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百强城市中的济青“双子星”,如何带领山东闪耀 ?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百强城市中的济青“双子星”,如何带领山东闪耀 ?

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城市之争,不进则退。

当下,城市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环境、文化、教育、医疗等等,每一项都事关重大。

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此次榜单中,北京和上海仍然排在前两位,第三位由原先的广州变成了深圳。在省际格局中,山东有13个城市进入中国城市百强,其中济南、青岛居前20名,分列第15位、18位。

从排名来看,济青排名并不算靠前。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综合竞争,作为山东的“双子星”,济青又该如何实现双核共振?

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

近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的“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揭晓。

各城市之间激烈的角逐之外,究竟何为“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据悉,华顿经济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七年组织编制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以GDP总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年度入围城市,按照其硬经济指标(权重0.618)和软经济指标(权重0.382)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取前100位作为年度上榜百强城市。

其中,涉及到的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而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各单项指标分值由其总量分值(权重0.5)和人均量分值(权重0.5)综合而成。

由此来看,此次榜单中百强城市之间的比拼,已不再是简单地GDP总量角逐,而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根据榜单,北京和上海仍然排在前两位,去年排在第三位的广州被身后的深圳超越,广州此次成为榜单第四位。杭州依旧排名第五位。第六至第十位分别是南京、苏州、成都、武汉、无锡,其中江苏共有三个城市进入榜单前十名。从南北格局看,前十城市中,南方占据9座,北方只有北京一市。

除了前十强城市层次分明,竞争激烈,后面第二梯队十座城市同样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分别是重庆、长沙、天津、郑州、济南、宁波、西安、青岛、合肥、福州。

在省际格局中,山东与江苏分别入选13个城市并列第一位,广东、浙江、福建分别有8个城市入选并列第三位。

其中,山东进入中国城市百强的13个城市中,济南排名第15位、青岛排名第18位、烟台第32位、潍坊第49位、东营第54位、淄博第56位、威海第57位、济宁第65位、临沂第71位、滨州第78位、泰安第80位、德州第91位、菏泽第96位,滨州是第一次进入百强榜单。

从本次榜单前20名城市来看,山东有济南和青岛两席。在新一轮综合竞争赛道上这两所城市具体表现又如何?

济青与头部城市差距在哪?

从综合得分看,北京94.72分和上海90.31分,在榜单上稳居前两位。分开来看,北京和上海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但北京作为首都,资源优势明显,软经济实力强劲,尤其是在环境、科教和卫生方面均显著高于上海。

深圳得分为82.14和广州80.36分,虽同属于一线城市,但与北京和上海仍存在十几分左右的差距。深圳经济实力高于广州,但在软经济实力方面与广州差距较大,尤其是在科教与医疗卫生方面差距明显,深圳软经济水平排名第18位。

细看此次排名15位的济南,整体得分是63.38分。与同为强省会战略下的南京相比,南京在此次榜单中排名第六位,总分76.91分。从硬经济指标来看,南京分值为75.95分,排名第7位,济南分值为57.88分,排名第20位。除了硬经济实力,两所城市软经济实也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环境、文化方面。

同样作为省内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城市,青岛和苏州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软硬经济指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在中国百强城市榜单中,苏州综合排名紧追南京身后为第7位,而青岛排名第18位。在硬经济指标中,苏州更是脱颖而出,排名第4位,排名第13位。除此之外,文化成为拉开苏州与青岛之间软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俨然成为了影响青岛软经济排名的重要指标。从前二十名城市文化分值来看,青岛的文化分值仅44.61分,排名倒数第一位,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需进一步提升青岛的文化软实力。

放到城市群的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共有44个城市上榜,占据百强榜。从上游的成渝城市群,到中游的武汉城市群,再到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全流域蓬勃发展,带动东中西协调发展。这是给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启示。

诚然,对于山东来说,要想在新一轮城市赛道上脱颖而出,需要济青在各自补足自己的短板,加强协同联动,从竞争转变为竞合,发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

济青相拥还是济青相争?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慢也是退。

山东虽与广东、江苏、浙江同为沿海省份、双核发展,但是济南和青岛与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发展差距较大。

此外,通过百强城市榜单排名也不难看出,拥有“双子星”城市的省份对于省内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于济南、青岛而言,有着明确定位的“两城”,也有着各自的任务。

首先,济南要发挥强省会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且地处山东核心位置,能随之更主动参与当前的国家布局,有望拉动省内发展,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省会力量”。

例如,同为省会的杭州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更多借助所在区域的龙头企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吸引人才。而这一做法,同样可被济南所借鉴。

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面向黄河流域增强自身的金融辐射力,同时着力培育本土龙头金融企业,增强在全国范围内的吸引力。

其次,针对此次城市榜单中,青岛文化“短板”的暴露。需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素养、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

接下来,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青岛显然要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可以充分发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拥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价值,借势RCEP签署等一系列开放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济南实现互通发展。

再次回到城市视角,显然,济青真诚相拥远好于奋力相争。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新榜单!济青入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百强城市中的济青“双子星”,如何带领山东闪耀 ?

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城市之争,不进则退。

当下,城市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环境、文化、教育、医疗等等,每一项都事关重大。

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此次榜单中,北京和上海仍然排在前两位,第三位由原先的广州变成了深圳。在省际格局中,山东有13个城市进入中国城市百强,其中济南、青岛居前20名,分列第15位、18位。

从排名来看,济青排名并不算靠前。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综合竞争,作为山东的“双子星”,济青又该如何实现双核共振?

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

近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的“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揭晓。

各城市之间激烈的角逐之外,究竟何为“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据悉,华顿经济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七年组织编制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以GDP总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年度入围城市,按照其硬经济指标(权重0.618)和软经济指标(权重0.382)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取前100位作为年度上榜百强城市。

其中,涉及到的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而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各单项指标分值由其总量分值(权重0.5)和人均量分值(权重0.5)综合而成。

由此来看,此次榜单中百强城市之间的比拼,已不再是简单地GDP总量角逐,而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根据榜单,北京和上海仍然排在前两位,去年排在第三位的广州被身后的深圳超越,广州此次成为榜单第四位。杭州依旧排名第五位。第六至第十位分别是南京、苏州、成都、武汉、无锡,其中江苏共有三个城市进入榜单前十名。从南北格局看,前十城市中,南方占据9座,北方只有北京一市。

除了前十强城市层次分明,竞争激烈,后面第二梯队十座城市同样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分别是重庆、长沙、天津、郑州、济南、宁波、西安、青岛、合肥、福州。

在省际格局中,山东与江苏分别入选13个城市并列第一位,广东、浙江、福建分别有8个城市入选并列第三位。

其中,山东进入中国城市百强的13个城市中,济南排名第15位、青岛排名第18位、烟台第32位、潍坊第49位、东营第54位、淄博第56位、威海第57位、济宁第65位、临沂第71位、滨州第78位、泰安第80位、德州第91位、菏泽第96位,滨州是第一次进入百强榜单。

从本次榜单前20名城市来看,山东有济南和青岛两席。在新一轮综合竞争赛道上这两所城市具体表现又如何?

济青与头部城市差距在哪?

从综合得分看,北京94.72分和上海90.31分,在榜单上稳居前两位。分开来看,北京和上海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但北京作为首都,资源优势明显,软经济实力强劲,尤其是在环境、科教和卫生方面均显著高于上海。

深圳得分为82.14和广州80.36分,虽同属于一线城市,但与北京和上海仍存在十几分左右的差距。深圳经济实力高于广州,但在软经济实力方面与广州差距较大,尤其是在科教与医疗卫生方面差距明显,深圳软经济水平排名第18位。

细看此次排名15位的济南,整体得分是63.38分。与同为强省会战略下的南京相比,南京在此次榜单中排名第六位,总分76.91分。从硬经济指标来看,南京分值为75.95分,排名第7位,济南分值为57.88分,排名第20位。除了硬经济实力,两所城市软经济实也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环境、文化方面。

同样作为省内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城市,青岛和苏州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软硬经济指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在中国百强城市榜单中,苏州综合排名紧追南京身后为第7位,而青岛排名第18位。在硬经济指标中,苏州更是脱颖而出,排名第4位,排名第13位。除此之外,文化成为拉开苏州与青岛之间软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俨然成为了影响青岛软经济排名的重要指标。从前二十名城市文化分值来看,青岛的文化分值仅44.61分,排名倒数第一位,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需进一步提升青岛的文化软实力。

放到城市群的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共有44个城市上榜,占据百强榜。从上游的成渝城市群,到中游的武汉城市群,再到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全流域蓬勃发展,带动东中西协调发展。这是给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启示。

诚然,对于山东来说,要想在新一轮城市赛道上脱颖而出,需要济青在各自补足自己的短板,加强协同联动,从竞争转变为竞合,发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

济青相拥还是济青相争?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慢也是退。

山东虽与广东、江苏、浙江同为沿海省份、双核发展,但是济南和青岛与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发展差距较大。

此外,通过百强城市榜单排名也不难看出,拥有“双子星”城市的省份对于省内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于济南、青岛而言,有着明确定位的“两城”,也有着各自的任务。

首先,济南要发挥强省会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且地处山东核心位置,能随之更主动参与当前的国家布局,有望拉动省内发展,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省会力量”。

例如,同为省会的杭州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更多借助所在区域的龙头企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吸引人才。而这一做法,同样可被济南所借鉴。

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面向黄河流域增强自身的金融辐射力,同时着力培育本土龙头金融企业,增强在全国范围内的吸引力。

其次,针对此次城市榜单中,青岛文化“短板”的暴露。需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素养、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

接下来,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青岛显然要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可以充分发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拥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价值,借势RCEP签署等一系列开放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济南实现互通发展。

再次回到城市视角,显然,济青真诚相拥远好于奋力相争。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新榜单!济青入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