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份西部产业竞争力报告:工业仍以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份西部产业竞争力报告:工业仍以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

未来,在西部各省实施‘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图片来源:网络

国内首份针对西部各省产业竞争力的报告于近日发布,界面记者了解到,该《中国西部产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下简称《报告》)由四川省产业发展促进会、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和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布研究中心共同推出,历时近一年时间。

该《报告》主持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教授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如果说前十年西部大开发是立足于国家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向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差距的话,那么2012年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则必须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模式。

骆玲表示,《报告》中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即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12个省级行政区,这部分区域总面积达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6亿,分别占全国的71.4%和26.9%。

根据报告显示,从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整体情况来看,除了贵州、云南和西藏之外,其他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格局。相应地,除贵州、云南和甘肃之外,其他省级行政区第二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均大于第三产业,地方生产总值增速较快的省份往往也是第二产业增速较高的省份,两者相关系数达到89.1%;而地方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与第三产业增速的相关系数约为78.3%。因此,目前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量对第二产业的依存度均较高。

“工业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要部分,工业发展的规模,也往往占据了该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比重。”骆玲说。

《报告》中,先就工业发展规模方面,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了对比分析。骆玲告诉界面新闻,这三个区域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特点,东部地区整体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的仅有四川省,其余省份则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西部各省(直辖市、区)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的比重情况分区域看,东部、西部地区的高科技产业比重的分布差异较大,而中部地区则较为平均。其中,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形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四个极核,重庆和四川则成为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中心,但目前这两个高技术中心对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总体来看,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尚未出现趋同的趋势。”骆玲说。

从工业发展速度方面来看,2008~2013年的五年期间,西部地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工业主营收入增长率处于14.16%~24.16%之间,大致处于三大区域的中间位置;相对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各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增长率分布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内,地区内部的工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趋同性。尽管目前工业规模仍然偏低,西部地区工业增长率却高于东部多数省份,呈现出的“追赶”特征。四川、重庆、陕西、内蒙古和广西等西部工业规模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其工业增长率也相应地保持在较高水平,逐渐形成成渝、关中、广西北部湾、呼包鄂等西部重点经济区域或增长极。

同时,骆玲也指出,由于西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工业内部,原材料工业占据了较大比重,能源、化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在全国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根据《报告》显示,广西氧化铝基地生产规模占全国的1/4;甘肃金昌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西部拥有独特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有利于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行业,其中,四川商品粮生产基地已成规模,新疆优质棉基地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9%和32.8%,内蒙古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连续五年居全国之首,广西、云南蔗糖总产量占全国的90%,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1/4。

根据《报告》显示,近年来,依托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中心城市在军工、科研院所与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西部地区一方面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西安、成都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贵阳大数据产业基地、银川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等重要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目前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的矿产资源深加工行业。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偏重型’和‘偏原料型’的特征”,骆玲指出。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西部地区2012年工业销售产值排序前10位行业,10个行业的销售产值占整个西部地区的65.23%,其中有7个是与原材料相关的行业。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工业内部仍以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呈现出低端化、高投入、高消耗等特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因此,尽管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等重要原因,资源密集型行业多数属于中低或低水平行业,产业竞争力不高。

骆玲指出,在没有先进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一方面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优势行业对原材料和资源能源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相对薄弱,在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多处于被动地位,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比较危弱。

针对西部目前工业竞争力的情况,《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重点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工等资源密集型高污染产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在重点污染行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和完善环保税费制度;加快淘汰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份西部产业竞争力报告:工业仍以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

未来,在西部各省实施‘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图片来源:网络

国内首份针对西部各省产业竞争力的报告于近日发布,界面记者了解到,该《中国西部产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下简称《报告》)由四川省产业发展促进会、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和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布研究中心共同推出,历时近一年时间。

该《报告》主持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教授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如果说前十年西部大开发是立足于国家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向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差距的话,那么2012年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则必须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模式。

骆玲表示,《报告》中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即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12个省级行政区,这部分区域总面积达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6亿,分别占全国的71.4%和26.9%。

根据报告显示,从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整体情况来看,除了贵州、云南和西藏之外,其他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格局。相应地,除贵州、云南和甘肃之外,其他省级行政区第二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均大于第三产业,地方生产总值增速较快的省份往往也是第二产业增速较高的省份,两者相关系数达到89.1%;而地方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与第三产业增速的相关系数约为78.3%。因此,目前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量对第二产业的依存度均较高。

“工业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要部分,工业发展的规模,也往往占据了该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比重。”骆玲说。

《报告》中,先就工业发展规模方面,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了对比分析。骆玲告诉界面新闻,这三个区域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特点,东部地区整体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的仅有四川省,其余省份则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西部各省(直辖市、区)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的比重情况分区域看,东部、西部地区的高科技产业比重的分布差异较大,而中部地区则较为平均。其中,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形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四个极核,重庆和四川则成为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中心,但目前这两个高技术中心对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总体来看,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尚未出现趋同的趋势。”骆玲说。

从工业发展速度方面来看,2008~2013年的五年期间,西部地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工业主营收入增长率处于14.16%~24.16%之间,大致处于三大区域的中间位置;相对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各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增长率分布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内,地区内部的工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趋同性。尽管目前工业规模仍然偏低,西部地区工业增长率却高于东部多数省份,呈现出的“追赶”特征。四川、重庆、陕西、内蒙古和广西等西部工业规模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其工业增长率也相应地保持在较高水平,逐渐形成成渝、关中、广西北部湾、呼包鄂等西部重点经济区域或增长极。

同时,骆玲也指出,由于西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工业内部,原材料工业占据了较大比重,能源、化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在全国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根据《报告》显示,广西氧化铝基地生产规模占全国的1/4;甘肃金昌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西部拥有独特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有利于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行业,其中,四川商品粮生产基地已成规模,新疆优质棉基地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9%和32.8%,内蒙古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连续五年居全国之首,广西、云南蔗糖总产量占全国的90%,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1/4。

根据《报告》显示,近年来,依托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中心城市在军工、科研院所与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西部地区一方面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西安、成都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贵阳大数据产业基地、银川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等重要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目前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的矿产资源深加工行业。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偏重型’和‘偏原料型’的特征”,骆玲指出。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西部地区2012年工业销售产值排序前10位行业,10个行业的销售产值占整个西部地区的65.23%,其中有7个是与原材料相关的行业。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工业内部仍以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呈现出低端化、高投入、高消耗等特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因此,尽管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等重要原因,资源密集型行业多数属于中低或低水平行业,产业竞争力不高。

骆玲指出,在没有先进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一方面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优势行业对原材料和资源能源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相对薄弱,在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多处于被动地位,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比较危弱。

针对西部目前工业竞争力的情况,《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重点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工等资源密集型高污染产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在重点污染行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和完善环保税费制度;加快淘汰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