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间,青海春天发布公告称,公司明星产品极草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的试点工作均已被叫停。这意味着,目前市面上所有流通的极草产品均需要立即下架停止销售,也意味着冬虫夏草将全面退出保健食品市场。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一直是个颇为神奇的市场。有业内人士评价称,我国保健品的宿命是“快进快出,火一把就死”。而回看这些年来在市场大潮中载沉载浮的“冬虫夏草们”,从当家花旦到十八线开外甚至是退出市场,确实不过是瞬间的事情。而在越来越多药企对保健品行业兴致勃勃的当下,这些产品的兴衰史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借鉴。
|太阳神口服液
1987年,卫生部发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我国“药健字”制度开始施行。以此为开端,人参蜂王浆启蒙了中国保健品市场;太阳神口服液则掀起了国内保健品市场第一轮消费热潮,一度成为了高考学生的必备营养品。
太阳神的火热,催生了大量的同类产品,但在多方夹击之下,太阳神的技术、推广、公关却一并遭受挑战,并且,选择了多元化战略。而这样的多元化,并不是在自己当时如日中天的保健产业进行集中多元化经营,而是选择了饮料、化妆品、文具、制鞋业、房地产,采矿业、公路投资混合多元化战略。这些多元产品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同时令原有的保健产品受到了拖累。
|三株口服液
1996年,“三株口服液”凭借着“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以及轰炸式营销战术大获成功,年销售收入达80.6亿元,相当于当时保健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3。
然而,同在这一年发生的三株常德命案事件,却成为了三株集团乃至当时整个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1996年,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1998年3月,法院宣判三株败诉后,业界口诛笔伐导致三株开始全面亏损。尽管1999年3月,终审判决公布现有证据不能认定陈伯顺死亡与服三株口服液有关系,并认定三株口服液是安全无毒、质量可靠的产品,但三株品牌已经坍塌。三株常德命案事件也被业界视为典型的外部突发危机公关失败案例。
|脑白金
1999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开始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从2001年起,铺天盖地的脑白金礼品广告更是魔性洗脑无数人。
然而,“保健品‘脑x金’广告宣称的助眠成分其实是褪黑素”、“褪黑素乃激素副作用不比安定药物少”等报道,让脑白金受到了巨大的质疑。尽管后来CFDA回应称适量食用褪黑素类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脑白金的品牌形象已经受到损害。
脑白金主打的礼品定位,在90年代颇为符合当时保健品市场发展初期的市场形态——中老年人缺乏购买能力,更缺乏购买心态,而他人赠送保健品则十分得体。但是,随着大量价值保健品的入市,直接推动了脑白金生命周期的衰落,脑白金只能不断将市场后撤到三、四级市场。
|玛卡
2002年,来自南美秘鲁的十字花科植物玛卡在丽江试种成功;2011年,卫生部宣布玛卡为新资源食品,进入产业化时代。
原本只是一款缓解疲劳、增强精力的保健品,玛卡却作为 “植物伟哥”一度风头无二,身价超过诸多名贵中药材,部分城市终端售价动辄每千克上万元,种植户也因此疯狂扩种。据报道,2009年丽江种植玛咖的面积约为2000亩,2014年种植面积却已超70000亩。
然而,供求的大比例失衡、品质的无法保证,以及“壮阳”、“改善性功能”等被商家夸大热炒的概念引发大量争议等原因,给产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最终,玛卡价格跌至冰点,销售遇冷。据报道,自2015年8月起,部分连锁药店已无原只玛卡销售,取而代之的是玛卡类保健品,价格在300至400元不等。
……
2016年3月1日,CFDA发布《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随着我国保健品行业的规范度的逐渐提高,希望保健品行业不要再有类似的“生死时速”大片上演。药企在大健康布局上,想必也会更趋理性。
本文来自新康界(XKJ0101)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