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间,一纸突如其来的公告,或代表全球最大不动产公司万达商业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一年多短暂旅程的终结。
万达商业地产公告称,控股股东万达集团已告知公司,其正初步考虑就H股进行一项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公司私有化并于联交所除牌。公告显示此次私有化收购要约价格不会低于每H股48港元现金。
48港元也是万达商业在2014年12月23日挂牌联交所时的定价。截至3月30日,万达商业已发行股本总额为6.53亿股H股,及38.75亿股内资股。按此推算,万达商业此番私有化所需花费的代价,仅约为313.22亿元。相较于万达商业的盈利能力,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万达的私有化并非没有预兆。早在2015年8月,万达商业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A股招股书,并于当年11月在证监会官网上披露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彼时就有分析认为,模式并未受到海外投资者广泛认可的万达商业,意欲撤离港股回归市盈率更高的A股市场。
自2014年12月登陆港股以来,万达商业痛点不少。过去一年多,其股价表现平平,自2015年股价最高突破70港元后便一路下跌,截至30号收盘报价仅为38.8港元。公司目前市盈率也仅为4.91倍,与在A股上市的万达院线相差甚远,股价被严重低估。
此外,由于受H股全流通未放开限制,万达商业股本结构中实际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并不多,这令其过往的融资功能非常有限。
但此番退市回归A股也并不容易。虽然证监会此前已宣布重启新股IPO,但近年来,除了绿地等少数过去借壳上市成功的公司外,尚未有其他房地产企业于A股实现IPO案例。
房地产金融评论人黄立冲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分析称,万达商业此次突然私有化,很可能已获得了监管层对于其登陆A股可能性的暗示。他认为万达商业若回归A股其整体市值最少要高出目前在港上市的50%以上。目前王健林通过万达集团持有万达商业股份的市值达767.85亿港元。如果万达商业最终登陆A股并如黄立冲所说,市值高出目前在港上市50%以上,那就意味着王健林的个人财富有望再增加近400亿港元。
在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上,王健林以287亿美元的身家赢得中国首富头衔,在全球财富榜单位居第18位,已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最有钱的华人。
黄立冲还表示,万达商业在港股估值偏低并非没有道理。境外资本对房地产企业的认可模式与过去的万达商业实际并不相符,其更多看重企业运营价值而非持有资产多少。万达商业眼下虽然正在进行轻资产转型,但其过去深耕二三线城市涉及的开发物业依然众多。
截至2015年底,万达已累计在89个城市拥有133个已开业购物中心。而去年万达商业旗下来自地产业务合同收入为1640.8亿元,占到集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这可能是过去7年里,王健林为寻求商业地产登陆A股的又一次尝试。早在2009年,王健林便曾启动万达商业的A股上市计划。按照当时的规划,万达商业计划于2010年6月实现A股挂牌上市。但事与愿违,受行业调控和资本市场低迷影响,万达商业的A股上市计划直到2012年仍处在“接受初审中”状态。
此番挫败之后,到2014年,万达商业选择优先登陆H股,其当时高达280亿港元规模的IPO,成为当年资本市场大单。而到2015年中,万达再度启动回归A股计划,其当时回归A股方案,获得内资股股东100%支持率,H股股东支持率也高达99.8%。
虽然首富王健林在谋划着一盘合算的买卖,但其资本游戏最后能不能成功闯关,还有待夯实机构及小股东利益。数据显示,很多股票持有者是在万达商业48港元以上时候入手,因此,万达商业给出的48港元/股的要约收购价,并不足够有吸引力。
但王健林看上去铁了心要离开港股。此番回归A股如果最终顺利,算上已登陆A股的万达院线和拟将在今年上市的万达影业,王健林未来在国内资本市场或将同时驾驭三驾马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