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快递电动三轮国家强制标准出台 能否上路还要看地方标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快递电动三轮国家强制标准出台 能否上路还要看地方标准

国家曾经在2014年出台过相关技术标准,标准明确了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要求,但这项标准只是行业推荐,而非强制性执行标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过深圳“禁摩限电”整治行动的发酵,快递三轮的国家强制标准终于来了。

4月11日,国家邮政局组织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等单位完成国家强制性标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旨在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通行难题,目前正对外征求意见中。

该意见稿中,规定快递专用电动车的车宽尺寸限值为1000mm,高度尺寸限值为1400mm,车长尺寸限值在3000mm以内,标准规定最大装载量为180公斤。

对于车速方面,意见稿规定“快递三轮车最高车速不应大于15km/h”,起步4秒内的加速度不应大于5km/h。同时,意见稿还要求“快递三轮车控制器在技术特性上应有防改装设计”。

除此之外,意见稿还对快递专用三轮车的蓄电池、制动、爬坡能力和车辆外观标示等做了相应要求。

对于三轮车能否上牌上路的问题,意见稿建议各地相关部门应在管理规定的指导下,制定本省(区、市)实施细则,对快递三轮车实施严格的闭环管理,对生产、检测、人员培训、使用及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

2015年,我国快递业业务收入、业务量分别达到2760亿元、206亿件,同比增幅为35%、48%,日均服务用户达到1.1亿人次。意见稿表示,在这样跨越式的发展中,快递末端服务环节缺乏统一、规范的运输工具,快递车辆通行不畅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快递发展的瓶颈。

意见稿称,快递电动三轮车起步晚、发展快,技术性能不统一,安全性能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给生产运营和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但使用电动三轮车是快递运营的重要基础条件,符合我国国情和快递发展业情。

对于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国家曾经在2014年出台过相关技术标准,标准明确了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要求,在车辆的尺寸限值、装载质量、最高车速、制动距离、机械性能等多项指标上均有明确规定。不过,这项标准只是行业推荐,而非强制性执行标准。

快递三轮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法规的缺失,将其推向了整治的对立面。从3月21日开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集中整治行动在深圳开展。据深圳市交警局通报,行动开展10天内,共查扣电动车17975辆,查扣的快递业备案电动自行车共计29辆,均为涉及相应道路交通违法。此外,共查处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33辆,均涉及非法拼装、改装。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查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深圳交警的法定职责。

在法理上不占理的同时,这些电动三轮车造成了诸多交通隐患。据深圳交警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深圳市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共造成人员死亡11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6.45%;2016年一季度,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共造成人员死亡27人,占总死亡人24.77%。

但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是车辆,而是快递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运营模式亟待改变。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中国内地的综合快递服务能力排名为第28位,最主要的短板是交货及时性(排名第36位)、服务能力与质量(排名第35位)。

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如果全国陆续对快递电动车开始强有力的整治,快递企业当下‘最后一公里’的运转模式将无法进行,与此同时快递的投诉、快件的丢失等状况会加剧出现。因此,当下快递企业需要对该模式进行变革,这就包括对快递员的众筹化、社区O2O的建设、快递柜的使用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快递电动三轮国家强制标准出台 能否上路还要看地方标准

国家曾经在2014年出台过相关技术标准,标准明确了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要求,但这项标准只是行业推荐,而非强制性执行标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过深圳“禁摩限电”整治行动的发酵,快递三轮的国家强制标准终于来了。

4月11日,国家邮政局组织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等单位完成国家强制性标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旨在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通行难题,目前正对外征求意见中。

该意见稿中,规定快递专用电动车的车宽尺寸限值为1000mm,高度尺寸限值为1400mm,车长尺寸限值在3000mm以内,标准规定最大装载量为180公斤。

对于车速方面,意见稿规定“快递三轮车最高车速不应大于15km/h”,起步4秒内的加速度不应大于5km/h。同时,意见稿还要求“快递三轮车控制器在技术特性上应有防改装设计”。

除此之外,意见稿还对快递专用三轮车的蓄电池、制动、爬坡能力和车辆外观标示等做了相应要求。

对于三轮车能否上牌上路的问题,意见稿建议各地相关部门应在管理规定的指导下,制定本省(区、市)实施细则,对快递三轮车实施严格的闭环管理,对生产、检测、人员培训、使用及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

2015年,我国快递业业务收入、业务量分别达到2760亿元、206亿件,同比增幅为35%、48%,日均服务用户达到1.1亿人次。意见稿表示,在这样跨越式的发展中,快递末端服务环节缺乏统一、规范的运输工具,快递车辆通行不畅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快递发展的瓶颈。

意见稿称,快递电动三轮车起步晚、发展快,技术性能不统一,安全性能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给生产运营和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但使用电动三轮车是快递运营的重要基础条件,符合我国国情和快递发展业情。

对于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国家曾经在2014年出台过相关技术标准,标准明确了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要求,在车辆的尺寸限值、装载质量、最高车速、制动距离、机械性能等多项指标上均有明确规定。不过,这项标准只是行业推荐,而非强制性执行标准。

快递三轮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法规的缺失,将其推向了整治的对立面。从3月21日开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集中整治行动在深圳开展。据深圳市交警局通报,行动开展10天内,共查扣电动车17975辆,查扣的快递业备案电动自行车共计29辆,均为涉及相应道路交通违法。此外,共查处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33辆,均涉及非法拼装、改装。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查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深圳交警的法定职责。

在法理上不占理的同时,这些电动三轮车造成了诸多交通隐患。据深圳交警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深圳市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共造成人员死亡11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6.45%;2016年一季度,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共造成人员死亡27人,占总死亡人24.77%。

但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是车辆,而是快递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运营模式亟待改变。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中国内地的综合快递服务能力排名为第28位,最主要的短板是交货及时性(排名第36位)、服务能力与质量(排名第35位)。

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如果全国陆续对快递电动车开始强有力的整治,快递企业当下‘最后一公里’的运转模式将无法进行,与此同时快递的投诉、快件的丢失等状况会加剧出现。因此,当下快递企业需要对该模式进行变革,这就包括对快递员的众筹化、社区O2O的建设、快递柜的使用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