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电视节】语言、文化、审美差异下,国产影视剧如何更好地出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视节】语言、文化、审美差异下,国产影视剧如何更好地出海?

针对语言、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对谈嘉宾提出了市场和创作两种解法。

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6月7日下午,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新形势·新平台·新机遇——国际电视合作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在致辞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指出,“相较过去和传统广播视听,网络视听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根据我们最新统计,2020年传统影视机构出口业绩有所下滑,但新媒体海外发行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他表示,针对这一形式变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拟指导网络视听协会成立网络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为视听内容出海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在网络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华语影视剧出海面临哪些挑战?智屏时代创始人、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副秘书长熊智辉总结出语言、文化、审美、网络和技术、运营经验以及跨境结算等六大方面的门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高质量内容依然是影视剧在海外打出名号的硬道理。“在海外取得商业成功的作品,绝对不是在国内做得非常差的作品,国内市场好的作品在海外未必有好的效果,但是国内表现差的作品在海外一定没有好市场。”熊智辉说道。

语言、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与影视创作最为相关,也是对谈嘉宾讨论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对谈嘉宾提出了市场和创作两种解法。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总经理助理兼海外市场部主任蔡丹翔表示,面对文化多元的国际市场,“消除语言障碍永远是我们开拓市场的一把利器”。除了英、法、西、俄等大语种,越南语、柬埔寨语、缅甸语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多语种频道的选项中。蔡丹翔介绍,从平台收视统计,越南观众对中国电视剧的关注度非常高,占平台总收视人口23.5%以上,这是将越南语纳入首轮多语种频道的原因。

同时也要对细分市场加以重视,做好“本土化”。蔡丹翔举例介绍了不同地域市场的特点。“海外市场整体偏好古装剧,他们天然地会认为这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欧洲、拉美等跨地域市场更偏爱纪录片,这些题材的节目不会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借势”也是促进影视剧出海的选项之一。蔡丹翔分享了《海上牧云记》出海意大利的成功案例。2020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海上牧云记》在意大利国家影视频道和新媒体频道同步播出,以海外观众熟悉的季播剧形式播出,首轮平均收视达到1.35,今年已经准备上线第二季。

在创作层面,打开“同文层”市场易,打造“同温层”作品难。熊智辉表示,目前海外传播效果较强的作品《琅琊榜》《甄嬛传》等基本都在大儒文化圈中传播,而影视创作者如何做好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讲述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依旧是比较大的挑战。

未来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世武表示,出海的电视剧中要有适合外国用户、观众收看的内容。他以电视剧《山海情》为例,“这个相对更中国的主旋律题材,在海外流媒体平台上线后,海外用户评论很多,可能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评论用户最多的一部剧。这个效果超出了采买时候的预想。最后故事拍出来不但中国观众喜欢,外国观众也可以达到共情。”

另一种唤起共情的途径,是与当地影视创作者合作打造合拍片。世纪优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福德认为,合拍很容易通过艺人和故事,让当地人有共鸣,有共情。“我们要做合拍,这个其实是(广电)总局非常重视的。”

论坛上分享出海经验的嘉宾也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外合拍作品的成功。聚焦精准扶贫、用外国人讲述亲身体验的《做客中国》、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荣获艾美奖的《南京之殇》和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的《新冠肺炎——生死前线》等合拍纪录片,都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论坛最后,咪咕视讯科技总经理何嵩代表承办方发布了第一届中俄网络视频大赛的消息。该比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指导,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俄罗斯SPB TV合作承办。此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与华为视频在现场签署了《多语种精品视听节目出海合作备忘录》,利用各自资源与技术优势,协助中国电视节目出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视节】语言、文化、审美差异下,国产影视剧如何更好地出海?

针对语言、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对谈嘉宾提出了市场和创作两种解法。

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6月7日下午,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新形势·新平台·新机遇——国际电视合作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在致辞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指出,“相较过去和传统广播视听,网络视听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根据我们最新统计,2020年传统影视机构出口业绩有所下滑,但新媒体海外发行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他表示,针对这一形式变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拟指导网络视听协会成立网络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为视听内容出海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在网络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华语影视剧出海面临哪些挑战?智屏时代创始人、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副秘书长熊智辉总结出语言、文化、审美、网络和技术、运营经验以及跨境结算等六大方面的门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高质量内容依然是影视剧在海外打出名号的硬道理。“在海外取得商业成功的作品,绝对不是在国内做得非常差的作品,国内市场好的作品在海外未必有好的效果,但是国内表现差的作品在海外一定没有好市场。”熊智辉说道。

语言、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与影视创作最为相关,也是对谈嘉宾讨论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对谈嘉宾提出了市场和创作两种解法。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总经理助理兼海外市场部主任蔡丹翔表示,面对文化多元的国际市场,“消除语言障碍永远是我们开拓市场的一把利器”。除了英、法、西、俄等大语种,越南语、柬埔寨语、缅甸语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多语种频道的选项中。蔡丹翔介绍,从平台收视统计,越南观众对中国电视剧的关注度非常高,占平台总收视人口23.5%以上,这是将越南语纳入首轮多语种频道的原因。

同时也要对细分市场加以重视,做好“本土化”。蔡丹翔举例介绍了不同地域市场的特点。“海外市场整体偏好古装剧,他们天然地会认为这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欧洲、拉美等跨地域市场更偏爱纪录片,这些题材的节目不会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借势”也是促进影视剧出海的选项之一。蔡丹翔分享了《海上牧云记》出海意大利的成功案例。2020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海上牧云记》在意大利国家影视频道和新媒体频道同步播出,以海外观众熟悉的季播剧形式播出,首轮平均收视达到1.35,今年已经准备上线第二季。

在创作层面,打开“同文层”市场易,打造“同温层”作品难。熊智辉表示,目前海外传播效果较强的作品《琅琊榜》《甄嬛传》等基本都在大儒文化圈中传播,而影视创作者如何做好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讲述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依旧是比较大的挑战。

未来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世武表示,出海的电视剧中要有适合外国用户、观众收看的内容。他以电视剧《山海情》为例,“这个相对更中国的主旋律题材,在海外流媒体平台上线后,海外用户评论很多,可能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评论用户最多的一部剧。这个效果超出了采买时候的预想。最后故事拍出来不但中国观众喜欢,外国观众也可以达到共情。”

另一种唤起共情的途径,是与当地影视创作者合作打造合拍片。世纪优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福德认为,合拍很容易通过艺人和故事,让当地人有共鸣,有共情。“我们要做合拍,这个其实是(广电)总局非常重视的。”

论坛上分享出海经验的嘉宾也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外合拍作品的成功。聚焦精准扶贫、用外国人讲述亲身体验的《做客中国》、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荣获艾美奖的《南京之殇》和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的《新冠肺炎——生死前线》等合拍纪录片,都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论坛最后,咪咕视讯科技总经理何嵩代表承办方发布了第一届中俄网络视频大赛的消息。该比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指导,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俄罗斯SPB TV合作承办。此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与华为视频在现场签署了《多语种精品视听节目出海合作备忘录》,利用各自资源与技术优势,协助中国电视节目出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