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朱民: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双轨、不平衡的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朱民: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双轨、不平衡的发展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两大经济体能否保持强劲增长。如果美国经济能够继续往前走,新兴市场国家也能往前走,但跟美国的差距会扩大。

资料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田思奇

4月19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博鳌论坛间隙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双轨、不平衡的发展,而且未来还会继续下去。

他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两大经济体能否保持强劲增长。目前来看,中国的复苏是健康的,而美国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经济能够继续往前走,新兴市场国家也能往前走,但跟美国的差距会扩大。

朱民认为,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刺激空间已经很有限。财政刺激的基本的原则就是,只要花了第一笔钱,接下去就得不断地花钱。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停止刺激,总需求立马下滑,经济立马下滑。

“2020年,发达国家平均有14.2%的财政赤字刺激,新经济国家平均为8.1%,而低收入国家平均只有4.2%。越穷的国家,财政刺激越少,因为没钱。发达国家为什么敢?第一,有钱;第二,它的货币是全球储备货币,等于通过刺激发行货币,让全球来承担这个结果。”

“所以世界会出现一个双轨的,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已经形成,而且未来会继续。所以讲全球经济能不能持续(增长)的话,我们还得看不同的国别。”朱民说。

中国的复苏是健康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朱民指出,回顾2020年,投资对拉动经济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贸易,消费则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从一季度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回到50%左右,虽然和最高时的70%相比还有距离,但已经在逐步回升。以此为基础,预计今年二三四季度中国经济都会保持健康增长。

在提到外贸时,朱民说,在全球经济复苏、外需强劲增长的情况下,出口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速,但与此同时,也会给中国带来一个挑战。

“如果进口因为种种外部原因不能上升很快,贸易顺差会上升很快。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花了很大力气把贸易的净出口顺差从占GDP的10%逐渐往下压,走向国内市场经济需求。又一次扩大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是一件好事,但对全世界来说可能会有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扩大进口。”朱民说。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5350.3亿美元,较上年扩大27%,创2016年以来新高。

供给约束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主要推手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与疫情前的2019年底相比,铜价累计上涨44%,铝价上涨29%,铁矿石上涨70%,大豆价格上涨52%。3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涨幅达到1.6%,为2002年PPI环比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值。

朱民对界面新闻表示,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二是资本炒作。从预期角度来看,今年经济增长的强度可能远超之前预期。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连续两次上调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走向来看,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上升,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还受到供给端的约束。

“很多大宗商品的供应国现在还有疫情,供给是不顺畅的,这一不顺畅导致投机,引起价格波动的空间。”朱民说。

碳中和目标面临三大挑战

去年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是指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要实现“30、60目标”,朱民认为主要有三大挑战。首先是时间上的挑战。“回顾欧洲的发展,从1990年碳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目标有60年的时间,我们只有30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可以想象。我们的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占全球超20%,那么大的规模要在30年内压缩,这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他说。

其次是技术上的挑战。朱民指出,欧洲国家提出碳中和时,人均GDP在3万到4万美元左右,是高收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有两个主要的经济特征:第一,服务业占经济比重在70%左右,工业消耗能源部分较小;第二,经济增速在2%-2.5%左右,属于低增长。但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目前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服务业只占GDP的54%,国民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远远高于欧洲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要在增长的同时减少排放。

第三个挑战来自中国的能源结构。朱民表示,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在62%左右,到2060年这一比例要降到4%。“我们未来能源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组成。煤、油、气都会大幅消减。如此巨大的结构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还没有经历过。”他说。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作为全球的一份子,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责任。此外,朱民指出,中国正在朝着高收入国家的方向迈进,这期间会经历一系列结构变化,也会面临老龄化等挑战。“在这个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科技发展特别重要,碳中和给了我们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发展的重大抓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朱民: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双轨、不平衡的发展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两大经济体能否保持强劲增长。如果美国经济能够继续往前走,新兴市场国家也能往前走,但跟美国的差距会扩大。

资料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田思奇

4月19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博鳌论坛间隙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双轨、不平衡的发展,而且未来还会继续下去。

他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两大经济体能否保持强劲增长。目前来看,中国的复苏是健康的,而美国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经济能够继续往前走,新兴市场国家也能往前走,但跟美国的差距会扩大。

朱民认为,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刺激空间已经很有限。财政刺激的基本的原则就是,只要花了第一笔钱,接下去就得不断地花钱。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停止刺激,总需求立马下滑,经济立马下滑。

“2020年,发达国家平均有14.2%的财政赤字刺激,新经济国家平均为8.1%,而低收入国家平均只有4.2%。越穷的国家,财政刺激越少,因为没钱。发达国家为什么敢?第一,有钱;第二,它的货币是全球储备货币,等于通过刺激发行货币,让全球来承担这个结果。”

“所以世界会出现一个双轨的,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已经形成,而且未来会继续。所以讲全球经济能不能持续(增长)的话,我们还得看不同的国别。”朱民说。

中国的复苏是健康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朱民指出,回顾2020年,投资对拉动经济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贸易,消费则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从一季度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回到50%左右,虽然和最高时的70%相比还有距离,但已经在逐步回升。以此为基础,预计今年二三四季度中国经济都会保持健康增长。

在提到外贸时,朱民说,在全球经济复苏、外需强劲增长的情况下,出口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速,但与此同时,也会给中国带来一个挑战。

“如果进口因为种种外部原因不能上升很快,贸易顺差会上升很快。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花了很大力气把贸易的净出口顺差从占GDP的10%逐渐往下压,走向国内市场经济需求。又一次扩大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是一件好事,但对全世界来说可能会有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扩大进口。”朱民说。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5350.3亿美元,较上年扩大27%,创2016年以来新高。

供给约束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主要推手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与疫情前的2019年底相比,铜价累计上涨44%,铝价上涨29%,铁矿石上涨70%,大豆价格上涨52%。3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涨幅达到1.6%,为2002年PPI环比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值。

朱民对界面新闻表示,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二是资本炒作。从预期角度来看,今年经济增长的强度可能远超之前预期。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连续两次上调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走向来看,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上升,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还受到供给端的约束。

“很多大宗商品的供应国现在还有疫情,供给是不顺畅的,这一不顺畅导致投机,引起价格波动的空间。”朱民说。

碳中和目标面临三大挑战

去年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是指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要实现“30、60目标”,朱民认为主要有三大挑战。首先是时间上的挑战。“回顾欧洲的发展,从1990年碳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目标有60年的时间,我们只有30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可以想象。我们的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占全球超20%,那么大的规模要在30年内压缩,这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他说。

其次是技术上的挑战。朱民指出,欧洲国家提出碳中和时,人均GDP在3万到4万美元左右,是高收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有两个主要的经济特征:第一,服务业占经济比重在70%左右,工业消耗能源部分较小;第二,经济增速在2%-2.5%左右,属于低增长。但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目前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服务业只占GDP的54%,国民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远远高于欧洲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要在增长的同时减少排放。

第三个挑战来自中国的能源结构。朱民表示,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在62%左右,到2060年这一比例要降到4%。“我们未来能源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组成。煤、油、气都会大幅消减。如此巨大的结构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还没有经历过。”他说。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作为全球的一份子,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责任。此外,朱民指出,中国正在朝着高收入国家的方向迈进,这期间会经历一系列结构变化,也会面临老龄化等挑战。“在这个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科技发展特别重要,碳中和给了我们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发展的重大抓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