是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后,忘记出席就职典礼,让等待听他就职演说的崇拜者空欢喜一场。最后一则是他担任《政治经济学学报》主编期间,经常懒得看稿复信,以至于这份学术刊物最终惨遭倒闭。

曾预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蒙代尔与中国也有很深的渊源。

蒙代尔曾多次到访中国,并于2005年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他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等。北京中关村区的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也以他的名字命令。

2008年12月,蒙代尔建议中国政府向中国公民发放一万亿消费券及向企业大幅减税的办法,以拉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中国经济需求和刺激消费,“中国应该率先这样做。如果成功了,可以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个信号,让他知道美国也可以这样做”。

2012年,蒙代尔应邀到中国证监会,就美元欧元人民币和世界货币资本的未来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创建以美元欧元人民币联盟的世界货币DEY—INTOR”,以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效率和应对未来国际货币危机。

这一设想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三方汇率稳定机制,即将人民币纳入到欧元和美元的汇率稳定机制中,建立一个货币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由三方货币当局共同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各种共同需要协调的货币政策进行管理,建立一种集合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以保持欧元和美元的汇率稳定。

根据环球网的报道,罗伯特·蒙代尔还曾于2013年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表示,“中国的产出现在差不多是美国产出的一半,如果中国经济仍然按照现在这个发展速度的话,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GDP可能就会和美国一样了。到了2022至2025年左右,中国的GDP很可能超过美国的GDP。”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