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丨海南“禁塑”为何屡禁不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丨海南“禁塑”为何屡禁不止?

5个月过去了,“禁塑令”成效几何?

文丨史子杨

2020年12月1日,海南正式明确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5个月过去了,“禁塑令”成效几何?

海南是我国最先响应“禁塑”的几个省份之一,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什么海南要站住全国“禁塑排头兵”的位置?

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会被循环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塑料回收和再生政策,构建塑料循环体系、实现塑料的闭路循环也已成为全球共识。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嘉宾约翰·邓肯提到,发展塑料循环经济,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对标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海南自贸港,寸土寸金,其建设与发展备受瞩目。从长远看,“禁塑”也利于海南长期环境可持续发展。海南2020年12月正式以立法形式开始实施全域“禁塑”,比2021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禁塑令”还要早一个月。

5个月过去了,海南“禁塑令”初见效果,但目前也出现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小幅反弹的情况。本月可查询到的海口监管局官网文件中,就有近半数处罚案件书涉及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严格处罚之下,仍旧不乏呷哺呷哺这样的知名企业顶风作案。4月20日,海口市场监管局公布一宗涉案总数高达259万个的“禁塑”案,再一次刷新“禁塑”记录。

为什么海南“禁塑”屡禁不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和海南不同,全国大多省份的禁塑节奏为2020年在主要城市试点,2022年推广全省,2025年达成全省“禁塑”的目标。

正是因为海南全省“禁塑”先行先试,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核心问题关键在于,“禁塑”违背了消费者的原有消费习惯,当下寻找“可替代品”成了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而现阶段“可替代品”过渡正值阵痛期,如肯德基更换纸质汤勺后,因不合理设计,争议频见报端,在社交平台还存在大量“抵制纸吸管”的类似话题。

此前,海南省政协委员欧曼琛就曾建议,针对海南“禁塑”痛点需要研究制定海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相关产业基地,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引进新材料领域高级人才,探索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领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禁塑”不能只是政府简单地“一刀切”,将环境治理成本转移给了全社会。作为先行先试的海南自贸港,有必要借鉴他国的“禁塑”政策,建立健全“禁塑”法规,使之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

以德国为例,该国虽然是塑料消耗大国,但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2018年,德国实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倡导环保包装、加强可循环塑料制品的使用、避免在有机垃圾中掺杂塑料、反对海洋垃圾和倡导塑料制品可持续利用。这也使得该国的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业可以达到80%以上,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德国民众环保意识同样强烈。据统计,近年来只有4.5%的德国民众会在采购食品时购买塑料袋。

无论是基于打造宜居环境的考虑,还是为了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禁塑”都应该是越禁越尽,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进反退。从消费者到经营者,再到监管部门,期待着各个群体都能拿出实际行动净化用“塑”环境。

话说回来,要确保“禁塑”长期推广,依然需要消费者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自觉减少使用塑料袋行为,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

事关海南“禁塑”长期执行,也是考验生产企业研发实力的时刻。相关的行业协会、主导者、经营者,也要做好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用塑的风气,莫要只盯住一时的商业利益,提心吊胆与监管部门玩“躲猫猫”,而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腰杆挺直做体面生意,给予子孙后代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家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丨海南“禁塑”为何屡禁不止?

5个月过去了,“禁塑令”成效几何?

文丨史子杨

2020年12月1日,海南正式明确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5个月过去了,“禁塑令”成效几何?

海南是我国最先响应“禁塑”的几个省份之一,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什么海南要站住全国“禁塑排头兵”的位置?

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会被循环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塑料回收和再生政策,构建塑料循环体系、实现塑料的闭路循环也已成为全球共识。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嘉宾约翰·邓肯提到,发展塑料循环经济,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对标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海南自贸港,寸土寸金,其建设与发展备受瞩目。从长远看,“禁塑”也利于海南长期环境可持续发展。海南2020年12月正式以立法形式开始实施全域“禁塑”,比2021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禁塑令”还要早一个月。

5个月过去了,海南“禁塑令”初见效果,但目前也出现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小幅反弹的情况。本月可查询到的海口监管局官网文件中,就有近半数处罚案件书涉及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严格处罚之下,仍旧不乏呷哺呷哺这样的知名企业顶风作案。4月20日,海口市场监管局公布一宗涉案总数高达259万个的“禁塑”案,再一次刷新“禁塑”记录。

为什么海南“禁塑”屡禁不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和海南不同,全国大多省份的禁塑节奏为2020年在主要城市试点,2022年推广全省,2025年达成全省“禁塑”的目标。

正是因为海南全省“禁塑”先行先试,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核心问题关键在于,“禁塑”违背了消费者的原有消费习惯,当下寻找“可替代品”成了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而现阶段“可替代品”过渡正值阵痛期,如肯德基更换纸质汤勺后,因不合理设计,争议频见报端,在社交平台还存在大量“抵制纸吸管”的类似话题。

此前,海南省政协委员欧曼琛就曾建议,针对海南“禁塑”痛点需要研究制定海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相关产业基地,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引进新材料领域高级人才,探索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领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禁塑”不能只是政府简单地“一刀切”,将环境治理成本转移给了全社会。作为先行先试的海南自贸港,有必要借鉴他国的“禁塑”政策,建立健全“禁塑”法规,使之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

以德国为例,该国虽然是塑料消耗大国,但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2018年,德国实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倡导环保包装、加强可循环塑料制品的使用、避免在有机垃圾中掺杂塑料、反对海洋垃圾和倡导塑料制品可持续利用。这也使得该国的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业可以达到80%以上,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德国民众环保意识同样强烈。据统计,近年来只有4.5%的德国民众会在采购食品时购买塑料袋。

无论是基于打造宜居环境的考虑,还是为了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禁塑”都应该是越禁越尽,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进反退。从消费者到经营者,再到监管部门,期待着各个群体都能拿出实际行动净化用“塑”环境。

话说回来,要确保“禁塑”长期推广,依然需要消费者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自觉减少使用塑料袋行为,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

事关海南“禁塑”长期执行,也是考验生产企业研发实力的时刻。相关的行业协会、主导者、经营者,也要做好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用塑的风气,莫要只盯住一时的商业利益,提心吊胆与监管部门玩“躲猫猫”,而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腰杆挺直做体面生意,给予子孙后代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家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