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投资100亿成立新公司,中石油要进军哪些领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投资100亿成立新公司,中石油要进军哪些领域?

生物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投资大户!中国石油也开始在新兴战略产业跑马圈地!

编辑 | 国际能源网团队

4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发布公告,中国石油拟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油资本共同投资100亿设立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股权分配分别为29%、51%、20%,出资金额分别为29亿元、51亿元、20亿元。未来三年,三家股东将按照3:3:4的比例,三年内完成实际出资。

据了解,目前公司注册地址尚未最终确定,在海南或者上海中二选一。中国石油此次设立产业资本投资公司,主要是为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此次产业资本投资公司的设立,和此前中国石化成立新公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同样意味着中国石油将向新能源产业正式出击。

只靠油气难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是老牌石油公司,曾经在能源领域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一样的存在,但在疫情面前,业绩的下滑给中国石油“上了重要的一课”。化石能源的辉煌正在渐行渐远,想要保持企业生命力,需要“出圈”。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中国石油作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为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

2020年初,受困于疫情带来的能源需求锐减和产油国供应过剩等因素,国际油价降幅明显,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经营情况不甚乐观,中国石油也未能幸免。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滑22.3%;归母净亏损299.83亿元,同比下滑205.5%,创下最差半年报的新纪录。今年第一季度,虽然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38.82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利润146.75亿元,销售板块实现经营利润33.15亿。但中国石油深切感受到只靠油气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能源企业的转型需求,包括中国石化、壳牌、BP等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在内,大家都在试图向新赛道发起冲击。

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的战略交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后,油气公司也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当前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未来5-10年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窗口。

中国石油在发展新能源的态度上一直相对谨慎,2010年,中国石油审议通过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和生物能源业务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与主营业务相近的煤层气、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

正是这样审慎的态度,此后关于中国石油在新能源领域开拓的新闻很少,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是2016年初,中国石油与一汽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研发互联网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合作协议。不过,签约之后,该合作并没有更多下文。

这种情况,直到2020年才有了明显改善。在当年3月份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公司一直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也一直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和风能的规模,也将进行全面的布局。

2021年1月25日,中国石油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戴厚良在会议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特别提到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见到新气象,在做好顶层设计、绿色产业布局、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制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布局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绿色清洁替代。

2月17日,戴厚良接受央视新春特别节目《开局之年访央企》专访时,明确表示中国石油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把绿色低碳纳入了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希望中国石油到“十四五”末,化石能源和低碳、零碳能源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50年左右基本达到近零排放的目标。

3月29日,中国石油召开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新能源新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安排部署相关重点工作。戴厚良强调,要推动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的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

4月8日,中国石油在京召开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决定对内部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进行调整,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这是中国石油历史上,首次将新能源业务提升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除此之外,戴厚良还表示,中国石油将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明确三步走战略:2025年实现碳达峰的同时,新能源业务实现清洁替代良好布局;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的战略交替,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和公司绿色转型。

坚守和纳新战略并举

除了中国石油布局新能源外,与其并称为“三通油”的中石化、中海油也在新能源方面加以部署。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是真的不行吗?

2021年4月16日,在北京发布《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在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和“3060双碳”新目标下,我国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油稳气增”的特征将更加明显,预计“十四五”末,石油需求将逐步接近7.3亿~7.5亿吨峰值平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25年达4200亿~5000亿立方米;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国内原油产量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达2350亿~250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能力大规模提升。

对于传统石油公司进军新能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认为是个好事情。陈守海说道:“首先,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对全世界作出的承诺,石油央企是国家的主力部队,需要去进行战略部署。另外,从行业发展角度讲,传统能源战略转型是大势所趋,大型石油公司也必须这样做。”

“总的来讲,石油时代总会过去,它只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新能源进行完全替代是不太可能的,石油行业的生命周期还是有的。”陈守海表示,“主力部队还是要把石油的阵地坚守住,一方面要发展新能源、推动转型;另一方面仍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国际能源网记者认为,油气作为传统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动摇,但这并不妨碍石油公司加速拥抱新能源。中国石油成立新公司主要将布局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此我们猜测,中国石油很可能也把生物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作为投资的重点,因为其自身固有的优势在化学制氢、生物制气等方面更为擅长,而中石油在加油站的布局也可以将其转型为加油、加氢、充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中国石化在发展新能源投资方面已经快人一步,中国石油能否迎头赶上,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石油

4.2k
  •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今年计划建设充换电站1000座以上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天然气保供交出“温暖答卷” 日产气量连续128天保持1.5亿立方米以上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投资100亿成立新公司,中石油要进军哪些领域?

生物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投资大户!中国石油也开始在新兴战略产业跑马圈地!

编辑 | 国际能源网团队

4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发布公告,中国石油拟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油资本共同投资100亿设立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股权分配分别为29%、51%、20%,出资金额分别为29亿元、51亿元、20亿元。未来三年,三家股东将按照3:3:4的比例,三年内完成实际出资。

据了解,目前公司注册地址尚未最终确定,在海南或者上海中二选一。中国石油此次设立产业资本投资公司,主要是为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此次产业资本投资公司的设立,和此前中国石化成立新公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同样意味着中国石油将向新能源产业正式出击。

只靠油气难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是老牌石油公司,曾经在能源领域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一样的存在,但在疫情面前,业绩的下滑给中国石油“上了重要的一课”。化石能源的辉煌正在渐行渐远,想要保持企业生命力,需要“出圈”。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中国石油作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为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

2020年初,受困于疫情带来的能源需求锐减和产油国供应过剩等因素,国际油价降幅明显,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经营情况不甚乐观,中国石油也未能幸免。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滑22.3%;归母净亏损299.83亿元,同比下滑205.5%,创下最差半年报的新纪录。今年第一季度,虽然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38.82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利润146.75亿元,销售板块实现经营利润33.15亿。但中国石油深切感受到只靠油气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能源企业的转型需求,包括中国石化、壳牌、BP等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在内,大家都在试图向新赛道发起冲击。

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的战略交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后,油气公司也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当前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未来5-10年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窗口。

中国石油在发展新能源的态度上一直相对谨慎,2010年,中国石油审议通过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和生物能源业务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与主营业务相近的煤层气、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

正是这样审慎的态度,此后关于中国石油在新能源领域开拓的新闻很少,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是2016年初,中国石油与一汽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研发互联网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合作协议。不过,签约之后,该合作并没有更多下文。

这种情况,直到2020年才有了明显改善。在当年3月份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公司一直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也一直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和风能的规模,也将进行全面的布局。

2021年1月25日,中国石油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戴厚良在会议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特别提到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见到新气象,在做好顶层设计、绿色产业布局、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制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布局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绿色清洁替代。

2月17日,戴厚良接受央视新春特别节目《开局之年访央企》专访时,明确表示中国石油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把绿色低碳纳入了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希望中国石油到“十四五”末,化石能源和低碳、零碳能源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50年左右基本达到近零排放的目标。

3月29日,中国石油召开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新能源新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安排部署相关重点工作。戴厚良强调,要推动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的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

4月8日,中国石油在京召开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决定对内部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进行调整,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这是中国石油历史上,首次将新能源业务提升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除此之外,戴厚良还表示,中国石油将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明确三步走战略:2025年实现碳达峰的同时,新能源业务实现清洁替代良好布局;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的战略交替,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和公司绿色转型。

坚守和纳新战略并举

除了中国石油布局新能源外,与其并称为“三通油”的中石化、中海油也在新能源方面加以部署。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是真的不行吗?

2021年4月16日,在北京发布《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在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和“3060双碳”新目标下,我国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油稳气增”的特征将更加明显,预计“十四五”末,石油需求将逐步接近7.3亿~7.5亿吨峰值平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25年达4200亿~5000亿立方米;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国内原油产量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达2350亿~250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能力大规模提升。

对于传统石油公司进军新能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认为是个好事情。陈守海说道:“首先,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对全世界作出的承诺,石油央企是国家的主力部队,需要去进行战略部署。另外,从行业发展角度讲,传统能源战略转型是大势所趋,大型石油公司也必须这样做。”

“总的来讲,石油时代总会过去,它只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新能源进行完全替代是不太可能的,石油行业的生命周期还是有的。”陈守海表示,“主力部队还是要把石油的阵地坚守住,一方面要发展新能源、推动转型;另一方面仍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国际能源网记者认为,油气作为传统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动摇,但这并不妨碍石油公司加速拥抱新能源。中国石油成立新公司主要将布局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此我们猜测,中国石油很可能也把生物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作为投资的重点,因为其自身固有的优势在化学制氢、生物制气等方面更为擅长,而中石油在加油站的布局也可以将其转型为加油、加氢、充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中国石化在发展新能源投资方面已经快人一步,中国石油能否迎头赶上,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