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去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去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介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的。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

今日举办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我国首份《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在会上介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的。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下称《报告》)亦是发布的首份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教育部评估中心自2012年开始着手《报告》的研制探索工作,从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五大标准维度来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自新世纪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此外,截至2015年,我国有2852所各类高校,位居世界第二。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以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超过150倍,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井喷式”增长,高校“硬件”建设也焕然一新。2013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了近5倍;从2010年到2014年,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了57%,生均拨款水平达历史上最高水平。

此外,中国高校师资队伍持续壮大,层次结构不断优化,青年教师发展潜力巨大。1999年到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3.6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专任教师从42.6万人增加到153.5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占一半,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超七成,全国整体教师队伍具有发展潜力大、后劲足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高校生均经费依然不足,生师比高居不下,大师级领军人才比较匮乏。不同类型高校生均拨款存在差距,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达到国家标准。

吴岩会上指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绩效评价不力,不少高校对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吴岩介绍,新中国成立至今,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8400多万。特别是2000年以来,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我国主动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新建本科院校对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区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指的是教育部2000年以后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至2015年短短的16年时间里,我国新建本科学院(不含独立学院)扩展到403所,几乎占据了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一定程度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格局。

“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主要在非省会城市,让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趋向合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介绍,截至2015年5月,我国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全国现有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本科院校已分布于其中的196个城市,布点率达57.8%。

瞿振元同时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如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如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去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介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的。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

今日举办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我国首份《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在会上介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的。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下称《报告》)亦是发布的首份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教育部评估中心自2012年开始着手《报告》的研制探索工作,从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五大标准维度来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自新世纪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此外,截至2015年,我国有2852所各类高校,位居世界第二。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以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超过150倍,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井喷式”增长,高校“硬件”建设也焕然一新。2013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了近5倍;从2010年到2014年,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了57%,生均拨款水平达历史上最高水平。

此外,中国高校师资队伍持续壮大,层次结构不断优化,青年教师发展潜力巨大。1999年到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3.6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专任教师从42.6万人增加到153.5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占一半,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超七成,全国整体教师队伍具有发展潜力大、后劲足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高校生均经费依然不足,生师比高居不下,大师级领军人才比较匮乏。不同类型高校生均拨款存在差距,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达到国家标准。

吴岩会上指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绩效评价不力,不少高校对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吴岩介绍,新中国成立至今,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8400多万。特别是2000年以来,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我国主动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新建本科院校对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区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指的是教育部2000年以后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至2015年短短的16年时间里,我国新建本科学院(不含独立学院)扩展到403所,几乎占据了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一定程度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格局。

“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主要在非省会城市,让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趋向合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介绍,截至2015年5月,我国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全国现有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本科院校已分布于其中的196个城市,布点率达57.8%。

瞿振元同时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如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如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