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有个1998年出生的少年Flynn McGarry,现在他已经成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厨师之一。
11岁时起,Flynn就在自家的客厅开办了私厨Eureka,邀请人们来吃饭,收费160美元一位,差不多人民币1000元。
16岁时Flynn就把开始于自家客厅的私厨Eureka,变成实体餐厅,开到了寸土寸金的纽约。
同时,Flynn的私厨还在继续,一月一次,席位有限,被称为“美国最难抢的门票之一”,许多美国名人政要都去用过餐。
听起来是不是让人觉得瞠目结舌,太不可思议了,他是怎么成为少年厨神的呢?
10岁那年,Flynn嫌妈妈做的饭太难吃,就赌气告诉妈妈要自己做饭。
于是Flynn开始学习网上的烹饪教程,妈妈看他挺认真,就给他报了一个儿童烹饪班。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Flynn彻底迷上了烹饪,此后每年的生日愿望都是厨具,10岁要了个真空封口机,11岁要了炭烤架,还用心爱的吉他换了个电磁炉。
Flynn对烹饪非常认真,做的菜也越来越好,爸爸为了鼓励他,甚至把他的卧室改造成了现代化厨房,因为家里的厨房对11岁的小朋友太高了。
重装电路,定制灶台,将床改小,壁橱改为食品储藏室,于是Flynn有了自己的厨房。
周围的朋友对Flynn的厨艺很好奇,家人一商量,决定每月在家里进行一次限量的试吃,于是私厨Eureka在自家客厅诞生了。
第一次开业,妈妈请来了5位客人,11岁的Flynn作为厨师长,找来几个小朋友做副厨师长、帮厨和服务员。
这次私厨,Flynn认真准备了一个月,最后的菜单包括牛排、鳕鱼、明虾、分子冰淇淋等共8道菜,大受欢迎。
从此Flynn的私厨每月一次,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11岁的 Flynn第一次参观了正规餐厅的后厨,他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在Flynn的争取下,父母同意他出入纽约的高级后厨,在各色米其林餐厅帮忙,并结交了许多专业厨师朋友。
12岁时,Flynn打算放弃高中阶段的学习,多学些烹饪相关的知识,最终他通过网络读完了高中。
随着厨艺的突飞猛进,Flynn把客厅的私厨Eureka变成一家“Pop-up”餐厅,也就是流动餐厅,去找不同的餐厅合作。
合作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三天,不论原来餐厅是做什么的,在这段时间全变成Flynn的主场,原餐厅再高级的大厨也沦为打杂。
在和各个餐厅的合作中,Flynn 和许多不同风格的厨师交流,获得了更多的烹饪灵感。
14岁时,Flynn竟被邀请到白宫门口做饭,16岁时,Flynn的私厨在纽约开了实体店。
16岁,我们许多人还刚上高中,Flynn已经成了少年厨神,在纽约有了自己的餐厅。
许多人都不断感叹和惊讶,但我想的更多的是,什么造就了Flynn这个少年厨神,不可否认,Flynn热爱厨艺,有这方面的天赋。
但肯定也有其他和Flynn一样热爱厨艺,甚至更有天赋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不像Flynn一样成功呢?
我觉得如果说少年厨神的诞生有什么秘诀,很大程度是他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
许多人可能不同意,明明就是Flynn自己热爱厨艺,勤奋好学吗?他父母根本没教他做饭啊,就是给他提供了一些便利和环境。
但我认为恰恰这才是关键,他的父母没有给他设定目标,制定方法,严格督促,而只是给他创造一些最基本的环境,让他自由成长。
比如把他的卧室改造成厨房,帮助他邀请客人在家里开私厨,领他去看正规餐厅的后厨,同意他在网络上完成高中学业。
Flynn的父母的做法让我想起把沃尔玛赶出德国的阿尔迪超市,他们没有母公司,没有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年度计划。
他们的管理简单之极,就是给各家分店创造基本的环境,然后让他们自由生长,通过竞争,自发改进,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路。
这位少年厨神的父母的做法,和阿尔迪超市的管理是不是有一丝相似呢?
许多企业的老板鼓励创新,甚至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和目标,比如必须每周开创新交流会,必须要定期有创新成果,但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而那些容易创新的公司只是给员工创造适合创新的环境,就能源源不断产出创新成果。
比如谷歌的20%创新时间政策,员工们可以拿出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项政策诞生了谷歌的AdSense,Gmail, Google Transit, Google Talk,Google News等诸多项目。
为什么Flynn成了少年厨神,从父母到老板都应该深思,也许你们不需要干涉太多,再精密的计划和安排,都有可能适得其反,成为一种束缚。反而是只提供基本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自由生长,更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furiji)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