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有关疫苗的各种谣言也甚嚣尘上。下面我们就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谣言,快来看看你是不是被这些谣言误导过呢?
谣言一
新冠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半年后还要再打
真相:目前只有半年的数据,具体保护时效还在观察中。
之所以只有半年的数据,是因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要求,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要提供6个月的保护时间。所谓的半年保护期只是疫苗合格和上市的最低标准。
新冠疫苗具体的保护期是多久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各有关部门也在持续收集接种人群抗体水平的数据,密切监测接种后的保护效力。
谣言二
接种新冠疫苗会产生改变基因、致癌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真相:该说法是危言耸听,毫无科学依据。
我市采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几乎没有毒性,产生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概率极低。
国外所采用的mRNA疫苗是通过基因片段被细胞拿去作为模板,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该过程是在细胞液中完成的。承载着我们遗传信息的DNA在细胞核中,mRNA并不会进入到细胞核中改变DNA结构,因此疫苗能改变基因实属无稽之谈。
至于致癌病毒大多为DNA病毒,而且mRNA疫苗也不属于病毒,只是表达病毒抗原蛋白的基因片段,因此疫苗能致癌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
谣言三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疫苗没用了
真相: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苗对于多种变异株有保护效力。
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于4月11日公布了中国科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巴西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科兴疫苗对于P.1和P.2这两种变异新冠病毒同样有效。尽管这两种毒株产生了多处可能影响抗体作用的突变,但接种了科兴疫苗志愿者的血清对于这两种变异病毒的中和效力和对于普通毒株是相同的。这证实了疫苗对于巴西变异株的保护效力。
实际上,自2020年12月以来,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批准科兴在当地的紧急使用。
谣言四
新冠疫苗第二针要尽早打,打晚了就前功尽弃
真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二针可在3-8周时间范围内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规定,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大于等于 3 周(21 天),第二剂在 8 周(56 天)内尽早完成。
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是根据临床试验数据和前期人群接种后相关监测数据结果而确定的,主要是依据接种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来确定达到防病作用而需要接种的剂次数和各剂次间的时间间隔。
现阶段,建议优先用同一厂家的疫苗打完 2 针。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找不到相同厂家的苗打第 2 针,也可以用相同类型、不同厂家的疫苗完成第 2 针接种。
希望大家面对身边各种“小道消息”的时候可以擦亮双眼,不要偏听偏信,一定要以官方渠道的说法为准。这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被谣言蒙蔽。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