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阿里巴巴做生意的人,还在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阿里巴巴做生意的人,还在增长

从GMV的增量来看,阿里巴巴依然是线上做生意的主阵地。

文|湾区经济评论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

每年到阿里做生意的人还在持续增加。

阿里最新季度的财报出炉,以淘宝天猫为主体的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整体线上实物GMV同比增长33%,这是在阿里系平台进行的线上交易额的增长率。

这个数据不要说是放到阿里这样的年交易额超过8万亿的平台身上,它就是放在一家小商店身上,这个交易额的增速也可以说是非常快。

而此前的一个数据更能验证这个结论,阿里巴巴2021财年(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淘宝新增活跃商家数创下2017年以来5个财年的最高值。这正是中小商家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最直接体现。

也许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疫情之后,很多小店主彻底改变了生意模式:

把生意搬到线上,通过网络做营销,而淘宝天猫作为生意的主阵地。

阿里增长的背后,是疫情之后复苏的生意人。

1

为什么生意人依旧选择阿里?

从GMV的增量来看,阿里巴巴依然是线上做生意的主阵地。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新近一份报告,给出了全球B2C电商公司2020年成交额(GMV)排名,阿里巴巴2020年GMV达到11145亿美元,是第二名亚马逊5750亿美元的两倍之多。

根据这一报告,阿里巴巴这一年GMV增量为1910亿美元,超过了京东、拼多多、美团的增量总和1870亿美元。

5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1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21财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8.119万亿元,较上年度再增长了1.066万亿元。

这既是消费增量,也是中小企业获得的生意增量。

另一面是,淘宝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增长。

截至2021年3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月度活跃用户(MAU)达到9.2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到8.11亿,较去年同比增长8500万。

另外,用户的购买力依然在阿里系平台释放。这是吸引商家和品牌在淘系经营的重要因素。

一个显著的对比是,在每活跃买家消费金额一项上:

拼多多是2115元。

淘宝天猫是9200元。

淘宝天猫这只大象依旧能跳舞,其根本逻辑是“万能”模式:

源源不断的供给,品类足够全,商家足够多。同时消费者的活跃度又在吸引源源不绝的新品牌新商家。

90后广东女孩梁智颖的淘宝店主营畜牧用品,2021年前3个月,销售额同比翻了两三倍。

“我觉得淘宝上这个市场前景很不错,目前来看增速很好,而且是真的解决了偏远地区的购买需求”,梁智颖说

这是很典型的“万能的淘宝”具象化案例。

除了标准化需求之外,淘宝上还有大量用户多元化、长尾的需求,带动了诸如汉服、二次元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增长,数字化平台给中小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新品牌的入驻,也让消费者更愿意来到淘宝下单。

万能,换句话说,消费者认哪里,就要把生意做到哪里去。

2

阿里实现巨大生意增量,原因并不复杂:

一是消费端让消费者更好地买东西,二是供给端让商家更好地卖东西。

在留住消费者方面,一个重要的方式是:

直播电商。

淘宝商家直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淘宝官方曾公布,店铺直播创造了70%的成交额,场次数占比高达90%。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徐铭泽和丈夫李天宇在淘宝直播间让粉丝们见到了挖灵芝、采鹿茸的场景。夫妻俩原本在长春做婚庆,返乡创业后还与妇联合作培训了300多名村播。

去年天猫618期间,华为淘宝直播间成为首家破亿的品牌直播间,天下网商直播团队支持运营的两个品牌直播间也先后破亿。“老字号”也会玩,五芳斋尝试了工厂实景直播以及高管、匠人带货等特色化的直播形式,商家自播成交占比较高。

阿里认为,商家供给是护城河,购物体验也是护城河。

比如购物“场”的改造。

这几年也在开始增加淘宝的“逛街”属性,培育更多的内容场景,让用户在买买买的同时,感受到逛街购物的休闲娱乐氛围。

因此内容视频化的主要场景开始应运而生。

淘宝直播诞生于2016年,期间历经多种探索,在过去一年迎来大爆发。

2021财年,淘宝直播GMV达到5000亿元,诞生近1000个过亿直播间,9成新品牌开播。淘宝的消费场景继续升级,包括直播在内的各种新兴内容形态,帮助商家更有效地和消费者开展互动,实现粉丝增长,获得生意增量。

供给端扶持商家方面,阿里的则方法论则是:

降本增效。

2020年4月,阿里巴巴发布“春雷计划”,重点支持中小商家在平台的经营,减免一系列收费和佣金,推出“0账期”措施,提供资金、物流和技术上的服务。

在这一财年,新商家持续涌入淘宝,淘宝新增活跃商家数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高值。

2021财年Q4,淘宝实物GMV的同比增速超过了天猫,反映出中小企业已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并展现更蓬勃的生命力。

阿里巴巴此前表示,为商家“降本增效”将是新财年(即2022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淘宝天猫的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淘宝天猫加大平台投入力度,陆续出台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简化营销规则的措施,如生意参谋标准版免费、天猫新增入驻试运营期,淘宝在多地设立实体商家运营中心等。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生意人要复活,无非就是这两条路径,阿里的方法论让商家立竿见影。

3

谁在阿里赚到了大钱?

周白子是新增的特色商家的一员。2020年,她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微胖纯欲风”,这是典型的红人店铺,主要受众是微胖人群,短短几个月就在淘内积累了十几万粉丝。

2020年9月,五条人乐队开出淘宝店,店内只有5件产品,开店3天却卖出了40万元。

过去一年,淘宝上的“剁手党”们把汉服、JK和Lolita为代表的“破产三姐妹”买出了百亿级的规模,淘宝上已有近千家相关店铺,不少店主都是90后。

有自己特色的商家,或者说满足了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人群需求的商家,就是在阿里赚钱的商家,这同时是阿里GMV成长的秘密。

二十多年,淘系依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持续迭代的“特色”型的商业生态圈。

据淘宝行业运营负责人凯芙透露:2020年,淘宝的GMV增速、商家总量增速和腰部商家(100万-1000万营业额)增速都是过去5年最高的。

“淘宝GMV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是,供给在迭代。”凯芙给出的一组数据是,淘宝Top1000商家每年的迭代率是30%-40%,而越倾向于非标品、越贴近年轻潮流的行业,迭代速度便愈快。“必须要有新商家、新品牌不断进场,接住电商的自然增长。”

据阿里研究院新近发布的报告,2020年天猫新品牌的销售额达到2016年的17.9倍。去年天猫双11期间,360个新品牌成为细分行业的冠军,其中超过九成是国货品牌。

2006年左右,韩都衣舍、七格格、御泥坊等一批草根品牌从淘宝这片肥沃的“处女地”里长出来,他们被称为“淘品牌”;

第二波是2012年前后,天猫诞生,伴随着B2C电商的红利,大批线下传统品牌触网,同时也催生了三只松鼠这样的“猫品牌”。第三波,便是现在。

2019年,天猫提出新客、新品、新品牌三大战略,新品牌加速爆发。过去三年,在天猫上从无到有成长的新品牌,大概有10万个。

一个结论:

如果供给是个可无限叠加的套环,那么每增一层,都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供给到需求构成良性扩张的大商业循环,未来网络效应还会进一步扩张,对于阿里系的商家而言,市场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多。

同时也可以预计的是:

为了继续丰富供给端的生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淘宝天猫扶持新品牌的流量倾斜政策、以及为商家降低各种经营成本的举措,都给新的品牌、商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入驻机会。

如果你是生意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红利,那么现在,阿里系红利不容错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6k
  • 阿里巴巴对云音乐持股比例降至8.32%
  • 前员工被下属举报存在管理粗暴等问题,阿里拍卖回应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阿里巴巴做生意的人,还在增长

从GMV的增量来看,阿里巴巴依然是线上做生意的主阵地。

文|湾区经济评论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

每年到阿里做生意的人还在持续增加。

阿里最新季度的财报出炉,以淘宝天猫为主体的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整体线上实物GMV同比增长33%,这是在阿里系平台进行的线上交易额的增长率。

这个数据不要说是放到阿里这样的年交易额超过8万亿的平台身上,它就是放在一家小商店身上,这个交易额的增速也可以说是非常快。

而此前的一个数据更能验证这个结论,阿里巴巴2021财年(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淘宝新增活跃商家数创下2017年以来5个财年的最高值。这正是中小商家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最直接体现。

也许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疫情之后,很多小店主彻底改变了生意模式:

把生意搬到线上,通过网络做营销,而淘宝天猫作为生意的主阵地。

阿里增长的背后,是疫情之后复苏的生意人。

1

为什么生意人依旧选择阿里?

从GMV的增量来看,阿里巴巴依然是线上做生意的主阵地。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新近一份报告,给出了全球B2C电商公司2020年成交额(GMV)排名,阿里巴巴2020年GMV达到11145亿美元,是第二名亚马逊5750亿美元的两倍之多。

根据这一报告,阿里巴巴这一年GMV增量为1910亿美元,超过了京东、拼多多、美团的增量总和1870亿美元。

5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1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21财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8.119万亿元,较上年度再增长了1.066万亿元。

这既是消费增量,也是中小企业获得的生意增量。

另一面是,淘宝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增长。

截至2021年3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月度活跃用户(MAU)达到9.2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到8.11亿,较去年同比增长8500万。

另外,用户的购买力依然在阿里系平台释放。这是吸引商家和品牌在淘系经营的重要因素。

一个显著的对比是,在每活跃买家消费金额一项上:

拼多多是2115元。

淘宝天猫是9200元。

淘宝天猫这只大象依旧能跳舞,其根本逻辑是“万能”模式:

源源不断的供给,品类足够全,商家足够多。同时消费者的活跃度又在吸引源源不绝的新品牌新商家。

90后广东女孩梁智颖的淘宝店主营畜牧用品,2021年前3个月,销售额同比翻了两三倍。

“我觉得淘宝上这个市场前景很不错,目前来看增速很好,而且是真的解决了偏远地区的购买需求”,梁智颖说

这是很典型的“万能的淘宝”具象化案例。

除了标准化需求之外,淘宝上还有大量用户多元化、长尾的需求,带动了诸如汉服、二次元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增长,数字化平台给中小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新品牌的入驻,也让消费者更愿意来到淘宝下单。

万能,换句话说,消费者认哪里,就要把生意做到哪里去。

2

阿里实现巨大生意增量,原因并不复杂:

一是消费端让消费者更好地买东西,二是供给端让商家更好地卖东西。

在留住消费者方面,一个重要的方式是:

直播电商。

淘宝商家直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淘宝官方曾公布,店铺直播创造了70%的成交额,场次数占比高达90%。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徐铭泽和丈夫李天宇在淘宝直播间让粉丝们见到了挖灵芝、采鹿茸的场景。夫妻俩原本在长春做婚庆,返乡创业后还与妇联合作培训了300多名村播。

去年天猫618期间,华为淘宝直播间成为首家破亿的品牌直播间,天下网商直播团队支持运营的两个品牌直播间也先后破亿。“老字号”也会玩,五芳斋尝试了工厂实景直播以及高管、匠人带货等特色化的直播形式,商家自播成交占比较高。

阿里认为,商家供给是护城河,购物体验也是护城河。

比如购物“场”的改造。

这几年也在开始增加淘宝的“逛街”属性,培育更多的内容场景,让用户在买买买的同时,感受到逛街购物的休闲娱乐氛围。

因此内容视频化的主要场景开始应运而生。

淘宝直播诞生于2016年,期间历经多种探索,在过去一年迎来大爆发。

2021财年,淘宝直播GMV达到5000亿元,诞生近1000个过亿直播间,9成新品牌开播。淘宝的消费场景继续升级,包括直播在内的各种新兴内容形态,帮助商家更有效地和消费者开展互动,实现粉丝增长,获得生意增量。

供给端扶持商家方面,阿里的则方法论则是:

降本增效。

2020年4月,阿里巴巴发布“春雷计划”,重点支持中小商家在平台的经营,减免一系列收费和佣金,推出“0账期”措施,提供资金、物流和技术上的服务。

在这一财年,新商家持续涌入淘宝,淘宝新增活跃商家数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高值。

2021财年Q4,淘宝实物GMV的同比增速超过了天猫,反映出中小企业已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并展现更蓬勃的生命力。

阿里巴巴此前表示,为商家“降本增效”将是新财年(即2022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淘宝天猫的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淘宝天猫加大平台投入力度,陆续出台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简化营销规则的措施,如生意参谋标准版免费、天猫新增入驻试运营期,淘宝在多地设立实体商家运营中心等。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生意人要复活,无非就是这两条路径,阿里的方法论让商家立竿见影。

3

谁在阿里赚到了大钱?

周白子是新增的特色商家的一员。2020年,她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微胖纯欲风”,这是典型的红人店铺,主要受众是微胖人群,短短几个月就在淘内积累了十几万粉丝。

2020年9月,五条人乐队开出淘宝店,店内只有5件产品,开店3天却卖出了40万元。

过去一年,淘宝上的“剁手党”们把汉服、JK和Lolita为代表的“破产三姐妹”买出了百亿级的规模,淘宝上已有近千家相关店铺,不少店主都是90后。

有自己特色的商家,或者说满足了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人群需求的商家,就是在阿里赚钱的商家,这同时是阿里GMV成长的秘密。

二十多年,淘系依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持续迭代的“特色”型的商业生态圈。

据淘宝行业运营负责人凯芙透露:2020年,淘宝的GMV增速、商家总量增速和腰部商家(100万-1000万营业额)增速都是过去5年最高的。

“淘宝GMV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是,供给在迭代。”凯芙给出的一组数据是,淘宝Top1000商家每年的迭代率是30%-40%,而越倾向于非标品、越贴近年轻潮流的行业,迭代速度便愈快。“必须要有新商家、新品牌不断进场,接住电商的自然增长。”

据阿里研究院新近发布的报告,2020年天猫新品牌的销售额达到2016年的17.9倍。去年天猫双11期间,360个新品牌成为细分行业的冠军,其中超过九成是国货品牌。

2006年左右,韩都衣舍、七格格、御泥坊等一批草根品牌从淘宝这片肥沃的“处女地”里长出来,他们被称为“淘品牌”;

第二波是2012年前后,天猫诞生,伴随着B2C电商的红利,大批线下传统品牌触网,同时也催生了三只松鼠这样的“猫品牌”。第三波,便是现在。

2019年,天猫提出新客、新品、新品牌三大战略,新品牌加速爆发。过去三年,在天猫上从无到有成长的新品牌,大概有10万个。

一个结论:

如果供给是个可无限叠加的套环,那么每增一层,都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供给到需求构成良性扩张的大商业循环,未来网络效应还会进一步扩张,对于阿里系的商家而言,市场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多。

同时也可以预计的是:

为了继续丰富供给端的生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淘宝天猫扶持新品牌的流量倾斜政策、以及为商家降低各种经营成本的举措,都给新的品牌、商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入驻机会。

如果你是生意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红利,那么现在,阿里系红利不容错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