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戈振伟
2021年4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出口2808亿元,增长69.3%;进口1387亿元,增长15.1%。
跨境电商正加速“中国制造”掘金全球市场。特别是随着去年中国疫情的快速恢复,全球的采购订单都转移到了国内,按下了中国外贸的增长引擎。
中国制造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装备最完善的供应链制造业体系,能提供品类丰富的商品。而跨境零售电商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也让“中国式网购”在海外市场广受欢迎。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不断加强。
位于汕头的玩具企业Mould King,原本以线下出口为主,2020年3月全球疫情期间,开始入驻速卖通转型做跨境零售。在“宅经济”的浪潮之中,Mould King发掘到了跨境零售电商的第一桶金。2020年双11订单增长100%,其中西班牙市场达到300%的增长,德国市场增长500%。
位于东莞的凌度是中国最大的行车记录仪生产厂家,本来以代工为主,入驻速卖通后开始做自主品牌AZDOME,迅速打开海外市场,2020年销售额同比上一财年增长超60%。目前在9国海外仓备货,仓发渗透率80%以上。
“去年3月全球受疫情影响,经济比较低迷,传统贸易出口基本上订不到柜,于是我们选择了跨境电商的模式,入驻了速卖通这个平台。” Mould King总经理谢伟纯对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
线上消费习惯养成后是不可逆的,跨境零售出口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类似速卖通这样的跨境出口零售平台,也在中国迎来了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
据光大证券研报总结,中国跨境电商在2014年进入了3.0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是:1999年以阿里巴巴成立为代表,开始了线上展示、线下交易的信息服务模式;2004年实现了跨境电商在线交易,B2B模式兴起。
速卖通便是2010年孵化于阿里巴巴传统B2B业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传统出口贸易受到冲击。当时很多海外企业买家的订单量急剧变小,催生了个人买家的业务。创建之初的两三年是速卖通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从小额批发To B的业务向To C的业务转型的阶段。
2013年到2016年是第二个阶段。从2013年开始,速卖通全面转向To C平台。平台大量招募中国品牌,并在俄罗斯等重点国家做本地化的投入,增强当地物流、支付等电商基建能力。在速卖通的推动下,俄罗斯邮政配送时间从几十天缩短到了最快五至七天。
第三阶段是从2017年到现在,速卖通开始探索利用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满足不同国家用户的差异化消费需求,提供“类本地化”的服务,业务更加多元化。
时至今日,速卖通已经开通18个语种的站点,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5亿,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重要的跨境出口B2C零售平台。
4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透露,上一财年,速卖通持续保持高增长,近6个月增长尤其强劲。在第一大市场俄罗斯,速卖通的用户渗透规模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重点国家市场西班牙和法国,以及新兴市场日韩、中东和拉美,速卖通增速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曾在2020年6月提出,十年以后,全球贸易中1/3是跨境电商。20年后,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完成的贸易预计会占到50%。
速卖通为中国企业提供一种简单、轻量化的方式出海,无需采用线下传统渠道,不用开设办事处,也不用在当地找合作伙伴。它能快速地利用线上渠道让中国制造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
“这是速卖通给中国企业出海带来最重要的价值,也是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做出的最大贡献。” 王明强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