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随着中国篮协官方宣布任命宫鲁鸣为新任主帅,困扰中国男篮多日的选帅风波终告一段落。在很多人看来,宫鲁鸣继续接手中国男篮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他最熟悉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与战术打法。在奥运即将到来的关键节点上,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选择。
对这个历尽波折的任命,宫鲁鸣本人比较平静。任命结果公布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行政命令,是组织作出了决定。至于其他事情,我只能相信组织会动用智慧去解决。既然说了是无法一步就解决的事,那就等着看如何更好地解决吧。”
平淡的语气中,透出了淡淡的无奈。有待解决的“其他事情”,也许是指宫鲁鸣提出的留任要求:此前,《北京晚报》资深记者、篮球专家孙保生在4月1日晚做客央视《篮球公园》节目时表示,宫鲁鸣在与篮协洽谈时曾明确提出了自己继续执教的三点条件,包括对重夺亚洲冠军的中国男篮进行表彰嘉奖;篮管中心、国家队、俱乐部三方合作,制定长远发展计划;规划需要并落实到书面,以确保未来有章可循。然而从现在各方的表态来看,这三点要求未必得到了妥善解决。
尽管如此,宫鲁鸣还是站了出来,在男篮选帅未果而奥运会即将来临的情况下,再次接过了帅位,正如他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一样。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宫鲁鸣始终带有一丝儒雅之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但当国家需要他时,他又立马能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1980年代,这个其貌不扬的山东汉子是中国男篮的后场核心以及灵魂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男篮在1986年世锦赛上历史性地夺得了第九名。功勋老帅钱澄海一直认为,宫鲁鸣就是中国最出色的控卫,几乎没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而他最近的一次临危受命,是在2014年。
2013年马尼拉亚锦赛中,希腊教头扬纳基斯带领的中国男篮仅仅获得第五名,自1998年以来首次无缘男篮世界杯。此外,球队还在亚洲杯上留下了多项耻辱记录:一队征战亚锦赛38年来的最差战绩、首次负于中华台北、单节仅得八分……“后姚明时代”中,男篮的表现持续走低,亚洲霸主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如果再不进行改变的话,难保男篮不会像之前的男足一样一直堕落,成为亚洲二流乃至三流球队。
然而,还有谁能够带领中国男篮走出泥淖?
自尤纳斯带领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杀入前八并功成身退后,篮协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继任者。郭士强资历尚浅、邓华德信马由缰、扬纳基斯沟通不畅,土帅洋帅都有,但老尤之后的三位教练都没能在男篮主帅这一位置上证明自己。在仁川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男篮必须赶紧找到一名新舵手,来稳住这艘大船。
最终,篮协请当时担任篮管中心训练科研部部长的宫鲁鸣再次出山,执掌男篮。
在宫鲁鸣被任命的消息传出后,业界人士认为,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有着多年篮球报道经验的徐济成当时就表示,球员时期就已经是关键先生的宫鲁鸣是天生的主帅;他的气质,加上他对男篮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他是这一位置的最好人选。
而《篮球先锋报》总编辑苏群也在自己的专栏中写道:“已经整整10年没有在一线当教练,这是篮管中心请宫鲁鸣的最大风险,但他自己未必认为这是风险,10年来看似远离一线,但他和一线从来是‘远’而未‘离’。”长期在篮协进行基础研究的宫鲁鸣,在10年间,对男篮的队员们了解颇深,与其找个外人,不如让知根知底的老帅再掌帅印。
篮协的想法固然美好,但在宫鲁鸣的身边人看来,他重新出山的决定并不明智。
姚明的退役抽走了中国男篮的主心骨。2009年亚锦赛决赛负于伊朗后孙悦等球员的“偷笑门”已体现了老队员之间的散漫心态;2013年的惨败,更是将男篮仅存的一丝气魄一扫而空。2014年初的男篮,虽仍有亚洲一流的名号,但内里已几乎是一具空壳。苏群认为,短时间内完成新老交替并打出成绩,对于多年未执教的宫鲁鸣来说,难度甚大。一着不慎,老帅多年的英名可能会成为男篮沉沦的陪葬品。
但宫鲁鸣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个人名声,2014年2月8日,篮协正式任命他为新任中国男篮主帅。在上任之初,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如果说有什么英名,该糟蹋的也已经糟蹋完了,现在对我们来讲,这个就是一份工作,是你热爱的或者你从事一生的工作,那么需要你现在出来。其实你也有责任,成功固然好,如果不成功,我为这个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后续的人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让这个事业能够一步一步地往前,或者正常地往前走,这就行了。”
“一个外圆内方的人”
走马上任后的宫鲁鸣,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男篮的更新换代。
很多人眼里,宫鲁鸣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与很多教练喜欢在场边手舞足蹈,大喊大叫不同,宫鲁鸣在指挥比赛时,就是静静地在场边坐着,时不时和身边的教练员沟通两句。无论是输是赢,他的脸上也不会出现大的悲喜。
篮球评论员杨毅曾经这么形容他眼中的宫鲁鸣:在如今中国的教练业界里,他始终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他和任何地方都没有利益与瓜葛,不动声色,不争荣宠,做事只为喜爱和责任。掌舵人的沉稳性格,是确保男篮的改革不被外界干扰的一大前提。
接任扬纳基斯前,宫鲁鸣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球队建设要按他自己的想法来,“我要以我的思路来组建这个队伍,要我和教练组说了算。”顺着自己的思路,宫鲁鸣提拔了大批新人到亚运会男篮名单之中,然而结果并不如意。仁川亚运会上,男篮仅获得第五名。这是中国男篮在亚运会历史上的最差战绩。宫鲁鸣站在场边,脸上一如既往的平静,但内心波澜起伏。
赛事结束后,球迷们炸了锅。他们对宫鲁鸣的选材标准、临场指挥甚至训练方式提出了铺天盖地的质疑。一时间,“宫鲁鸣下课”、“主帅无能累死三军”等类似的言论不绝于耳。有人当时甚至在网上“哀叹”:中国男篮应该做好自己跌为亚洲二流的心理准备了。
宫鲁鸣知道自己身上的压力,但他更清楚,男篮推动改革的进程不能被这些挫折打断。之后,他在接受采访常常会将亚运失利的责任主动揽在自己身上:“对于失利的结果,我要承担主要责任。我离开这个行业10年了,回来后有些生疏……在我的印象中,日本队并不难打,但我这种心理,可能‘传染’了队员。”他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新男篮这个年轻的集体,让球员们能像他一样稳定下来。
回过头来,宫鲁鸣默默自下而上地继续着他对男篮的改造。他与体能训练师王卫星奔波在CBA各球场,深入研究每一名球员的状况;会与希腊助教洛安尼斯一道,为男篮打造全新的战术体系;会和李楠等功勋一起,重新提振年轻小将们的士气。折戟仁川后的一年里,尽管外界看来,宫鲁鸣的帅位风雨飘摇,他依然一步步缓慢而又坚定地推进自己对球队的改革。
对于推进改革来说,隐忍的性格并不足够。“一个外圆内方的儒帅”,网易的一篇报道曾经如此描写宫鲁鸣。沉稳的外在之下,宫鲁鸣的内心仍然保留着球员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份魄力。这份魄力是他在队内能够始终把握主导的原因。
对老将,他的态度是不迷信,“我们也希望他们(老将们)能回来,但我们不会请他们回来。首先他们要愿意回来,要展现出他们的态度,一个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态度。没人求着他们打国家队。”
对小将,宫鲁鸣同样毫不留情。韩德君、贺天举等几名球员在国家队集训时表现不佳,宫鲁鸣像当初对待孙军一样将他们请出训练场;对个性鲜明的郭艾伦,宫鲁鸣也是多次敲打,他直言不讳:“郭艾伦非常自我,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他有很多直面的斗争。”
2015年四月,在云南集训时,宫鲁鸣用这样的一番话告诫他的队员们:“人在做,天在看,到时候你们最后坚持不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别怪我没提醒你们。活于逆流而上,死于顺流而下。” 在宫鲁鸣说一不二的带队方针下下,男篮过去的钢铁意志被慢慢唤醒。
成功能否延续?
在亚运会带来的阵痛消除后,宫鲁鸣带领下的新一代男篮开始成形。他们只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2015年长沙亚锦赛就是最好的机会。
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男篮以凤凰涅磐般的表现九战九胜。决赛击败菲律宾后,男篮夺回了久违的冠军,同时也锁定了里约奥运会的一张入场券。
夺冠后,宫鲁鸣依然平静,正如他一年前在亚运会上铩羽而归一样。与当时不同的是,他的内心情绪从茫然无奈变成了如释重负。
赛后,人们将无数赞誉送给了宫鲁鸣,然而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敢保证说我的工作就是绝对好,绝对正确,但最起码我现在干的,是我认为一支国家队或者一个职业球员应该干的正事儿,至于结果和其他的,都留给后人去评价吧。”宫鲁鸣的这番话依然平稳,仿佛带领男篮重回亚洲之巅的是另一个人,而不是他宫鲁鸣。
赢得了亚锦赛后,下一个目标就是2016年夏天举行的里约奥运会。然而宫鲁鸣作为头号功臣,却不知道自己还能否留下来,带领这帮子弟兵们继续征战巴西。在被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不断说,一切都要看上头的指示。然而在最后的回应中,宫鲁鸣难得地透露出了一丝渴望:“无论如何,我希望能带着中国男篮到里约打比赛。”
尽管如此,宫鲁鸣在退休前的这一愿望似乎一度离他远去。随着选帅传闻的传出,似乎他又将要收起行囊,回到篮管中心继续当自己的研究员。然而3月31日下午,篮协与他的一次会面,却让事情又出现了转机。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在会面后表示:“我认为宫指导还是最好的人选,不论从精力上、资历上、能力上,还是和队员融合上。”
只是,一向服从命令的宫鲁鸣这次不干了。他提出了三点条件,每一点都着眼于男篮队伍的未来发展。之前盛传的待遇问题被他放在了一边:“服从大局,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只能说这么多了,”任命消息出来后,苏群在自己的微博上如此说道。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宫鲁鸣的要求未必全部得到了满足,但起码他和篮协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在奥运会上,我们还能看到这位始终平静如水的儒帅,以及他亲手组建的新一代男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