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吴晓求:未来五年低收入群体收入要翻倍,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吴晓求:未来五年低收入群体收入要翻倍,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周一在博鳌论坛间隙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不可能不做任何改革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最重要的是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田思奇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周一在博鳌论坛间隙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没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很会乏力。未来五年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倍的过程,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见面会上,吴晓求还谈了有关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话题。他指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金融开放,而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

“如果这个不开放,后面要把人民币作为货物结算的主要货币或者是作为支付的主要手段,乃至于成为财富的储备,那都很难完成。”他说。

对于互联网金融,吴晓求表示,不要贬低科技金融。“没有科技金融的植入,没有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车,就没有中国金融的今天。”

“十四五”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倍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相对于同比增速,吴晓求对界面新闻表示:“我更加关注增长的动力是怎么来的?我们如何构筑一个增长动力体系?”

他指出,由于基数的原因,2021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比较高,国际研究机构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以达到8.5%,但还是要深入改革,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没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是很乏力,我们不可能总是靠大规模的投资。”吴晓求说。

他指出,考虑到去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1万美元,接下去五年如果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到2025年,也就是到“十四五”末,中国将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吴晓求强调,我们不可能不做任何改革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有很多国家到此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已经开始停滞,所以才会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他说,“虽然现在数据好,但不要以为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我们的确有很多的瓶颈。”

他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最重要的是消费。

“消费提高就是要把属于低收入群体的5至6亿人口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们要从过去的1000元,在‘十四五’翻倍,怎么也要提到2000元。”吴晓求说,“‘十四五’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倍的过程,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此外,他表示,中国必须要走和“3060目标”(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匹配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实施碳排放、碳综合战略,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

人民币必须实现自由交易

吴晓求认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金融开放,特别是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起点,”吴晓求表示,这其中最大的理论困惑是如何破解“不可能三角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汇率稳定。

他指出,中国作为大国,不可能放弃独立货币制度,如果中国需要相对稳定汇率,那就要放弃资本流动,人民币国际化就只能到这个水平。但是,中国除了要参与全球公共治理,也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必须要成为国际货币的其中一员,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新的选择和新的组合。因此,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资本自由流动以及独立货币政策的道路。

“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如果这个不开放,后面要把人民币作为货物结算的主要货币或者是作为支付的主要手段,乃至于成为财富的储备,那都很难完成。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的道路。”吴晓求说。

包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诸国等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放开资本流动后,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对此,吴晓求说:“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开放。”

他指出,中国经济是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是靠内部资本推动,不是一种泡沫化的经济。与此同时,深港通和沪港通帮助中国不断观测外部风险,总结风险保护的体系。因此,无论是金融对外开放还是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都进一步成熟了。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我们也觉得外部风险非常大。为什么?我们民族工业缺乏竞争力。”吴晓求说,“那个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都非常厉害,我们都觉得进口品牌一进来,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行了。但是事实证明,20年过去,加入WTO对中国带来深远影响,(国产)家电和汽车现在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也是如此。吴晓求强调,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人民币汇率,都会在开放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区间。

“不开放永远不知道它值多少钱。人民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交易,从理论上来讲,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理论中枢和价值中枢。全面开放以后,我们才知道人民币和外部的美元、欧元(相比),究竟我们的比例是多少?”

不要贬低科技金融

在吴晓求看来,科技金融属于第三金融业态。第一种是商业银行和类商业银行,主要是发放贷款,满足基本融资需求;第二种是金融脱媒后的业态,即资本市场,主要实现财富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第三种是科技金融,依靠科技力量,拓展金融的服务链,同时提高金融的普惠性。

吴晓求表示,到目前为止,脱媒没能让中国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处在一个超越的地位。但是,科技对金融的植入使中国的科技金融在整个世界处于超越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支付业态。

“我们还是要对科技金融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要贬低它。没有科技金融的植入,没有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车,就没有中国金融的今天。所以要正确评估。”吴晓求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吴晓求:未来五年低收入群体收入要翻倍,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周一在博鳌论坛间隙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不可能不做任何改革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最重要的是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田思奇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周一在博鳌论坛间隙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没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很会乏力。未来五年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倍的过程,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见面会上,吴晓求还谈了有关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话题。他指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金融开放,而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

“如果这个不开放,后面要把人民币作为货物结算的主要货币或者是作为支付的主要手段,乃至于成为财富的储备,那都很难完成。”他说。

对于互联网金融,吴晓求表示,不要贬低科技金融。“没有科技金融的植入,没有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车,就没有中国金融的今天。”

“十四五”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倍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相对于同比增速,吴晓求对界面新闻表示:“我更加关注增长的动力是怎么来的?我们如何构筑一个增长动力体系?”

他指出,由于基数的原因,2021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比较高,国际研究机构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以达到8.5%,但还是要深入改革,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没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是很乏力,我们不可能总是靠大规模的投资。”吴晓求说。

他指出,考虑到去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1万美元,接下去五年如果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到2025年,也就是到“十四五”末,中国将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吴晓求强调,我们不可能不做任何改革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有很多国家到此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已经开始停滞,所以才会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他说,“虽然现在数据好,但不要以为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我们的确有很多的瓶颈。”

他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最重要的是消费。

“消费提高就是要把属于低收入群体的5至6亿人口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们要从过去的1000元,在‘十四五’翻倍,怎么也要提到2000元。”吴晓求说,“‘十四五’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倍的过程,这样中国经济才有保障。”

此外,他表示,中国必须要走和“3060目标”(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匹配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实施碳排放、碳综合战略,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

人民币必须实现自由交易

吴晓求认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金融开放,特别是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起点,”吴晓求表示,这其中最大的理论困惑是如何破解“不可能三角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汇率稳定。

他指出,中国作为大国,不可能放弃独立货币制度,如果中国需要相对稳定汇率,那就要放弃资本流动,人民币国际化就只能到这个水平。但是,中国除了要参与全球公共治理,也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必须要成为国际货币的其中一员,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新的选择和新的组合。因此,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资本自由流动以及独立货币政策的道路。

“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如果这个不开放,后面要把人民币作为货物结算的主要货币或者是作为支付的主要手段,乃至于成为财富的储备,那都很难完成。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的道路。”吴晓求说。

包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诸国等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放开资本流动后,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对此,吴晓求说:“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开放。”

他指出,中国经济是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是靠内部资本推动,不是一种泡沫化的经济。与此同时,深港通和沪港通帮助中国不断观测外部风险,总结风险保护的体系。因此,无论是金融对外开放还是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都进一步成熟了。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我们也觉得外部风险非常大。为什么?我们民族工业缺乏竞争力。”吴晓求说,“那个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都非常厉害,我们都觉得进口品牌一进来,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行了。但是事实证明,20年过去,加入WTO对中国带来深远影响,(国产)家电和汽车现在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也是如此。吴晓求强调,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人民币汇率,都会在开放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区间。

“不开放永远不知道它值多少钱。人民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交易,从理论上来讲,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理论中枢和价值中枢。全面开放以后,我们才知道人民币和外部的美元、欧元(相比),究竟我们的比例是多少?”

不要贬低科技金融

在吴晓求看来,科技金融属于第三金融业态。第一种是商业银行和类商业银行,主要是发放贷款,满足基本融资需求;第二种是金融脱媒后的业态,即资本市场,主要实现财富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第三种是科技金融,依靠科技力量,拓展金融的服务链,同时提高金融的普惠性。

吴晓求表示,到目前为止,脱媒没能让中国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处在一个超越的地位。但是,科技对金融的植入使中国的科技金融在整个世界处于超越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支付业态。

“我们还是要对科技金融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要贬低它。没有科技金融的植入,没有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车,就没有中国金融的今天。所以要正确评估。”吴晓求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