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商业人物写作,似乎只要贴上个‘匪气’、‘痞子’的标签,然后再配上个打架的故事,立马真性情起来,还有别的快捷键吗?”
这是我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读完那篇长长的人物报道,我闭上眼睛仰面躺在椅子上,眼前出现了一幅牛逼闪闪的人生画卷:小时候淘气,稍大后打架,学习非常不好,老师也不喜欢,有惊无险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学,随随便便找了份工作,业务非常好,顶撞上司,后来公司容不下他,出去创业,特牛逼,轻轻松松把公司做到上市。现在还是喝酒吹牛,泡妞。
然后是一堆屌丝在台下叫好:
人生赢家!
真性情,就喜欢这样的老板,最讨厌西装笔挺、一本正经的装逼犯。
啧,啧,人家的老板。。。。
这样的人物报道牛逼,文笔牛逼!
等等,不一而足,各种跪舔。
也有女生仰着脸托着下巴说:
肮脏的商业圈子的真男人、男神!
朕要的就是这样的汉子。。。
毫无疑问,到这里,这篇报道就算是成功了。恣意飞扬的文字,加上各种奇怪的遭遇,以及大开大合、快意江湖,当然,整个背景一定是主人公多金。能让大家跪舔的根本原因,是作者造了一个神,制造了一种令人绝望的仰望。所谓令人绝望的仰望,就是那完全不是你的世界,你就是跳起来也够不着,所以你只能仰望。因为如果踮起脚能够着,那就会变成嫉妒。
作为略懂公关的自媒体人,我当然明白,这类稿子是非常好的公关稿,因为他塑造了一个“缺点”英雄。首先是英雄,特牛逼,有钱且成功,这是基本元素,否则在这个看钱的世界,你把他写成天外飞仙也没用。另外就是缺陷,这是增加亲和力,拉粉丝的。你打架,还经常喝醉,也有当众出丑,屌丝一看,神经系统自动把你归为同类,你立刻就成了一个商业圈的真小人,真性情,你以后在微博上骂人都会一片叫好。
每个创业者,都应该有一篇这类充斥着打架、喝酒、江湖义气的人物稿,是一招非常好的公关棋。绝对是力挽狂澜的神作。
顺便说一下一些可以立刻为人物加分的必杀技负面清单:
1、少时打架。这没问题,说明这孩子淘气,义气,并且敢干。但注意,不要详细描述打架的理由,也不要详细描写造成的后果,因为造成了读者心理不适,会变味。
2、成年后打架。也没问题,但是要注意把握细节。为孩子打架没问题,尤其是男人为女儿、为妻子打架,绝对的加分项。为员工打架也很牛逼,尤其是为女员工。
3、喝酒喝多、打架。绝对没问题啊。比如遭遇挫折那次和兄弟们喝酒,和员工喝酒,最好挂点彩,比如摔掉几颗牙,脸上留个疤,等等。公司爆发之年年会喝醉也行,说明你不假,真喝。出车祸也没问题,但是不要死人,也不要撞到弱势群体,比如清洁工、学生、女人之泪,最好撞树、撞墙。真撞到人出了事故,就别说细节,只说撞到了人。
4、为家人做坏事。最穷困潦倒之时,为了家庭责任诈骗过、卖过良心,然后又忏悔了。这个也很牛。最好家人站出来背个书,说男人为家庭做了牺牲云云。
5、赌博,一定要是自己的钱,而且不能老赌。要在赌博之后悟出点什么来,从此改变,比如人生态度啊、做公司的方式啊、做决策的思考过程啊。
6、顶撞上司。没问题,最快拉近粉丝距离的方式,屌丝们常年受上司压迫,看到这种桥段都会立刻引你为知己。
7、泡妞,绝对的加分项。但是不要说细节,就写到如何轻松泡到一个妞,后面就不写了。因为分手很悲伤,而且如果此人是施害者,那就会很负面。如果是被甩,那一定要大书特书。把前任女友后悔死。痞子流氓为情所伤,吸引眼球哇哇滴。如果被甩后从此奋起直追,那简直就是一个励志故事、万人偶像。浪子回头金不换,微博上最喜欢。
再重复下,以上种种,切记不要说细节。比如说创始人当过混子,拿砍刀上街,不能太细,混混一般干的不是好事,到街上收保护费,欺负的都是弱势群体,说得太细立刻变反面。
依照这个模式,稿子出来,绝对是很好的公关稿。因为国内的百姓还是比较迷信暴力的,看到你自爆打架,首先觉得你真实,而且作为一个商业人物,他们会惊呼:哇,这人很真实啊,我操喜欢啊。王健林在年会上唱一首崔健,网友们立刻就软了。之前各种讽刺万达笨拙转型的冷嘲热讽,化作一声“哇”,萌啊,真实啊。彪形大汉会针线活,杀人无数的剑客会抚琴,这就是剑胆琴心,就会有人喜欢。如果董明珠明天出一个在国外因为员工和人打架的故事,董小姐立刻蹭蹭加分。开机画面谅解的事也好商量。
从技术上,商业人物稿确实不好写。写商业模式、写组织变革都很枯燥,写行业分析读着太累,又是人物稿,所以,打架自然是很好的提升阅读感的捷径。
事实上,打架也是映照创业者的某个侧面的指标。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执行力勇气的一种体现。
我一段工作时期的老大是国内商业杂志的开拓者,老媒体人,商业写作很有一套,启发了一代商业记者。在对商业人物的考量中,他也喜欢提及这一点。因为少时能打架,说明此人有义气,有勇气,也是有胆识。
而且,在早期商业江湖,还真离不开这个,打架、喝酒,和三教九流混,那都是必要的功课。在我的那位领导的考量模式里,这都是下脚料,是判断一个人的侧面。我记得有一次他带我出差去采访,跟我说:周鸿祎、蒋宇飞(e人e本创始人)是有匪气的。
这句话启发了我,开始以一个人基本气质切入,作为研究商业人物的一个侧面。雷军是不打架的,他应该是好学生,李开复当然更不打架,那是班上经常受表扬的好学生。但是李书福这些人就说不准了。开复老师以“萌”、“鸡汤”见长,周鸿祎只需爆个粗口,王健林说几句出格的话,马云谈理想谈管理,任志强放炮,上学时的好孩子雷军,则是各种躺枪。董明珠最无辜,在网友那里,简直就是各种作怪。至于李彦宏,只有负面的时候媒体才想起他。马化腾现在好多了,以前就是个狗日的。你可以看到,没性格就很吃亏。
说回正题,平心而论,这些文章看起来确实赏心悦目、引人入胜,而且记者的文笔好,在中间插入的大量关于人心的透析,提升了高度,现在能写这类稿子的记者越来越少了。很多人物稿子,需要作者拔高到一个层次,从另一个层面去审视和概括,这需要能力,这些稿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想问的是,什么时候打架斗殴、逃学翘课成了一件光荣的事了,而且还被大力宣扬?现在网络上少年暴力还少吗?我相信这些创业者即使打架,也不会是那样毫无底线的暴力,但终究是暴力,这种暴力,却因为商业成功成为典范,还时不时拿出来作为炫耀,不是好的示范。难道那些暴力青年中诞生一个创业者,长大了就可以贴上打架的标签成为真性情的商界代表?
所以呼吁同行们写人物稿,再多找几个角度,多几个思考。不要带着仰慕的口吻,去描述一个商业成功者犯过的错误,来显示此人的真性情。这个社会的戾气已经够重了。打架能否不要成为我们写成功人物的标配,或者不要故意往这上面引。
作为曾经的商业人物写作者,我总结了写人物稿的几大方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写写他们走麦城。成功的例子大家看得太多了,走麦城才能看到真性情。一个人说过,看一个人看的不是他在巅峰时期的样子,而是要看他在低谷时期绝地反弹的能力。
第二,对比感,历史感。如果一个人物很沧桑,就一定要对比时代和同时代的人,这样的比对效果其实很好。
第三,写生活习惯细节,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往往会暴露一个人的性格,而且天然有了亲近感。比如写一写雷军吃饭的习惯,开车的习惯,这里面藏着他的性格密码。
第三,写他的家人,和家人相处的模式。这也是很重要的,有投资人看创业者,重要的一项就是要看看他的老婆,以此判断此人,很有道理。
第四,一句话,就是写他的私生活,恋爱成功了没有,第一任女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喜欢等等。
其实就是写他的八卦,但是作为一个商业人物记者,你应该找到你的视角。
第五,一句话定性,比如周鸿祎,你就可以写成野心家周鸿祎,这绝对没问题,而且吸引眼球。比如“地产界仁波切冯仑”,一锤定音,有喜感,而且还有着身份的错位感,立刻很有吸引力。
第六,写他的业余爱好。一个人物别人都写烂了,你写写他的业余爱好。比如周鸿祎在郊外有一个CS训练馆,据说周鸿祎直接可以攀着绳子爬上去,像个标准的战士。你可以就把周鸿祎这一天在郊外的CS活动写一篇文章,《CS战士周鸿祎》、《周鸿祎在战场上的一天》等等。不要提任何商业上的事,看可以在他的一些作战方式里对应上360、奇酷手机的打法,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行业判断能力。逼格满满,各类时尚杂志很喜欢这个。
第七,制造冲突感。如果没有冲突,就要注意在他的一些做法里找到一些冲突的地方,这需要一些分析和判断。
最后,写作方式一定不要正襟危坐,要像写小说那样去写。下面师傅就把上述技巧综合在一起,给你来示范一下。
比如要写马云,你要怎么起标题?《领袖马云》?《掌舵者马云》?《马云的痛苦抉择》?不行,绝对不行,太!平!了!亲,商业人物的稿子,要记住,标题绝对不能带商业味道。再换个思路。
《马云断臂》、《杀人者马云》、《马云不明白》、《武术大师马云》。
虐吗???虐不虐?!我就问你虐不虐??!!哎呀妈,虐死了!!!(参考Papi酱表情)。
有客官问,这说的有点没边啊,咋圆啊?且慢稳住,汉字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她柔软的、绕指柔的可解释性。马云革掉卫哲就可算作断臂,还显示了他重感情的一面;阿里把一些贪腐员工送进监狱说成杀人毫无问题;阿里出了一点点问题,都可以说马云不明白;武术大师马云就更好理解了,他练太极嘛,你围绕太极说开,把公司管理对应到太极的每个招数,出来就是一篇独特的报道。
你还可以玩个魔幻现实主义。
文章就成了这样:
《杀人者马云》
多年以后,站在阿里巴巴总部那间办公室的桌前,马云一定记得那个大雨滂沱戛然而止的下午。一个瘦小的男孩,揣着一把菜刀,轻轻推开了邻居王婶家的门。。。。
当时街上空无一人,杭州的街道寥落萧条,一切都是灰白色,路边的知了烦躁地叫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