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数字之都大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数字之都大赏

云端有“大脑”,地下有“智慧”,上交会探索数字化转型。

文|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图源:上交会

30秒快读

1、在今天(4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主题。

2、在上交会看未来生活场景,云端有“大脑”,地下有“智慧”,上交会探索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新”。

3、一草一木与人“对话”,26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全部上云,上海城市的“神经元”被激活了。

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和大多数超大型城市一样,上海也面临着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难题,“数字化”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良药。

城市如何“智理”?在4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主题,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专业技术等五个展区展出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正在以“数治”激活城市的“神经元”。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展区是往届上交会“智慧城市”展区的升级,探索解决超大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让创新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动力。

“智慧大脑平台”实时监测,收集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一根根管道也被加持了“智慧”。

如果说,生活数字化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那么治理数字化为城市正常运转增加了一道“智能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共数据被获取、共享、应用,意味着这些数据的价值得到释放。

城市在更新,城市会更新。

01、一草一木与人“对话”

绿树漫漫,鸟鸣枝头;流水悠悠,鱼翔浅底;波涛滚滚,江鸥高鸣……

图源:上海崇明

长江口的横沙岛虽然是崇明三岛中最娇小的一个,但它不仅是“世界级生态岛”的一张亮丽名片,还有一个“生态智联大脑”,近千个“生态神经元”布局在横沙岛上,感知着当地的水、木、林、气状态。

这背后的“生态智联大脑”由上海电气数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和BAT搭建的智慧大脑不一样,生态智联大脑垂直于生态环保领域,实时分析建模,随时感知横沙全岛的生态数据变化。”上海电气数智生态总经理雷景峰告诉《IT时报》记者,降碳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抓手,生态保护如果没有数据进行支撑,达不到要想的效果。

《IT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屏幕上显示着水、气、林、土每个监测点位的各项生态指标,一些数据也在不时更新,这是一草一木在和人“对话”,还有“大字报”——生态环境指数。

水中的触点一般位于河底,监测溶解氧、水位、水温、PH、电导率等水质指标;土壤中的触点就埋在农田等各处,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电导率等指标。每10分钟,传感器中搜集到的生态数据就会被打包自动发送到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

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大脑”会立刻告警,并预判走势和原因。《IT时报》记者在屏幕上看到,某条河道触发告警之后,该条河道在屏幕上便显示出红色以及其可能影响的水域,还列出了若干种原因分析,包括哪一种原因的概率较高。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能更精细地保护生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何为重建设轻运营?雷景峰说,很多乡镇都建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起到很好的排污效果,是因为后续运营没有跟上。有数据支撑,就能实现长期有效运维的效果。

02、当能源被赋予智慧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地下,一根根错综复杂的管道盘根错节,天然气管、水管等支撑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过,这些管道有时也会“捣乱”,因为施工而被损坏,造成漏水漏气。

能源,也需要数字的助力,伴随着“新基建”范畴的逐步拓展,城市能源数字化转型将成大势所趋。

“城市能源‘数字化一张网’就是服务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上海隧道工程展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上海隧道工程展台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白色沙盘,“裸眼”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建筑物的白模,但在这位工作人员手上的iPad里,沙盘上伫立起一座国家会展中心。

点击屏幕上的“点亮管网”,区域中每一根管道都亮了起来,点击国家会展中心,页面就会跳转至中央广场,并显示出国家会展中心每一层的管路情况。工作人员点击了某一层的厨房区域,这块区域的天然气管道实景图跃然显示在屏幕上。

图源:IT时报

“利用AR技术,数字化一张网沙盘实现了智能巡检,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燃气管道竣工验收或者管道发生问题时,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验收或检修,并且上报问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一些老城区,开挖路面都需要根据原先的图纸,但效率不高,有了“城市能源数字化一张网”后,地下管道数据可以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避免挖断管道。

实际上,不仅是上海隧道,很多传统企业都在用数字化为能源赋能,比如上海燃气也在提升“智能管网”能级,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信息感知等平台,实现实时巡线侧漏等智能应用。

图源:IT时报

“以前管道发生故障,检修人员要进行地毯式排查,现在故障范围大大缩小,排查速度也大幅提升。”上海燃气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目前,不少省市开始探索打造城市“智慧能源大脑”,比如山东省济宁市上线“电力数据看济宁”平台系统,旨在积极推动大数据与能源行业融合创新,有的地方政府已率先将其纳入“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曾公开呼吁,要加强能源应急管理,建设城市能源大脑。

03、数字,让老建筑“重生”

老建筑,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的财富。所谓的城市更新,要让老建筑也焕发出新活力。

苏州河畔千疮百孔的四行仓库记录着炮火纷飞的历史,但这堵遍布弹孔的墙面因为被填堵粉刷,让参观者感受不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激战。

图源:上海发布

2010年,四行仓库保护修缮工作启动,上海建科集团为四行仓库进行检测评估和数字化建模,掌握了建筑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关键信息,解决了四行仓库图纸不齐全的问题,为四行仓库重现“真身”提供了必备条件。

“有的老房子没有图纸,有的老房子只有蓝图,不符合现在的标准,如果靠人工,工作量大而且不精确。我们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等掌握老房子的基本形式和关键信息,并为其建模,为修复部门提供依据。”上海建科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们已经完成了宋庆龄故居等的建模修复。

图源:IT时报

不仅如此,当需要保护的老建筑录入上海建科的系统之后,老建筑的“身体”会实时得到监测,一旦反映建筑物健康状况的阈值出现异常,会及时告知建筑的管路部门。

在上海,年均新建建筑总量已达峰值并缓步下降,城市的有序和绿色更新显得愈发重要。从检测评估、策划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后运营维护,城市更新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数字化技术的身影。

排版/黄建

图片/上交会、IT时报、Pixabay、上海崇明、上海发布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数字之都大赏

云端有“大脑”,地下有“智慧”,上交会探索数字化转型。

文|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图源:上交会

30秒快读

1、在今天(4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主题。

2、在上交会看未来生活场景,云端有“大脑”,地下有“智慧”,上交会探索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新”。

3、一草一木与人“对话”,26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全部上云,上海城市的“神经元”被激活了。

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和大多数超大型城市一样,上海也面临着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难题,“数字化”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良药。

城市如何“智理”?在4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主题,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专业技术等五个展区展出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正在以“数治”激活城市的“神经元”。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展区是往届上交会“智慧城市”展区的升级,探索解决超大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让创新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动力。

“智慧大脑平台”实时监测,收集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一根根管道也被加持了“智慧”。

如果说,生活数字化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那么治理数字化为城市正常运转增加了一道“智能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共数据被获取、共享、应用,意味着这些数据的价值得到释放。

城市在更新,城市会更新。

01、一草一木与人“对话”

绿树漫漫,鸟鸣枝头;流水悠悠,鱼翔浅底;波涛滚滚,江鸥高鸣……

图源:上海崇明

长江口的横沙岛虽然是崇明三岛中最娇小的一个,但它不仅是“世界级生态岛”的一张亮丽名片,还有一个“生态智联大脑”,近千个“生态神经元”布局在横沙岛上,感知着当地的水、木、林、气状态。

这背后的“生态智联大脑”由上海电气数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和BAT搭建的智慧大脑不一样,生态智联大脑垂直于生态环保领域,实时分析建模,随时感知横沙全岛的生态数据变化。”上海电气数智生态总经理雷景峰告诉《IT时报》记者,降碳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抓手,生态保护如果没有数据进行支撑,达不到要想的效果。

《IT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屏幕上显示着水、气、林、土每个监测点位的各项生态指标,一些数据也在不时更新,这是一草一木在和人“对话”,还有“大字报”——生态环境指数。

水中的触点一般位于河底,监测溶解氧、水位、水温、PH、电导率等水质指标;土壤中的触点就埋在农田等各处,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电导率等指标。每10分钟,传感器中搜集到的生态数据就会被打包自动发送到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

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大脑”会立刻告警,并预判走势和原因。《IT时报》记者在屏幕上看到,某条河道触发告警之后,该条河道在屏幕上便显示出红色以及其可能影响的水域,还列出了若干种原因分析,包括哪一种原因的概率较高。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能更精细地保护生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何为重建设轻运营?雷景峰说,很多乡镇都建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起到很好的排污效果,是因为后续运营没有跟上。有数据支撑,就能实现长期有效运维的效果。

02、当能源被赋予智慧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地下,一根根错综复杂的管道盘根错节,天然气管、水管等支撑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过,这些管道有时也会“捣乱”,因为施工而被损坏,造成漏水漏气。

能源,也需要数字的助力,伴随着“新基建”范畴的逐步拓展,城市能源数字化转型将成大势所趋。

“城市能源‘数字化一张网’就是服务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上海隧道工程展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上海隧道工程展台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白色沙盘,“裸眼”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建筑物的白模,但在这位工作人员手上的iPad里,沙盘上伫立起一座国家会展中心。

点击屏幕上的“点亮管网”,区域中每一根管道都亮了起来,点击国家会展中心,页面就会跳转至中央广场,并显示出国家会展中心每一层的管路情况。工作人员点击了某一层的厨房区域,这块区域的天然气管道实景图跃然显示在屏幕上。

图源:IT时报

“利用AR技术,数字化一张网沙盘实现了智能巡检,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燃气管道竣工验收或者管道发生问题时,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验收或检修,并且上报问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一些老城区,开挖路面都需要根据原先的图纸,但效率不高,有了“城市能源数字化一张网”后,地下管道数据可以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避免挖断管道。

实际上,不仅是上海隧道,很多传统企业都在用数字化为能源赋能,比如上海燃气也在提升“智能管网”能级,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信息感知等平台,实现实时巡线侧漏等智能应用。

图源:IT时报

“以前管道发生故障,检修人员要进行地毯式排查,现在故障范围大大缩小,排查速度也大幅提升。”上海燃气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目前,不少省市开始探索打造城市“智慧能源大脑”,比如山东省济宁市上线“电力数据看济宁”平台系统,旨在积极推动大数据与能源行业融合创新,有的地方政府已率先将其纳入“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曾公开呼吁,要加强能源应急管理,建设城市能源大脑。

03、数字,让老建筑“重生”

老建筑,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的财富。所谓的城市更新,要让老建筑也焕发出新活力。

苏州河畔千疮百孔的四行仓库记录着炮火纷飞的历史,但这堵遍布弹孔的墙面因为被填堵粉刷,让参观者感受不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激战。

图源:上海发布

2010年,四行仓库保护修缮工作启动,上海建科集团为四行仓库进行检测评估和数字化建模,掌握了建筑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关键信息,解决了四行仓库图纸不齐全的问题,为四行仓库重现“真身”提供了必备条件。

“有的老房子没有图纸,有的老房子只有蓝图,不符合现在的标准,如果靠人工,工作量大而且不精确。我们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等掌握老房子的基本形式和关键信息,并为其建模,为修复部门提供依据。”上海建科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们已经完成了宋庆龄故居等的建模修复。

图源:IT时报

不仅如此,当需要保护的老建筑录入上海建科的系统之后,老建筑的“身体”会实时得到监测,一旦反映建筑物健康状况的阈值出现异常,会及时告知建筑的管路部门。

在上海,年均新建建筑总量已达峰值并缓步下降,城市的有序和绿色更新显得愈发重要。从检测评估、策划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后运营维护,城市更新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数字化技术的身影。

排版/黄建

图片/上交会、IT时报、Pixabay、上海崇明、上海发布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