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食品行业频现商标侵权,四川知名鸡蛋干品牌“沈师傅”连遇山寨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食品行业频现商标侵权,四川知名鸡蛋干品牌“沈师傅”连遇山寨版

蹭热度和攀附“顶流”,成为山寨品牌们眼红分羹的一条捷径。

文 | 李枷枷

随着经济发展,食品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众多食品类品牌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渠道的铺陈,都是以产品吸引消费者,但也是在此过程中,在利益的驱动下,迸发出了很多不管不顾的山寨品牌鱼目混珠,山寨的“康帅傅”、山寨的“娃恰恰”、山寨的“粤利粤”……诸如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蹭热度和攀附“顶流”,已然成为山寨品牌们眼红分羹的一条捷径。

近日,四川一家年销售额超3亿的知名食品品牌“沈师傅”被山寨品牌缠绕产品屡屡被恶意仿冒,陷入品牌和渠道双重受损危机。近期企业在摸底排查的时候发现假冒伪劣的“沈师博”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凭借极其相似的外包装以及谎称是“沈师傅”升级版产品的由头渗入“沈师傅”鸡蛋干的经销商渠道,以诱导甚至哄骗的形式让“沈师傅”品牌的经销商们掺杂假货一同售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

行业知名品牌“沈师傅”鸡蛋干饱受被山寨、被抄袭的困扰

作为鸡蛋干行业的知名品牌,“沈师傅”鸡蛋干一直饱受被山寨、被抄袭的困扰。5月27日上午,在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其总经理沈强谈及商标被模仿攀附一事便气愤不已,“我们不怕正当竞争,就怕掺杂不明原料的鸡蛋干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整个行业市场,把鸡蛋变为鸡蛋干在食品领域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发明,我父亲的这项发明能让不喜欢吃鸡蛋的人真正吸收到鸡蛋的营养,这个行业前景无限,对于社会来说也意义非凡,我们不希望看到消费者还没吃到真正健营养的鸡蛋干就把鸡蛋干整个品类拒绝了,更可恶的是,有些山寨我们‘沈师傅’品牌的不法商家竟跑到我们‘沈师傅’的经销商渠道里哄骗经销商对其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销售。“

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李枷枷/摄
市场上假冒、模仿“沈师傅”鸡蛋干的产品
仿冒商标搭便车进行类似商标申请

“沈师傅”鸡蛋干生产总监蔡军介绍,因“沈师傅”鸡蛋干是鸡蛋干品类中的发明者和创新者,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往往高于同品类的其他品牌,不管是从消费者口碑还是销量上,“沈师傅”都处于行业前列,所以假冒“沈师傅”鸡蛋干的“品牌”一直较多,重庆和成都市场仿冒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余个假冒模仿”沈师傅“的品牌,其中,“沈师博”这个山赛品牌在对市场的吞噬和假冒伪劣的手段上花招百出,尤其恶劣,在“沈师傅”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后在上海市场疯狂甩货回本。目前,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已正式向西安市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正式举报“沈师博”等鸡蛋干产品对公司商标权和产品包装著作权的的恶意侵害,重庆、成都等市场监管局也查处众多“沈师博”假冒产品。

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管局,正在海霸王批发查处假冒伪劣“沈师博”产品、重庆市江北工商局,正在重庆盘溪市场查处假冒伪劣“沈师博”产品

纠葛多年,鸡蛋干中的李逵与李鬼   

“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这是仿冒的产品,你看两个产品有多像”,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生气地说到。

现场摆放的两种鸡蛋干产品,无论是从包装设计、产品大小,外观形状,一眼望去,几乎一摸一样。仔细观察,两种产品的左上角,都是以绿色小圆圈为背景的人头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产品上方同样位置的广告语,一个是“高温灭菌  放心食品”,另一个则是“ 放心食品  高温灭菌”。仿冒产品只是把广告语前后位置进行了调换,产品中间,"鸡蛋干 沈师傅 方便蛋制品",广告语和字体设计如出一辙,产品包装左下角,“酱香味 酒店家庭装”的广告语还是一样。包装上的元素和颜色一样,广告语一样,相似度如此高的仿冒品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

“沈师傅”市场销售产品与山寨品牌“沈师博”的产品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产品上面“沈师傅”三个字被“巧妙”的改成了“沈师博”。

从品牌名称看,“沈师傅”这样的产品名称是对技术工匠的尊称,“沈师博”则看上去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最核心的差别仅在“傅”和“博”这两个字上,且这两字也仅仅是偏旁部首的不同,在整体产品高度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物时很难发现这样的细微区别。从这两种高度一致的产品中,可以感受到“沈师傅”的仿冒者“沈师博”傍知名品牌的“良苦用心”。

界面四川了解到,仿冒品“沈师博”与知名食品品牌“沈师傅”纠葛已久,早在2014年,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用旗下分公司——安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与仿冒品“沈师博”曾打过一场官司,因“沈师傅”商标权属于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被法院判定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与安徽沈师傅有限公司属于不同公司主体,不构成侵权事实,加上其他因素,导致维权未能成功。这家恶意仿冒“沈师傅”鸡蛋干产品的公司,其恶意侵权行为已达7年之久,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对其提出警告,但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拒不停止侵权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先后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2月成立西安、重庆“沈师博”公司,不仅继续仿冒品牌、包装,还加大生产规模,扬言是“沈师傅”鸡蛋干的“升级版”,给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商誉、市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劣质的产品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今年5月,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向仿冒品生产公司对仿冒生产商(重庆沈师博食品有限公司、西安市沈师博食品有限公司)提起诉讼,目前诉讼程序在正常推进过程中。

劣币驱逐良币,“沈师傅”行业领先地位引恶意仿冒

最近几年,对“沈师傅”鸡蛋干恶意侵权的并非“沈师博”这一家企业。

在沈师傅工作人员展示的产品中,一家晶鑫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就直接假冒了“沈师傅”的商标对外销售鸡蛋干产品。

直接假冒“沈师傅”销售的产品

“沈师傅”这家食品企业的鸡蛋干产品为什么会引来众多仿冒者?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知名食品企业,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由沈国平创立,是一家专业研制、开发和销售鸡蛋干系列产品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是中国蛋制品行业第一品牌企业,下属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沈师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立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部智谷。截至目前,沈师傅鸡蛋干年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大关,累计销售额超20亿元,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40%。

沈师傅鸡蛋干

而鸡蛋干这个食品品类,是“沈师傅”鸡蛋干品牌创始人沈国平,花甲之年用自己的毕生积蓄在美食之都四川成都,历经八年研制而成。鸡蛋干主要是以鸡蛋为原料的新食品,将鸡蛋全蛋液浓缩加工而成,其质地和色泽类似传统豆腐干,但并没有添加大豆及淀粉类原料,而是由全鸡蛋作为原料,鸡蛋干工艺独特、用料考究、鲜味十足、嫩滑Q弹、深受大众喜爱,口感鲜嫩的鸡蛋干,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火锅干锅等也可直接食用,沈国平勇于创新、励志创业的精神先后被中央CCTV《致富经》栏目《品质栏目》、凤凰网、中新网和四川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并专题报道。这项把鸡蛋变为鸡蛋干的发明解决了很多不喜爱吃鸡蛋的人吃鸡蛋难的问题,所以沈国平也被食品界人士亲切称为“鸡蛋干之父”。

接受媒体对话的沈国平

“沈师傅”法务阙磊表示,正是由于公司鸡蛋干产品在市场上的龙头的地位和广受欢迎的程度,才引来这些恶意的仿冒者。这些假冒、仿冒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给“沈师傅”品牌声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

 始于爱忠于信念,两代企业家的艰辛创业之旅

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蕴含的是两代企业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努力。

上个世纪90年代,热爱烹饪的沈国平因爱女从小不爱吃蛋黄,但从事模特工作的女儿又因工作性质对于饮食要求较高。于是沈国平突发奇想,要是把蛋黄的口感变成跟蛋白一样呢?在翻阅大量资料,进行上千次实验后,沈国平历时8年,炸掉多个高压锅,用了上万斤鸡蛋,终于在1998年研制出了蛋黄蛋清混和成蛋液再制成的固态蛋制品,起名为鸡蛋干。

到了2006年,已61岁的沈国平毅然卖掉自己两套住房,拿出全部积蓄,东拼西凑10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国平食品厂,开始生产鸡蛋干。

创业最初,产品一度遇冷,但沈国平没有放弃,在花甲之龄带着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向商家推销产品,甚至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糖酒会上通过跳迪斯科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借机推销“沈师傅”鸡蛋干产品。

沈师傅的愿望是在自己80岁之前让全国人民都能吃到自己做的鸡蛋干,让大家放心吃健康好蛋。2012年,“沈师傅”鸡蛋干产品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沈师傅”150g经典酱香鸡蛋干明星大单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大关;2018年,沈国平之子沈强放弃世界500强高管的工作,接管父亲创立的食品企业,继续这份鸡蛋干的事业;2019年“沈师傅”年度销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沈师傅”鸡蛋干经过两代企业家数十年的艰辛努力获得市场认可。

 专家建议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名企业品牌不受侵害

目前中国蛋制品行业相对落后,整体发展和盈利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且蛋制品深加工尚无龙头,市场空间无限宽广,蛋制品销售量逐年递增,按趋势发展,蛋制品行业未来有成倍增长可能。而“假冒山寨”无品牌、无创新能力、低成本扩张的无序发展,不仅导致市场产能过剩,还易造成市场混乱,削弱创新动力,破坏品牌建设生态环境。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轻。二是制度和执法体系有待完善。管理部门交叉,影响执法效率;“谁申请谁受益”专利保护原则不利于保护专利原创等。三是政府相关机构在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认识不够;对山寨、侵权等行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早在2010年,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产品被人恶意仿冒,就开始将“沈师傅”和“沈师傅鸡蛋干”等商标的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了注册,取得了该类商标的合法所有权。

“但这些年来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仍在不断采用各种方式侵吞市场,损坏公司产品的声誉。看上去一样的产品,消费者购买食用后觉得不好,这个损失就会算在我们头上”,“沈师傅”生产总监蔡军无奈地说。

四川大学法学院伍长康教授认为,“沈师傅”鸡蛋干产品经过十几年的品牌推广,在国内同类市场已经树立起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沈师博”这类仿冒、假冒鸡蛋干产品故意在产品外包装、主色调和文字元素组合等多个方面与“沈师傅”鸡蛋干产品相同或近似,混淆了服务的来源,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西安“沈师博”等公司涉嫌商标侵权和著作权侵权,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业内专家强调,品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的“金山银山”,社会需要重塑“尊重原创、抵制假冒”的价值观,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铲除假冒山寨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近年来,虽然为打击商标恶意侵权现象,国家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但在现实执行中,有的侵权人靠“蹭名牌赚快钱”获益巨大,造成了恶意侵权现象屡屡发生,甚至有的明目张胆。这给“沈师傅”这样的品牌企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维权工作。

像“沈师傅”鸡蛋干这样被仿冒商标搭便车的品牌不在少数,如果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让食品企业在品牌和相关知识产权上得到法律保护,让企业有动力、有热情去持续创新发展,就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今日头条”诉“今日油条”胜诉、“海底捞”诉“河底捞”败诉.....品牌维权之路不确定因素较多,可喜的是,近期食品行业维权事件传来众多好消息。对于假冒知名品牌商标,山寨品牌横行的市场现象,需行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降低被仿冒品牌的维权成本,提高违法代价,对于假冒伪劣的山寨品牌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市场行为,相关机构可重拳出击,从重处罚,减低案件立案标准,加大刑事追责,并可大力鼓励有管控能力的、品牌化的商业连锁系统加快拓展,收编、压缩自由批发市场和零散店发展空间,斩断假冒山寨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可建立大数据管控系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审批蒙混过关和误导消费,让假冒山寨行为无处遁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食品行业频现商标侵权,四川知名鸡蛋干品牌“沈师傅”连遇山寨版

蹭热度和攀附“顶流”,成为山寨品牌们眼红分羹的一条捷径。

文 | 李枷枷

随着经济发展,食品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众多食品类品牌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渠道的铺陈,都是以产品吸引消费者,但也是在此过程中,在利益的驱动下,迸发出了很多不管不顾的山寨品牌鱼目混珠,山寨的“康帅傅”、山寨的“娃恰恰”、山寨的“粤利粤”……诸如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蹭热度和攀附“顶流”,已然成为山寨品牌们眼红分羹的一条捷径。

近日,四川一家年销售额超3亿的知名食品品牌“沈师傅”被山寨品牌缠绕产品屡屡被恶意仿冒,陷入品牌和渠道双重受损危机。近期企业在摸底排查的时候发现假冒伪劣的“沈师博”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凭借极其相似的外包装以及谎称是“沈师傅”升级版产品的由头渗入“沈师傅”鸡蛋干的经销商渠道,以诱导甚至哄骗的形式让“沈师傅”品牌的经销商们掺杂假货一同售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

行业知名品牌“沈师傅”鸡蛋干饱受被山寨、被抄袭的困扰

作为鸡蛋干行业的知名品牌,“沈师傅”鸡蛋干一直饱受被山寨、被抄袭的困扰。5月27日上午,在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其总经理沈强谈及商标被模仿攀附一事便气愤不已,“我们不怕正当竞争,就怕掺杂不明原料的鸡蛋干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整个行业市场,把鸡蛋变为鸡蛋干在食品领域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发明,我父亲的这项发明能让不喜欢吃鸡蛋的人真正吸收到鸡蛋的营养,这个行业前景无限,对于社会来说也意义非凡,我们不希望看到消费者还没吃到真正健营养的鸡蛋干就把鸡蛋干整个品类拒绝了,更可恶的是,有些山寨我们‘沈师傅’品牌的不法商家竟跑到我们‘沈师傅’的经销商渠道里哄骗经销商对其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销售。“

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李枷枷/摄
市场上假冒、模仿“沈师傅”鸡蛋干的产品
仿冒商标搭便车进行类似商标申请

“沈师傅”鸡蛋干生产总监蔡军介绍,因“沈师傅”鸡蛋干是鸡蛋干品类中的发明者和创新者,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往往高于同品类的其他品牌,不管是从消费者口碑还是销量上,“沈师傅”都处于行业前列,所以假冒“沈师傅”鸡蛋干的“品牌”一直较多,重庆和成都市场仿冒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余个假冒模仿”沈师傅“的品牌,其中,“沈师博”这个山赛品牌在对市场的吞噬和假冒伪劣的手段上花招百出,尤其恶劣,在“沈师傅”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后在上海市场疯狂甩货回本。目前,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已正式向西安市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正式举报“沈师博”等鸡蛋干产品对公司商标权和产品包装著作权的的恶意侵害,重庆、成都等市场监管局也查处众多“沈师博”假冒产品。

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管局,正在海霸王批发查处假冒伪劣“沈师博”产品、重庆市江北工商局,正在重庆盘溪市场查处假冒伪劣“沈师博”产品

纠葛多年,鸡蛋干中的李逵与李鬼   

“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这是仿冒的产品,你看两个产品有多像”,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生气地说到。

现场摆放的两种鸡蛋干产品,无论是从包装设计、产品大小,外观形状,一眼望去,几乎一摸一样。仔细观察,两种产品的左上角,都是以绿色小圆圈为背景的人头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产品上方同样位置的广告语,一个是“高温灭菌  放心食品”,另一个则是“ 放心食品  高温灭菌”。仿冒产品只是把广告语前后位置进行了调换,产品中间,"鸡蛋干 沈师傅 方便蛋制品",广告语和字体设计如出一辙,产品包装左下角,“酱香味 酒店家庭装”的广告语还是一样。包装上的元素和颜色一样,广告语一样,相似度如此高的仿冒品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

“沈师傅”市场销售产品与山寨品牌“沈师博”的产品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产品上面“沈师傅”三个字被“巧妙”的改成了“沈师博”。

从品牌名称看,“沈师傅”这样的产品名称是对技术工匠的尊称,“沈师博”则看上去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最核心的差别仅在“傅”和“博”这两个字上,且这两字也仅仅是偏旁部首的不同,在整体产品高度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物时很难发现这样的细微区别。从这两种高度一致的产品中,可以感受到“沈师傅”的仿冒者“沈师博”傍知名品牌的“良苦用心”。

界面四川了解到,仿冒品“沈师博”与知名食品品牌“沈师傅”纠葛已久,早在2014年,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用旗下分公司——安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与仿冒品“沈师博”曾打过一场官司,因“沈师傅”商标权属于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被法院判定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与安徽沈师傅有限公司属于不同公司主体,不构成侵权事实,加上其他因素,导致维权未能成功。这家恶意仿冒“沈师傅”鸡蛋干产品的公司,其恶意侵权行为已达7年之久,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对其提出警告,但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拒不停止侵权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先后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2月成立西安、重庆“沈师博”公司,不仅继续仿冒品牌、包装,还加大生产规模,扬言是“沈师傅”鸡蛋干的“升级版”,给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商誉、市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劣质的产品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今年5月,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向仿冒品生产公司对仿冒生产商(重庆沈师博食品有限公司、西安市沈师博食品有限公司)提起诉讼,目前诉讼程序在正常推进过程中。

劣币驱逐良币,“沈师傅”行业领先地位引恶意仿冒

最近几年,对“沈师傅”鸡蛋干恶意侵权的并非“沈师博”这一家企业。

在沈师傅工作人员展示的产品中,一家晶鑫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就直接假冒了“沈师傅”的商标对外销售鸡蛋干产品。

直接假冒“沈师傅”销售的产品

“沈师傅”这家食品企业的鸡蛋干产品为什么会引来众多仿冒者?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知名食品企业,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由沈国平创立,是一家专业研制、开发和销售鸡蛋干系列产品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是中国蛋制品行业第一品牌企业,下属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沈师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立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部智谷。截至目前,沈师傅鸡蛋干年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大关,累计销售额超20亿元,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40%。

沈师傅鸡蛋干

而鸡蛋干这个食品品类,是“沈师傅”鸡蛋干品牌创始人沈国平,花甲之年用自己的毕生积蓄在美食之都四川成都,历经八年研制而成。鸡蛋干主要是以鸡蛋为原料的新食品,将鸡蛋全蛋液浓缩加工而成,其质地和色泽类似传统豆腐干,但并没有添加大豆及淀粉类原料,而是由全鸡蛋作为原料,鸡蛋干工艺独特、用料考究、鲜味十足、嫩滑Q弹、深受大众喜爱,口感鲜嫩的鸡蛋干,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火锅干锅等也可直接食用,沈国平勇于创新、励志创业的精神先后被中央CCTV《致富经》栏目《品质栏目》、凤凰网、中新网和四川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并专题报道。这项把鸡蛋变为鸡蛋干的发明解决了很多不喜爱吃鸡蛋的人吃鸡蛋难的问题,所以沈国平也被食品界人士亲切称为“鸡蛋干之父”。

接受媒体对话的沈国平

“沈师傅”法务阙磊表示,正是由于公司鸡蛋干产品在市场上的龙头的地位和广受欢迎的程度,才引来这些恶意的仿冒者。这些假冒、仿冒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给“沈师傅”品牌声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

 始于爱忠于信念,两代企业家的艰辛创业之旅

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蕴含的是两代企业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努力。

上个世纪90年代,热爱烹饪的沈国平因爱女从小不爱吃蛋黄,但从事模特工作的女儿又因工作性质对于饮食要求较高。于是沈国平突发奇想,要是把蛋黄的口感变成跟蛋白一样呢?在翻阅大量资料,进行上千次实验后,沈国平历时8年,炸掉多个高压锅,用了上万斤鸡蛋,终于在1998年研制出了蛋黄蛋清混和成蛋液再制成的固态蛋制品,起名为鸡蛋干。

到了2006年,已61岁的沈国平毅然卖掉自己两套住房,拿出全部积蓄,东拼西凑10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国平食品厂,开始生产鸡蛋干。

创业最初,产品一度遇冷,但沈国平没有放弃,在花甲之龄带着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向商家推销产品,甚至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糖酒会上通过跳迪斯科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借机推销“沈师傅”鸡蛋干产品。

沈师傅的愿望是在自己80岁之前让全国人民都能吃到自己做的鸡蛋干,让大家放心吃健康好蛋。2012年,“沈师傅”鸡蛋干产品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沈师傅”150g经典酱香鸡蛋干明星大单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大关;2018年,沈国平之子沈强放弃世界500强高管的工作,接管父亲创立的食品企业,继续这份鸡蛋干的事业;2019年“沈师傅”年度销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沈师傅”鸡蛋干经过两代企业家数十年的艰辛努力获得市场认可。

 专家建议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名企业品牌不受侵害

目前中国蛋制品行业相对落后,整体发展和盈利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且蛋制品深加工尚无龙头,市场空间无限宽广,蛋制品销售量逐年递增,按趋势发展,蛋制品行业未来有成倍增长可能。而“假冒山寨”无品牌、无创新能力、低成本扩张的无序发展,不仅导致市场产能过剩,还易造成市场混乱,削弱创新动力,破坏品牌建设生态环境。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轻。二是制度和执法体系有待完善。管理部门交叉,影响执法效率;“谁申请谁受益”专利保护原则不利于保护专利原创等。三是政府相关机构在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认识不够;对山寨、侵权等行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早在2010年,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产品被人恶意仿冒,就开始将“沈师傅”和“沈师傅鸡蛋干”等商标的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了注册,取得了该类商标的合法所有权。

“但这些年来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仍在不断采用各种方式侵吞市场,损坏公司产品的声誉。看上去一样的产品,消费者购买食用后觉得不好,这个损失就会算在我们头上”,“沈师傅”生产总监蔡军无奈地说。

四川大学法学院伍长康教授认为,“沈师傅”鸡蛋干产品经过十几年的品牌推广,在国内同类市场已经树立起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沈师博”这类仿冒、假冒鸡蛋干产品故意在产品外包装、主色调和文字元素组合等多个方面与“沈师傅”鸡蛋干产品相同或近似,混淆了服务的来源,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西安“沈师博”等公司涉嫌商标侵权和著作权侵权,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业内专家强调,品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的“金山银山”,社会需要重塑“尊重原创、抵制假冒”的价值观,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铲除假冒山寨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近年来,虽然为打击商标恶意侵权现象,国家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但在现实执行中,有的侵权人靠“蹭名牌赚快钱”获益巨大,造成了恶意侵权现象屡屡发生,甚至有的明目张胆。这给“沈师傅”这样的品牌企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维权工作。

像“沈师傅”鸡蛋干这样被仿冒商标搭便车的品牌不在少数,如果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让食品企业在品牌和相关知识产权上得到法律保护,让企业有动力、有热情去持续创新发展,就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今日头条”诉“今日油条”胜诉、“海底捞”诉“河底捞”败诉.....品牌维权之路不确定因素较多,可喜的是,近期食品行业维权事件传来众多好消息。对于假冒知名品牌商标,山寨品牌横行的市场现象,需行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降低被仿冒品牌的维权成本,提高违法代价,对于假冒伪劣的山寨品牌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市场行为,相关机构可重拳出击,从重处罚,减低案件立案标准,加大刑事追责,并可大力鼓励有管控能力的、品牌化的商业连锁系统加快拓展,收编、压缩自由批发市场和零散店发展空间,斩断假冒山寨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可建立大数据管控系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审批蒙混过关和误导消费,让假冒山寨行为无处遁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