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孕产妇们也许能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了。
4月18日上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宣布与“天使医生”围产期健康管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通“围产期健康管理系统”。系统成立后,将能够为到该院就诊的孕产妇提供妊娠疾病防治、孕产妇身体状况监测等方面的专业医疗咨询和服务。
这是天使医生平台在国内大城市的又一次扩张,此前,这款产品已经应用于包括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400多家公立医院。产品的研发方是深圳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妇幼保健再一次成为了社会热点。移动医疗也在这一基础上飞速发展。目前,移动医疗的用户规模达到了0.9亿。而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会跃升至300亿元人民币。在2014年,就有超过2000款移动医疗应用进入市场。
在这野蛮生长的基础上,不少聚焦于垂直细分领域的移动医疗产品也随之出现,这些产品涵盖自诊问诊、具体分科、医药电商、医联平台等方面。其中较为著名的移动应用有就医160、美柚和糖护士等。
天使医生同样专注于垂直领域。作为一款专注于妇产科领域的健康管理平台,天使医生于2015年四月正式上线。上线一个月后,2015年5月,天使医生迅速得到了深圳前海大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8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大营资本总经理张磊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母婴市场的巨大潜力是他们选择投资天使医生这款产品的重要原因。
中科院研究显示,在国内市场,大部分医疗移动应用采用的是搭建O2O平台的模式,即应用本身作为联系平台,患者与医生在这些平台上交流,或者发展到线下求诊。在这个模式之中,专业的医生团队是最重要的资源。
天使医生自成立以来就在这一点上布局。京柏医疗董事长梁满初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和超过400家医院达成了合作关系,将我们的产品应用于这些医院之中。我们目前的投入还属于公益性阶段,尚未就应用的使用向医院或者孕产妇收取费用。”这400多家医院为天使医生带来了大量专家团队,目前,天使医生平台已经聚集了超过2000名妇产科医生。
这是天使医生能从市场中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热门的妇产应用大多集中于孕期信息的提供上,较少有应用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天使医生是少数能切入这一领域的应用之一。通过与各大医院进行合作,天使医生已经初步完成了妇产科领域线上医疗过程的整合。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热潮下,天使医生也开始向这一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服务。最明显的例子是今年4月5日,天使医生宣布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中国妇幼大数据中心。通过实时数据的收集,专业医生能够对孕妇的血压、血糖、体重等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医疗指导意见,保障围产期孕妇安全。
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姚吉龙看来,与互联网健康平台的合作能够大大减轻医生和患者双方的负担。他说:“在手机上,孕产妇能够通过健康平台实时地获取自己的个人状况,不需要频繁地跑到医院求诊;而医生整体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然而他同时也表示,使用健康平台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产检,有需要时,孕产妇还是应该到医院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尽管有着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天使医生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梁满初表示,在目前不向医院和患者免费提供应用的情况下,天使医生主要还是在依靠获得的社会投资来运营。他说,目前,用户在使用应用监测数据时,可以选择使用天使医生的相关智能检测设备,而这些设备并不是免费提供给孕产妇的,公司目前的一部分收入即来源于此。然而据梁满初介绍,一套检测设备的价格仅为1000多元,在广泛聚集医生资源的情况下,能否找到新的变现方式来维持平台的持续运营也许是母公司京柏医疗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在对移动医疗这一大市场虎视眈眈。BAT已经开始频频在这一领域开始布局,丁香园、好大夫在线、挂号网等医疗网站已经纳入了这些巨头的移动医疗版图之中。面对它们的夹击,天使医生又能否脱颖而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