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迪士尼抢票怎样酿成的:看渠道里的门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迪士尼抢票怎样酿成的:看渠道里的门道

迪士尼放票首批合作旅行社,线下旅行社包括国旅、中青旅、锦江、春秋、广之旅,OTA如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总共30家,随后又增加了37家。

28日晚9点,上海迪士尼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烟花秀测试,乐园的夜空亮如白昼,仿佛在庆祝售票首日的开门红。上海迪士尼门票开售,让整个中国旅游业迎来了2016年第一场狂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也是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给中国旅游企业门准备的一次摸底大考。

讽刺的是,这份考卷放在迪士尼自己面前,他们一开始也“手抖”了。在28日零点过后开抢的几分钟,上海迪士尼官网一度陷入瘫痪。此后迪士尼声明称,启动预订后半个小时,官网总点击量达到了500万次,从而造成间歇故障。可见乐园虽然在全球已经开到了第六座,但迪士尼对中国“热情的流量“,还是估计不足。

有意思的是,这些“热情的流量”除了来自消费者,事实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旅游从业人员。

这里涉及到渠道的错综复杂。迪士尼目前放出来的票从开园日6月16日开始到9月30日为止,总票量据了解大概为700万人次(一张双日票,算两人次)。要保证游园体验,园内人数就需要限制,因此迪士尼在销售过程中,对各个渠道的放票速度、数量,都是在严密的调控中。有如《1984》里说的那样,“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迪士尼放票首批合作旅行社,线下旅行社包括国旅、中青旅、锦江、春秋、广之旅,OTA如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总共30家,随后又增加了37家。一方面在迪士尼在背后严格控制门票放出速度,一方面67家渠道商在分大饼,于是导致开售前两天,每家渠道手上的货源都极为有限。可以说,大众看到的迪士尼门票“秒杀”、“售罄”、“抢票”的火爆现象,很大程度有来自这里的客观因素。

但话说回来,67家合作方,只是中国线上线下旅行社的九牛一毛,99%的非合作旅行社也要“共襄盛举”。原价的490单人票瞬间被炒到了700-1000元,在利益的引诱下,流动不居住的自由市场就形成了,而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和普通消费者一样,上官网抢票去,因此形成上述所谓来自旅游业者“热情的流量”。

叙述到此,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们还完全没有提及这回迪士尼门票狂欢中的一个重要角色:阿里旅行。

前文提到的迪士尼官方声明,实际上透露出了玄机:“所有度假区票务渠道,包括度假区官方官方网站、微信、阿里旅行旗舰店、预订服务中心和各旅游业界合作伙伴……“

原来,阿里旅行上的旗舰店,对于迪士尼的话语体系中,已是仅次于官网、官方微信的直销渠道。据迪士尼内部人士透露,在前两日的销售中,迪士尼官网、官方微信和阿里旗舰店三者的成绩非常接近,都是接近10万人次的水平,而这三个直销渠道走的量,已经占到总出票量的70%。

从一些网友和自媒体的体验报告上看,迪士尼官网的票量是最充足的,购票流畅度也是最爽的(排除短暂的宕机不说)。不过因为迪士尼复杂的购票及入园制度,涉及到身份证实名购买、限量购买、主购票人带着订单内全体人员同时入园等种种注意事项,众多消费者,包括很大一部分的同业购票人员,都选择到了有淘宝旺旺客服、可以打字详尽问各清楚的阿里旗舰店去。据了解,在门票开售这几天,迪士尼的旗舰店不仅有来自迪士尼的员工,还有阿里旅行的员工做客服支持。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渠道产生的销售,是算迪士尼的还是算阿里旅行的?这个情况其实非常有似于微信:公众号产生的内容和流量,是算公众号的,还是算微信的?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区别是明确的,阿里旅行会收取一定的佣金,而微信在交易方面,则完全是当活雷锋了。

至此,话题又指向了旅游产品的直销和分销的矛盾斗争。在迪士尼抢票的案例中,以携程为最大头的分销渠道,在强大的直销面前,显得非常渺小,根据携程自己公布的数据,售票第二日上午,其门票销量过万,这比三个直销渠道,基本小了一个数量级。直销之强,自然有迪士尼品牌得天独厚的因素,但分销之弱,也在于旅行社、OTA对产品没有话语权,没有价格优势,没有特色打包,只是纯粹分销——这也是受制于迪士尼的强势——造成消费者是去携程还是途牛还是同程,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和吸引可言。

有行业媒体曾分析道:“携程梁建章在不久前曾表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必需自营。如此看来,携程与阿里旅行这两种模式,势必会越走越远。”如果话题不能免俗的要落到这些巨头之争,那在迪士尼售票狂欢之中,我们看到微信(腾讯)获得了流量,阿里获得了平台的佣金,百度……那自然不用说。这让我们想起那句老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BAT的”。反观携程,这个在线旅游的巨头则有点“现原形”了,淹没在众多的分销商中,毫无话语权和存在感,非常被动。

谈了周边游和度假的关键因素——门票——最后多说几句,关于机票。以南航为首的四大航开始挥舞政策的狼牙棒,扫荡代理人、锤击OTA和搜索比价平台。要知道,这类国企央企不动手则以,动起手来就是蓄谋已久,就是冷酷无情。被发改委推着发展直销的航空公司,近期的组合拳明显是要好好修理去哪儿及其背后的携程了。

物极必反,携程在2015年终于统一了OTA江湖,走上人生巅峰。但这个巅峰有多久,我们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迪士尼

4.3k
  • 上海迪士尼乐园蜘蛛侠主题园区破土动工,将成为第九大主题园区
  • 迪士尼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将在阿布扎比建造全球第七座主题公园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迪士尼抢票怎样酿成的:看渠道里的门道

迪士尼放票首批合作旅行社,线下旅行社包括国旅、中青旅、锦江、春秋、广之旅,OTA如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总共30家,随后又增加了37家。

28日晚9点,上海迪士尼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烟花秀测试,乐园的夜空亮如白昼,仿佛在庆祝售票首日的开门红。上海迪士尼门票开售,让整个中国旅游业迎来了2016年第一场狂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也是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给中国旅游企业门准备的一次摸底大考。

讽刺的是,这份考卷放在迪士尼自己面前,他们一开始也“手抖”了。在28日零点过后开抢的几分钟,上海迪士尼官网一度陷入瘫痪。此后迪士尼声明称,启动预订后半个小时,官网总点击量达到了500万次,从而造成间歇故障。可见乐园虽然在全球已经开到了第六座,但迪士尼对中国“热情的流量“,还是估计不足。

有意思的是,这些“热情的流量”除了来自消费者,事实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旅游从业人员。

这里涉及到渠道的错综复杂。迪士尼目前放出来的票从开园日6月16日开始到9月30日为止,总票量据了解大概为700万人次(一张双日票,算两人次)。要保证游园体验,园内人数就需要限制,因此迪士尼在销售过程中,对各个渠道的放票速度、数量,都是在严密的调控中。有如《1984》里说的那样,“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迪士尼放票首批合作旅行社,线下旅行社包括国旅、中青旅、锦江、春秋、广之旅,OTA如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总共30家,随后又增加了37家。一方面在迪士尼在背后严格控制门票放出速度,一方面67家渠道商在分大饼,于是导致开售前两天,每家渠道手上的货源都极为有限。可以说,大众看到的迪士尼门票“秒杀”、“售罄”、“抢票”的火爆现象,很大程度有来自这里的客观因素。

但话说回来,67家合作方,只是中国线上线下旅行社的九牛一毛,99%的非合作旅行社也要“共襄盛举”。原价的490单人票瞬间被炒到了700-1000元,在利益的引诱下,流动不居住的自由市场就形成了,而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和普通消费者一样,上官网抢票去,因此形成上述所谓来自旅游业者“热情的流量”。

叙述到此,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们还完全没有提及这回迪士尼门票狂欢中的一个重要角色:阿里旅行。

前文提到的迪士尼官方声明,实际上透露出了玄机:“所有度假区票务渠道,包括度假区官方官方网站、微信、阿里旅行旗舰店、预订服务中心和各旅游业界合作伙伴……“

原来,阿里旅行上的旗舰店,对于迪士尼的话语体系中,已是仅次于官网、官方微信的直销渠道。据迪士尼内部人士透露,在前两日的销售中,迪士尼官网、官方微信和阿里旗舰店三者的成绩非常接近,都是接近10万人次的水平,而这三个直销渠道走的量,已经占到总出票量的70%。

从一些网友和自媒体的体验报告上看,迪士尼官网的票量是最充足的,购票流畅度也是最爽的(排除短暂的宕机不说)。不过因为迪士尼复杂的购票及入园制度,涉及到身份证实名购买、限量购买、主购票人带着订单内全体人员同时入园等种种注意事项,众多消费者,包括很大一部分的同业购票人员,都选择到了有淘宝旺旺客服、可以打字详尽问各清楚的阿里旗舰店去。据了解,在门票开售这几天,迪士尼的旗舰店不仅有来自迪士尼的员工,还有阿里旅行的员工做客服支持。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渠道产生的销售,是算迪士尼的还是算阿里旅行的?这个情况其实非常有似于微信:公众号产生的内容和流量,是算公众号的,还是算微信的?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区别是明确的,阿里旅行会收取一定的佣金,而微信在交易方面,则完全是当活雷锋了。

至此,话题又指向了旅游产品的直销和分销的矛盾斗争。在迪士尼抢票的案例中,以携程为最大头的分销渠道,在强大的直销面前,显得非常渺小,根据携程自己公布的数据,售票第二日上午,其门票销量过万,这比三个直销渠道,基本小了一个数量级。直销之强,自然有迪士尼品牌得天独厚的因素,但分销之弱,也在于旅行社、OTA对产品没有话语权,没有价格优势,没有特色打包,只是纯粹分销——这也是受制于迪士尼的强势——造成消费者是去携程还是途牛还是同程,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和吸引可言。

有行业媒体曾分析道:“携程梁建章在不久前曾表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必需自营。如此看来,携程与阿里旅行这两种模式,势必会越走越远。”如果话题不能免俗的要落到这些巨头之争,那在迪士尼售票狂欢之中,我们看到微信(腾讯)获得了流量,阿里获得了平台的佣金,百度……那自然不用说。这让我们想起那句老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BAT的”。反观携程,这个在线旅游的巨头则有点“现原形”了,淹没在众多的分销商中,毫无话语权和存在感,非常被动。

谈了周边游和度假的关键因素——门票——最后多说几句,关于机票。以南航为首的四大航开始挥舞政策的狼牙棒,扫荡代理人、锤击OTA和搜索比价平台。要知道,这类国企央企不动手则以,动起手来就是蓄谋已久,就是冷酷无情。被发改委推着发展直销的航空公司,近期的组合拳明显是要好好修理去哪儿及其背后的携程了。

物极必反,携程在2015年终于统一了OTA江湖,走上人生巅峰。但这个巅峰有多久,我们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