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2P观察首席记者 吴风显
核心提示
背靠上市公司--用友网络(股票代码:600588)的强大资源,友金所花了1年5个多月的时间累积成交了47亿元,在狂飙突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这一数字表现平平。不可否认,这个行业充满刺激和诱惑,但友金所遵从金融的本质,选择了一条低调稳健的发展道路。对于他们而言,如何充分地挖掘利用用友网络无比丰富的资源宝库,让自己滋润地活得更久才是更为重要课题。只有活得更久,才能参与未来更高层次的金融竞争。
李昌国:12年银行总分支行工作经验, 2014年7月创立友金所,担任公司董事、总裁。
-Q&A -
1、也想做金融超市
记者(以下简称“记”):相对而言,上市系背景的P2P平台比其他平台,是不是更合规一些?友金所在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李昌国(以下简称“李”):友金所非常希望网贷行业监管细则能够尽快正式出台。比如银行资金存管,好几家银行主动找我们谈了好多次,但最终大家都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所以一切都要等监管细则出台。
记: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了,有些平台已经主动按照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调整自己的业务,比如投哪网之前上了很多项目,想做金融超市,但征求意见稿规定信息中介不能代售基金、保险等等,所以他们主动砍掉了这些业务。
李:我不知道其他平台具体怎么做,但如果你想代售基金、保险等,这些是需要拿到代销牌照。
记:你们不是也在代销平安大华基金吗?
李:用友友金所不是代销,平安大华基金是在我们的平台上直销,直销与代销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记:你们和陆金所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很多高管团队都来自平安系等等,那么,你们是不是也想像他们那样做金融超市呢?
李:陆金所确实是友金所关注的对象。我们当然也想给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增加平安大华基金就是这个目的。但我们所增加的业务都必须符合行业监管。所以我们希望行业监管细则尽快出台,监管说能做金融超市,我们就做,监管说不能做,我们就会在监管要求的框架下寻找更多的资源来匹配市场需求。
2、理解金融的本质才能抵制诱惑
记:在监管细则出台前,这个行业有很多诱惑,你是怎样抵制诱惑呢?
李:去年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很多平台都在做股票配资,当时确实是一个诱惑,但我们还是坚决不做。因为金融应当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对虚拟,这不符合金融原则。同时,股权投资的风险是很大,那是专业人士玩的。你用股票配资把普通老百姓吸引进来,他们是弱势群体,结果让他们损失惨重。抵制诱惑的方式就是要从金融的本意出发,不要违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原则。
记:这就要求管理团队要懂金融,但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很多高管是跨界而来的,并不懂金融的本质,所以不少做法很大胆。
李:我们的团队有60%的人都是金融系统出身。
记:你对P2P行业是怎样的判断?
李:友金所更愿意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这个行业正处于洗牌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有实力的平台来说正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把握好时机都会有好的发展,我相信未来这个行业肯定能走向有序、健康的发展。
记:春节以来,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一种低迷的状态,那么,你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趋势是怎样判断的?
李:舆论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萧条状态,但未必正确。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出现的一些阴暗面,这里面很多根本就不是互联网金融。民间非法集资历史上本来就已经存在,现在通过互联网更快的爆发出来,被更多的人知道而已。我不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出现萧条的状况,互联网金融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供应链金融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记:过去更多的是综合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现在各种垂直细分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在增加,你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吗?
李:供应链金融会有一个发展空间,但并不是无限扩大,因为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个龙头企业配一个P2P平台,它只能做这个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很难延伸到整个行业,比如某些地产商设立金服公司,它更多的是为该地产商上下游服务,他们也很难延伸到其他地产商,因为每个龙头企业都想做自己的供应链金融。
其次,传统银行早就按照行业划分,在做各个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了,都是做每个行业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等等。
第三,供应链金融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因为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比如产能过剩的产业就要通过减少贷款进行控制,国家支持性行业就通过增加贷款来支持。如果产能过剩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不受管理,那国家就无法进行宏观调控了。比如近期国家为什么叫停首付贷呢?这除了高杠杆风险的原因之外,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它影响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另外,供应链金融也很容易产生自融,因此,监管的风险也比较大。所以综合起来看,供应链金融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记:用友软件占友金所多少股份?友金所现在做的是不是供应链金融呢?
李:用友占60%。但我们接下来也会进行融资,将会稀释股权。我们现在做的不是供应链金融。但将来也会涉及供应链金融,因为背靠用友,我们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供应链资源。
记:你们现在的资产来源是不都是来自用友的用户吗?
李:不完全是。合作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找项目。当然,很多是用友的用户。用友作为亚洲最大、中国最强的财务软件、ERP软件提供商,用友软件用27年积累了8000家大型企业客户、40万中型企业以及180万小型企业,以及拥有几万名员工及几千家代理商。
记:用友投资友金所是怎样的考虑?
李:用友战略主要做三个板块:软件+企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软件是用友的老本行。企业互联网是用友的战略,企业互联网化服务会参与到了企业管理和运营流程并产生大量数据,这些客户资源和数据资源都与企业金融密切相关,正是用友开展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基础。
4、充分挖掘用友的资源
记:你们的风控怎么做的呢?
李:友金所核心管理团队均来自于平安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核心团队,包括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和信贷管理系统各模块的核心团队管理人员,在银行发放了近800亿元、40万户个人信用贷款,积累了大量的业务和风险管理数据经验;同时,用友作为国内最大的企业财务和管理软件的供应商,积累了千万量级的企业数据,我们从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模式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的结论和模型。
记:成立一年多来,友金所真实的逾期坏账情况如何?
李:我们的坏账在同行里算最低的。将来,我们会依据即将出台的监管细则要求,进行合规的信息披露。
记:你们的获客渠道比较特别,是不是把用友的员工都发展成为友金所的用户?还有哪些渠道呢?
李:为了吸引投资资金,利用现有资源,我们最初面向用友两万名员工推广。随后,我们又发动友金所员工来推广首款理财产品,面向员工的自有人脉来寻找投资人,友金所员工推荐的投资人的投资资金甚至一度占比超过交易额的20%。
2015年1月份,友金所开始发动用友渠道代理商,邀请代理商在向企业客户销售用友软件业务的同时面向企业中的个人用户推广友金所的理财产品,代理商可以从中领取一定比例的佣金。目前已经和500家代理商达成合作,还将进一步推广。
2015年4月份,友金所开始深挖用友资源,即产品层面的结合,比如在用友集团HR软件中嵌入友金所的“工资+”模块,用友的企业客户拥有成千上万名员工,这些员工都是HR软件的用户, 每天可能会登录HR软件的客户端,查工资、看绩效、审批流程等,当员工查工资的时候,工资一到账,就可以通过“工资+”购买友金所的理财产品,比市面上的P2P平台操作更简单、更有效。友金所也与畅捷通、超客公司洽谈合作,也将在企业空间等互联网服务中嵌入“工资+”模块;未来还会在其他用友产品中嵌入“工资+”,深度挖掘用友的产业资源。
另外就是互联网获客,在互联网获客方面,我们不做成本很大的营销,只做精准投放。
记:你们会直接去企业做营销吗?
李:不会。
记:为什么不去?都已经“工资+”了,再宣传一下,加一把火不是更好吗?
李:没有必要。做金融最主要的是要做好资金和资产的平衡。如果没有足够的资产,大量获客没有价值,来了资金无处释放。
记:那是因为你们有用友的资源嘛。
李:我不认同这个说法,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现在很多平台背后都是一个金融集团,所以关键是有没有一支将这些资源发挥价值的团队。
5、未来将是共享金融和物联网金融
记:友金所2015年年报显示,你们的投资人中女性占61%。而奇特平台基本上都是以男性投资人为主,友金所怎么会出现记:你心目中的理想团队是怎样的呢?
李:我现在的团队就是按照我理想的样子搭建起来的,有60%的人出身于金融行业,其次更多的是出自互联网行业,这样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需要。
记:友金所2015年年报显示,你们的投资人中女性占61%。而奇特平台基本上都是以男性投资人为主,友金所怎么会出现不同?
李:实际上女性用户不止61%。因为用友是专业的财务软件供应商,接触到用友软件的,对用友了解的,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而从事财会工作的人群以女性偏多,而女性大多掌管家庭财务,并负责理财,所以我们平台以女性客户居多,而且做财会的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定位是家庭理财。我们希望为家庭理财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记:友金所的发展构想是怎样的?
李:友金所一直就立足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说普惠金融呢?过去我们银行按照二八原则进行经营,无论是贷款,还是理财,都为大中客户服务,而大量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户是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又由于银行理财门槛比较高,所以普通老百姓缺乏理财方式,而储蓄利息跑不过CPI,存款越来越贬值。所以普惠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基础与社会价值。同时,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给予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最强大的技术支持。
至少最近几年,我们还是要秉持这两点稳步发展。未来,所有的金融都互联网化了,到那时候就没有互联网金融的说法了,将来可能就是共享金融和物联网金融。
记:什么是共享金融和物联网金融?
李:共享金融类似于共享经济,比如滴滴打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产物,私家车也可以像出租车一样运营了。你有房子,有几天外出,可以拿出来出租给外地游客等等。未来的共享金融就是人人都是银行,人人都是金融家。借贷之间没有任何中介。因为中介会篡改信息。未来共享金融就不会出现篡改信息的情况。所谓物联网金融是基于物联网的发展而延伸出来的,物联网将会积累大量实时数据,金融机构可以很便捷地获取企业的经营数据,并基于此产生借贷关系。
记: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把今年定位安全运营年,你们的策略是什么?
李: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稳步发展,不会受外部干扰,不求太快。我们创立之初是怎样的战略,现在还是坚持当时的战略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至少近两年这两个方向不会改变。但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会根据技术更新的节奏,调整自己的战略,比如未来会发展共享金融和物联网金融等等。(完)
以上内容由P2P观察网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