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通威刘汉元:硅料涨价是正常周期表现,望行业理性评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通威刘汉元:硅料涨价是正常周期表现,望行业理性评价

刘汉元表示,过去十年,多晶硅行业的投资收益相对有限,才导致供需在这时出现了缺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江帆

6月3-5日举办的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下称SNEC)上,光伏硅料价格无疑是最热的讨论话题。

“本次硅料价格波动,是市场规律的反应,是行业正常周期的表现,需要大家客观看待这个现实,望行业用理性的方式去面对和评价。”

6月3日,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作出上述表述。

“过去十年,多晶硅行业的投资收益相对有限,正因为如此,供需在这时出现了缺口。”刘汉元解释称,但在目前价格信号背景下,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也有新的资本进入,将会支撑下一轮规模更大、成本更低的产业发展,从而支撑平价上网的长期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根据各主要企业的规划进行初步统计,预计2022年底,多晶硅产能为72万吨/年,同期需求量约70万吨,略有过剩。未来五年左右,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年以上,能够满足未来长期需求。

通威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也是去年新晋的全球硅料老大。去年,该公司下属公司永祥股份的硅料产量排名全球第一。

据硅业分会统计,202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39.6万吨,同比增长15.1%。其中,永祥股份、保利协鑫(03800.HK)、新疆大全、新特能源(01799.HK)分别排名前四位,产量共计30.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76.3%。

今年以来,由于供需失衡,硅料价格持续上蹿,并引发光伏全产业链涨价潮,且存在愈演愈烈的可能。

据硅业分会6月2日最新统计,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致密料成交均价分别为21.19万元/吨、20.89万元/吨,均较年初上涨约140%。

硅料价格上一次站上20万元关口是在2012年初,随后徘徊在十几万元的价格区间,直至2018年初触高18.5万元,2019年又跌至10万元之下,2020年6月跌至低点6万元,随后开启上行区间至今。

刘汉元也在SNEC企业家对话环节指出,需要辩证地双向看待产业链价格问题。

他认为,尊重市场机制并适当稳定价格,是企业在无论何种行情下都需要承担的共同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能平抑波峰和波谷,而没办法消除,这是需要达成的共识。”刘汉元称。

全球最大光伏硅片、组件生产商隆基股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在该会上表示,希望行业能在产能评估上做得更加精准,“这次产业链波动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谈及通威集团“十四五”的光伏行业战略发展,刘汉元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在行业发展中,通威将坚持自身的定位,始终坚守在硅料、电池生产两个环节,和行业伙伴一起错位竞争。

作为全球最大光伏电池制造商的掌舵人,针对下一轮光伏电池技术的预判,刘汉元认为,Topcon和HJT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我们希望跟上技术的研究,在gw级规模的应用上能够不落后于行业”。

随着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也引来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加入。

对此,刘汉元表示,光伏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容量很大,技术路线还在不断迭代和更新,很多资本和投资进入光伏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正确的选择。更多资本的参与,会加快行业的发展进程。

但他也指出,新资本进入,也要更多想到产业分工、产业链相互支撑和协同,在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构建良性行业生态,保留彼此的发展空间。

在谈及光伏产业对于全球碳中和的意义时,刘汉元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路上,80%-90%的应用场景要降低化石能源碳排放,在此过程中,需要新的能源去替换原有的化石能源。

他认为,未来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可能会增加一到两倍,部分化石能源以及新增能源的绝大多数,都将由可再生能源替代。

“其中,光伏发电资源充足,转换效率相对最高,将会占据未来可再生能源来源的60%-70%,甚至更高;风力发电占据20%左右;剩余的10%,由水电、生物质发电和核电等发电方式组成。这样一个图景将会支撑未来二三十年碳中和产业的转型。”刘汉元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通威刘汉元:硅料涨价是正常周期表现,望行业理性评价

刘汉元表示,过去十年,多晶硅行业的投资收益相对有限,才导致供需在这时出现了缺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江帆

6月3-5日举办的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下称SNEC)上,光伏硅料价格无疑是最热的讨论话题。

“本次硅料价格波动,是市场规律的反应,是行业正常周期的表现,需要大家客观看待这个现实,望行业用理性的方式去面对和评价。”

6月3日,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作出上述表述。

“过去十年,多晶硅行业的投资收益相对有限,正因为如此,供需在这时出现了缺口。”刘汉元解释称,但在目前价格信号背景下,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也有新的资本进入,将会支撑下一轮规模更大、成本更低的产业发展,从而支撑平价上网的长期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根据各主要企业的规划进行初步统计,预计2022年底,多晶硅产能为72万吨/年,同期需求量约70万吨,略有过剩。未来五年左右,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年以上,能够满足未来长期需求。

通威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也是去年新晋的全球硅料老大。去年,该公司下属公司永祥股份的硅料产量排名全球第一。

据硅业分会统计,202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39.6万吨,同比增长15.1%。其中,永祥股份、保利协鑫(03800.HK)、新疆大全、新特能源(01799.HK)分别排名前四位,产量共计30.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76.3%。

今年以来,由于供需失衡,硅料价格持续上蹿,并引发光伏全产业链涨价潮,且存在愈演愈烈的可能。

据硅业分会6月2日最新统计,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致密料成交均价分别为21.19万元/吨、20.89万元/吨,均较年初上涨约140%。

硅料价格上一次站上20万元关口是在2012年初,随后徘徊在十几万元的价格区间,直至2018年初触高18.5万元,2019年又跌至10万元之下,2020年6月跌至低点6万元,随后开启上行区间至今。

刘汉元也在SNEC企业家对话环节指出,需要辩证地双向看待产业链价格问题。

他认为,尊重市场机制并适当稳定价格,是企业在无论何种行情下都需要承担的共同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能平抑波峰和波谷,而没办法消除,这是需要达成的共识。”刘汉元称。

全球最大光伏硅片、组件生产商隆基股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在该会上表示,希望行业能在产能评估上做得更加精准,“这次产业链波动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谈及通威集团“十四五”的光伏行业战略发展,刘汉元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在行业发展中,通威将坚持自身的定位,始终坚守在硅料、电池生产两个环节,和行业伙伴一起错位竞争。

作为全球最大光伏电池制造商的掌舵人,针对下一轮光伏电池技术的预判,刘汉元认为,Topcon和HJT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我们希望跟上技术的研究,在gw级规模的应用上能够不落后于行业”。

随着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也引来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加入。

对此,刘汉元表示,光伏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容量很大,技术路线还在不断迭代和更新,很多资本和投资进入光伏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正确的选择。更多资本的参与,会加快行业的发展进程。

但他也指出,新资本进入,也要更多想到产业分工、产业链相互支撑和协同,在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构建良性行业生态,保留彼此的发展空间。

在谈及光伏产业对于全球碳中和的意义时,刘汉元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路上,80%-90%的应用场景要降低化石能源碳排放,在此过程中,需要新的能源去替换原有的化石能源。

他认为,未来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可能会增加一到两倍,部分化石能源以及新增能源的绝大多数,都将由可再生能源替代。

“其中,光伏发电资源充足,转换效率相对最高,将会占据未来可再生能源来源的60%-70%,甚至更高;风力发电占据20%左右;剩余的10%,由水电、生物质发电和核电等发电方式组成。这样一个图景将会支撑未来二三十年碳中和产业的转型。”刘汉元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