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探成都首批社区美空间⑤ | 天府微博村: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探成都首批社区美空间⑤ | 天府微博村: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天府微博村围绕“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建设主题,勇于探索、持续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文 | 陈蒂秋

图 | 陈蒂秋

天府微博村位于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9组、老龙梨花森林公园一期核心功能区内,北临成都科学城,距兴隆湖约6公里;南接天府文创城,距雁栖湖约2.5公里,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全村围绕“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建设主题,建成文创艺术馆13个、艺术工作室29个、共享梨园3处,配套梨花水街、休闲活动中心、水上会议中心及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党校等。

在这里,有全国首个中央1号文件博物馆、四川农村博物馆及50、60、70等不同年代体验馆,构成的微型博物馆群落以微博见证历史和微博公众传媒的双重视角,展现、记录、传播新中国70年来,农业农村变革的伟大历程与独特记忆,“天府微博村”也因此得名。

微型博物馆:找到每个年代的记忆和共鸣

乡见50 · 老龙大队博物馆,沿用老龙村原打米房旧址,以前是老龙村村民打米、磨面的地方。博物馆包括“老龙大队部办公室”、“毛主席著作诗词像章馆”、“供销社代销点”、“赤脚医生医务室”、“打米房”等场景,游客来到这里,无不感受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历史的浓厚气息。

打米房是人民公社时期开始建设的打米磨面的场所,一般一个大队配备一个打米房,社员集中打米磨面。同时,打米房也发挥着一个公共场所的功能,常常成为社员们聚在一起“吹牛”、谈天说地的地方。

在乡见50 · 老龙大队博物馆的“打米房”,展示了50年代的农具,有晒席、大秤、簸箕、筲箕、独轮车等,大部分由中国农具收藏家张朝根先生捐赠。

赤脚医生是指人民公社时期,为补充农村医疗队伍和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由贫下中农推荐,经过一定时期培训、具备初级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不脱产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他们为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赤脚医生医务室场景

供销社代销点是我国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农村商品购销的主要渠道,承担人们常用的日用百货、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等销售,同时还承担收购中药材、毛皮、废铜铁等功能。

供销社代销点场景

乡见60 · 知青年代博物馆,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时代风情的记忆,让新一代青年人去回溯旧时光的风情,馆内陈列了这一时期的农耕文明的代表器物。

六零馆内景

七零馆紧挨六零馆,在设计修建时,就按照保护、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的思路,充分保留原生植物和原始地貌,打造成为集住宿、会客、餐饮、微型博物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馆,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据负责民宿接待工作的老村民说,这里原先是村民自己的老宅院,在项目开始规划设计后,村民们便将自己的住宅迁出,然后把地皮以出租的形式给来这里投资的老板修建民宿,民宿建成后,不仅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来这里工作的机会,不用再外出打工即可实现就业。

除了七零馆,这里其他的酒店民宿大都是沿用的这样的做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七零馆内景

天府微博村项目建设总设计师表示,通过不同年代的体验馆,希望能够让50、60、70等不同年代的游客朋友们,在这里找到他们的记忆和共鸣。

多元产业形态带来整个农村的质变

作为统筹城乡“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祥地,这里一直根植变革的基因,但由于传统农业活力释放殆尽,老龙村9组一度成为相对贫困组,有32户土坯房确定为D级危房,群众生产生活备受影响。

“老龙村九组共有34户,有32户的土坯房,都很陈旧,老百姓住起是相当的担忧,我们的经济收入那个时候来源主要是种梨子树,交通不便、销路不大,所以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不乐意在家里种梨子,造成土地荒芜的现象。”老龙村村民表示。

经过改造,这里焕然一新,清澈的河湖、葱郁的绿植,迎着美景,34户农民新居悄然隐入其间。新房的落成,不仅破解了民生难题,优美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带来了观念更新,利用发展带来的商机,村民们建起了共享梨园,运用共享经济理念,以合作社为纽带对原有梨园进行统一整合,面向城市居民进行定向消费众筹,通过开展农耕体验、亲子活动、梨树认养等活动导入客流,有效破解了梨园发展的资金、市场难题,从而有效增加农户的劳务和产品收入。

老龙村的老龙梨是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主要有丰水、黄金、绿宝石等品种,果香馥郁,酸甜可口,营养成分高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有清心润肺、消痰祛风、利便止咳等功效,村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规划,也让老龙梨花森林公园里的梨变得更加优质。

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018年,天府微博村被授牌成立综合性科研教育培训平台——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党校(学院)。党校由梨花微党校和“一叶渡”水上会议中心两部分组成,集培训、会议、艺术展示、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梨花微党校
“一叶渡”水上会议中心

梨花微党校内还设置有一个“梨花书院”,据界面四川了解,这里给村民或是游客提供免费阅读,除了具有“微型图书馆”功能外,还为村民们或是游客们提供餐饮、会客等服务。

在天府微博村内,还建成了一个梨花美术馆。据悉,未来,梨花美术馆将会承担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是展示村里引入的文创工作室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搭建一个文化艺术产品的交易平台。

梨花美术馆

地处天府新区,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天府微博村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府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以生态修复的方式,通过“四变”,让“土坯房”变“田园驿站”,“杂树”变“乡村大树”,“水沟”变“公园湿地”,“田坎”变“田园绿道”,森林覆盖率增加30%,最终实现“农村”变“景区”。

2021年3月3日,在成都市社区美空间建设行动新闻通气会上,成都市第一批成都市社区美空间名单出炉,天府微博村成为全市首批10个社区美空间之一。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天府微博村勇于探索、持续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探成都首批社区美空间⑤ | 天府微博村: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天府微博村围绕“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建设主题,勇于探索、持续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文 | 陈蒂秋

图 | 陈蒂秋

天府微博村位于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9组、老龙梨花森林公园一期核心功能区内,北临成都科学城,距兴隆湖约6公里;南接天府文创城,距雁栖湖约2.5公里,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全村围绕“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建设主题,建成文创艺术馆13个、艺术工作室29个、共享梨园3处,配套梨花水街、休闲活动中心、水上会议中心及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党校等。

在这里,有全国首个中央1号文件博物馆、四川农村博物馆及50、60、70等不同年代体验馆,构成的微型博物馆群落以微博见证历史和微博公众传媒的双重视角,展现、记录、传播新中国70年来,农业农村变革的伟大历程与独特记忆,“天府微博村”也因此得名。

微型博物馆:找到每个年代的记忆和共鸣

乡见50 · 老龙大队博物馆,沿用老龙村原打米房旧址,以前是老龙村村民打米、磨面的地方。博物馆包括“老龙大队部办公室”、“毛主席著作诗词像章馆”、“供销社代销点”、“赤脚医生医务室”、“打米房”等场景,游客来到这里,无不感受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历史的浓厚气息。

打米房是人民公社时期开始建设的打米磨面的场所,一般一个大队配备一个打米房,社员集中打米磨面。同时,打米房也发挥着一个公共场所的功能,常常成为社员们聚在一起“吹牛”、谈天说地的地方。

在乡见50 · 老龙大队博物馆的“打米房”,展示了50年代的农具,有晒席、大秤、簸箕、筲箕、独轮车等,大部分由中国农具收藏家张朝根先生捐赠。

赤脚医生是指人民公社时期,为补充农村医疗队伍和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由贫下中农推荐,经过一定时期培训、具备初级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不脱产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他们为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赤脚医生医务室场景

供销社代销点是我国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农村商品购销的主要渠道,承担人们常用的日用百货、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等销售,同时还承担收购中药材、毛皮、废铜铁等功能。

供销社代销点场景

乡见60 · 知青年代博物馆,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时代风情的记忆,让新一代青年人去回溯旧时光的风情,馆内陈列了这一时期的农耕文明的代表器物。

六零馆内景

七零馆紧挨六零馆,在设计修建时,就按照保护、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的思路,充分保留原生植物和原始地貌,打造成为集住宿、会客、餐饮、微型博物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馆,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据负责民宿接待工作的老村民说,这里原先是村民自己的老宅院,在项目开始规划设计后,村民们便将自己的住宅迁出,然后把地皮以出租的形式给来这里投资的老板修建民宿,民宿建成后,不仅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来这里工作的机会,不用再外出打工即可实现就业。

除了七零馆,这里其他的酒店民宿大都是沿用的这样的做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七零馆内景

天府微博村项目建设总设计师表示,通过不同年代的体验馆,希望能够让50、60、70等不同年代的游客朋友们,在这里找到他们的记忆和共鸣。

多元产业形态带来整个农村的质变

作为统筹城乡“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祥地,这里一直根植变革的基因,但由于传统农业活力释放殆尽,老龙村9组一度成为相对贫困组,有32户土坯房确定为D级危房,群众生产生活备受影响。

“老龙村九组共有34户,有32户的土坯房,都很陈旧,老百姓住起是相当的担忧,我们的经济收入那个时候来源主要是种梨子树,交通不便、销路不大,所以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不乐意在家里种梨子,造成土地荒芜的现象。”老龙村村民表示。

经过改造,这里焕然一新,清澈的河湖、葱郁的绿植,迎着美景,34户农民新居悄然隐入其间。新房的落成,不仅破解了民生难题,优美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带来了观念更新,利用发展带来的商机,村民们建起了共享梨园,运用共享经济理念,以合作社为纽带对原有梨园进行统一整合,面向城市居民进行定向消费众筹,通过开展农耕体验、亲子活动、梨树认养等活动导入客流,有效破解了梨园发展的资金、市场难题,从而有效增加农户的劳务和产品收入。

老龙村的老龙梨是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主要有丰水、黄金、绿宝石等品种,果香馥郁,酸甜可口,营养成分高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有清心润肺、消痰祛风、利便止咳等功效,村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规划,也让老龙梨花森林公园里的梨变得更加优质。

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018年,天府微博村被授牌成立综合性科研教育培训平台——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党校(学院)。党校由梨花微党校和“一叶渡”水上会议中心两部分组成,集培训、会议、艺术展示、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梨花微党校
“一叶渡”水上会议中心

梨花微党校内还设置有一个“梨花书院”,据界面四川了解,这里给村民或是游客提供免费阅读,除了具有“微型图书馆”功能外,还为村民们或是游客们提供餐饮、会客等服务。

在天府微博村内,还建成了一个梨花美术馆。据悉,未来,梨花美术馆将会承担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是展示村里引入的文创工作室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搭建一个文化艺术产品的交易平台。

梨花美术馆

地处天府新区,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天府微博村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府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以生态修复的方式,通过“四变”,让“土坯房”变“田园驿站”,“杂树”变“乡村大树”,“水沟”变“公园湿地”,“田坎”变“田园绿道”,森林覆盖率增加30%,最终实现“农村”变“景区”。

2021年3月3日,在成都市社区美空间建设行动新闻通气会上,成都市第一批成都市社区美空间名单出炉,天府微博村成为全市首批10个社区美空间之一。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天府微博村勇于探索、持续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