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年如一日,海南上市公司发展“痛点”在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年如一日,海南上市公司发展“痛点”在哪?

如此繁多的利好政策,如此踊跃的市场环境,却依旧无法带动海南板块上市公司的火热。问题究竟在哪?

文丨马丽娜 吴芷婧

4月15日,央行等4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将完善海南金融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发展壮大。同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琼府〔2021〕15号)》,从四个方面提出15条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一时间,海南板块上市公司发展的问题再次被提及,系列利好政策能否促使海南板块“平稳”十年如一日的上市行情掀起新浪花,注入新活力?

现状如何?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在A股证券市场上,海南板块共有34家上市公司。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海南34个上市公司列表。制图:界面海南

界面海南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25日,海南34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2767.26亿元。其中,医药制造板块共有6家公司,市值为497.81亿元,占比最高;交通运输行业共有3家公司,市值为485.96亿元;房地产板块共有2家上市公司,市值为417.58亿元,占比分列二三位。

根据海南省证监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初至2021年3月,海南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603.23亿元,实施并购重组业务93单,交易金额573.81亿元。截至2021年3月底,辖区上市公司高比例股票质押的上市公司数量由18家降至9家,较高峰时期下降50%。

此外,为小微企业进驻“资本市场”做基础培育的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已有挂牌企业数量1708家,交易板企业85家,展示企业1623家。累计有102家企业获得融资9.31亿元。

“痛点”在哪?

梳理海南板块上市公司动向不难发现,海南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属排名靠后位置,季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也较少,且后备辅导拟上市企业数量同样略显不足,各行业内独角兽企业更新迭代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2018年-2021年间,海南仅新增4家上市公司。其中2020年7月上市的葫芦娃,实现了三年来海南企业IPO的“零突破”;2021年第一季度上市的“金盘科技”,促使海南成为全国第19个拥有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省份。而目前海南全省刚结束辅导备案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仅海南呀诺达圆融旅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正在辅导备案的企业也仅海南蜈支洲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一家。

纵观国内其他省份,截至3月末,广东共有上市公司715家、浙江有542家、北京387家、上海378家。从上市公司市场增量方面来看,据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共有100家公司成功登陆A股。其中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前五省份分别是浙江21家、广东20家、江苏19家、北京7家、上海6家。

在公司发展与经营层面,海南板块企业也略显活力不足。从2020年海南各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不少公司都出现了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大幅下跌的状况。34家公司中有1家被特别处理,7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戴帽总占比高达23.53%。

与上市企业低迷现状相对的,是海南市场总体的蓬勃向上。2021年4月12日,国新办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发布会,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近三年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中的企业占比超过50%,标志海南市场主体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同时,为支持海南上市公司做优做强,2020年初海南证监局制定印发《推动提高海南上市公司质量2020-2022年三年行动方案》。去年6月起,海南证监局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逐一走访、调研辖区上市公司,研究制定“一企一策”优化方案,支持海南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如此繁多的利好政策,如此踊跃的市场环境,却依旧无法带动海南板块上市公司的火热。问题究竟出在哪?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海南市场基础薄弱”。那么这一“基础薄弱”具体又体现在何处?

原因为何?

1、“小资源”无法支撑“大体量”

“从现状来看,当前海南板块中具有主要代表性的几家上市公司均以农业为主,但海南省自身热带农业体量、市场规模并不大。”对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问题,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海南省社科院签约专家李世杰认为,海南现有的农业基础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环境,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快速发展,而本地农业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能力不强,这也导致了个别农业公司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利润增长点,例如拓展房地产等市场领域,使得海南部分上市企业乍看起来“不务正业”,盲目多元化。

以罗牛山为例,早在2020年3月24日,罗牛山就曾发布公告称要拟剥离房地产业务,聚焦畜牧主业。

但据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在今年4月22日,罗牛山因在微信公众号“罗牛山 璞域”上涉嫌发布违法的房地产广告,被罚60万元。

本土企业真正“去房地产”发展,可谓难之又难。

2、政府补助助长“温室之花”

研发能力弱,同样是海南板块上市企业的一大痛症。尤其以医药行业为典型,李世杰指出,当前个别海南药企存在通过申请高科技公司认定,谋取来自政府的各类财政补贴;其实,企业研发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其经营模式仍然是严重依赖进口国外源药,然后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配方调配、贴牌包装销售;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强有力的医药行业核心技术。

从2020年财报中也不难发现,政府补助是海南各大上市公司现金流来源的大头之一。2020年7月1日,双成药业披露本年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助249.77万元;2020年7月16日,海南省财政厅拨付海南橡胶共计约8821万元费用补贴;2020年8月31日,葫芦娃披露本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助资金共计1309.95万元……

条条措施和意见皆可看出海南政府对于企业发展到上市的重视和鼓励,在李世杰看来,过多的财政补助反而致使海南上市公司市场逐渐形为“温室之花”,这不利于企业锤炼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的市场化发展意识。“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是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后才上市,但在海南部分行业里却有所差异。企业若过多依赖于政府,长此以往将难以成长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3、“国际化”意识跟不上自贸港建设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海南自贸港有条件广泛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创造高度国际化的环境,探索新机制,打造符合国际高水准的法治和营商环境。自贸港建设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一个环境相对可控的情况下,熟悉国际规则、学习全球最佳商业经验,为最终全方位参与全球循环做好热身。

但可惜的是,政策的“国际化”并未完全带动海南板块上市公司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当前海南板块真正走出国门,达到双向贸易的上市公司数目寥寥无几,更多企业在迈出国门这一步上还只限制在单方面进口商品。

李世杰认为,在现有资源条件约束的前提下,企业若不主动向海外谋求业务拓展和自身发展模式创新,就会限制公司形成新的可持续盈利模式,也难以成长为国际化、全球化的大公司。

中改院院长助理、企业研究所所长杨政在接受海南日报采访时也表示,海南企业需要走外向型经济的路子,向海外要市场、要规模、要利润。在自贸港政策红利下,海南正在打造“双循环”的国际枢纽,海南企业如果都能依托中国内地14亿人口腹地市场和面向东南亚的海外市场及欧美市场,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突破?

海南如何涌现更多的上市企业,成为更具活力的大板块,李世杰认为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有关部门要改变对于企业的扶持方式,避免对其进行‘撒芝麻盐’式的‘关爱’。一方面,政府可以将财政补贴经费用于成立产业引导基金,以投资的方式来介入产业发展,政企双方共担风险,以此引导一些有前景的产业进行发展。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可以针对一些具有共性的研发技术为企业打造统一的共享平台,如一些医药实验室,吸引更多国际高校、研究机构入驻。”李世杰指出,政府要尽快确立竞争政策在市场中的基础性地位,集中碎片化的财政补贴,集中力量协助重点行业解决业内的基础性问题,解决单个企业依靠自身无法单独完成的共性平台建设问题,为行业内企业成长提供“土壤”“空气”和“养分”,久而久之就会有优秀的企业从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潜在上市公司。

此外,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这样具有国际化开放前提的大环境下,政府更要加快在全省营造出国际化的氛围,鼓励企业迈出国门,为企业国际化铺路搭桥,推动更多自贸港国际化政策成功落地。

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开展国际化的大好时机,也是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海南的先行先试;无疑,全方位、全领域国际化,也是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李世杰建议,企业应该立足海南自贸港、放眼世界大市场,将目光看向全球各国,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同时注意延揽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水平,成熟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使企业在硬件层面可达到国际化发展的标准。

国泰君安证券海南分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赵宇青在接受海南日报采访时表示,“海南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曾因获益政策红利而取得快速发展,却因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意识、经验、能力等条件不足而减缓了辖区的产业资本扩容。以史明鉴,自贸港资本市场需要以政策红利与金融监管协同共建为基础,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下各项政策红利将不断吸引优质资本、人才入驻海南共谋新发展,海南本土企业更应把握好这样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真正打开海南市场,让更多品牌出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年如一日,海南上市公司发展“痛点”在哪?

如此繁多的利好政策,如此踊跃的市场环境,却依旧无法带动海南板块上市公司的火热。问题究竟在哪?

文丨马丽娜 吴芷婧

4月15日,央行等4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将完善海南金融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发展壮大。同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琼府〔2021〕15号)》,从四个方面提出15条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一时间,海南板块上市公司发展的问题再次被提及,系列利好政策能否促使海南板块“平稳”十年如一日的上市行情掀起新浪花,注入新活力?

现状如何?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在A股证券市场上,海南板块共有34家上市公司。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海南34个上市公司列表。制图:界面海南

界面海南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25日,海南34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2767.26亿元。其中,医药制造板块共有6家公司,市值为497.81亿元,占比最高;交通运输行业共有3家公司,市值为485.96亿元;房地产板块共有2家上市公司,市值为417.58亿元,占比分列二三位。

根据海南省证监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初至2021年3月,海南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603.23亿元,实施并购重组业务93单,交易金额573.81亿元。截至2021年3月底,辖区上市公司高比例股票质押的上市公司数量由18家降至9家,较高峰时期下降50%。

此外,为小微企业进驻“资本市场”做基础培育的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已有挂牌企业数量1708家,交易板企业85家,展示企业1623家。累计有102家企业获得融资9.31亿元。

“痛点”在哪?

梳理海南板块上市公司动向不难发现,海南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属排名靠后位置,季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也较少,且后备辅导拟上市企业数量同样略显不足,各行业内独角兽企业更新迭代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2018年-2021年间,海南仅新增4家上市公司。其中2020年7月上市的葫芦娃,实现了三年来海南企业IPO的“零突破”;2021年第一季度上市的“金盘科技”,促使海南成为全国第19个拥有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省份。而目前海南全省刚结束辅导备案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仅海南呀诺达圆融旅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正在辅导备案的企业也仅海南蜈支洲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一家。

纵观国内其他省份,截至3月末,广东共有上市公司715家、浙江有542家、北京387家、上海378家。从上市公司市场增量方面来看,据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共有100家公司成功登陆A股。其中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前五省份分别是浙江21家、广东20家、江苏19家、北京7家、上海6家。

在公司发展与经营层面,海南板块企业也略显活力不足。从2020年海南各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不少公司都出现了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大幅下跌的状况。34家公司中有1家被特别处理,7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戴帽总占比高达23.53%。

与上市企业低迷现状相对的,是海南市场总体的蓬勃向上。2021年4月12日,国新办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发布会,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近三年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中的企业占比超过50%,标志海南市场主体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同时,为支持海南上市公司做优做强,2020年初海南证监局制定印发《推动提高海南上市公司质量2020-2022年三年行动方案》。去年6月起,海南证监局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逐一走访、调研辖区上市公司,研究制定“一企一策”优化方案,支持海南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如此繁多的利好政策,如此踊跃的市场环境,却依旧无法带动海南板块上市公司的火热。问题究竟出在哪?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海南市场基础薄弱”。那么这一“基础薄弱”具体又体现在何处?

原因为何?

1、“小资源”无法支撑“大体量”

“从现状来看,当前海南板块中具有主要代表性的几家上市公司均以农业为主,但海南省自身热带农业体量、市场规模并不大。”对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问题,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海南省社科院签约专家李世杰认为,海南现有的农业基础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环境,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快速发展,而本地农业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能力不强,这也导致了个别农业公司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利润增长点,例如拓展房地产等市场领域,使得海南部分上市企业乍看起来“不务正业”,盲目多元化。

以罗牛山为例,早在2020年3月24日,罗牛山就曾发布公告称要拟剥离房地产业务,聚焦畜牧主业。

但据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在今年4月22日,罗牛山因在微信公众号“罗牛山 璞域”上涉嫌发布违法的房地产广告,被罚60万元。

本土企业真正“去房地产”发展,可谓难之又难。

2、政府补助助长“温室之花”

研发能力弱,同样是海南板块上市企业的一大痛症。尤其以医药行业为典型,李世杰指出,当前个别海南药企存在通过申请高科技公司认定,谋取来自政府的各类财政补贴;其实,企业研发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其经营模式仍然是严重依赖进口国外源药,然后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配方调配、贴牌包装销售;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强有力的医药行业核心技术。

从2020年财报中也不难发现,政府补助是海南各大上市公司现金流来源的大头之一。2020年7月1日,双成药业披露本年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助249.77万元;2020年7月16日,海南省财政厅拨付海南橡胶共计约8821万元费用补贴;2020年8月31日,葫芦娃披露本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助资金共计1309.95万元……

条条措施和意见皆可看出海南政府对于企业发展到上市的重视和鼓励,在李世杰看来,过多的财政补助反而致使海南上市公司市场逐渐形为“温室之花”,这不利于企业锤炼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的市场化发展意识。“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是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后才上市,但在海南部分行业里却有所差异。企业若过多依赖于政府,长此以往将难以成长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3、“国际化”意识跟不上自贸港建设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海南自贸港有条件广泛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创造高度国际化的环境,探索新机制,打造符合国际高水准的法治和营商环境。自贸港建设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一个环境相对可控的情况下,熟悉国际规则、学习全球最佳商业经验,为最终全方位参与全球循环做好热身。

但可惜的是,政策的“国际化”并未完全带动海南板块上市公司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当前海南板块真正走出国门,达到双向贸易的上市公司数目寥寥无几,更多企业在迈出国门这一步上还只限制在单方面进口商品。

李世杰认为,在现有资源条件约束的前提下,企业若不主动向海外谋求业务拓展和自身发展模式创新,就会限制公司形成新的可持续盈利模式,也难以成长为国际化、全球化的大公司。

中改院院长助理、企业研究所所长杨政在接受海南日报采访时也表示,海南企业需要走外向型经济的路子,向海外要市场、要规模、要利润。在自贸港政策红利下,海南正在打造“双循环”的国际枢纽,海南企业如果都能依托中国内地14亿人口腹地市场和面向东南亚的海外市场及欧美市场,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突破?

海南如何涌现更多的上市企业,成为更具活力的大板块,李世杰认为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有关部门要改变对于企业的扶持方式,避免对其进行‘撒芝麻盐’式的‘关爱’。一方面,政府可以将财政补贴经费用于成立产业引导基金,以投资的方式来介入产业发展,政企双方共担风险,以此引导一些有前景的产业进行发展。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可以针对一些具有共性的研发技术为企业打造统一的共享平台,如一些医药实验室,吸引更多国际高校、研究机构入驻。”李世杰指出,政府要尽快确立竞争政策在市场中的基础性地位,集中碎片化的财政补贴,集中力量协助重点行业解决业内的基础性问题,解决单个企业依靠自身无法单独完成的共性平台建设问题,为行业内企业成长提供“土壤”“空气”和“养分”,久而久之就会有优秀的企业从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潜在上市公司。

此外,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这样具有国际化开放前提的大环境下,政府更要加快在全省营造出国际化的氛围,鼓励企业迈出国门,为企业国际化铺路搭桥,推动更多自贸港国际化政策成功落地。

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开展国际化的大好时机,也是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海南的先行先试;无疑,全方位、全领域国际化,也是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李世杰建议,企业应该立足海南自贸港、放眼世界大市场,将目光看向全球各国,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同时注意延揽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水平,成熟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使企业在硬件层面可达到国际化发展的标准。

国泰君安证券海南分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赵宇青在接受海南日报采访时表示,“海南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曾因获益政策红利而取得快速发展,却因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意识、经验、能力等条件不足而减缓了辖区的产业资本扩容。以史明鉴,自贸港资本市场需要以政策红利与金融监管协同共建为基础,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下各项政策红利将不断吸引优质资本、人才入驻海南共谋新发展,海南本土企业更应把握好这样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真正打开海南市场,让更多品牌出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