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在唱一出什么样的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在唱一出什么样的戏

当新德里的一些人满足于奥利首访印度所体现出的顺从和敬意时,中尼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做着一些“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

3月27日,尼泊尔新总理奥利结束了长达一周的对华访问,踏上归程。对于中尼两个当事国来说,奥利此番访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除了地震灾后重建、边境互通、旅游合作等常规动作之外,两国还讨论了过境运输、中尼铁路、能源合作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毫无疑问,这些合作项目的影响绝不会止步于两国之间,而会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南亚地区都施以深远影响。

除去广受关注和讨论的青藏-中尼铁路计划和中尼水电能源合作计划,奥利此番来华的最大收获——《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并没有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普通人看这项协议很容易被其平凡的名称迷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国际贸易协定,处理些类似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的问题。但是,这项协议实际上非却同小可,称其具有战略性先导意义毫不为过。毫不夸张的说,这项协议将有可能预示着中尼关系的重要转折。

对于尼泊尔来说过境运输协定到底有多重要?一段尼泊尔的心酸往事也许最能说明问题。1978年,尼泊尔承认印度对于“印占锡金”的主权的之后,作为回报,印度同意尼、印之间的分别签署贸易和过境协议,一改此前将两个协议混为一体的作法。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政策修改,但是这对于尼泊尔来却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在分别签署两项协定的情况下,来自第三方货物通过印度进入尼泊尔就被归纳为“过境”而不是“贸易”。如此一来,虽然销往尼泊尔的货物仍然经过印度领土,但却不必受到印度繁杂的贸易制约,免去了通关、装卸、转运的复杂流程,使尼泊尔某种程度上拥有了“自己的港口”。

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尼泊尔从中国合法购入了一批防空武器。印度对此火冒三丈,因此在贸易和过境两个协议行将过期的时候,印度借机将两个协议合并。原本只是作为“过境品”的尼泊尔进口物资,就变成先进口到印度,再进口到尼泊尔的“贸易品”。

因为涉及到关税、检验、检验等手续,对于贸易品和过境品的处理流程和规范完全不同。因此,当印度实施“贸易-过境”合一的协议以后,大量尼泊尔从第三国进口的货物就滞留在加尔各答港。

虽然印度并未“施加”任何封锁,但仅仅是对一项双边政策的改动就让尼泊尔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断粮期”。燃料、食物、生活物资的缺乏导致境内社会动荡此起彼伏,老百姓民不聊生,尼泊尔的GDP增长从1988年的9.7%骤降到1989年的1.5%。

在印度的压迫、国内社会经济困境的共同压迫下,当时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不得不引入议会民主以缓释巨大的压力。而当新政府与上台,同意印度台面上和台面下的“友好”要求以后,尼-印两国之间的交通线才恢复通畅。至此,尼泊尔长达13个月的断粮噩梦才告一段落。

1988年与2015年的风波似曾相识,印度两次都“什么都没做”,尼泊尔两次都损失惨重。有了这些历史情节的铺成,不难想象奥利此次访问的心路历程:决不能让一个国家在同一个坑里再摔一次。《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标志着尼泊尔将能够利用中国的港口进口物资,而这些物资将以“过境品”的名义直运尼泊尔。虽然中尼边境离中国的海上走廊路途遥远,过境贸易目前并不容易实施,但这却为两国之间互联互通硬件建设奠定了最好的理念基础。

当新德里的一些人满足于奥利首访印度所体现出的顺从和敬意时,中尼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做着一些“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而当加德满都和北京慢慢完成这些“重要”的待办事项之后,来自新德里风风火火的挑战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紧迫。

本文获自财新世界说授权摘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在唱一出什么样的戏

当新德里的一些人满足于奥利首访印度所体现出的顺从和敬意时,中尼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做着一些“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

3月27日,尼泊尔新总理奥利结束了长达一周的对华访问,踏上归程。对于中尼两个当事国来说,奥利此番访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除了地震灾后重建、边境互通、旅游合作等常规动作之外,两国还讨论了过境运输、中尼铁路、能源合作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毫无疑问,这些合作项目的影响绝不会止步于两国之间,而会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南亚地区都施以深远影响。

除去广受关注和讨论的青藏-中尼铁路计划和中尼水电能源合作计划,奥利此番来华的最大收获——《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并没有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普通人看这项协议很容易被其平凡的名称迷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国际贸易协定,处理些类似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的问题。但是,这项协议实际上非却同小可,称其具有战略性先导意义毫不为过。毫不夸张的说,这项协议将有可能预示着中尼关系的重要转折。

对于尼泊尔来说过境运输协定到底有多重要?一段尼泊尔的心酸往事也许最能说明问题。1978年,尼泊尔承认印度对于“印占锡金”的主权的之后,作为回报,印度同意尼、印之间的分别签署贸易和过境协议,一改此前将两个协议混为一体的作法。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政策修改,但是这对于尼泊尔来却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在分别签署两项协定的情况下,来自第三方货物通过印度进入尼泊尔就被归纳为“过境”而不是“贸易”。如此一来,虽然销往尼泊尔的货物仍然经过印度领土,但却不必受到印度繁杂的贸易制约,免去了通关、装卸、转运的复杂流程,使尼泊尔某种程度上拥有了“自己的港口”。

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尼泊尔从中国合法购入了一批防空武器。印度对此火冒三丈,因此在贸易和过境两个协议行将过期的时候,印度借机将两个协议合并。原本只是作为“过境品”的尼泊尔进口物资,就变成先进口到印度,再进口到尼泊尔的“贸易品”。

因为涉及到关税、检验、检验等手续,对于贸易品和过境品的处理流程和规范完全不同。因此,当印度实施“贸易-过境”合一的协议以后,大量尼泊尔从第三国进口的货物就滞留在加尔各答港。

虽然印度并未“施加”任何封锁,但仅仅是对一项双边政策的改动就让尼泊尔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断粮期”。燃料、食物、生活物资的缺乏导致境内社会动荡此起彼伏,老百姓民不聊生,尼泊尔的GDP增长从1988年的9.7%骤降到1989年的1.5%。

在印度的压迫、国内社会经济困境的共同压迫下,当时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不得不引入议会民主以缓释巨大的压力。而当新政府与上台,同意印度台面上和台面下的“友好”要求以后,尼-印两国之间的交通线才恢复通畅。至此,尼泊尔长达13个月的断粮噩梦才告一段落。

1988年与2015年的风波似曾相识,印度两次都“什么都没做”,尼泊尔两次都损失惨重。有了这些历史情节的铺成,不难想象奥利此次访问的心路历程:决不能让一个国家在同一个坑里再摔一次。《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标志着尼泊尔将能够利用中国的港口进口物资,而这些物资将以“过境品”的名义直运尼泊尔。虽然中尼边境离中国的海上走廊路途遥远,过境贸易目前并不容易实施,但这却为两国之间互联互通硬件建设奠定了最好的理念基础。

当新德里的一些人满足于奥利首访印度所体现出的顺从和敬意时,中尼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做着一些“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而当加德满都和北京慢慢完成这些“重要”的待办事项之后,来自新德里风风火火的挑战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紧迫。

本文获自财新世界说授权摘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