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相比于GDP数据,人口流动更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活力。
5月21日,山东正式公布七普详细数据,青岛2020年人口增加至1007.17万,成为临沂之后山东第二个千万级人口大市,也是山东第一个、全国第11个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城市。
从增量来看,过去十年,青岛人口增加了135.66万,超过济南和临沂,排名全省第一。
放到全国来看,虽然跟过去十年增长700多万的深圳、300多万的杭州还是180万的宁波相比,青岛135万的增量不算高,但超过南京的表现,还是说明青岛在全国的吸引力。
人口,不单纯是一个数字,更关乎城市发展的未来,它透露出的城市格局变化,更值得关注。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岛成为山东第二个千万人口大市有两大意义,一是青岛依然是山东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二是青岛作为山东首个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对于山东扭转人口净流出的颓势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1
整体来看,山东全省常住人口为1015274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57930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4388人,增长5.99%。
从山东16地市人口增量上看,青岛、济南常住人口十年增加量均超百万,青岛增加135.7万,济南增加109万,两市合计增加244.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42.7%,临沂以97万位居人口增量第三城。
人口增幅较大的三座城市分别为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人口的流向基本符合山东做强三大经济圈的意图。
从经济圈来看,省会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706.4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06%;胶东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243.5万人,增长6.78%;鲁南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202.8万人,增长6.27%。
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常住人口为2637.6万人,增长10.84%。
其中,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增速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但省会经济圈5.06%的增速却没有跑赢全省5.99%的增速。
此前,青记曾多次分析,山东人口净流出,济南和青岛两个核心城市要负很大责任。
根据山东七普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跨省流入山东的人口达到412.9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91%,从跨省流入人口的户籍地看,外省流入山东人口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是黑龙江、河南、河北、吉林和江苏,分别占15.30%、15.24%、8.37%、8.33%和6.85%,合计占全部跨省流动的54.09%;跨省流出山东人口达到425.9万人,净流出13万人。
虽然相比于山东一亿人口的体量来看,净流出13万人占比很小,但依然不容小觑。
尤其是,山东净流出的人群和流入人群要具体分析,山东需要提高吸引高素质年轻人口的能力,这就要求包括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不仅仅自身要成为山东吸引人才的高地,更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周边城市一起合力将人才留在山东。
从这个角度来说,济南自身虽然实现了109万的增量,但对带动省会经济圈城市效果不明显,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2
具体到青岛全市的人口结构来看,和自身比,青岛的老龄化加剧。但在山东省内,青岛却依然是劳动力最丰富的城市。
在15到59岁年龄段中,青岛占比达到64.31%,排名全省第一,这意味着青岛劳动力人口充足。
在65岁以上人口,威海比例最高,占比达到19.26%,烟台18.12%排名第二,比较意外的是淄博占比16.50%排名第三。
现在来看,淄博经济结构本身就偏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却已经需要面临老龄化加剧的考验。
青岛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20%,仅比聊城济南枣庄临沂高。
在人口教育素质上,青岛两项数据都低于济南,这也是高校资源济南相比差距较大所致。
其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青岛为22551人,与济南25931人的差距较大;平均受教育年限上,青岛10.83年也低于济南的10.97年。
中国经济正从工业化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对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夸张地说,高素质人群的数量多少,将成为决定未来城市产业结构和消费能力的关键。
截至2020年底,青岛共有高校29所,其中本科层次高校16所,专科层次高校12所,开放大学1所,全日制在校生43.07万人。
而根据青岛市“十四五规划”,青岛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增独立法人高校5所、高校校区5所以上,普通高校(含校区)数量增至4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0万人。
青岛高校的引进不仅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此外,青岛已经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目标,2025年常住人口将达1100万。
这意味着未来5年,青岛还需要新增93万人,相比于过去10年新增135.7万的表现,这个目标无疑更加艰巨。
这里面还有一个背景,青岛其实一直没有全面放开户籍限制,从中不难看出,青岛不仅仅想实现人口数量的增量,更要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提升。
未来五年,如何吸引93万高素质的年轻人,青岛产业升级需要拿出真本事。
来源:青记
原标题:青岛人口首超千万对山东的重要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