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安医院检验员接种疫苗后为何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披露详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安医院检验员接种疫苗后为何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披露详情

该病例是自2020年3月以来,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区工作的医疗专业人员首次感染事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西安市一名医院检验人员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新冠肺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2021年4月20日最新发表的报告提示,高危暴露是疫苗保护失败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即使接种疫苗后,仍需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和良好的临床操作。

据此前通报,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员刘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普通型)。该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自3月4日开始,刘某一直在医院隔离区工作,主要负责隔离病区内患者的核酸采集、实验室检验工作。陕西省市联合专家组研判,刘某系在隔离封闭病区内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该病例是自2020年3月以来,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区工作的医疗专业人员首次感染事件。

报告称,病人刘某是一名36岁的女性化验员,主要工作是在隔离病房采集COVID-19病人的咽喉拭子,在隔离区BSL-2实验室进行血液、尿液和粪便常规检测。3月17日刘某出现发烧,体温37.9℃,伴有咳嗽头痛,但报告没有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胸部电脑断层扫描(CT)显示两肺有絮状阴影。经采集咽拭子和血样,最终确诊。

刘某确诊后临床症状较轻。3月19日,最高体温为37.2℃,咳嗽略有加重,嗅觉轻微下降。3月20日,体温正常,嗅觉有所改善,次日起症状消失。整个病程中她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水平,未进行吸氧。4月9日,康复出院。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她从3月4日开始在隔离区工作前的14天内一直健康,没有发烧或其他相关异常。此前刘某于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1月20日分别接种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COVID-19灭活疫苗。不过,病史回顾显示,刘某患有慢性鼻炎,戴口罩时经常用嘴呼吸。 

全病毒基因组测序表明,刘某感染的病毒为COVID-19变异株B.1.1.7系病毒,与3月5日从乌兹别克斯坦回国的该院隔离病房2例COVID-19患者分离株具有高度同源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认为,在3月12日,刘某为该2例病例采集咽喉拭子时,很可能被感染。

报告称,刘某与两名从乌兹别克斯坦返回的人有过两次密切接触。在其他护士的协助下,她于3月6日和3月12日分别从每个返回者身上取下鼻咽拭子(左鼻孔和右鼻孔)和口咽拭子。

报告认为,同时获得两个鼻咽拭子和一个口咽拭子是高风险的操作方式。被抽样的人经常打喷嚏或发痒,排出病毒。而刘某患有的慢性鼻炎导致她经常用嘴呼吸,这可能增加了在口罩周围吸入病毒的风险。“尽管慢性鼻炎对新冠病毒易感性的潜在影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会增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报告称。

刘某确诊后,她的33名同事被转移到另一家指定医院进行隔离。3月17日至3月19日进行的三次连续检测均为阴性。没有一个队员发烧或生病。而在隔离区工作前,33名工作人员全部接种了同一类型的COVID-19灭活疫苗,其中30人完成了2剂方案,3名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只接种了1剂。隔离检疫后第6、13、20、27天,33名工作人员再次进行检测,均为阴性。 

该起感染事件中,另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被要求留在工作场所或家中,最后检测均为阴性。有关方面还采集了数百个环境样本,包括宿舍、隔离区和医院的其他建筑。除病房阳性标本外,所有环境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报告介绍,即使在接种疫苗之后,也要为医务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目前,全球市场上有几种疫苗,都是有效的,但没有一种疫苗100%有效,不过,接种新冠疫苗使得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暂、病毒载量较低几乎没有传染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安医院检验员接种疫苗后为何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披露详情

该病例是自2020年3月以来,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区工作的医疗专业人员首次感染事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西安市一名医院检验人员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新冠肺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2021年4月20日最新发表的报告提示,高危暴露是疫苗保护失败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即使接种疫苗后,仍需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和良好的临床操作。

据此前通报,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员刘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普通型)。该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自3月4日开始,刘某一直在医院隔离区工作,主要负责隔离病区内患者的核酸采集、实验室检验工作。陕西省市联合专家组研判,刘某系在隔离封闭病区内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该病例是自2020年3月以来,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区工作的医疗专业人员首次感染事件。

报告称,病人刘某是一名36岁的女性化验员,主要工作是在隔离病房采集COVID-19病人的咽喉拭子,在隔离区BSL-2实验室进行血液、尿液和粪便常规检测。3月17日刘某出现发烧,体温37.9℃,伴有咳嗽头痛,但报告没有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胸部电脑断层扫描(CT)显示两肺有絮状阴影。经采集咽拭子和血样,最终确诊。

刘某确诊后临床症状较轻。3月19日,最高体温为37.2℃,咳嗽略有加重,嗅觉轻微下降。3月20日,体温正常,嗅觉有所改善,次日起症状消失。整个病程中她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水平,未进行吸氧。4月9日,康复出院。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她从3月4日开始在隔离区工作前的14天内一直健康,没有发烧或其他相关异常。此前刘某于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1月20日分别接种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COVID-19灭活疫苗。不过,病史回顾显示,刘某患有慢性鼻炎,戴口罩时经常用嘴呼吸。 

全病毒基因组测序表明,刘某感染的病毒为COVID-19变异株B.1.1.7系病毒,与3月5日从乌兹别克斯坦回国的该院隔离病房2例COVID-19患者分离株具有高度同源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认为,在3月12日,刘某为该2例病例采集咽喉拭子时,很可能被感染。

报告称,刘某与两名从乌兹别克斯坦返回的人有过两次密切接触。在其他护士的协助下,她于3月6日和3月12日分别从每个返回者身上取下鼻咽拭子(左鼻孔和右鼻孔)和口咽拭子。

报告认为,同时获得两个鼻咽拭子和一个口咽拭子是高风险的操作方式。被抽样的人经常打喷嚏或发痒,排出病毒。而刘某患有的慢性鼻炎导致她经常用嘴呼吸,这可能增加了在口罩周围吸入病毒的风险。“尽管慢性鼻炎对新冠病毒易感性的潜在影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会增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报告称。

刘某确诊后,她的33名同事被转移到另一家指定医院进行隔离。3月17日至3月19日进行的三次连续检测均为阴性。没有一个队员发烧或生病。而在隔离区工作前,33名工作人员全部接种了同一类型的COVID-19灭活疫苗,其中30人完成了2剂方案,3名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只接种了1剂。隔离检疫后第6、13、20、27天,33名工作人员再次进行检测,均为阴性。 

该起感染事件中,另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被要求留在工作场所或家中,最后检测均为阴性。有关方面还采集了数百个环境样本,包括宿舍、隔离区和医院的其他建筑。除病房阳性标本外,所有环境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报告介绍,即使在接种疫苗之后,也要为医务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目前,全球市场上有几种疫苗,都是有效的,但没有一种疫苗100%有效,不过,接种新冠疫苗使得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暂、病毒载量较低几乎没有传染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