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奇的女子,与一个机关的事,惊动了半个中国、整个网红界。
papi酱之事,从传谣“被广电被封”到确实“暂时下架”,可是吸引了不少看客。“中国第一网红真的会封了吗?”。
但就算papi酱被封了又怎样。
papi酱之所以火,除了表现形式新颖特别外,还因为内容本身。伶牙俐齿,每句话如刀锋,能直入到别人心坎里。她说的是人性的,被隐藏的共有的人性。每个人心中皆有之,但介乎礼仪道德、利益之因,欲语还得休,得“憋屈”在心里。
papi酱却无所顾忌,无所顾忌说出了,这些世间不入流“禁言”。她代表的很多人的勇气。在她的视频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或许是狂野、张扬和极爱自由。papi酱超乎于自我,她是代表了其他人,她的视频便有共鸣,用户产生共震,品牌便建立。
在我眼里,papi酱就是一个明星。明星之于叫明星,是因为:
1.出名,所谓有名气。
2.有一群拥护者。理想下,还有一批愿意买她“名气”、买她粉丝的人。有人称,这是粉丝经济。下架信息出来后,papi如常发布了一部新作品。奇怪的是,这部新作比以往作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铁粉真的很奇怪,几次的情感共鸣,就能换取长时间的追随。
二、一个公号的变与不变
2015年6月2日,世相的推送永远停留在了《香烟,香不香》。这个文艺类微信公号的被封,触到了文艺圈子很多人的心。
事隔4个月,GQ前副主编张伟带着“新世相”回归,发布了《新世相: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不会发生》一文。现在这文点赞数超过7425个,推算至少是百万级以上的阅读量。这可能是微信史上,新微信号O粉丝情况下,最多阅读数的首篇文章。这是多少公号的奢望,却让一个O粉丝数的微信公号做到的。
别傻了,新世相没有的只是公号粉丝,但他却有很多很多从“世相”而来的粉丝。原来,当时文章发布后,文艺圈子、“世相”的粉丝都在帮忙转发“新世相”的公号。时隔4个月,人走并没有茶凉,钟情的依然热情不减。
每个粉丝也是一个媒体,成为自媒体。当无数的自媒体,愿意成为传播节点,愿意用上个人进行背书,多个个体的共同偏好和行为,形成圈子集体的流行,圈子力量进行跨界的辐射,这文流行成了必然的。《社交红利》一书有个公式可以说明这个现象:社交收益=信息×关系链×互动。
原来,新世相变的只是名字。
三、网红能卖思想,就能卖出好价
近期,知名自媒体李叫兽提了一个问题,引发了营销圈内人士很多探讨。“多少流量,才能卖掉1.5w个1500元的砧板?”
他分享了个真实案例。网红文怡她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章推荐这个砧板,写作思路是营造一个场景,让你成为了文中那个“对美食体验有极致要求的人”。
结果是惊人了,10分钟就销售了1.5万个,超过这类砧板在全亚洲一年的销量。他认为“网红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流量,而是心理唤起——唤起你的不同自我,让你短暂地变成另外一个人,从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
也就是说,成了网红的价值大小,在于她能唤起多少人什么程度的行为。具有高市场价值的网红不是卖脸,网红做的是内容生产,本质要做价值观营销。网红不仅仅是渠道,而是内容和渠道的合一。
唯有思想,才能真正驱动行为。
四、创业者要成为“网红”
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这样说过“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成为网红,都可以成为网红。如果你不具备成为网红的能力、潜力、魅力和影响力,那就不要创业了。因为创业创什么?品牌。”
这里不讨论“产品和营销哪个重要”的问题。更多谈谈这话的启发,创业成功和能成为网红背后的共性因素,还有就是创业者成为“网红”能有粉丝经济的获利。创业者可以不是网红,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粉丝,粉丝造就了你的品牌,品牌便有商业变现的能力。创业、粉丝、网红、品牌四者关系可以很紧密。
创业者如何走在“网红”的路上,路上的人这么说:
papi酱说,要有独特感染人的思想,最好是让用户有共鸣。
新世相说,要让用户参与,有归属感,这是我的品牌。
文怡说,要从感性诉求打动用户,唤起用户行动。
最后,回归题目。假如Papi酱的账号真被封掉了会怎样?
我觉得第二天便一切如常,粉丝依然钟情,新papi酱账号依然正常更新。
版权声明:作者唯哥,闹客邦专栏作者(微信:tiwwei)。本文版权归闹客邦所有,如需转载,请关注闹客邦(微信号:nockclub)申请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