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我是歌手》第四季迎来收官之战。今天重新脑补,虽说有惊喜长镜头开场、抽签游戏、人机大战、黄致列气息不输平日、徐佳莹配上林俊杰再现创作金曲这些创新和亮点,但整体感觉却是一个大写的“糊”。
李玟凭借2场平稳的发挥,毫无意外的夺冠了。但不觉还是想扒下几大疑点:
毕竟李玟的辉煌只是停留在90年代,后续歌曲产出能力不足,又淡出大众视野很多年。多年后杀回内地,凭借着国际范,决赛请来美国大牌歌手Neyo共同致敬迈克尔杰克逊,然后再打张情怀牌《月光爱人》就是歌王了吗?
李玟实力真的比李克勤、张信哲强?难道仅仅因为李克勤玩起了嘴皮杂耍、张信哲夜场迪厅唱跳的嗨,给了她夺冠堂而皇之的理由?
而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是否帮着她铺垫?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之后这货跳出来了。表明上看这是人工智能的高明之处,七进六环节小Ai准确预测出容祖儿被淘汰,六进三PK环节小Ai准确预测出张信哲、黄致列、李玟位居歌王之列。
在最终的歌王之战中,电视屏幕上就弹出画面,分别测算出三人的胜率,而李玟以42%胜出。场内大众评审看不到,难道场外观众看不出来这可能就是大大的噱头,通过“内定程序”为李玟夺冠做铺垫、圆个说法吗?
上面已经说了第四季歌王之战就是大写的“糊”,除了许多网友猜测的黑幕,部分歌手的表演真是没谁了。克勤嘴皮杂耍、张信哲夜店狂嗨、容祖儿的热舞,老狼请来摇滚的半壁江山歌曲自己起个头然后收个尾就结束了,汪峰竟然还跑调,忘穿皮裤了吧?
好了,决赛现场不去喷了。作为主页菌深爱的一档栏目,从第一季追到第四季,也非常喜爱它成熟的制作、编排、舞美音乐等,只是《我是歌手》第四季太让人伤心……(下面我们从宣传物料、收视率、话题营销、内容营销、节目创新能力等方面慢慢扒)
我是歌手4歌王之战-宣传片
把时间种进声音
希望话筒开出美妙的花
用情绪充满音箱
期待共鸣感动你的耳朵
音乐无畏
就让舞台成为要塞
我愿为你战一场
用歌唱的方式做你的王
本季我歌的主题是“音乐无畏”,难道因为第四季开播时已经有宣传片且有歌手个人篇,歌王之战就可以短短几句、草草了之喽。总之,这一碗鸡汤实在难以下咽,更喝不出什么独特的味道。
还是第3季总决赛短片这碗鸡汤比较好喝:
是谁
同意把这个世界让给噪音
是谁
困顿着万物静默如迷
除了大张旗鼓的喧嚣
或悄无声息的沉寂
我们和声音有多少种关系
节奏
音符
旋律
才是声音的初衷
而也许只有乐音
才能让人类重拾倾听
借我们一些生灵还原声音的诗意
借我们一点时间勿忘初心
借我们一首歌承担生命的温柔和张力。
歌唱是对人生释然的体谅
歌唱让爱和梦境练习飞翔
歌唱穿梭于日常和真相
歌唱为音乐镀上天真的光泽
歌唱让人成为人
我们歌唱 逆流而上
生命不息 音乐不朽
我是歌手
芒果台才女吴梦知的文案,天娱视觉总监彭宥纶的视觉,花花华晨宇的旁白,铁三角合作的宣传片,才是百看不厌啊~一句话总结:逼格起码有三层楼那么高。
我是歌手4歌王之战-海报抄袭门
自第一季以来一直比较关注我是歌手的宣传物料,设计、文案都是上乘之作。前两天翻看微博时就发现这一组终极海报是在模(抄)仿(袭)阿迪达斯的一组奥运平面广告。
(我是歌手4歌王之战终极海报)
许多网友都已经看出,而《我是歌手》宣传负责人却回应“那不是我们自己做的,可能是网友做的吧。”
网友做的?但这是官微发出来的,同时并未@创作者,抄袭质疑没有人帮节目组担着吧!
(阿迪达斯2008年奥运广告)
这组平面广告是2008年上海TBWA为阿迪达斯做的,获得了2008年戛纳广告节户外广告金狮奖座。
两组海报一对比,我是歌手的海报在表现手法上直接copy。不知这种“投机取巧”被原创者看到该作何感想?
当然,终极海报还没完,看下第二组是否存在嫌疑?
高逼格、国际范,文案也是鸡汤一碗接一碗,我是歌手官方微博就这样发出来了。不知你们有没有看出什么。什么?没毛病?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海报总看过吧?宣传语“we all dream in gold”。
就不解释了,明眼的设计师看过呵呵下就行啦!
刚发出时我歌官微并未注明创作来源,貌似直到歌王之战结束后周六下午才注明。面对网友及媒体的舆论看来我歌节目组学聪明了。“这是网友设计的,与我们无关啊!”
这位设计师到底是谁?直接看微博认证。
节目组不带审稿的啦?这和今年奥斯卡海报太雷同了!
最后,送上我是歌手第4季-终场文案
归零
此刻起我们要走出你了
关掉灯光关掉琴键关掉歌唱
此刻起过去的85天将被丢失
或曾迷航曾遗憾
或曾开怀曾发光
都将和今夜的万水千山一起封藏
照例地拥抱道别吧
拳拳离愁衔枚疾走
在剧烈的爱恨中感恩这一场斩钉截铁的偶遇
我们已经决斗过了
最艰难的时光最凶猛的欢喜
也许所有的不完美才是对的
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不是错
而是错过
谢谢音乐和歌手
给了我们一整个春天的重量
归零了
然后重新倒数
我是歌手一季季追下来了,只是这季太过失望。也许期待越高吐槽就会越多,而这一季的收视率惨跌也是不争的事实。情怀消费过度、话题及内容营销不够、创新很少、同类节目竞争……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FocusMad(ID:F9976598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