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内容创业者谈Papi酱的时候,究竟在谈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内容创业者谈Papi酱的时候,究竟在谈什么?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VC生意。投资人跟Papi酱合作的时候,她已经是最红的网红了。这直接规避了第一个风险:她能不能红?

我去过漫咖啡,我也去过朝阳区的漫咖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朝阳区的漫咖啡成为全北京“拍网剧的”聚集场所。设想一下,在Papi酱拍卖出2200万元天价贴片广告的第二天,这些“拍网剧的”该如何在漫咖啡里谈论这个事儿。

无论是咬牙切齿的嫉妒,还是漠不关心的不屑,或是成者为王的顶礼膜拜,说出来都是“情绪话”。大家一起八卦一下也是个乐子。如果换一张严肃脸来说这事儿,就要走科学理性的路子。我知道很多内容创作者并不收看罗辑思维的节目。他们并不是不看罗辑思维,他们是不看有关科学、理性、经济学、自由主义的一切节目。

我们始终谈论的是内容创业,而不是内容创作。我是个创业者,站在生意人的角度上看Papi酱这门生意:1、这门生意是如何做起来的?2、内容创业者(生意人)有什么可学习的地方?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第163期节目中花了一个小时详细“解读”了他们是如何“策划”Papi酱的。如果你是个内容创业者,而不是“广大网友”,一定要收好自己的快到嘴边的“喷子话”。撇开你对罗胖的非理性情绪,愤怒也好,崇拜也罢,理性地分析问题。为什么要仔细看一下《罗辑思维》163期节目?因为罗振宇是当事人之一啊。他做了这一期节目,不管有没有广告推销嫌疑,要想研究这个现象,得出一些真货,只能从这期节目开始入手。

《罗辑思维》第163期所阐述的“如何一步步稳准狠地运作Papi酱”是罗振宇团队的视角。而当我看完了这期节目,我有了自己的视角:

Papi酱的生意是如何做起来的?

1、立项选择:当红最红网红。

做生意,肯定先想自己要做什么?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VC生意。投资人跟Papi酱合作的时候,她已经是最红的网红了。这直接规避了第一个风险:她能不能红?

2、机会成本:性价比高不高?

罗振宇罗总教育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知识,具备经济学素养。那么素养的第一项就是要有成本意识。而经济学的成本更多是意味着机会成本:如果我投了Papi酱,而不投一部大电影,我有没有可能少赚?少赚多少,我的成本就是多少。假如我在Papi酱身上净赚1个亿,但我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在另外一个项目上能净赚2个亿,那么我的成本是1亿,而不是1200万。你看着我赚了1个亿,其实我亏了1个亿。

假如我们真信2200万的拍卖价格,对于罗辑思维及真格基金来说,这个项目最起码已经不赔钱了。但其实对顶尖的生意人来讲,单个项目不赔钱怎么算好生意呢?他们追求的是:我做这个项目比我做另外一个项目赚得多;这个项目本身的利润最大化。

3、一拍即合:MOT

在做决策之前,我相信这些聪明的利益方也是带着机会成本的意识考虑问题的。对于Papi酱的团队来说也一样:接受真格基金和罗辑思维的投资而不接受其他VC的投资会损失多少?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谈到了MOT的问题,Moment of Truth。 其实,哪里是真理显现的时刻!MOT就是你算清楚帐的时刻。当MOT出现时,就甩开膀子干!刷脸刷资源刷钱,毫不犹豫地抢下来项目。

其实,你看,有时候做生意说起来无非是算账的事儿。

关于Papi酱这个生意是如何做起来的思考是用个人的视角,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判断的。因为这个生意毕竟是由投资人来做,而不是Papi酱。

那么,站在内容创业者角度上来思考呢?假如你是Papi酱,或说你是尚未成名的Papi酱呢?

机会成本的意识能解决很多问题

1、选择问题。

创业首先是个选择。你选择做内容,而不选择做互联网,或者你选择做互联网加内容;你选择做网络大电影,而不是网剧,或者你选择做院线电影;你选择做IP,而不是自媒体,或者你选择做直播,而不是综艺节目或者VR什么的;这一些纷繁芜杂的诱惑和陷阱摆在你面前。看上去全都是“风口”!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Papi酱带火了“网红业”。“网红”又成了一个“风口”,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地备战网红了?琢磨好啊,朋友!当你碰到诱惑时,在风口与风口之间被吹得七零八落时,算一下帐。用机会成本的算法,而不是账面算法。

2、内容产品化。

A、可持续。

创业者在融资之前要死磕很久,努力生存。而这个时候,你如何保持生存就再次面临选择问题。你是靠“接活儿”谋生?还是卖东西?还是……其实我盘点了一下内容创业者在熬出头之前,能够谋生的选择真的不多。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就更要谨慎。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更加理性地考虑机会成本。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的情怀和抱负,投入在内容创业中划算不划算?想清楚这个基本选择之后,投入进来就更要谨慎对待下一步的选择:该如何生存?

可持续性并不只是简单的生存问题。如果你选择一种谋生手段,你还要算计着这个谋生手段的价值最大化(利润问题可能在初期还谈不上)。在这个问题上学习Papi酱还真不如学习罗辑思维。做一件事儿能够发愿20年以后还在做这个事儿,并朝着这个目标死磕。如果你能找到这样一件让你可持续做下去,那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B、可品牌化。

内容创业者对于经济学常识,对于成本意识的淡薄还有那么一些有情可原。但多数创业者对于品牌意识的无感令我惊讶。很多非常好的内容,名字起得匪夷所思。去除广告嫌疑,我们就拿最出名的两部网剧来说。你能想像出有什么样的商品挂“万万没想到”和“屌丝男士”的牌子吗?

机会成本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对于价值最大化的思考,进而导致了对于品牌的漠然。

3、关于内容变现的问题。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徐小平将罗振宇叫至家中讨论“网红”变现的问题。当时做了一屋子人,大家各抒己见,各种招术都拿出来碰撞。

讨论内容变现的问题不是一招两招的问题。不是说你策划一个贴片广告拍卖会,这就叫内容变现了。也许他们在闭门会议中有更多,更系统的招数没有对外吐露。在我看来,有两点:

A、机会成本的意识做指导,单个项目利润最大化,这是原则。

B、法无定法,“一鱼多吃”,这是战术。

在这两点的规定下,脑洞大开,财源滚滚。

作者公众账号:国中趣情(qqcn201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papi酱

  • “第一网红”翻车了
  • papi酱等16位体验官抢先体验,「我的百科」打造创作者影响力新名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内容创业者谈Papi酱的时候,究竟在谈什么?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VC生意。投资人跟Papi酱合作的时候,她已经是最红的网红了。这直接规避了第一个风险:她能不能红?

我去过漫咖啡,我也去过朝阳区的漫咖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朝阳区的漫咖啡成为全北京“拍网剧的”聚集场所。设想一下,在Papi酱拍卖出2200万元天价贴片广告的第二天,这些“拍网剧的”该如何在漫咖啡里谈论这个事儿。

无论是咬牙切齿的嫉妒,还是漠不关心的不屑,或是成者为王的顶礼膜拜,说出来都是“情绪话”。大家一起八卦一下也是个乐子。如果换一张严肃脸来说这事儿,就要走科学理性的路子。我知道很多内容创作者并不收看罗辑思维的节目。他们并不是不看罗辑思维,他们是不看有关科学、理性、经济学、自由主义的一切节目。

我们始终谈论的是内容创业,而不是内容创作。我是个创业者,站在生意人的角度上看Papi酱这门生意:1、这门生意是如何做起来的?2、内容创业者(生意人)有什么可学习的地方?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第163期节目中花了一个小时详细“解读”了他们是如何“策划”Papi酱的。如果你是个内容创业者,而不是“广大网友”,一定要收好自己的快到嘴边的“喷子话”。撇开你对罗胖的非理性情绪,愤怒也好,崇拜也罢,理性地分析问题。为什么要仔细看一下《罗辑思维》163期节目?因为罗振宇是当事人之一啊。他做了这一期节目,不管有没有广告推销嫌疑,要想研究这个现象,得出一些真货,只能从这期节目开始入手。

《罗辑思维》第163期所阐述的“如何一步步稳准狠地运作Papi酱”是罗振宇团队的视角。而当我看完了这期节目,我有了自己的视角:

Papi酱的生意是如何做起来的?

1、立项选择:当红最红网红。

做生意,肯定先想自己要做什么?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VC生意。投资人跟Papi酱合作的时候,她已经是最红的网红了。这直接规避了第一个风险:她能不能红?

2、机会成本:性价比高不高?

罗振宇罗总教育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知识,具备经济学素养。那么素养的第一项就是要有成本意识。而经济学的成本更多是意味着机会成本:如果我投了Papi酱,而不投一部大电影,我有没有可能少赚?少赚多少,我的成本就是多少。假如我在Papi酱身上净赚1个亿,但我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在另外一个项目上能净赚2个亿,那么我的成本是1亿,而不是1200万。你看着我赚了1个亿,其实我亏了1个亿。

假如我们真信2200万的拍卖价格,对于罗辑思维及真格基金来说,这个项目最起码已经不赔钱了。但其实对顶尖的生意人来讲,单个项目不赔钱怎么算好生意呢?他们追求的是:我做这个项目比我做另外一个项目赚得多;这个项目本身的利润最大化。

3、一拍即合:MOT

在做决策之前,我相信这些聪明的利益方也是带着机会成本的意识考虑问题的。对于Papi酱的团队来说也一样:接受真格基金和罗辑思维的投资而不接受其他VC的投资会损失多少?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谈到了MOT的问题,Moment of Truth。 其实,哪里是真理显现的时刻!MOT就是你算清楚帐的时刻。当MOT出现时,就甩开膀子干!刷脸刷资源刷钱,毫不犹豫地抢下来项目。

其实,你看,有时候做生意说起来无非是算账的事儿。

关于Papi酱这个生意是如何做起来的思考是用个人的视角,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判断的。因为这个生意毕竟是由投资人来做,而不是Papi酱。

那么,站在内容创业者角度上来思考呢?假如你是Papi酱,或说你是尚未成名的Papi酱呢?

机会成本的意识能解决很多问题

1、选择问题。

创业首先是个选择。你选择做内容,而不选择做互联网,或者你选择做互联网加内容;你选择做网络大电影,而不是网剧,或者你选择做院线电影;你选择做IP,而不是自媒体,或者你选择做直播,而不是综艺节目或者VR什么的;这一些纷繁芜杂的诱惑和陷阱摆在你面前。看上去全都是“风口”!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Papi酱带火了“网红业”。“网红”又成了一个“风口”,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地备战网红了?琢磨好啊,朋友!当你碰到诱惑时,在风口与风口之间被吹得七零八落时,算一下帐。用机会成本的算法,而不是账面算法。

2、内容产品化。

A、可持续。

创业者在融资之前要死磕很久,努力生存。而这个时候,你如何保持生存就再次面临选择问题。你是靠“接活儿”谋生?还是卖东西?还是……其实我盘点了一下内容创业者在熬出头之前,能够谋生的选择真的不多。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就更要谨慎。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更加理性地考虑机会成本。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的情怀和抱负,投入在内容创业中划算不划算?想清楚这个基本选择之后,投入进来就更要谨慎对待下一步的选择:该如何生存?

可持续性并不只是简单的生存问题。如果你选择一种谋生手段,你还要算计着这个谋生手段的价值最大化(利润问题可能在初期还谈不上)。在这个问题上学习Papi酱还真不如学习罗辑思维。做一件事儿能够发愿20年以后还在做这个事儿,并朝着这个目标死磕。如果你能找到这样一件让你可持续做下去,那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B、可品牌化。

内容创业者对于经济学常识,对于成本意识的淡薄还有那么一些有情可原。但多数创业者对于品牌意识的无感令我惊讶。很多非常好的内容,名字起得匪夷所思。去除广告嫌疑,我们就拿最出名的两部网剧来说。你能想像出有什么样的商品挂“万万没想到”和“屌丝男士”的牌子吗?

机会成本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对于价值最大化的思考,进而导致了对于品牌的漠然。

3、关于内容变现的问题。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徐小平将罗振宇叫至家中讨论“网红”变现的问题。当时做了一屋子人,大家各抒己见,各种招术都拿出来碰撞。

讨论内容变现的问题不是一招两招的问题。不是说你策划一个贴片广告拍卖会,这就叫内容变现了。也许他们在闭门会议中有更多,更系统的招数没有对外吐露。在我看来,有两点:

A、机会成本的意识做指导,单个项目利润最大化,这是原则。

B、法无定法,“一鱼多吃”,这是战术。

在这两点的规定下,脑洞大开,财源滚滚。

作者公众账号:国中趣情(qqcn201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