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知名物业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新近出炉的2016年财富报告披露,温哥华2015年度的豪宅价格平均涨幅达24.5%,在全球100个大都市中居于首位,温哥华地产市道红火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根据莱坊的国际住宅价格指数(Prime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Index,简称PIRI)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世界高端住宅物业市场价值在2015年平均上涨了1.8%,这个增幅与2014年的2%增幅大体持平。然而,百强城市中有超过66%的城市是与上年持平或实现了正增长,这个比例高于2014年的62%。
以25%佳绩跑赢第二名悉尼10个百分点
其中温哥华的表现最为亮眼,以近25%傲人佳绩与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悉尼拉开10%的差距,悉尼的增幅为14.8%,第三名是中国上海上涨了14.1%。同样是加拿大房地产热点城市的多伦多也以升幅8%排在第12位,挤入全球涨幅百强,传统国际豪宅顶级市场的纽约与伦敦分别上涨2.4%及1%,落在15名之外。
在PIRI百强名单中,处于豪宅市场最强与最弱两端之间的差距为45%,相较于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时的97%显然缩小了不少。莱坊通常把各地房地产市场排名前5%的住宅纳入豪宅统计。
国际方面,澳洲市场也表现强劲,悉尼,墨尔本和奥克兰价格年增幅也都在双位数,同比增长分别为15%,12%和10%。
在价格下跌的34各城市中,有22个地点落在了欧洲,不过,有迹象表明,该地区已经成为第二住宅热销目的地,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阿尔加维和蔚蓝海岸的部分地区,房价已经触底。
慕尼黑、阿姆斯特丹、摩纳哥和柏林是欧洲表现最为出色的城市,房价分别获得12%,10%,10%和9%的增长,德国主要城市仍处在上升轨道上,几乎未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伦敦方面,尽管当局新出台了针对外国买家的房产税,市中心的豪宅仍然增长1%,这种情况与温哥华似曾相识。
一度冷却的中国部分城市,在当局放宽房屋政策后房价也跟着应声上扬,上海的豪宅价格以14%的涨幅为2015年收官。
这份报告为温哥华豪宅市场领跑全球达到25%的增幅,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供应不足所造成,除此之外,受到加元疲软的刺激,也是创出如此佳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屋王贵不过世界最贵城市摩纳哥的1/40
虽然温哥华豪宅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本地人为此叫苦连天,但作为才挤进国际顶级豪宅俱乐部不久的新成员,单纯从价格的绝对数字看,其实与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大都市仍存在一段不小的差距。
让我们来看看莱坊财富报告,排名2015年世界豪宅最昂贵城市的前十名都是哪几个?它们的价位究竟是高到什么程度?
第一名:法国摩纳哥(可欣赏港湾景色),100万美元可以购买17平方英尺豪宅占地面积;
第二名:香港(可欣赏夜晚天际线美景),100万美元可以购买20平方英尺房地产;
第三名:英国伦敦(白厅广场Corinthia酒店式公寓,豪华公寓从850万至1560万欧元,允许融资),100万美元可以购买21平方英尺豪宅;
第四名:纽约,100万美元可以购买34平方英尺物业空间;
第五名:新加坡(可欣赏城市景观),100万美元可以购买39平方英尺房地产;
第六名:瑞士日内瓦(位于Vevey的凯宾斯基私人住宅,其复式顶层阁楼是由Candy &Candy设计),100万美元可以购买39平方英尺豪宅;
第七名:澳大利亚悉尼(可欣赏悉尼港湾大桥及悉尼歌剧院),100万美元可以购买41平方英尺住宅地产;
第八名:中国上海(坐观上海金融中心即陆家嘴金融区天际线),100万美元可以购买48平方英尺豪宅;
第九名:法国巴黎(可欣赏艾菲尔铁塔的美景),100万美元可以购买50平方英尺财产;
第十名:美国洛杉矶,100万美元可以购买57平方英尺财产。
相较之下,根据卑诗省房屋估价署(BC Assessment)于2016年1月公布的估价数据,力拔头筹获本省屋王的是位于3085 Point Grey Road的物业,也是温哥华著名商人Lululemon Athletica公司创办人威尔逊(Chip Wilson)的宅邸,总占地30600平方英尺的财产价值5760万元,若是换算成美元,等于100万美元可以买到690平方英尺的土地,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个价钱与世界排名最贵城市第十名的美国洛杉矶相比,连1/10都不到!更遑论与第一名摩纳哥相比了,甚至不到它的1/40。
代理豪宅买卖颇有经验的新趋势地产公司,他们的西北温团队最近推出一套占地达30000尺的豪宅,以1200万卖出,这个价位或许让本地人感到吃不消,但是仔细算一下,相当于100万美元买到了2500平方英尺的土地,与纽约伦敦相比,差不多是“白菜价了”!而且,这套房子还坐拥270度海景,当然它仅仅挂牌23天即已售出。
豪宅市面存量达25年最低水平
刚刚过去的2月份,温哥华房屋销销售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样的一组数据也令人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这座城市的豪宅已经陷入井枯见底的窘境。
全省2月份房屋销售打破历史纪录,总额达75亿。根据多重上市服务系统(MLS)上月录得的数字显示,全省共售出9,637个住宅单位,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4.7%,交易额更是急升76.4%。房屋竞购战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温西Point Grey一套80年破屋,竟然叫价250万,并以高出8万元的价格成交。另外,还有位于Kitsilano的一套房子,以破纪录高出叫价72.5万元的价格售出。
目前仍然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结果是价格不断攀升被刷新,成为加拿大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莱坊的报告指出,温哥华的房屋库存量已经达到25年的最低水平。
有地产经纪透露,温哥华的豪宅销售额比起去年同期飙升67%。“不仅去年的行情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的开局同样强劲”,加拿大苏富比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德森(Brad Henderson)表示:“我们的研究显示,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的市场仍在增长中,卡尔加里的价格趋于平稳,算是例外。”
加拿大苏富比国际地产春季报告预测温哥华和多伦多两市的表现,价位在400万以上的高端豪宅市场,接下来仍将持续畅销行情。
就在苏富比的报告出来后一天,大温地产局的报告出炉,温哥华2月份的营收跃升65.7%,房屋基准价比起去年同期涨22%,达到80万,全市独立屋平均售价181.6万。
2月份温哥华上市供应的新楼盘虽然上升7.1%,按年增长30.8%,但是整个大温仍然没有足够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目前温西独立屋基准价已突破300万元大关,达300.38万元。西温为271.05万元,列治文137.02万元,温东126.58万元,南本那比和北本那比则分别为135.51万元和133.05万元。有研究预测大温地区独立屋的均价,在未来15年内,将会上升到210万加元。
与坊间的猜测不同,官汉德森不认为外国买家是房价背后的推手,虽然他们是温哥华与多伦多市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我不否认这是原因之一,但不认为这是主导性的因素。我觉得这个结果主要还是所有需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还补充道,驱动价格上涨的主因包括旺盛的需求、有限的库存、消费者坚定的信心、强劲的经济以及低利率。
不能不看到,全球股市动荡加上加元疲软,正在吸引外国资金不断投放到大温房地产市场。官汉德森透露,在温哥华买房的人,主要还是为了把这里当作他们的主要居所。
莱坊的财富报告显示,北美的超级富豪阶级人数最多,近年来,随着全球超富人数的增加也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自2009年,25%的全球商业房地产投资来自超高净值人群,房地产在大多数主要市场依然呈上升趋势,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投资对象之一。去年,超富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达1780亿美元,而宾馆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项目,北美是个人投资最密集的地区。
另外,来自中国和中东投资者的资本增长也是一个显著的驱动因素。去年中国富豪阶层花在房地产上面的投资,比起前年增加了一倍,这些钱有部分是落在了多伦多与温哥华,如今在温哥华置产的中国富豪,10年之间人数飙升近七成,其中身家百万美元的人有2.53万,千万等级的有720人,超级富豪也达到了262人。
受制于客观条件发展空间有限
温哥华居民理所当然地为生活在“最宜居城市”而自豪,温哥华港口局近期有报告指出,有限的土地正在挤压这个地区的雇主——企业的生存空间,其结果就是制造一个“生活方式泡沫”。在未来,温哥华唯一可行的行业是那些服务游客,以及移居到这里来欣赏山光海景享受放松退休生活的人群。
低陆平原为了回应房地产飙升的需求,正在挤压企业、港口的工业发展空间,据港口局在同一份报告中透露,整个低陆平原预留作为工业用的土地,仅够使用10年。报告认为温哥华存在沦为“度假城市”的风险,在这里只有服务型经济能够生存,主要人口将可能只剩下服务于千万富翁的人群以及被服务的人。
诚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情况,但的确存在这个趋势。有本地咨询公司勾勒出这样一幅远景,将有更多的外国投资推高本地住房价格,导致中产阶级继续往更便宜的远郊迁移;另外,本地日益增长的环保声浪,也在阻止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促使能源业界只能把管道架设到卑诗北部的港口或边境以南,Burrard内湾工业滨水区域逐渐转化为高级公寓区。
卑诗大学地理学教授David Ley也说,房价上涨将促使温东低密度滨水区域的工业土地变更用途,成为住宅用地(这些土地目前归联邦所有),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了。他表示,“温哥华市中心附近的很多工业用地自1970年以来已经大量流失,而原本是工业区的福溪已经被一片高层公寓所取代。”Ley指出,豪华公寓正在不断向英吉利湾内环滨水区延伸,但是这座城市若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保留它的工业地产,如果水滨完全被公寓所占领,作为北美面向亚太的门户,温哥华拿什么来扩建她的港口?
除了港口,不断飙升的房价正导致企业出走,年轻专业人才流失,将有可能引发劳工危机,有调查发现,即便是温哥华大力扶持发展新兴的科技公司,但是由于昂贵的房价,仍给吸引人才带来挑战。
尽管这个困境不是温哥华所独有,世界其他城市也面临同样的困局。像是伦敦,天价楼市在那里已经是常态。为了保持足够的写字楼,居民搬离,已经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位于市中心附近的Westminster社区,据估计多年来已损失44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空间,《金融时报》指出,“这是以一个问题取代另一个问题。”
本次莱坊的财富报告还证明了,超级富豪阶层的流动性正在增加,他们更多地在全球各地穿梭,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迁移也有助于增强第二居所的购置需求。举例来说,2015年里,洛杉矶的千万富翁(可投资财富净值超过 1000万美元)的人数(随季节)在 6000——11000人之间大幅波动。此外,迪拜,开普敦,伦敦和迈阿密的富豪人数也在一年中出现明显的变动。对于这些超级富豪来说,伦敦和纽约是他们在 2015年最心仪的住处,其中入住纽约的富豪总人数达到了5600人,略高于伦敦的 4900人。在这个全球超富阶层第二居所热门城市的排名中,温哥华未能进入15强。
低陆平原位于美加边界及海洋与高山之间,是一块没有腹地的三角形土地,占地2,878.52 平方公里,这里的人口预计将从现在的250万,在未来的30年内增加100万,至350万。与同在北美西岸的洛杉矶比较,大洛杉矶地区大约1800万人口,城市座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这一点与温哥华所处的低陆平原类似,但是占地要大得多,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土地是大温的3.7倍,人口更是大温的7.2倍。
所以虽然近年来温哥华在全球豪宅市场蹿升的速度很快,但是规模不大,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都无法与世界上那些超级大都会相提并论,发展空间受制于客观条件是不争的现实。
文/Linda Yao,出自温哥华头条(ID: lahoobignews)
感谢《高度》(Rise Weekly)独家授权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