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是由永庆坊与上海黑石公寓空间主理团队 LITCHI GROUP 倾情打造,在恩宁路「吉祥坊」西关建筑群中,邀请观众与十六名 Z 世代艺术家一起以当代艺术的方式探讨西关在地文化、广州城市更新发展新与旧令人喜爱的部分。
用艺术开启双城对话
广州拥有 2200 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明清时期,西关作为城关,是文人士绅的聚居地。进入19世纪,西关片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
吉祥坊的建造结合西关本土应对南方气候——砖木结构、趟栊门、木石砖雕、陶塑灰塑等,楼体错落有致,细部装饰透露着中西方文化结合后极具特的的建筑风格。
以 1930 年作为时间线,广东东北方向的十里洋场——上海已进入西式建筑的黄金年代,其中黑石公寓名声鹊起。它初建于1924年,以「上海滩豪华酒店」而闻名,之后作为外籍驻沪人士高档公寓。
建筑充满了巴洛克折衷主义风格,其变迁经历也是上海城市进程的缩影,是上海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


从 1930 年至今,广州和上海两个沿海城市的建筑风格,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本身即烙印了许多地域特色风格。
2021年,当 LITCHI GROUP 团队邂逅永庆坊发现吉祥坊与上海黑石公寓相似之处:西方社区 Community 与恩宁街坊的共同之处:有温度的城市一角。
此次 Z 世代艺术家在吉祥坊的六个展厅中展示涵括:绘画雕塑、新媒体装置、影像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创作,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复兴历史既有建筑的同时和观众一起亲手触及新旧广州文化的肌理。
十六位青年艺术家与文化雜食
在过去西方的文化消费语境中,存在着精英阶层消费高雅文化,大众阶层消费通俗文化的划分;随着消费方式、流行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中产阶层」兼顾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成为雜食主义消化群体,他们也是主要的艺术观众。
在中国城市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中,我们比之前的时代更能接触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资源。正如《1930 Art Eats Art 文化雜食》想表达的,当我们在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自生产。
通过挪用熟悉的环境——街坊和周边更新的商业文化元素,重新想象、组合元素,以创造出文化表达。观众形成自己的独特身份,积极感受消费社会中文化艺术的新的表现形式,产生共鸣和喜爱。
《1930 Art Eats Art 文化雜食》是LITCHI GROUP首次在广州进行的既有建筑文化项目与16位Z世代艺术家联展。他们分别来自海内外各顶级艺术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聚集在相同空间共同探讨当代艺术文化现状,将革新性艺术转化为新精神符号。
结合西关文化特色与沪上历史人文从建筑本身出发,在六个展厅里呈现他们对「文化雜⻝」的理解以及消费社会中的艺术文化表现。带观众深度理解个体认同、自我实现、参照与批判、物质与形式。
艺术文化在永庆
《1930 Art Eats Art 文化雜食》展览将于2021年4月1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至6月1日结束。
在展览期间,吉祥坊3号也将陆续举办主题讲座及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观众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线下活动,与艺术家们一起探讨关于西关在地文化保育和广州城市更新发展新与旧。
本次展览也是永庆坊2021年艺术文化主题活动的重要开端。从今年起,将与更多国内外优秀艺术机构合作,引入丰富的艺术展览;从老城市,新活力的核心出发,落地更多文化剧场、艺术讲座、艺文演出,在永庆坊再现艺术文化地标。
-------------------------------------
展览信息
1930 Art Eats Art 文化雜食
艺术家:陈冰、谷梓阳、何轻予、黄子颂、井瑞丞、李修能、刘志飞、吕典、唐干胜、杨罡、杨孙哲、姚纯纯、禹洋、张予婷、张至烨、周子正
主办: 永庆坊、LITCHI GROUP
展期:2021.4.17--6.1 (11:00-20:00 19:00停止入场)
地点:广州荔湾区恩宁路吉祥坊3号
购票二维码:
扩展信息
艺术家介绍
陈 冰
2000 年出生于福建福清,现就读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罗伊·阿斯科特工作室
2019 年发起蓝天资源回收利用社集群。
研究身份,行为及环境所相互影响的系统,并结合自我当下的状态和反思进行创作,作品多涉及行为表演、影像、新媒体装置等。
谷梓阳
1998年出生于陕西汉中,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关注生命生存的形式,寻找人的身体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可能。
何轻予
常驻南京和伦敦
现就读于伦敦金史密斯学院纯艺术和艺术史专业
专注于探索身体纹路的不确定性以及书籍空间的自发性,试图在幻想世界中寻找关联。
黄子颂
艺术没有“家” 。
我总是希望以不那么严肃的方式从而阐述我的观点“趣味问题说不清”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人物中汲取灵感从而以恶趣味的形式重新思考与创造,给观者趣味性的同时引发观者思考。抛去惯有的思维模式发掘精神世界。
井瑞丞
出生于辽宁大连,现工作生活于浙江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消费时代下的空间装置,作品涉及装置空间、雕塑、摄影。
李修能
修能(xiu neng),1998年出生于宁波宁海,现生活于杭州
创作涉及绘画、雕塑、影像、公共艺术。创作动机在于集唯物与超验于一身探索社会关系、时间现象。
刘志飞
现生活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创作涉及雕塑、绘画等,热衷于尝试不同形式的自我表达,基于所处阶段的不同感受,或是某个时刻强烈的冲动进行创作。
吕典
1995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上海
好人文身艺术组织,由吕典 / 李怡珏创办,成立于2016 年, 致力于研发新世纪纹身,同时自主研发创作各类装置甚至生活用品的不神秘组织。
唐乾胜
生于1996年,现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除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外,我也以当代艺术创作的形式进行当代策展实践。
在我的展览项目中,策展人的身份与作者的身份直接相关:展览结构与作为内容的当代艺术作品、创作者有机地协作、生效,共同构建起作为作品的展览和作为作者的策展人身份;冀以作为社会行为的展览单元接近当代艺术作品宣称的社会性。
杨罡
199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多维表现工作室
近阶段创作开始关注日常用品、劳动工具、影视形象等现成品, 对它们进行选择、挪用、重组、并置, 尝试结合绘画、影像、装置等不同媒介去讨论关于意识形态与权力象征、历史叙事与媒体叙事以及身体语言与视觉语言的问题, 以九十年代末出生的艺术创作者身份面对今天的语境与格局给出个人的回应。
杨孙哲
交互设计师和装置艺术家,现生活与工作在上海
目前学习于罗伊·阿斯科特科智艺术工作室,曾参加过奥地利电子艺术节,FASHIONXT等展览及比赛。
他的作品旨在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可感知性最小化,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身边美好的事物上。
姚纯纯
2017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从 2014 年开始艺术创作至今,「Panique Totale”Le Phare」 终展(巴黎)、「艺术家隔离日志」线上项目 麓湖·A4美术馆(成都)、清影艺术空间(杭州)、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城市联合展演暨国际行为艺术节(西安)、2018 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第 57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上海站 明当代美术馆(上海)、第四届国际城区影像节「图像的框架」(深圳)、第二届俊安实验艺术教育奖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等展出。
禹洋
生于山东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上海美院国画系系主任韩峰,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作品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语境的思考。
作为一名研习中国画的青年艺术家,禹洋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当代水墨艺术圈的现况乃至社会文化氛围做着思考和反省。
张予婷
2000 年生于北京,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科技艺术工作室,善用丙烯、彩铅、石粉粘土雕塑及翻模进行创作。
正在进行个人长期艺术项目「今日也地」 。
张至烨
常驻深圳和伦敦
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擅长材料包括影像艺术创作、复合媒体创作、装置艺术及陶瓷艺术。
新唯物主义、生态女权主义者,个人创作持续探索人类情感共鸣和当代社会现状。
周子正
199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
本科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美术学专业研究生在读
周子正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要表现形式。
工作室和实验室中的一系列跨学科领域的创建,从一般思维实验到复杂算法和现场干预,已经达到了大量的学科界限。将大量的不确定性分为明显和简单的常数定律,并对当前的偶然机制进行了自己的解释和研究。
希望创作诗意作品,重新定义艺术的本质,解释图像宇宙及其背后的规律,并模糊界限。
|策展团队
张艺芝
「黑石公寓人本文化复兴」项目发起人
2010年成为Apple Campus Store最年轻店长,先后分别在SONY VAIO部门、中国远洋运输COSCO美加进出口贸易任职。赴美回国后投身中国广告行业,十年间不断设问体验与商业、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自 2019 年开始,她作为既有建筑文化研究者,以黑石公寓作为起点放眼国际。首次与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 Brownstone(褐石公寓)进行东西方差异却同样作为 Preservationist (保护主义)的文化碰撞。
以黑石公寓初建于 1924 特定历史时间作为根基,将过去的人文艺术与现代产生联结。试图启发如今人文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基于这栋百年建筑的变与不变、传承与复兴。
在「黑石森林」系列展览中重新定义“浸入式“展览的概念,不依赖科技艺术所带来的感官冲击,不只是使用空间,而是通过气味、光线、物品连接人与空间的关系。“我是谁?”“你在哪里”当哲思变成简单的对话时,也解释了空间与人的关系,其实是人和这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与起源。
王旖阳
LITCHI GROUP ART DIRECTOR
曾就职于 「Secret Cinema (London)」,The Truth Session
她认为 LITCHI GROUP 的展览一直有机的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在追求文化认同的同时,创造更高价值。
将单一的实体空间与历史、人文、艺术进行多维度的组合设计,在展览中让大众消费者通过「体验」,去认识和理解传统商业表面下存在的人本文化和精神内核。联合艺术家探索更多元的跨界合作模式。
大东
米光文化设计工作室主理人|设计师、插画师
现生活于东京,就读桑则设计研究所。擅长海报,包装,插画,书籍等设计工作。喜欢从都市生活中的细节捕获灵感。
他此次与 LITCHI GROUP 合作展览视觉的工作中,把丝网印刷的痕迹作为主视觉。采用了代表活力和历史的蓝色,把艺术家的作品丝网化处理分散在画面中,将黑石公寓与吉祥坊3号楼梯的剪影配合蓝色背景营造出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