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凯联资本李哂时:投资要有全球视野,能为LP创造绝对回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凯联资本李哂时:投资要有全球视野,能为LP创造绝对回报

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哂时认为,投资机构必须要用全球视野看待整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这样你才能看到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鲁智高

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给投资机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不少机遇。作为一家PE投资为主线的资产管理机构,凯联资本希望从中把握更多机会。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个是科技和消费双轮驱动,第二个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奉行ESG责任投资,并且做好投后的赋能和产业生态的持续紧密跟踪建设。”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哂时告诉界面新闻,凯联资本的投资是为LP创造绝对回报,当遇到优秀的企业,就会下重注。

据凯联资本方面介绍,其核心团队在中国境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有近20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业务包括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母基金和S基金、政府产业合作、企业传承等方面。凯联资本过往投资了五粮液、百合佳缘、阿尔特、联影医疗、贝壳找房、洪九果品、航天云网、经纬恒润、中车新能源、星际荣耀等数十家企业。

“我们这些年会加大在企业服务、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方面的投资。”在李哂时看来,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未来至少能持续增长十年左右。同时,她也认为投资机构必须要用全球视野看待整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这样你才能看到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哂时。图片来源:受访者

以下为专访内容(有删改):

寻找好的标的并砸下重金

界面新闻: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凯联资本在募投管退上有哪些影响?

李哂时:作为投资机构本身,在募资方面,我们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凯联资本拥有人民币基金管理人牌照和保险资产管理人牌照,同时也被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评为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A类管理人。加上我们募集的资金配比也比较科学和多元,既有政府引导资金,也有国企和央企的资金,还有保险公司管理的资金,当然也包括优秀的头部企业家群体。不过引导基金的出资流程确实更复杂了,同时也开始亲自下场去做直投。

在投资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对我们的投资和布局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在中国进行“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的长期投资逻辑并没有受到干扰。我们还是遵循长期价值投资,偏重于成长期阶段的投资,也会参与企业上市后的增发,以及和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合作,再去做产业生态的投资。

在投后管理方面,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影响都不大。因为我们致力于紧密的投后管理,专注于产业研究,有自己的企业家俱乐部,建立了行业上下游的协作生态,可以给被投企业很多帮助,同时给他们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在退出方面,退出通道是多元的,IPO不是唯一的退出方式。不管是并购,还是企业间的合作,包括政府在产业上的需求,以及S基金的兴起,都带来了退的机会,我们自己也是很活跃的S基金的投资人,会接盘同行机构的S份额。

界面新闻:凯联资本现阶段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李哂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个是科技和消费双轮驱动,第二个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奉行ESG责任投资,并且做好投后的赋能和产业生态的紧密跟踪建设。同时,我们的核心还是追求绝对回报,会对好企业下重注,投资规模从几千万到数亿不等。

我们在2015年开始做人民币基金,当时资本市场非常活跃,所以会更偏消费,投了五粮液、洪九果品、贝壳找房和自如等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企业,这背后的逻辑是消费升级。这几年以科技为主,包括芯片、云计算、汽车、医疗设备等国产替代中的机会,以及智慧园区、数据中心、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当然也在看和双循环相关的消费方面的机会。这些投资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会重点关注被投企业能否满足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需求。

界面新闻:在投资回报上会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李哂时:投资机构的核心目标就是给投资人带来绝对价值回报,帮助被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社会带来正向责任和价值。我们的投资周期一般是5-7年,追求能够带来绝对回报的投资,希望投的每一个标的能够具备比较强的成长潜力。对于标的的退出预期,并没有具体数字的要求,而是会针对不同的行业设定符合行业逻辑的增长要求。我们现在的IRR还不错,单个项目最低都能给到LP百分之几十的回报,所以LP复投率超过了60%-70%。

界面新闻:凯联资本出手次数并不多,背后有哪些考量?

李哂时:谈到出手次数,其实要看和什么去比。天使机构一年投上百个项目,VC一年投几十个项目,PE一年可能就重仓投几个重点项目。我们偏向于投成长期一直到PE期,出手的频率和同行业基本持平,在这个阶段,好的赛道和优秀的标的有限,需要细心筛选。

界面新闻:从阿尔特、经纬恒润、泽景电子到宁波中车新能源,你觉得汽车领域是否值得下重注?

李哂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汽车领域是我们投资的众多赛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为这个领域带来的行业创新机会非常多,也能带动十余个上下游行业。我们在几年前就开始投汽车领域,涵盖了整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智能座舱、传感器等关键环节,今天越来越多的造车参与方出现,都不能离开这些关键环节的公司,这些公司与跨行业玩家之间的协作也推动了中国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比较重视的赛道还有消费升级、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半导体、高端医疗装备和服务、航天军工等,也在这些里面投了一些行业龙头公司。

投资需要具备全球视野

界面新闻:在中国境内和境外投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哂时:发达国家的金融工具更多,资金流动性更好,但是高速增长的领域有限。中国的市场大、需求多,政策有独特性,对中小投资人的保护也投入了很大力度,投资机构更多的是需要识别哪些是好的赛道、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及行业增长的投资逻辑,境外一些成熟行业发展的历程,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有参照意义。

境外发展中国家也有投资机会,比如东南亚市场,他们更像中国改革开放后早年的状态。但是我们也比较关注,当地的政治是否稳定,是否有比较好的对待外商投资的政策。

中国企业现在的国际化意愿更强,我们也不断加强沟通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对中国的投资。从资金端来看,国际资金还是非常愿意来中国投资,而且是一个快速涌入的过程。中国的外资流入达到7年来的新高,这个趋势应该还会延续下去。

投资机构现在必须要用全球视野看待整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区分境内和境外。当用全球视野去看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界面新闻:你怎么看PE投资阶段向前延伸的现象,凯联资本有这方面的打算吗?

李哂时: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我们是按照行业和赛道进行跟踪,会很早就发现好的团队,此时就开始跟踪标的和团队了,并且关注对方是否拥有把产品和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而不是等企业发展到后期,才发现标的然后扎堆去投。当看到有合适的机会时,我们也会在早一点的阶段尝试参与进去,对于竞争力很强的标的,会考虑在B轮及之前去投。

界面新闻:在注册制收紧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方法给一级市场的企业进行估值?

李哂时:二级市场虽然指数在上涨,但也有不少公司上市以后跌幅不小。考察一级市场的标的时,可以看到有很多热度很高的标的估值已经远超它的二级市场类比标的的估值。讨论估值还是要回归企业发展的商业本质,虽然企业可能在IPO时融到了钱,但要是行业发展速度没那么快,自身造血能力又不强,最终市场会让它回归到一个公允定价。

对于投资而言,不是说一家公司足够热,你就要挤破脑袋投进去,还是要看清真正的趋势后再行动。同时,需要持续提高自己的认知,不能为了追风口而追风口,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要合理评估它的估值和未来能够创造的实际价值是不是可以匹配。如果高估了,那宁可错过这样的机会等估值合理回归时,再及时出手。

界面新闻:对于PE而言,在投资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哂时: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内部的话,只要你做投资,其实就是和贪婪作斗争以及要不断提升认知。一方面要识别出来投资和投机,并管控贪欲。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提升认知;最后,还要具备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外部的话,要能识别出优秀、伟大和投机的公司。同时,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一个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另一个就是行业垄断和资源集中的问题。目前中国如果需要持续创新发展,激发更大的活力,而不产生内卷,那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不仅是投资机构的挑战,也是企业和社会的挑战。

界面新闻:在反垄断新形势下,对投资机构会带来哪些影响?

李哂时:中国在现阶段去启动一些领域的反垄断是有远见的,短期肯定会有阵痛,但对长期发展是个好事。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有非常强大的公司掌握头部资源,然后对行业产生话语权和定价权。所以所有国家的反垄断行为都是行业发展到一定格局,产生阻碍新生增长的状况下,由国家和政府出手去做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反垄断也分行业。消费互联网在过去15年里高速增长,但近年来用户饱和、没有新的增长点,那么就只能内部调整结构。我们现在看到的问题是,在一些有巨头占领的领域,一个创业企业开发了一个新机会,还没来得及建立壁垒,创意就被抄走,团队也容易被挖走,长此以往会造成创新不足。真正的反垄断都是在一些相对饱和的领域里开展,因为要调整现有的结构,这样才能够让创新生长出来。

投资机构是更敏感的一个行业,当然也更需要多元化。对于被投企业也是一样,如果只有单一股东,对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最有利,但如果股东合理多元化,反倒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对任何一个行业,百花齐放才会更有价值。

界面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对创业公司而言是个机遇?

李哂时:对创业公司来讲肯定会有机遇。世界永远都是在逐渐整合,然后又再次结构性调整,处于不断循环变化当中。所以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就是创业公司的一个机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凯联资本李哂时:投资要有全球视野,能为LP创造绝对回报

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哂时认为,投资机构必须要用全球视野看待整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这样你才能看到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鲁智高

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给投资机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不少机遇。作为一家PE投资为主线的资产管理机构,凯联资本希望从中把握更多机会。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个是科技和消费双轮驱动,第二个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奉行ESG责任投资,并且做好投后的赋能和产业生态的持续紧密跟踪建设。”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哂时告诉界面新闻,凯联资本的投资是为LP创造绝对回报,当遇到优秀的企业,就会下重注。

据凯联资本方面介绍,其核心团队在中国境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有近20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业务包括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母基金和S基金、政府产业合作、企业传承等方面。凯联资本过往投资了五粮液、百合佳缘、阿尔特、联影医疗、贝壳找房、洪九果品、航天云网、经纬恒润、中车新能源、星际荣耀等数十家企业。

“我们这些年会加大在企业服务、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方面的投资。”在李哂时看来,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未来至少能持续增长十年左右。同时,她也认为投资机构必须要用全球视野看待整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这样你才能看到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哂时。图片来源:受访者

以下为专访内容(有删改):

寻找好的标的并砸下重金

界面新闻: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凯联资本在募投管退上有哪些影响?

李哂时:作为投资机构本身,在募资方面,我们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凯联资本拥有人民币基金管理人牌照和保险资产管理人牌照,同时也被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评为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A类管理人。加上我们募集的资金配比也比较科学和多元,既有政府引导资金,也有国企和央企的资金,还有保险公司管理的资金,当然也包括优秀的头部企业家群体。不过引导基金的出资流程确实更复杂了,同时也开始亲自下场去做直投。

在投资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对我们的投资和布局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在中国进行“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的长期投资逻辑并没有受到干扰。我们还是遵循长期价值投资,偏重于成长期阶段的投资,也会参与企业上市后的增发,以及和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合作,再去做产业生态的投资。

在投后管理方面,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影响都不大。因为我们致力于紧密的投后管理,专注于产业研究,有自己的企业家俱乐部,建立了行业上下游的协作生态,可以给被投企业很多帮助,同时给他们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在退出方面,退出通道是多元的,IPO不是唯一的退出方式。不管是并购,还是企业间的合作,包括政府在产业上的需求,以及S基金的兴起,都带来了退的机会,我们自己也是很活跃的S基金的投资人,会接盘同行机构的S份额。

界面新闻:凯联资本现阶段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李哂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个是科技和消费双轮驱动,第二个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奉行ESG责任投资,并且做好投后的赋能和产业生态的紧密跟踪建设。同时,我们的核心还是追求绝对回报,会对好企业下重注,投资规模从几千万到数亿不等。

我们在2015年开始做人民币基金,当时资本市场非常活跃,所以会更偏消费,投了五粮液、洪九果品、贝壳找房和自如等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企业,这背后的逻辑是消费升级。这几年以科技为主,包括芯片、云计算、汽车、医疗设备等国产替代中的机会,以及智慧园区、数据中心、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当然也在看和双循环相关的消费方面的机会。这些投资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会重点关注被投企业能否满足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需求。

界面新闻:在投资回报上会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李哂时:投资机构的核心目标就是给投资人带来绝对价值回报,帮助被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社会带来正向责任和价值。我们的投资周期一般是5-7年,追求能够带来绝对回报的投资,希望投的每一个标的能够具备比较强的成长潜力。对于标的的退出预期,并没有具体数字的要求,而是会针对不同的行业设定符合行业逻辑的增长要求。我们现在的IRR还不错,单个项目最低都能给到LP百分之几十的回报,所以LP复投率超过了60%-70%。

界面新闻:凯联资本出手次数并不多,背后有哪些考量?

李哂时:谈到出手次数,其实要看和什么去比。天使机构一年投上百个项目,VC一年投几十个项目,PE一年可能就重仓投几个重点项目。我们偏向于投成长期一直到PE期,出手的频率和同行业基本持平,在这个阶段,好的赛道和优秀的标的有限,需要细心筛选。

界面新闻:从阿尔特、经纬恒润、泽景电子到宁波中车新能源,你觉得汽车领域是否值得下重注?

李哂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汽车领域是我们投资的众多赛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为这个领域带来的行业创新机会非常多,也能带动十余个上下游行业。我们在几年前就开始投汽车领域,涵盖了整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智能座舱、传感器等关键环节,今天越来越多的造车参与方出现,都不能离开这些关键环节的公司,这些公司与跨行业玩家之间的协作也推动了中国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比较重视的赛道还有消费升级、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半导体、高端医疗装备和服务、航天军工等,也在这些里面投了一些行业龙头公司。

投资需要具备全球视野

界面新闻:在中国境内和境外投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哂时:发达国家的金融工具更多,资金流动性更好,但是高速增长的领域有限。中国的市场大、需求多,政策有独特性,对中小投资人的保护也投入了很大力度,投资机构更多的是需要识别哪些是好的赛道、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及行业增长的投资逻辑,境外一些成熟行业发展的历程,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有参照意义。

境外发展中国家也有投资机会,比如东南亚市场,他们更像中国改革开放后早年的状态。但是我们也比较关注,当地的政治是否稳定,是否有比较好的对待外商投资的政策。

中国企业现在的国际化意愿更强,我们也不断加强沟通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对中国的投资。从资金端来看,国际资金还是非常愿意来中国投资,而且是一个快速涌入的过程。中国的外资流入达到7年来的新高,这个趋势应该还会延续下去。

投资机构现在必须要用全球视野看待整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区分境内和境外。当用全球视野去看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界面新闻:你怎么看PE投资阶段向前延伸的现象,凯联资本有这方面的打算吗?

李哂时: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我们是按照行业和赛道进行跟踪,会很早就发现好的团队,此时就开始跟踪标的和团队了,并且关注对方是否拥有把产品和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而不是等企业发展到后期,才发现标的然后扎堆去投。当看到有合适的机会时,我们也会在早一点的阶段尝试参与进去,对于竞争力很强的标的,会考虑在B轮及之前去投。

界面新闻:在注册制收紧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方法给一级市场的企业进行估值?

李哂时:二级市场虽然指数在上涨,但也有不少公司上市以后跌幅不小。考察一级市场的标的时,可以看到有很多热度很高的标的估值已经远超它的二级市场类比标的的估值。讨论估值还是要回归企业发展的商业本质,虽然企业可能在IPO时融到了钱,但要是行业发展速度没那么快,自身造血能力又不强,最终市场会让它回归到一个公允定价。

对于投资而言,不是说一家公司足够热,你就要挤破脑袋投进去,还是要看清真正的趋势后再行动。同时,需要持续提高自己的认知,不能为了追风口而追风口,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要合理评估它的估值和未来能够创造的实际价值是不是可以匹配。如果高估了,那宁可错过这样的机会等估值合理回归时,再及时出手。

界面新闻:对于PE而言,在投资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哂时: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内部的话,只要你做投资,其实就是和贪婪作斗争以及要不断提升认知。一方面要识别出来投资和投机,并管控贪欲。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提升认知;最后,还要具备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外部的话,要能识别出优秀、伟大和投机的公司。同时,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一个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另一个就是行业垄断和资源集中的问题。目前中国如果需要持续创新发展,激发更大的活力,而不产生内卷,那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不仅是投资机构的挑战,也是企业和社会的挑战。

界面新闻:在反垄断新形势下,对投资机构会带来哪些影响?

李哂时:中国在现阶段去启动一些领域的反垄断是有远见的,短期肯定会有阵痛,但对长期发展是个好事。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有非常强大的公司掌握头部资源,然后对行业产生话语权和定价权。所以所有国家的反垄断行为都是行业发展到一定格局,产生阻碍新生增长的状况下,由国家和政府出手去做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反垄断也分行业。消费互联网在过去15年里高速增长,但近年来用户饱和、没有新的增长点,那么就只能内部调整结构。我们现在看到的问题是,在一些有巨头占领的领域,一个创业企业开发了一个新机会,还没来得及建立壁垒,创意就被抄走,团队也容易被挖走,长此以往会造成创新不足。真正的反垄断都是在一些相对饱和的领域里开展,因为要调整现有的结构,这样才能够让创新生长出来。

投资机构是更敏感的一个行业,当然也更需要多元化。对于被投企业也是一样,如果只有单一股东,对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最有利,但如果股东合理多元化,反倒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对任何一个行业,百花齐放才会更有价值。

界面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对创业公司而言是个机遇?

李哂时:对创业公司来讲肯定会有机遇。世界永远都是在逐渐整合,然后又再次结构性调整,处于不断循环变化当中。所以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就是创业公司的一个机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