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地铁还是高铁,抑或是机场,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市市民的心。
这几天,一则“红岛站南广场取消建设”消息不断在自媒体中发酵,还有自媒体甚至冠以“青岛第一大火车站——红岛高铁站要烂尾”的题目,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4月18日晚,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深夜公开回应,网民反映的“红岛站是烂尾工程”等问题不属实。
其中明确提到,“目前红岛站绝大部分工程已完成建设,部分工程项目还在推进中。”
回应还正面承认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3月17日,国铁济南局组织了红岛站站房验收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红岛站站房南侧主体工程还没有完成,需要继续推进建设。二是青兰高速与红岛站之间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需要对青兰高速进行外移。1995年12月,青兰高速公路(原胶州湾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8年12月,济青高铁建成通车,红岛火车站站房主体建筑距离青兰高速公路北边缘10米,不符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
那么,这则谣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谣言背后还有哪些令人担忧的真相呢?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梳理来看,这则谣言之所以能产生,可以归为两个不专业,一方面是部分自媒体报道炒作的不专业,另一方面却也暴露了青岛交通运输局回应的不专业。
我们来看这则谣言的源头,实际上是青岛交通运输局在青岛政务网上的一则回复。
4月13日,一位市民在青岛政务网咨询:红岛高铁站已经建成很久了,配套的地铁和公交也开通了。为什么高铁站还迟迟不投入使用呢?
根据相关自媒体的截屏报道,4月14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在回答市长信箱问题时表示:
据市交通运输局落实,根据市政府确定事项,红岛站南广场取消建设,同步取消青连/兰 高速公路改造工程。
不过目前青岛政务网上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已经没有了这则回复,只剩下一条城阳区政府的回复,“经落实,红岛高铁站由铁路部门建设,建议此问题转市铁路主管部门或市铁路建设主管部门落实办理。”
也就是说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一回复是自媒体自己PS的,另一种可能是青岛交通运输局的确这么回复过,但引发舆情后又主动删除了这一回复。
从4月18日深夜青岛交通运输局针对这一事情的发声来看,很可能是后者。
要知道就在5个月前,2020年11月13日,青岛市交通局在市长信箱针对相似问题的回复是这么说的,“市交通运输局正在加快推进青兰高速(双埠-河套段)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现开工建设。根据目前方案,红岛站前段向南改移30米。”
为什么4月14日要给出“红岛站南广场取消建设,同步取消青连/兰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如此草率的回复呢?
青岛交通运输局应该给出进一步解释。
其实,相对于针对红岛高铁站是否烂尾的讨论,另一则与之相关的问题更为现实,那就是一再延后的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
红岛高铁站和青兰高速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里其实还应该加上青岛新机场,三者之间有一个微妙的三角关系。
我们先来看三者的建成时间顺序。
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于1995年建成通车。
济青高速铁路线路走向2014年5月基本确定,红岛高铁站则于2016年开工建设。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速铁路开通。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则是2015年6月获批开工,预计2021年6月底转场。
梳理完这个时间线,我们再来看一个既定事实:
2018年12月,济青高铁建成通车,红岛火车站站房主体建筑距离青兰高速公路北边缘10米,不符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
既然青兰高速公路早在1995年就建成通车了,2016年开工建设的红岛高铁站在选址时还坚持建在不符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地方,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就已经定了青兰高速必须改扩建。
为什么青兰高速必须改扩建呢?
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作为胶东新机场配套工程的需要,一方面是青兰高速原来规划的双向四车道本身已经饱和,尤其是大货车越来越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批复青岛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要求“确保机场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专线等与机场同步建成”。
青岛市根据国家批复要求规划了新机场交通疏解专用通道,该通道分为东中西三段:
西段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11月竣工通车,该段为双向八车道;
东段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于 2019 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完成主线桥梁建设,计划今年6月通车,该段主线桥梁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
中段计划利用双向四车道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进行改扩建,并将现状红岛连接线升级改造为高速公路。
现在的问题就是,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已经通车,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也没问题,青兰高速的改扩建迟迟未能动工。
红岛高铁站南广场建设一再推迟只是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更严重的后果等2021年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后,青兰高速很可能堵成一锅粥。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从青岛市区到新机场走高速,有两条线路,一条是走环湾经过女姑口收费站驶入青兰高速,然后在河套转入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图中红色路段);另一条是通过2021年6月通车的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图中黄色路段),在女姑口收费站的位置(但不是女姑口收费站)直接和青兰高速无缝衔接,然后在河套转入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
也就是,要去新机场,无论是从环湾也好,还是从新机场高速连接线,都需要经过双向四车道、目前已经饱和的青兰高速,可以想像多大的车流量。
那么,都知道青兰高速改扩建重要,为什么迟迟没有动工呢?
答案是胶州湾湿地的海域使用。
根据2020年10月30日一则报道,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用地预审日前获自然资源部批复,规划选址同步获批。
报道称,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会同相关部门,整体协同作战,制约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实施的生态红线、海洋公园、基本农田、海洋功能保留区等“红线红区”难题加快破解,项目穿越生态红线不可避让论证5月20日经省自然资源厅专家评审同意,项目涉及的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规划调整方案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后于9月30日正式上报国家林草局启动审批程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月16日上报交通运输部启动行业审查,完成地震评价、地质灾害、压覆矿产、社稳评价、水土保持、文物调查等6项支撑件办理,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问题是,根据2020年的规划,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力争2020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但根据最新的回复,开工日期又被推迟到了2021年6月。
也就是说,目前手续很可能还不全。
2021年3月30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官网发布《关于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及连接线工程(新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公示》。
青兰高速扩建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红岛东侧、青连铁路女姑口大桥南侧海域。总申请用海面积27.5745公顷,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路桥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中的跨海桥梁、 海底隧道。申请用海期限为50年。
按照这个时间表来,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涉及到的海域使用权限何时获批,仍然是个未知数。
按照从动工到竣工需要3年工期来看,意味着从青岛市区到新机场高速的拥堵可能要持续到2024年6月。
在愈加强调生态保护的当下,生态红线尤其是涉及到海洋湿地的红线也愈加严格,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问题的关键是,青兰高速改扩建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规避海域使用审批吗?
如果青岛城市建设部门足够未雨绸缪,答案早就有了。
2014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新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项目,同年12月28日,青连铁路动工建设。
作为一条很长一段距离和青兰高速平行的铁路,青兰高速的立项自然也涉及到海域使用。
而考虑到当时青兰高速已经饱和、新机场和济青高铁也在筹建之中,此时显然可以把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和青连铁路一起打包,获得包括海域使用权限在内的多项审批手续。
对普通人来说,这有点事后诸葛,但对于一座城市的交通建设部门来说,应该有全市一盘棋的大局和长远考虑,否则永远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来源:青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